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宇 潘柳燕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要應對逆全球化挑戰(zhàn),必須解決好經濟全球化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經濟全球化的收益在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分配不均;二是經濟全球化的收益在一國之內的勞動與資本之間以及不同勞動力群體之間的分配不平等。盡管存在這些問題,各個國家仍有堅持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必要,而經濟全球化也的確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事實上,經濟全球化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當前收益分配不均的、服務于發(fā)達國家跨國資本利益的經濟全球化秩序所帶來的。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構建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秩序,建設平等參與的全球經濟治理機制,促進世界各國互利合作,實現(xiàn)經濟的共同發(fā)展和繁榮,打造使得各個群體均能獲益的包容、普惠的經濟全球化模式,使經濟全球化真正惠及全人類。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逆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認同的基礎與實現(xiàn)路徑研究”(19YJA710030)
[作者簡介]黃思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北京102488);潘柳燕,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南寧530004)
[DOI編號]10.13761/j.cnki.cn23-1073/c.2022.01.002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大外事訪問及國際論壇場合不斷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越來越得到國際社會的贊同與支持。面對近幾年來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現(xiàn)象,這一理念的提出在當時無疑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在當下更是應對逆全球化挑戰(zhàn)、解決經濟全球化問題的重要依據。時至今日,不管逆全球化思潮如何復燃,都不能阻擋經濟全球化這一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但只有解決好經濟全球化中存在的問題,才能讓經濟全球化真正惠及所有人,并使其再次獲得高度的廣泛認同。本文將分析既有的經濟全球化秩序中究竟存在著哪些問題,并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何能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一、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與逆全球化的興起
經濟全球化主要包括貿易和生產的全球化,以及資本流動(包括產業(yè)資本和金融資本)的全球化,等等。經濟全球化體現(xiàn)為跨越國界的全球產業(yè)鏈和價值鏈,以及商品、資本、服務、技術和信息的廣泛國際流動。早在13世紀左右,主要基于陸運的貿易路線就曾將中國、印度、中東和歐洲四個經濟圈連接起來,但與今天相比貿易量還很小,且常受戰(zhàn)爭影響。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歐洲航海家向西開辟了到達美洲的新航線,向東開辟了到達印度、東南亞和東亞等地的新航線,從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一般認為,經濟全球化正是由此開始的。18世紀后期開始的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巨大而持續(xù)的推動力。19世紀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經濟全球化處于波動倒退狀態(tài)。二戰(zhàn)后,在美國的主導下,經濟全球化程度再次不斷走高,大大超越了19世紀末的高點。20世紀90年代WTO成立后,經濟全球化繼續(xù)大踏步向前發(fā)展,并于21世紀10年代末達到了新的最高點。
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以來,國際上逐漸出現(xiàn)了逆全球化的傾向與相應行動。標志性的事件包括特朗普在美國當選總統(tǒng),積極推行“美國優(yōu)先”的貿易保護主義戰(zhàn)略;英國公投脫離歐盟;歐洲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相繼崛起,等等。
前幾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項統(tǒng)計表明,其成員國自2008年以來已經推出了2100多項貿易限制措施。其中,2015年實施貿易保護措施624項,數(shù)量為2009年的9倍,其中美國就采取了90項貿易歧視措施,位居第一[2]1。世界銀行(WB)的統(tǒng)計數(shù)據表明,世界進出口貿易總額(包括商品與服務)占全球GDP的比重自1970年以來不斷提高,從1970年的26.54%提高到2008年的頂峰60.79%,但到2016年則下降至55.96%,盡管此后略有回升,但到2019年仍只是58.24%,相當于2006年的水平[3]。
