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福 徐仲書
(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學士小學,315194;2.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430060)
我國的課堂觀察研究萌芽于20世紀90年代,此階段國內對課堂觀察的重視及方法研究顯得十分欠缺。進入21世紀后,隨著國外研究成果的引進以及方法論的多元化,我國課堂觀察研究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然而,伴隨著國內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體育學科領域研究的相對薄弱,如何基于“學為中心”的體育課堂觀察量表設計及應用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于“學為中心”的視野,即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學、會不會學、采用什么方法學等諸多方面[1],量表應用于課堂觀察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研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各個方面,緊緊圍繞學生的課堂學習實際,以學生的高效學習為目標導向,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學習與練習效果。
課堂觀察不是通過觀察量表將被觀察者劃分等級,而是通過合作交流與思想碰撞,以被觀察者為主體,改進學生的課堂學習,優(yōu)化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課堂觀察量表促使教師在觀看他人上課的同時比較被觀察者的不同表現,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總結汲取他人經驗,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從而觸發(fā)教師針對學情精進自身教學策略。
課堂觀察量表的優(yōu)化設計要因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本結構而區(qū)別對待,既要有普適性的觀察要素,也要有特殊性的觀察要素。不同的學科具有不同的性質和要求,不同的課堂具有不同的側重點,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不同的現實情境下優(yōu)化不同的量表設計能夠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練需求。
設計體育觀察量表時,應考慮教師、學生、教材3個方面,細化為具體觀察點可包含教師教學行為表現、學生學習行為表現、項目特征的知識性3個方面的內容。因為教學得以發(fā)生需要3個關鍵要素,即教師、教材、學生,并且3個要素中以學生學習最為關鍵,教師、教材都需要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發(fā)揮其助力學生學習的功能。以《如何才能起跑快》一課為例,學生學習行為表現包括學習情態(tài)、學習條件、學習方式、學習行為、學習效果等觀察面,在上述觀察面下選擇若干個觀察點。如,觀察面之一的“學習效果”,其觀察點選擇“觀察對象獲得的進步”“整體學生達成目標的比例”“能說出所學動作技能的相關知識人數”“運動密度、運動心率達成度”等(表1)。這些要素在身體練習中的具體顯現就成為課堂觀察需要聚焦的觀察點,針對這些觀察點的選擇是否有利于收集到相關的證據,并做出合理有效的結論,是觀察小組選擇觀察點的出發(fā)點和歸屬點。
表1 以《如何才能起跑快》為主題的學生“學習行為”觀察面與觀察點[2]
根據觀察視域、觀察面以及觀察點的確認,觀察小組便可以研發(fā)設計便于使用的觀察量表,觀察的對象即被觀察者,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集體的,量表的設計根據實際需要而定。以表1中的“學習行為”為例,觀察點可以概括為“觀察與注意力保持”“傾聽與回應”“合作與交流”“身體練習”4個方面,這4個方面根據需要又可以細化為“模仿示范”“學生表現”“回應教師”“主動提問”“同伴交流”“相互展示”“練習次數”“練習時間”8個具體可觀測、可定量的指標(見表2)。這些指標能夠充分支撐觀察視點,并能收集關鍵的證據作出對應的推論。不同的課堂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因此觀察量表的設計需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區(qū)別對待,即因人而設計,因課而設計。此外,為合理、客觀地評價學生,性別、體型等因素也應納入觀察對象中。
表2 “學習行為”視角下的體育課堂技術學習觀察量表[3]
1.客觀分析,發(fā)現問題
《如何才能起跑快》一課中說明:本課學習目標定位為以精細化動作的學習,幫助學生個體動作優(yōu)化,從而形成以技術動作為主線,在合作學習場景中讓學生掌握“主動蹬擺”從而掌握快速蹬擺的技術。《如何才能起跑快》一課采用站立式起跑作為本次課的教材,源于其承載的“個體動作速度決定跑的速度快慢——起跑中主動快速蹬擺的技術”這一教學內容。通過構建從靜止到運動狀態(tài)的場景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能否主動發(fā)力才是動作速度快慢的關鍵,即將“主動蹬擺”作為學習重點,觀察并發(fā)現學生是否主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動作速度是否夠快,運用各種手段刺激學生“主動蹬擺”從而達成學習目標,成為處理教材的關鍵所在。針對課例設計的思路進行觀察量表設計和分析時,應充分圍繞設計者預設的目標、手段和方法是否達成目標進行客觀的分析。
