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沈小玲 黃贛英 傅蓉 姚歡 張曉慶
急診預檢崗位是護士為安全分診患者、進一步安排優(yōu)先處置的關口[1],其分診工作是確保急診護理安全性的一種手段[2],其工作內容與普通護士具有較大差別,其能力要求與急診科其他護士不同[3]。護士崗位勝任是護士在該崗位產生優(yōu)秀工作效績的能力綜合,分為基準勝任力和鑒別勝任力,而基準勝任力是指該崗位績效優(yōu)異和一般者所共同具備的特征[4]。張曉慶等[5]研究團隊構建了急診預檢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但未對基準勝任力和鑒別勝任力進一步說明。本次研究在其基礎上,通過核查法對于該崗位勝任力進行基準勝任力指標分析,以期為護理管理者進行預檢護士崗位準入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1 月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在參考德爾菲專家咨詢法后,初步擬定了全國各級醫(yī)院急診科42名護士長和主任為核查對象,遴選標準:①從事急診臨床護理或醫(yī)療崗位工作滿5年及以上;②擔任急診科(副)護士長或科(副)主任或主管急診工作的管理者;③對本次研究有一定的積極性,愿意支持本次研究,愿意進行崗位勝任力核查。并剔除:①近1 年休過產假或超過6 個月的假期者;②目前不在急診崗位者。
1.2 方法 根據張曉慶等[5]研究團隊的預檢分診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編制核查表。核查表包括兩個部分:一般資料和急診預檢護士崗位勝任力要素。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專家對咨詢問題的熟悉程度,專家對咨詢問題的判斷依據。能力要素由沈小玲等研究中的5 個維度的21 項能力指標(包括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相關知識、分診能力、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等)組成,每一項能力要素專家選項為“是”或“否”。專家根據要求在21 項能力要素中選擇1/3~1/2的能力要素作為基礎崗位勝任力。
核查表制作成問卷星形式,由科室護士長/科主任負責聯(lián)系專家,2021 年1 月至2 月期間進行問卷發(fā)放,完成所有調查對象問卷調查后,對問卷進行整理歸納,剔除無效問卷,為了讓問卷填寫更客觀,根據條目及預調查情況設置問卷填寫時間,避免調查對象間討論分析影響個人的客觀性。同時設置每個微信地址只提交一次,避免樣本的重復。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構成比表示,運用專家權威程度用專家權威系數表示;專家意見協(xié)調程度用肯德爾和諧系數表示,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用重要性均數表述。
2.1 專家一般情況 本次研究共納入來自浙江省杭州、臺州、溫州、鄭州、南京、江蘇等多家綜合性醫(yī)院的40 名臨床專家,發(fā)放40 份,回收40 份,其中男性14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齡(42.45±2.83)歲,平均工作年限(20.80±1.41)年,急診工作年限(13.18±1.41)年。職稱分布:高級職稱11 例(27.50%)、副高級職稱17 例(42.50%)、中級職稱12 例(30.00%);文化程度分布:研究生6 例(15.00%)、本科34 例(85.00%);職位分布:院長1 例(2.50%)、急診科主任11 例(27.50%)、急診科護士長28 例(70.00%)。
2.2 臨床專家積極系數 專家積極性主要根據核查表有效回收情況表示,本次專家核查表回收率均為100%,說明專家積極性較高。
2.3 臨床專家意見權威程度 專家意見權威系數根據學術水平及專家對問題的判斷依據及專家對咨詢問題的熟悉程度來判斷。專家熟悉系數為0.88,判斷系數為0.94,權威系數為0.91。
2.4 急診預檢分診護士崗位勝任力之基準勝任力的確定 對核查對象填寫的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選擇頻次進行統(tǒng)計,在核檢表調查結果排名前11 的勝任力指標作為基準勝任力模型,包括專業(yè)知識技能、專業(yè)能力、職業(yè)精神。具體見表2。
表2 預檢崗位勝任力之基準勝任力模型
核檢表法主要用于對研究成果逐條核檢,避免遺漏,由亞歷克斯奧斯本提出,在勝任力模型的構建中,主要用于得出基準勝任力[6]。本次研究根據張曉慶等[5]研究團隊構建的預檢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編制核檢表,對21 項勝任力指標進行核檢。核查對象為急診科主任和護士長,對預檢護士工作非常熟悉,以保證核查結果的可靠性。核查對象根據總勝任力指標項確定選擇核查指標的條目數,一般選擇指標數的1/3~1/2,本次研究邀請全國各家綜合性醫(yī)院急診科主任及護士長40 名選取7~11 項對于預檢護士工作最重要的勝任力,對其頻次進行統(tǒng)計,在核檢表調查結果排名前11 的勝任力指標作為基準勝任力。本次研究中40 例專家臨床工作年限較長、職稱較高,涉及醫(yī)療及護理領域,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學術代表性,專家熟悉系數為0.88,判斷系數為0.94,權威系數為0.91,研究結果具有科學性。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專家一致認為專業(yè)知識與病情評估與處置能力是急診預檢護士最重要的的崗位勝任力,這說明準確的分診是分診護士的首要能力,而準確的分診又必須以全面、專業(yè)的知識為基礎。其次,溝通協(xié)調能力和應急能力位于第三、第四重要能力,當前我國急診患者病情危急、疾病疑難復雜與大量非急診患者混雜一起,易產生醫(yī)療糾紛以及各種意外情況突發(fā),而急診預檢分診護士在這些糾紛及意外情況中承擔著溝通協(xié)調及應急處理工作,因此,在2018 年我國第一個《急診預檢分診專家共識》、馮麗等關于急診預檢護士培訓需求及培訓方案構建中均重點強調了專業(yè)知識、分診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應急能力等對于急診預檢護士的重要性[3,7,8],而作為基準勝任力這些能力可以通過教育、培訓、訓練而成。此外,由于在急診預檢處緊急或需要作出抉擇的情況較常見,有31 位專家(占比77.50%)認為決策能力也是急診預檢護士的基本崗位勝任力,但是相對于其他幾項能力排在較次的第十位。根據專家意見,排在最后位的是服務精神,其作為深層次的崗位勝任力要素,盡管難以測量,但是對于繁瑣的預檢分診崗位,卻是勝任崗位工作的基本要素,因此,護理管理者在相關培訓工作中不僅要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服務精神等人文素養(yǎng)方面也要滲入在培訓中,這也是近年來國家提倡提高醫(yī)學生、醫(yī)務人員的醫(yī)德醫(yī)風相輔相成[9]。
本次研究張曉慶等[5]研究團隊構建的急診預檢護士崗位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上進一步深入,但是臨床護理管理者的核查法采用了一次性原則,未進行2 輪及以上的核查,可能對核查結果的可靠性有一定影響,同時,基準勝任力選擇后的應用未開展,有待下一步研究驗證基準勝任力對預檢護士能力培養(yǎng)和評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