盡管這些現(xiàn)象背后不乏一些政客的推波助瀾,但總的來說,它們也有一定的客觀基礎。經濟全球化在助推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引發(fā)了分配不均、社會貧富差距擴大、金融危機等社會沖擊較大的負面問題。這些問題在一些國家尤其嚴重,因此引發(fā)了人們對經濟全球化的質疑和批評。實際上,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不少反對全球化的聲音出現(xiàn),當時反對全球化的聲音主要來自發(fā)展中國家,它們抗議發(fā)達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將不切實際的財政約束和金融開放規(guī)則強加給它們,并抗議發(fā)達國家在關稅談判時持雙重標準,這樣的經濟全球化給它們帶來了許多不良后果。而這些年的逆全球化呼聲則主要來源于發(fā)達國家的中下層民眾,他們抗議經濟全球化給他們帶來了收入下降和失業(yè)的遭遇。
二、逆全球化的成因:經濟全球化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主流輿論、社會各界,乃至常識,都將經濟全球化視為經濟繁榮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績效欠佳,那么很可能是因為沒有“足夠地”參與經濟全球化。同樣的,大部分的經典國際貿易理論似乎都表明,經濟全球化將惠及所有人,或至少是絕大部分人。但若真是如此,又為何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反對全球化的呼聲?經濟全球化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無論是斯密的絕對優(yōu)勢理論、李嘉圖的比較優(yōu)勢理論,還是赫克歇爾和俄林的要素稟賦論,均表明自由貿易(即經濟全球化的內涵之一)將自然為各國帶來共贏的結果。然而,這些理論一方面沒有考慮到長期的動態(tài)效應,另一方面則沒有微觀考察(或至少并未充分重視)一國內部異質群體的具體得失。在長期動態(tài)效應方面,始自漢密爾頓及李斯特的幼稚產業(yè)保護論,以及后來普雷維什、阿明、弗蘭克和沃勒斯坦等學者的依附理論,均向人們提醒,后發(fā)工業(yè)化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自由貿易中有陷入“比較優(yōu)勢陷阱”或國際分工低端地位的危險;在微觀考察異質群體得失方面,薩繆爾森基于赫克歇爾—俄林模型推導出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準確地說,其實赫克歇爾和俄林已經指出了要素價格均等化趨勢,但成功將其嚴格證明的是薩繆爾森。其實早已暗示,一國內部異質群體在國際貿易中的成本與收益并沒有均勻分擔與分配。但在以往的經濟全球化實踐中,這一議題似乎并未受到重視。上述這些不足導致了一個服務于發(fā)達國家跨國資本利益的全球生產秩序的建立,進而引發(fā)了當前經濟全球化秩序中的種種問題。
(一)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問題
在數(shù)十年來的經濟全球化秩序中,發(fā)達國家本就已經擁有資本、管理和技術上的優(yōu)勢,而全球經貿投資的政策與規(guī)則又主要由發(fā)達國家制定,更多地服務于發(fā)達國家的需求。某些發(fā)達國家在進行貿易談判時經常采取雙重標準,對發(fā)展中國家施加不公平的條件。因此,盡管兩類國家都獲得了凈收益,但大部分的收益仍然是由發(fā)達國家獲取的。雖然發(fā)展中國家通過參與全球化發(fā)展起了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并從發(fā)達國家獲得了一部分管理和技術上的知識,但發(fā)達國家的金融資本和跨國公司仍然獲得了大部分的收益。并且,發(fā)展中國家在核心技術上的落后,及其面臨的發(fā)達國家技術封鎖,導致了其可能長期居于產業(yè)鏈低端、全球價值鏈低端的危險。不少拉美國家和東南亞國家就曾經或仍然陷入在“中等收入陷阱”中,一般認為,這是因為這些國家沒能及時實現(xiàn)產業(yè)結構升級。盡管這一問題與發(fā)展中國家自身的內外發(fā)展政策都有較大關系,但在某種程度上,這正是不平等的經濟全球化秩序引導下的結果,或者說,是發(fā)達國家有意無意利用這一秩序將發(fā)展中國家鎖定在全球產業(yè)鏈、價值鏈的低端的結果。一些激進學者將這樣的做法稱為“新帝國主義”,以及新的“經濟殖民主義”。
另一方面,發(fā)達國家自身的中低端制造業(yè)也在經濟全球化中遭遇了來自發(fā)展中國家的巨大競爭壓力,從而遭受了沉重打擊,引發(fā)了制造業(yè)衰退及外遷的空心化后果。進而,這些產業(yè)原來的工人失去了工作,不得不與更低技能的勞動力競爭,從而導致整個中低技能勞動力市場的工資下降。關于這一點,從2016年美國大選中“銹帶州”和“銹帶工人”對特朗普的支持就可窺知一二。發(fā)達國家國內受到波及的民眾往往將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稱為“工作小偷”,并因此反對經濟全球化。
(二)一國內部的利益分配不平等問題
經濟全球化的收益在各國內部不同群體之間的分配也是不平等的。1980—2016年,不同收入群體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所獲得的份額(世界平均)分別為:收入最少的50%人群獲得12%,收入居中的40%人群獲得31%,收入最高的10%人群獲得57%。平均而言,這一分配不平等問題在發(fā)達國家更為嚴重[4]46。這種異質群體收益分配不平等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勞動和資本之間的分配不平等;二是在不同勞動力群體之間的分配不平等。以下進一步分析這兩個方面。