2.求實嚴謹,針對問題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3個方面。將3個方面比較來看,最能體現體育特點的當屬“運動能力”,因為體育課程與其他課程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以身體運動的形式呈現,其他2個方面的實現較大程度上依托于“運動能力”。運動能力包括體能狀況、運動認知與技戰(zhàn)術運用、體育展示與比賽3個維度。其中,“運動認知”是最具“學生學習”的特征,因此聚焦“學生學習”,即以“學為中心”則成為體育課堂觀察量表設計的根本指向。本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引起學生興趣(開始部分)——激發(fā)求知欲望(準備部分)——滿足求知欲望(基本部分)——提高運動能力(“課課練”)——身心恢復(結束部分)。緊緊圍繞“抓手指”“踩腳尖”等游戲展現人體動作速度、反應速度的快,讓學生建立“快”的身體感知,從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的增生。
3.觀察量表應聚焦關鍵問題
根據所需要解決的問題,觀察量表觀察點確定為“體能狀況”“運動認知”“技戰(zhàn)術運用”“展示或比賽”4個方面(表3),既符合運動能力的內涵,也更加突出學科特征。其中“體能狀況”主要測量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率變化,以收集體能發(fā)展方面的數據或證據;“運動認知”則從動作速度、反應速度和認知程度3個方面檢視學生學習的感知歷程。
表3 關鍵問題視角下的體育課堂學生掌握情況觀察量表
基于案例而言,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于“快慢”的認知建立在概念上,如何將概念轉化為運動認知,是本課的一個重要觀察點,案例中為了讓學生做到“主動蹬擺”,教師先采用了快頻率和慢頻率的原地跑動作,引導學生構建動作節(jié)奏快慢的運動認知的練習場景,這就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為了讓學生主動認識發(fā)力才能提升動作速度,教師采取了2名學生1組的“抓手指”或“踩腳尖”游戲,讓學生通過身體參與感知、理解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在起跑中是同步存在的,在起跑中通過反應速度和主動指揮肢體參與運動,從而產生的加速度才是提高起跑動作速度的關鍵,在練習中,學生是否表現出了該認識,即反應速度和動作速度的主要觀察點。接下來將“抓”改變?yōu)榕拇驕蕚渥藙葑龊煤蟮氖直鄣膭幼?,讓學生認知主動發(fā)力向前擺臂。那么,在觀察中學生在做起跑時是否有“主動蹬擺”相關認知以及認知程度就成為一個關鍵考察點。技戰(zhàn)術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學習過程中新學動作的運用情況、組合能力和所學動作的遷移能力,以確認學生學習效果。展示或比賽分別從個人展示和小組比賽中的表現進行觀察。通過觀察量表的優(yōu)化設計,使得量表的觀察點更加聚焦,收集的數據或證據更有針對性,提出的改進建議更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使全體學生能夠真正進入深度學習。
記錄者可以選擇學生練習時所表現出來成功的練習次數,作為核心數據進行記錄,對于每項與起跑技術學習有關的練習活動,都要做出記錄。同時被觀察的2名學生最好是同一學習小組的成員,這樣更便于觀察和記錄。如,在2名學生聽各種信號抓中指的游戲中,由于觀察的2名學生是練習伙伴,在做出記錄、判斷和分析時,更有針對性和便捷性。
在設計課堂觀察量表時,不僅圍繞教師的“教”,重點關注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還應重視學生的“學”,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方式、學習效度等。
盡管目前已有針對學生設計的體育課堂觀察量表,但大多數只從整體視野出發(fā),關注學生的集體狀況、整體表現[4]。在之后設計課堂觀察量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并表現學生之間的個體性差異。
多數課堂觀察量表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注重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分析和建議,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真正主體,在課堂觀察量表應用中應偏向學生行為的關注度,對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進行合理的、有效的反饋。
針對現實問題,本文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素養(yǎng),提出以“學為中心”進行體育課堂觀察量表的設計思路,從而提高課堂觀察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