胡國豪,孟 超
(1.重慶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44;2.長江師范學院 學報編輯部,重慶 408100)
英模即英雄模范,受人民群眾擁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者。英模教育,即運用英雄模范的優(yōu)秀事跡和高尚精神開展教育,豐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進而使其個人行為符合主流價值觀的要求。時代呼喚英模,“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匯聚萬眾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激發(fā)守正創(chuàng)新、奮勇向前的民族智慧”[1]。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與這些英模人物的優(yōu)良品格有內在融通之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是隨著時間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產黨員的黨性不是隨著黨齡增長和職務提升而自然提高的?!盵2]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發(fā)展也需要不斷接受精神之鈣。英雄模范作為優(yōu)秀品質的現實載體,往往來自現實生活中,其精神特質和實踐品格與中國共產黨黨性培養(yǎng)要求有著多種維度上的密切聯系。大學生黨員朝氣蓬勃,具有無限的發(fā)展可能,將英模所蘊含的精神與大學生黨性培養(yǎng)相結合,在新的歷史時期具備無限的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展性。
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是一個綜合過程,既要堅持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也要注入蓬勃動力,為其提供效能支撐,保障黨性培養(yǎng)質量、效果雙向并行。英模教育能在多方面促進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為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提供價值效能。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英模教育內在一致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英模教育根植于悠久的中華文明,具有共同的價值追求。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英模教育理論來源一致。中華民族各個歷史階段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資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基礎,并且體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個方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盵3]而英模教育古已有之,在《論語》中便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①出自《論語·里仁》。的著名論述,體現出對模范榜樣的尊崇和認可。在《史記·列傳》中,司馬遷對漢武帝時期之前的杰出人物總結立傳,為世人描繪出英雄模范的人物畫像。此外,在《二十四史》中,各朝各代均為保家衛(wèi)國、貢獻社會的杰出人物列傳言說,體現了主流價值觀念對英模精神的認可,積極運用英模事跡教化人民。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英模教育的目標追求一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價值目標,而在這些價值目標中,尤其是個人價值層面,有許多內容也體現著英模人物所承載的價值取向。首先是愛國精神。古往今來眾多為人稱道的英模事跡,大多離不開愛國的主旋律。在體現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古代史書中,諸如岳飛、辛棄疾、戚繼光、鄭成功等民族英雄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近代以來,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也被廣泛宣傳,為人銘記。正如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所書:“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其次是如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這些精神追求也體現于英模人物的光榮事跡。代表中國最高榮譽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無一不是愛崗敬業(yè)、積極進取、勇攀高峰的模范榜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英模教育高度一致的來源與目標,使英模教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實踐渠道。
2.英模教育有助于大學生黨員踐行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在于實踐。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而且也是對我們黨自身的要求,對每一個共產黨員的要求?!盵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是該社會全體公民共同的價值判斷,具有廣泛的認識基礎。但認識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自發(fā)地轉化為社會個體的行為觀念,“一個理論若要使民眾接受,需要實現從意識到共識,將科學理論內化為具體實踐活動的轉化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特定媒介的作用”[5]。英模教育承擔這一媒介具有先天優(yōu)勢。英模往往來自基層,其工作崗位、工作職能與社會民眾密切相關,他們的英雄事跡涉及不同行業(yè)、領域、年齡、地區(qū),輻射范圍廣、感染力強,以實踐形式直觀呈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人們對英模事跡產生高度認同感時,實際上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方式產生了高度認同感。這種認同感會拉近民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距離,進而促進民眾效仿英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大學生黨員的認知發(fā)展特點