首先,經濟全球化的收益在勞動和資本之間的分配不平等。在發(fā)達國家,這一問題尤為嚴重。由于資本的全球流動性遠遠高于勞動力,當發(fā)達國家的資本流向發(fā)展中國家開設跨國公司時,國內的就業(yè)崗位減少,工資降低,勞動力議價能力減弱。本來,政府可以通過征稅將資本利潤的一部分轉移給勞動力作為補償,從而實現(xiàn)共贏。但跨國公司能夠通過各種避稅方法將凈利潤記為海外子公司所獲,從而逃避征稅。為了爭取稅源,留住本國資本,吸引外來資本,各國不得不競相降低針對公司的稅收,這就導致經濟全球化的收益大部分被跨國資本所獲取,政府對勞動力的補償也只能保持在相當有限的程度,甚至難以進行。Egger、Nigai和Strecker(2019)對65個最大的經濟體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平均企業(yè)稅率從1980年的46%左右下降到了2007年的29%左右,且它們向避稅天堂轉移利潤的做法激增。與此同時,中等收入階層的勞動所得稅反倒有輕微上升,從14.9%左右上升至16.4%左右[5]355。
其次,經濟全球化的收益在不同勞動力群體之間的分配不平等。以發(fā)達國家為例,由于制造業(yè)衰退以及向其他國家轉移,本地中低技能勞動力就業(yè)崗位減少,收入降低。同時,中高端行業(yè)由于在國際市場上具備較強競爭力,因此中高技能勞動力的收入增加。于是,不同勞動力群體之間出現(xiàn)了收入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同樣遇到了這一現(xiàn)象,如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拉丁美洲地區(qū)教育程度較高者獲得了更高的收入,而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則收入減少[6]17。在這一問題上,一方面,不少實證研究認為,關于收入極化現(xiàn)象,經濟全球化只是次要原因,而技術進步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比如,在美國和歐洲,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以及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工業(yè)機器人投入使用,均導致了高技能工人的收入增加,而中低技能工人的收入下降[7]139-140。再如,不同勞動力群體對人工智能的不同掌握程度,也會造成其利用人工智能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不同,從而同樣會拉大貧富差距[8]152。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學者指出,由于經濟全球化鼓勵了競爭,并擴大了市場規(guī)模,因而也有助于加速技術進步。換句話說,技術進步本身也是得益于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仍要為收入極化現(xiàn)象承擔較大責任。
總的來說,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蛋糕變得更大了,這是確定無疑的。因此,“贏家”所獲得的總收益也必定大于“輸家”所損失的總收益。那么,無論在各個國家之間,還是在一國內部的資本和勞動之間,抑或不同勞動力群體之間,我們只要使得“輸家”獲得足夠的補償,使其境況至少不比以前更差,就能在提高世界經濟效率的同時,也兼顧公平??上У氖?,當前的經濟全球化模式并沒有能兼顧公平。在國家層面上,情況絕對惡化的“輸家”主要是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在微觀層面上,則主要是發(fā)達國家和部分發(fā)展中國家的中低階層勞動力。例如,有文獻指出,在經濟全球化中,美國中低階層受損的利益約占美國總收益的50%,而其得到的補償費用卻僅占總收益的1%至2%[9]116。
三、未來走向: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既然經濟全球化存在著種種問題,那么我們是否要像逆全球化那樣,因此而向后退卻而放棄經濟全球化呢?答案是否定的?,F(xiàn)實告訴我們,一方面,如果放棄經濟全球化,則意味著當前已經高度交錯融合的全球價值鏈將會解體重構,這不僅在短期會造成經濟震蕩,而且還會在長期直接縮小絕大部分國家的經濟蛋糕,這意味著經濟全球化具有必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著相應的客觀技術條件和動力機制,經濟全球化也具有必然性。
(一)發(fā)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必要性
盡管在當前由發(fā)達國家主導的經濟秩序中,發(fā)展中國家整體上的確是得益較少的一方,但這并不意味著發(fā)展中國家就淪為了“受害者”。實際上,平均而言,經濟全球化給相對貧窮的國家?guī)砹孙@著的增長效應。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通過參與經濟全球化擺脫了貧困。1981—2012年,世界絕對貧困人口占比(每日生活費低于1.9美元)從44.3%減少到了12.7%。經濟全球化參與度相當高的東亞和太平洋國家在這一點上領先世界,絕對貧困人口占比從80.6%減少到了7.2%[10]。富麗明(2016)以113個中低收入發(fā)展中國家在1966—2015年的數(shù)據為樣本,分析了貿易開放與發(fā)展中國家經濟増長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貿易開放是促進發(fā)展中國家自身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世界市場對發(fā)展中國家至關重要[11]80。這些研究均證實,平均而言,發(fā)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是非常有利于自身經濟發(fā)展的。
依附論者們對經濟全球化的分析有一定道理,但總體上低估了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積極影響,如其帶來的發(fā)展經濟所需的機器設備、技術、管理經驗以及資金等,這些都是發(fā)展中國家自身稀缺且難以在短期內擁有的。與此同時,他們也過度強調了經濟全球化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負面影響。實際上,無論發(fā)達國家是否有意無意地想要將發(fā)展中國家鎖定在全球產業(yè)鏈、價值鏈的低端,最終是否能實現(xiàn)質量兼顧的經濟發(fā)展,還是看發(fā)展中國家自身的內外政策。從歷史上看,19世紀的“發(fā)達國家”英國也曾力圖限制其他國家的工業(yè)發(fā)展,美國和德國都屬于當時的“發(fā)展中國家”。然而,通過恰當?shù)?、內外兼顧的發(fā)展策略,它們分別于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反超了英國,進入了發(fā)達國家第一序列。從近幾十年看,東歐和東亞的不少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正是同時借助了經濟全球化的拉力,以及自身正確政策的推力,才共同促成了經濟飛速發(fā)展,成為了發(fā)達國家。
(二)發(fā)達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必要性
整體而言,發(fā)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收益本就是大于發(fā)展中國家的[12]49。一方面,通過大量進口發(fā)展中國家物美價廉的中低端商品,發(fā)達國家降低了國內的物價水平,改善了許多民眾的生活條件;另一方面,發(fā)達國家的資本在全球流動,開設跨國公司,賺取了巨大的投資和貿易收益。問題在于,當發(fā)達國家內部中低端制造業(yè)衰退或外遷影響許多民眾的生計時,其跨國公司的巨額獲利并沒有以恰當?shù)姆绞窖a償國內利益受損的民眾,導致他們只能以支持逆全球化的方式來捍衛(wèi)自己的生計。實際上,在中美貿易爭端中,盡管中國對美有巨大貿易順差,但這一貿易順差中的許多部分是由美國在中國的跨國公司所貢獻的。換句話說,美國民眾損失的利益有許多部分恰恰是被他們自己的跨國公司賺走的。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主要從事的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和轉口貿易,并未獲得大部分產品利潤。Tyers(2015)的研究表明,盡管中國在2001年后出口的飛速增長在美國和歐盟地區(qū)造成了收入分配壓力,但美國和歐盟在這一變動中獲得的總收益仍是正的,因此需要獲益者(熟練勞動力和資本所有者)補償利益受損者(低技能勞動力)[13]17-18。因此,對于發(fā)達國家來說,堅持經濟全球化以提升效率,并兼顧公平,尋找辦法將跨國公司的巨額收益轉移給利益受損的民眾,才是明智之選。而去全球化則意味著閉關鎖國,長期而言很可能導致技術落后,這是歷史上反復發(fā)生的教訓。即便是美國這樣技術上高度領先的發(fā)達國家,同樣會在去全球化中損失海外市場,導致其高技術產業(yè)萎縮。
(三)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
經濟全球化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這種必然性來源于相關的技術條件和動力機制。
從技術條件上看,在交通、通信、金融上的技術進步,總是為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提供著技術保障。航海技術的發(fā)展、各類商業(yè)票據的使用、鐵路的發(fā)明,都推動著最初的經濟全球化大發(fā)展。現(xiàn)代的海陸空運輸技術不斷革新,互聯(lián)網、移動支付、5G通信技術、量子通訊衛(wèi)星等通信或金融技術進步層出不窮,自然也能為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保駕護航。
從動力機制上看,首先,人類擁有通過貿易交換自己(或自己所在群體)所缺乏的貨物的本能。早在古代甚至部落社會,不同共同體之間就已經開始進行貿易了。其次,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出現(xiàn)大大強化了這種貿易交換行為的獲利動機,資本獲取剩余價值的需要會使得經濟全球化不斷地擴張。最后,國際的和平穩(wěn)定也需要經濟全球化來保障。實際上,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的種種考慮中,主要考慮之一便是維護國際和平與穩(wěn)定,也就是通過經濟全球化把世界各國變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命運共同體,當經濟如此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時,某個國家貿然發(fā)動戰(zhàn)爭的概率就大大減小了。事實上,早在19世紀,英國商人科布登就將他的自由貿易游說事業(yè)視為追求國際永久和平的事業(yè)。
總而言之,經濟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正如習近平所說,我們無法回避“世界經濟的大?!?,而人為切斷國際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yè)流、人員流”,更是無異于退回“一個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發(fā)展大勢的[14]403。
四、解決路徑:構建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經濟全球化新秩序
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確實能提高世界經濟效率,只是到目前為止并未很好地兼顧公平;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又是必要的,也是未來的必然趨勢。那么,我們應該做的,就是對當前收益分配不均的、服務于發(fā)達國家跨國資本利益的經濟全球化模式作出變革,解決經濟全球化存在的問題,構建新的經濟全球化秩序,讓經濟全球化惠及所有人。