認知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們的認識,不論對于自然界方面,對于社會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的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6]這種認知不僅是對事物現象層面的了解、記錄,更是把握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從本質層面理解客觀世界的聯系。相比于其他大學生,大學生黨員的認知特點具有發(fā)展性和指向性的顯著特點。發(fā)展性即大學生黨員的認知能力仍處在發(fā)展過程中。受年齡、閱歷、知識背景等因素限制,大多數大學生黨員的認知能力仍不成熟,易受外界復雜信息的蒙蔽與干擾,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常從經驗的、非理性的角度展開理解。指向性是指大學生黨員的認知能力具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向。大學生黨員由于在培養(yǎng)、發(fā)展等經歷中長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學習,對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等認識世界的科學方法有所了解,因此在認知客觀世界和事物規(guī)律上,具備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理論指向明確??梢哉f,大學生黨員雖然認知能力仍有不足,但已具備較好的引導基礎。
2.英模教育提供大學生黨員認知發(fā)展思維引導
大學生黨員的黨性培養(yǎng),首先基于大學生群體的認知能力基礎,要使大學生黨員建立正確的認識體系和認識工具,否則其思想體系將成為無根之木。大學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對世界的認知較為朦朧,如果缺乏引導,很容易產生思想迷茫,進而喪失學習欲望、精神萎靡,甚至誤入歧途,違法亂紀,危害自身和他人安全。英雄模范所具有的教育屬性,不僅體現在可歌可泣的英模事跡,更凝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與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他們體現著高尚的道德理想,是社會精神領域的風向標。英模教育融入大學生黨性培養(yǎng),有利于為大學生認識能力的發(fā)展提供養(yǎng)分,把握方向,掃清疑惑,解決大學生黨員為什么要培養(yǎng)黨性、大學生黨員用什么方式培養(yǎng)黨性的方向性問題,進而引導其思想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1.新時代國際形勢挑戰(zhàn)重重
當前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正面臨巨大挑戰(zhàn),“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地緣政治回歸,多邊合作面臨嚴峻挑戰(zhàn),新冠肺炎疫情為國際形勢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不確定因素”[7]。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力量不斷抬頭,影響著全球的供應鏈和產業(yè)鏈的健康安全發(fā)展。新冠肺炎疫情揭下了美國等傳統西方強國的制度面具,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內部動蕩。大國博弈烈度日益提升,美國以貿易戰(zhàn)、網絡安全、新疆問題等為依托不斷對華挑釁。在充滿挑戰(zhàn)的國際形勢下,大學生黨員應當如何自處、個人發(fā)展應當何去何從成為需要思考的現實問題。
2.英模教育是大學生黨員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方式
大學生黨性培養(yǎng)并非閉門造車,需結合世界發(fā)展的客觀形勢具體開展。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外部環(huán)境極端復雜,思想文化激蕩碰撞,尤其是西方國家從未放棄對我國年輕一代的腐蝕與誘導,在互聯網等平臺不斷宣揚所謂的“自由”“民主”思想。此種“和平演變”意在消磨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的毅力和勇氣。大學生黨員身為大學生群體的一員,也正面臨著這種威脅,急需為個人發(fā)展樹立正確尺度。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指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8]這與英模精神內在高度契合。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們多次評選英模,“1949年至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召開過五次英雄模范表彰大會,表彰對象主要為生產戰(zhàn)線的勞動者和軍隊系統的戰(zhàn)斗英雄。1979年后,我國英模表彰漸成體系”[9]。系統化表彰英模為大學生黨性培養(yǎng)樹立了正確的發(fā)展觀,使其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發(fā)展中不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有利于大學生黨員這一先進群體更為自信地投入社會生產實踐,為我國各行各業(yè)發(fā)展提供優(yōu)秀人才。