(一)構建新型經濟全球化秩序需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領導人提出的處理國際關系的價值理念,其核心要義是宇宙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早已經成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因此,各國應該摒棄沖突對抗的冷戰(zhàn)思維,通過互幫互助、互利互惠的合作共贏之道實現(xiàn)全人類的共同發(fā)展和共同繁榮。從2013年起,習近平主席就不遺余力地向世界倡導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別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發(fā)表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講話,系統(tǒng)闡述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遠景目標,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被列入了聯(lián)合國的正式文件。
過去的經濟全球化秩序主要由發(fā)達國家主導,受霸權主義與零和博弈思維的影響,這一秩序總是有意無意地幫助其跨國公司在全球價值鏈中攫取巨大利益。結果,盡管全球經濟效率提高,但公平卻受到嚴重損害,從而引來了逆全球化浪潮。其實,許多人反對的并不是經濟全球化本身,而是不公平的經濟全球化。正如葛浩陽(2018)所說,以資本利益為原則的經濟全球化必然優(yōu)先滿足的是資本的利潤訴求。因此,當這種經濟全球化陷入困境時,我們要以新的理念指導新的經濟全球化實踐[15]17。新的經濟全球化實踐一方面要求我們加強對利益受損群體的轉移支付和其他形式的幫助,另一方面則要求我們超越過去以資本獲利為首要原則的經濟全球化秩序和相關配套政策。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倡普惠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贏,恰恰為構建這樣一種新型經濟全球化秩序提供了思想基礎與改革方向。
我們應注意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價值鏈意味著任何商品的生產過程都可能涉及多個國家的分工協(xié)作,由此帶來的收入流的分配也將涉及多個國家的居民。某件商品的生產與銷售所牽涉到的不再是某個特定公司、特定國家居民的生計和福祉,而是相關價值鏈上的所有公司、所有國家的居民的生計和福祉。正如哈貝馬斯(2000)所說,經濟全球化使得地球上的人們成為風險共擔的共同體,有著無法回避的集體命運[16]116??梢哉f,經濟全球化把世界變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這已經成為一種客觀現(xiàn)實。基于這一現(xiàn)實,我們更是迫切需要借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來構建新的經濟全球化秩序。
(二)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秩序
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秩序,要求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的時候真正將各個國家、各個階層人群視為“命運共同體”的一部分,視為平等的合作伙伴,遵循合作共贏、互利互惠的原則,促進各國的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各階層共同獲益的包容性增長。這將能有效地解決效率與公平的兼顧問題。因此,這一新秩序將是解決經濟全球化問題、推進世界經濟向前發(fā)展的良方。
1.堅持平等、尊重、協(xié)商原則,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制定經濟全球化新規(guī)則
過去的經濟全球化主要是由發(fā)達國家主導推進的,在這一過程中,發(fā)達國家往往并未將發(fā)展中國家視為平等的經濟伙伴。一方面,它們將自身的理念、規(guī)則、政策和制度強加于發(fā)展中國家,結果,由于這些適用于發(fā)達經濟體的框架難以在發(fā)展經濟體中良好運轉,最后給發(fā)展中國家造成了一些嚴重后果。盡管許多經濟學家對此早有理論上的警告,但話語權上的不平等往往使得發(fā)展中國家難以堅持捍衛(wèi)自己的訴求。另一方面,發(fā)達國家有時也基于自身霸權利益的考慮,強行施加一些不平等規(guī)則,或實施雙重標準,不公正地為自己攫取更多利益,侵占了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習近平指出,現(xiàn)在“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國際經濟力量對比深刻演變,而全球治理體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夠?!盵17]479因此,習近平倡議,“推進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fā)言權”[14]480。也就是說,全球經濟治理改革最主要的是打破發(fā)達國家在國際規(guī)則制定中的話語霸權,提高新興市場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話語權,使各國平等參與規(guī)則制定,共建互利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新秩序。
2.堅持雙贏、多贏、共贏原則,促進世界各國互利合作,實現(xiàn)經濟的共同發(fā)展和繁榮
由于過去的經濟全球化規(guī)則由發(fā)達國家主導,不可避免地對發(fā)展中國家有所不公,甚至可能將發(fā)展中國家鎖定在全球產業(yè)鏈低端。因此,過去的經濟全球化雖然帶動了全球經濟增長,但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發(fā)達國家與一些發(fā)展中國家之間更大的差距與矛盾。誠然,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國與國之間難免有沖突和競爭存在,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倡各國應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強調要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聯(lián)動效應,主張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放棄零和博弈,抱著“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的態(tài)度,“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利益,在尋求自身發(fā)展時兼顧別國發(fā)展”,并且“讓每個國家發(fā)展都能同其他國家增長形成聯(lián)動效應,相互帶來正面而非負面的外溢效應”。要明白,“一個強勁增長的世界經濟來源于各國的共同增長”[14]38。因為只有各國的共同增長才能互相為對方提供不斷成長的市場,進而促成各國繼續(xù)增長和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而要實現(xiàn)雙贏、多贏、共贏,一個相互封閉的世界經濟格局是做不到的,必須打造一個發(fā)展創(chuàng)新、增長聯(lián)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世界經濟。習近平在論述人類命運共同體時曾多次指出:“我們要堅定不移發(fā)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xiàn)互利共贏”,“我們要下大氣力發(fā)展全球互聯(lián)互通,讓世界各國實現(xiàn)聯(lián)動增長,走向共同繁榮。我們要堅定不移發(fā)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14]406。而一個開放型世界經濟想要穩(wěn)定地存續(xù),并保持其靈活地、動態(tài)地實現(xiàn)共贏的能力,則需要一個共同維護、公平參與的合作平臺。因此,習近平強調,“我們要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維護和發(fā)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創(chuàng)造有利于開放發(fā)展的環(huán)境,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guī)則體系,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盵14]436-437在這樣一個世界經濟格局中,強調的是開放、合作、公平、互助,在互利共贏中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
3.堅持公平、包容、普惠原則,打造各個群體合作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模式
過去的經濟全球化主要照顧的是跨國公司和資本的利益,從而導致大部分全球化收益被其俘獲,而政府卻并未對利益受損人群提供足夠的補償。對此,習近平指出:“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公平公正問題?!盵14]421這也就是說,要兼顧好效率與公平,讓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會分布得更加均勻、收益分配得更加公正,最終確保經濟全球化的成果人人都能享受。事實上,逆全球化浪潮應該引起資本所有者及相關決策者的反思,他們應該認識到,資本所有者與作為消費者的廣大勞動者也是“命運共同體”,一味地無視勞動者的利益終究會導致市場購買力不足、投資血本無歸,以及經濟衰退。習近平也指出,當前的經濟全球化存在著“增長和分配、資本和勞動、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并倡議“我們要講求效率、注重公平”,從而“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14]402-403。具體而言,“要在教育、醫(yī)療、就業(yè)等民生領域加大投入,解決好貧困、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同時,“要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改善中小微企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增強勞動者適應產業(yè)變革的能力”[14]501-502。
為了避免經濟全球化對不同人群收入分配的不利影響,真正做到使經濟全球化惠及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應重點推動世界各國共同商議并實踐以下具體事項:首先,世界各國應聯(lián)合增強對跨國公司及資本的稅收,并打擊跨國公司的逃稅、避稅行為,將所得用于增加對利益受損者的社會轉移支付,如失業(yè)補貼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或用于專門解決底層人群的民生問題,如中國已經成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這要求世界各國必須共同行動,否則跨國資本將會流向稅收保持不變的國家或地區(qū)。其次,世界各國應建設好解決不同勞動力人群收入分化問題的機制,如增加教育投資,為勞動力提供更充分、更公平的教育機會,并為可能在全球價值鏈變動中失業(yè)的勞動力提供就業(yè)再培訓機會,從而使勞動力具備符合崗位需求的技能,增強勞動力市場供給與需求的動態(tài)匹配度。必要時,或許應增強所得稅的累進程度。最后,世界各國還應共同應對好全球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聚集和傳播問題,以及協(xié)調處理好宏觀經濟政策的外溢問題。做好以上幾點,經濟全球化將真正惠及整個世界。