英模教育對大學生黨性培養(yǎng)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但其當前作用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仍存在亟待解決的現實困境,嚴重影響了英模教育融入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的預期成效。
1.文化消費主義
“文化消費主義是一種有關文化消費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主張追求無節(jié)制的物質享受、消費與享樂,消費是其唯一目的和終極價值?!盵10]文化消費主義追求短平快的感官愉悅,為滿足享樂常常漠視公共道德,不惜顛倒黑白。現實中,文化消費主義為滿足娛樂需求,甚至消費、詆毀英模,諸如“董存瑞舉炸藥是因為手上有膠”“邱少云應該代言燒烤”等謠言和調侃,既是對英雄模范的侮辱,也是對公眾價值觀念的解構。而此類觀點以其獵奇、虛構的特點,易被充滿好奇心、不了解事實真相的大學生所接受,產生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長此以往,英雄人物的形象受損,再難以起到教育后人的作用。
2.歷史虛無主義
解構歷史事件和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解構歷史的關鍵支點,通過對歷史發(fā)展模糊化污名化,消解主流價值觀的合法性與正確性。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人所創(chuàng)造的,“歷史是人的歷史”[11],要解構歷史首當其沖便要解構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的活動,英模人物代表著社會的主流價值,自然而然成為被歷史虛無主義解構的重點目標。歷史虛無主義的解構有兩種常見手法:一是顛覆事實。代表性的觀念有“紅軍長征是蔣介石借紅軍打擊軍閥”“抗日戰(zhàn)爭八路軍只是出工不出力”“解放戰(zhàn)爭是共產黨人挑起的”,等等,這種對事實的“指鹿為馬”破壞了紅色歷史的延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沖擊著青年的思想基礎,具有嚴重破壞性。二是曲解概念。概念是對事物本質的抽象表達,是認知的基本單元。歷史虛無主義通過曲解概念達到曲解人的認知的目的。例如網絡上對“傘兵”一詞的諧音濫用,將光榮的空降兵群體曲解為具有侮辱性質的網絡詞匯,通過曲解概念達到解構英模群體的目的。這些若聽之任之,會極大破壞英模在人們認知中所處的形象。
1.對英模的具體內涵理解缺位
英雄模范的產生具有時代性,反映著特定時代的價值觀念。近代以來,英模多為愛崗愛國、舍身奉獻的代表人物。雖然英模形象的產生與時代背景密切相關,但并不代表上一時代的英模會悖于時代要求而被拋棄,尤其是中華民族歷來的英模人物所承載的時代優(yōu)秀文化,在當今仍然適用,并指導著社會道德、文化等領域的發(fā)展。但不可否認的是,時代的飛速發(fā)展仍然沖淡了很多英模的存在痕跡,人們對英模的理解與認知發(fā)生著變化。過去英模得以誕生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大部分已不復存在,“尤其是進入信息時代以來,英雄模范成長的社會場域發(fā)生了新的深刻的變化”[12]。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交互趨向扁平化、虛擬化,個體之間的信息差和經驗差被大大縮小。使得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也趨于同質,人們對英模的內涵理解產生了偏差,使得獨樹一幟的英模的光輝事跡、英模精神的傳播與認同受到了阻礙。此外,大學生黨員身處信息爆炸、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在各種思想影響的沖擊下,對英雄模范也易產生片面認識?!皳{查,大學生群體最為熟悉的英模人物中,當代民營企業(yè)家、明星藝人、網絡主播等亦占有一席之地”[13],而這有悖英模的原始內涵。
2.對英模光輝事跡的學習缺失
由于傳統宣傳方式所存在的缺陷,以及義務教育時期較為統一的學習要求,大學生黨員所熟識的英模具有明顯的集中化特點,主要是雷鋒、黃繼光、焦裕祿、董存瑞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英雄模范,以及少部分愛國科學家,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近幾年的英雄人物所知較少。事實上,黨和政府對英雄模范的事跡宣傳從未停止,我國確定了以“五章一簿”①“五章”是指“共和國勛章”“七一勛章”“八一勛章”“友誼勛章”以及國家榮譽稱號。“一簿”是指功勛簿,記載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名錄及其功績。為主干的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并且不斷宣傳獲獎者的英模事跡。然而從實際來看,由于大學生群體開展學習常出于現實因素考慮,若與學業(yè)或興趣無關,則少投入或不投入時間精力,因此該類宣傳難以充分實現預期成效。大學生黨員在黨內學習的硬性約束下,對英模事跡了解相對較多,但仍以被動學習為主,對英模事跡掌握的深度和廣度仍然不足。此外,隨著現代社會個體意識的增強,英模事跡的認知屬性發(fā)生了變化,從日常行為的鮮活標桿轉化為歷史書、宣傳冊的定格文字,這也在無形中削弱了大學生黨員學習英模事跡、踐行英模行為的動力。缺乏對英模內涵、事跡的充分認識,給開展英模教育的宣傳工作提出了新挑戰(zhàn)。
1.大學生黨性培養(yǎng)尚存一定內在缺陷
大學生黨員在黨性培養(yǎng)中還存有一些內在不足,這些內在缺陷既制約黨性培養(yǎng),也不利于英模教育。一是心態(tài)浮躁。在黨性培養(yǎng)過程中目標較高,行為輕浮,難以靜下心來深耕學習、耐心實踐,以致渴望快速進步反而背離黨性培養(yǎng)的初衷。二是行為懶散。對黨內的學習、會議、組織生活等積極性差,對黨組織所交辦的任務、生活中面對的困難缺乏斗志[14]。三是入黨動機不純。一小部分大學生黨員入黨時個人目的比較功利,入黨前后判若兩人,服務意識、學習意識一落千丈,在思想上達不到合格黨員的標準。因此,以英模教育助力大學生黨性培養(yǎng),克服內在缺陷勢在必行。
2.黨性培養(yǎng)的內在缺陷制約英模教育