(三)良好的開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初見成就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是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個良好開端和示范。過去的全球化是發(fā)達國家或多或少把自身的理念、規(guī)則、政策和制度強行推及世界,并強制他國執(zhí)行。而“一帶一路”以自愿參與、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在承認各國平等和國別差異的基礎上尋求合作共贏。當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對外投資往往包含著強加的政治條件時,中國的對外投資不僅不包含這些政治條件,且貸款利率和還款期限也更加優(yōu)惠。習近平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lián)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fā)展戰(zhàn)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xié)調聯(lián)動發(fā)展,實現(xiàn)共同繁榮”[14]442??梢?,基礎設施建設在這一倡議中占了很大比重,這一點值得強調?;蛟S對國內而言,基建的邊際收益已經相對不高,但對于不夠重視基建的其他國家來說,卻仍能帶來相當大的長期收益。就此而言,“一帶一路”的互利共贏理念絕非虛言。此外,“一帶一路”還遵循了聯(lián)合國和國際勞工組織關于包容性發(fā)展的規(guī)則,與《聯(lián)合國2030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對接。2017年通過的《民營企業(yè)海外投資經營行為規(guī)范》強調,民營企業(yè)要依法依規(guī)聘用東道國(地區(qū))員工,積極為當?shù)貏?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2018年制定的《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yè)社區(qū)溝通手冊》和《中國國際承包商社會責任指南》要求對產品和服務進行本地化采購,從而促進當?shù)貑T工就業(yè)[18]77。這些措施為沿線國家的包容性增長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這8年時間里,中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qū)開展廣泛的經貿投資合作,帶動它們的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增長和就業(yè),推動了各國的共同發(fā)展。截至2021年6月23日,中國已同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6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19]。截止2019年3月,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為當?shù)貏?chuàng)造24萬多個就業(yè)崗位和20多億美元稅收[20]。2020年,全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1.35萬億美元,中國總體外貿的比重達到29.1%。中歐班列全年開行超過1.2萬列,通達境外21個國家的92個城市。全年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全國對外投資的比重上升到16.2%;在沿線國家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è)額911.2億美元,占全國對外承包工程的58.4%。同時,沿線國家企業(yè)也看好中國發(fā)展機遇,在華新設企業(yè)4294家,直接投資82.7億美元[21]。
“一帶一路”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具體行動,并已初顯成果?!耙粠б宦贰钡慕洕ㄔO讓沿途各國見證了經濟發(fā)展的效率,同時也惠及沿途各國的當?shù)孛癖姡w現(xiàn)了效率與公平的辯證統(tǒng)一,也讓人們看到了經濟全球化不同于以往的新方向和新模式。
總之,經濟全球化是無法逆轉的歷史發(fā)展趨勢,經濟全球化的日益發(fā)展使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了客觀上的命運共同體。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是,確保經濟全球化成為真正惠及所有國家、所有階層人群的積極力量。面對這一挑戰(zhàn),我們急需構建新型的經濟全球化秩序。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尤為呼應時代之需,它為經濟全球化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裴長洪,劉洪愧.?習近平經濟全球化科學論述的學習與研究[J].?經濟學動態(tài), 2018(4).
[2]張茉楠.?“特朗普主義”下的逆全球化沖擊與新的全球化機遇[N].?中國經濟時報, 2017-02-16.
[3]World Bank.Trade (% of GDP)[DB/OL].(2021-06-30).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NE.TRD.GNFS.ZS.
[4]Alvaredo F, et al.?World Inequality Report 2018[M].?World Inequality Lab, 2017.
[5]Egger P H, Nigai S and Strecker N M.?The Taxing Deed of Globaliz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9(2).
[6]Korzeniewicz R P, Smith W C.?Poverty, 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Latin America:Searching for the High Road to Globalization[J].?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 2000(3).
[7]Colantone I, Stanig P.?The Surge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in Western Europe[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9(4).
[8]李海俊.?人全面占有自身的本質: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歷史趨向[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
[9]任曉聰, 和軍.?當代逆全球化現(xiàn)象探析——基于馬克思恩格斯經濟全球化理論[J].?上海經濟研究, 2019(4).
[10]UNCTAD.?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Facts and Figures:2016[EB/OL].?(2019-01-23).?https://stats.unctad.org/Dgff2016/people/goal1/index.html; https://stats.unctad.org/Dgff2016/people/goal1/data/Fig1_1.xls.
[11]富麗明.?經濟全球化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和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比較[D].?沈陽:遼寧大學, 2016.
[12][美]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全球化逆潮[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9.
[13]Tyers R.?International Effects of China's Rise and Transition: Neoclassical and Keynesian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15(2).
[14]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8.
[15]葛浩陽.?經濟全球化真的逆轉了嗎——基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全球化理論的探析[J].?經濟學家, 2018(4).
[16]張誼浩, 陳柳欽.?當代西方經濟全球化理論研究綜述及其反思[J].?南都學壇, 2004(6).
[1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
[18]焦莉莉, 張丹, 王志芳.?“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國際規(guī)則完善與創(chuàng)新[J].?全球化, 2021(4).
[19]中國一帶一路網.?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繁榮[EB/OL].?(2021-07-26).?https://www.yidaiyilu.gov.cn/ghsl/gnzjgd/181379.htm.
[20]中國一帶一路網.國際人士談“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合作實現(xiàn)了共贏[EB/OL]. (2019-03-25).https://www.yidaiyilu.gov.cn/ldzd/dejgfld/mbbm/rmrb/87358.htm.
[21]中國一帶一路網.?我國已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5份[EB/OL].?(2021-01-30).?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gnxw/163241.htm.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A New Idea for the Solution to Problems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UANG Si-yuPAN Liu-yan
Abstract: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of deglob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irst, the benefit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re not evenly distributed betwee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Second,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n the benefit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thin a country (between labor and capital, and among different labor groups), which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Despite these problems, it is still necessary for all countries to continue participating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hich is indeed an irreversible historical trend. In fa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re mainly brought about by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rder in current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unevenly and serving the interests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build a new typ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construct a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qual participation, promote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around the world to achiev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jointly, and create a mode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f inclusiveness and reciprocity to benefit all groups, so as to mak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uly benefit all mankind.
Key words: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globalization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