黨性培養(yǎng)與英模教育本應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發(fā)展關系,以英模教育提升黨性修養(yǎng),以黨性修養(yǎng)增進認同英模,但由于大學生黨員在黨性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英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約與影響。一是缺乏耐心。對英模的成長經歷、精神動力不屑一顧,只關注英模取得了多少成就、獲得了多少榮耀,以演義的視角學習英模事跡,低估了近代以來黨的科學理論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人才的過程中所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二是排斥學習。黨組織的三會一課是大學生黨員開展英模教育的重要路徑,但黨性修養(yǎng)有所欠缺的大學生黨員對三會一課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對通過三會一課開展的英模教育積極性也較低。此外,由于行動較為懶散,缺乏主動了解英模事跡、學習英模精神的自覺學習行為。三是接受阻礙。英模事跡之所以能夠為人所稱贊,并為人所效仿,是因為他們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與廣大人民群眾站在一起,而非為了個人利益,或者維護某個特定統治階級。但對于入黨動機不純、個人目的較功利的大學生黨員而言,他們將個人利益置于優(yōu)位,對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立場缺乏認同,難以接受英模精神,更難以用英模精神指導自己的實踐,因而英模教育所能發(fā)揮的效果大受影響。
為發(fā)揮英模教育在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必須貼合時代需求和大學生黨員的群體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以符合新形勢下的客觀需求,以此切實增強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
黨性自信,是對黨性的高度認可與充分相信。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15]英模教育融入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一方面要優(yōu)化社會風氣,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一是創(chuàng)新宣傳理念。黨政宣傳部門應充分利用現代化宣傳手段,運用融媒體等傳播方式,深入挖掘英模精神的內涵所在,最大范圍向社會成員宣傳英模的光輝事跡,突出體現英模精神與當代社會的價值統一。二是運用英模資源。以英模事跡作為價值觀的呈現載體,形象展示什么值得提倡與肯定、什么必須被人們批判和否定。三是搶占輿論高地。切實維護英模名譽,通過確立法律、社會報道等方式及時制止有損英模名譽的不當行為,并通過優(yōu)秀文藝作品、嚴肅歷史史料等方式再次宣傳英模事跡。四是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在全社會宣傳英模的光輝事跡,解讀和肯定英模的重要意義,給大學生黨員群體的信息攝入掃清阻礙,使大學生黨員以學習英模為榮,以提升黨性為榮。
另一方面要完善黨性培養(yǎng)機制,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一是提高準入門檻。嚴格篩選新發(fā)展對象,完善新黨員培養(yǎng)發(fā)展程序,明確正確的入黨動機,剔除投機分子。二是嚴把思想關、政治關。以英模教育為活動方式,落實“四史”宣傳教育等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在深化認識中提高認識”[16],以思想的進步推動行動的進步,促進大學生黨員的作風轉變,推動大學生黨員在政治覺悟、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切實提升,進而提升個人黨性修養(yǎng)。三是將正面教育與警示教育相結合。既要以英模的光輝事跡鼓舞大學生黨員,也適當引入一些喪失理想信念、背離人民立場后走上邪路歪路的反面警示案例,教育大學生黨員嚴守政治立場,堅定理想信念。四是過好組織生活。針對大學生黨員面臨課業(yè)壓力,有些課程難以有效融入黨性培養(yǎng)的實際情況,黨組織應當充分利用組織生活開展黨性培養(yǎng)。引導大學生黨員以英模為標桿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明確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英模教育使大學生黨員認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價值追求,將其內化于心,進而增強黨性自信。
黨性自覺,是將黨性內化至個體思想行為中。一方面,在結合英模教育對大學生黨員開展黨性培養(yǎng)時,也應重視挖掘大學生黨員學習生活中的優(yōu)秀榜樣,形成宏觀英模與微觀榜樣相結合的校園英模教育模式。一是挖掘學生榜樣。校、院的黨團組織應與學工隊伍、行政部門相互協同交流,建立優(yōu)秀學生信息庫,對學科競賽、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社會活動等方面有突出成績的同學予以記錄,對其中的大學生黨員重點宣傳,強化大學生黨員的榜樣作用,增強大學生黨員的身份認同。二是發(fā)揮優(yōu)秀黨員先鋒隊作用。組織優(yōu)秀大學生黨員定期開展經驗交流、針對輔導等交流活動,帶動其他大學生黨員、團員的進步,在校園內發(fā)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隊作用。三是挖掘身邊模范。作為與大學生黨員密切接觸的群體,校、院的教師、行政人員也應挖掘先進模范,通過校園宣傳欄、班團會等途徑將他們的事跡予以宣講。在三全育人體系下,這些大學生黨員身邊的模范與學生黨員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對學生黨員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且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學生和教師的雙重朋輩榜樣,有利于大學生黨員將黨性培養(yǎng)從自發(fā)變?yōu)樽杂X。
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大學生黨員成為模范榜樣。黨性培養(yǎng)要求大學生黨員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實現黨性自覺。大學生黨員在選拔時往往是學生群體中的優(yōu)秀分子,先天具有模范潛力。鼓勵大學生黨員成為模范,有利于黨性培養(yǎng)從外部干預轉為自我教育。一是正確引導。鼓勵大學生黨員成為模范,而非讓大學生黨員獲得朋輩崇拜,亦非謀取評優(yōu)評先等物質利益,而是要用英雄模范們無私奉獻、忠誠勇敢的精神感染大學生黨員,用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勇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先鋒隊的精神鼓舞大學生黨員,使大學生黨員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本領的模范榜樣。二是腳踏實地。大學生黨員仍是成長中的學生,不要幻想一步登天而迅速獲得巨大的社會成績和社會聲望[17]。要鼓勵大學生黨員定期參加志愿活動,扎實學習專業(yè)知識,積少成多,聚沙成塔,自然能在學習生活中獲得過人之處,進而成為榜樣。大學生黨員爭做模范的進步過程,就是其黨員黨性不斷實現自覺的現實過程。
黨性自立,是將黨性牢牢樹立在個人的思想中。一方面,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培育過程不是大學生黨員的個體行為,需要建立一支專門化、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為該過程提供科學方法指導。一是建立政治過硬的政工干部隊伍?!耙运枷虢逃秊榛A,不斷提高政工干部思想素質,確保政工干部的思想觀念與時俱進?!盵18]高校的政工干部要確保自身政治立場過硬,準確掌握黨和國家最新的政策要點,在院、校的黨組織中發(fā)揮其橋頭堡、定海針作用;同時,政工干部還應狠抓業(yè)務培訓,掌握心理學、教育學、部分學科的專業(yè)知識,這樣才能有效處理大學生黨員在學習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困難。二是建立專業(yè)過硬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教師要研究透馬克思主義。英模事跡尤其是近代以來的革命先輩們是現實的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改造世界的絕佳案例,這正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所在。把握這些現實的人的活動,對思政課教師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具有現實意義。此外,思政課教師肩負傳播、講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任務,應當用好英模教育這一重要教學資源,引起學生對思政課的共鳴,從而激發(fā)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和促進其成長。三是建立思想過關的專業(yè)課教師隊伍。高校教育中專業(yè)課教育占據了學生的大部分學習時間,大學生黨員也不例外。因此,將英模教育與專業(yè)課相結合也能成為促進大學生黨性修養(yǎng)提升的重要法寶。人文社科等學科可以參照思政課的教學方法,將英模事跡作為教學資源,例如歷史學可以以英模為教學切入點,分析特定歷史時期的歷史發(fā)展狀況。而對于不適合直接引入英模作為教學資源的理工類學科,可以將英模精神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組成部分,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時也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可以對專業(yè)課教師開展英模教育,提升專業(yè)課教師對英模精神的認同感和認知度。這既有助于把好專業(yè)課教師隊伍的政治關,也能提升專業(yè)課教師將英模資源融入專業(yè)課的主動性。簡言之,在政工干部—思政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的三級體系中融入英模教育,能為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編織起全天候多層次的教育網絡。
另一方面,為了保證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能長期穩(wěn)固、有效發(fā)展,還應當完善英模教育和黨性培養(yǎng)機制,為大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保駕護航。一是完善組織領導。校、院應有專門的部門組織開展英模教育和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明確責任,周密部署,聯通教學與思想教育兩個環(huán)節(jié)。二是建立學習英模激勵機制??梢酝ㄟ^提供專項獎學金、規(guī)劃德育培養(yǎng)方案、設立榮譽稱號等方式,將學習英?;顒优c學生的評優(yōu)評先、獎助學金掛鉤,激發(fā)學生特別是大學生黨員學習英模的積極性。三是注重制度執(zhí)行。及時表彰優(yōu)秀的大學生黨員,確保相關激勵措施落實到位。對于校園內詆毀英模的不當行為和言論應根據校規(guī)校紀及時嚴肅處理,讓學英模、仿英模的思想深入人心,促進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的自覺。
大學生黨員的黨性培養(yǎng)是一個多方合力的協同過程,需要多方因素共同發(fā)揮積極作用。英模教育能在大學生黨員群體中有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大學生黨員的黨性發(fā)展筑基凝骨;為大學生黨員的認知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幫助大學生黨員規(guī)避錯誤認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此外,還為大學生黨員理解和應對世界形勢發(fā)展明確了發(fā)展標桿,使大學生黨員明確自身責任所在,從而錘煉過硬本領。英模教育融入大學生黨員黨性培養(yǎng)具有重大價值,而其融入過程可以黨性自立、黨性自覺、黨性自信為支點,不斷深化營造良好的英模教育社會環(huán)境,挖掘來自大學生黨員身邊的榜樣并建立專職專業(yè)的英模教育隊伍,以此開展貼近對象、行之有效的英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