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女子體育教育的興起與特征研究

2022-02-23 23:52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體育教師學院體育

李 靜

在文化語境中,“女性”一詞不僅僅指生理性別(Sex),它還包括社會性別(Gender),其中生理性別是由生理構造決定的,具有不可改變的特征,而社會性別則由社會文化決定,或者說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性別的內(nèi)涵與特征,具有可塑性。朱迪斯·巴特勒認為,“無論性別特征具體是什么樣,它本身都是一種話語的結果”[1]。西蒙·德·波伏娃也提出了與之相同的看法,即“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整個文明設計出這種介于男性和被去勢者、被稱為女性的產(chǎn)物。”[2]傳統(tǒng)社會關于“女性”的思想文化造成了長久以來女性低下的地位,若要突破現(xiàn)狀,則必須從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意識里超拔出來,于是有人喊出了“我們的身體只屬于我們自己”的呼聲。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英國,泛動的女性主義思潮與傳統(tǒng)的盎格魯撒克遜父權觀念并行于各個層面。在體育運動方面也映射出這種矛盾性,一方面,男性以體育運動為工具保持其在兩性方面的權威和地位,通過體育話語權構建和維護性別藩籬(Gender Barriers);另一方面,工業(yè)化帶來勞動力需求的增加,推動女性參與到社會化生產(chǎn)鏈之中,既使女性社會公共生活參與度增加,也使其地位有了一定提高。部分進步人士愈發(fā)意識到女性體育權利的重要性,其中一些有才華的女運動員和女教師,將體育教育引進女子學校,在某些運動類型中融入了更為活躍的體育文化。[3]從體育教育來看,維多利亞社會對女性自由使用自身身體的“合法性”的定義,深刻地反映了傳統(tǒng)文化對女性身體的束縛走向式微,女性開始以獨立的姿態(tài)參與到社會事務中。

關于女子教育(包括體育教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紀早期女性主義作家的部分作品中,譬如波伏娃、巴特勒、沃斯通克拉夫特等人,他們受自由主義、現(xiàn)代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思潮影響,反對性別壓迫、性別歧視,提出女性應擁有同男性一樣的權利,包括受教育權。但他們的部分觀點相對偏激、片面,甚至引起兩性的對立。直到20 世紀八九十年代,“Women Physical Education”(女子體育教育)才在嚴格意義上成為體育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話題,如理查德·霍爾特、尼爾·特蘭特、艾倫·古特曼、詹妮弗·哈格里弗絲等人的研究,他們結合了體育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領域,站在更加客觀的角度,為進一步研究該話題提供了多元的研究范式。有鑒于此,本文擬從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女子體育教育萌芽和發(fā)展入手,探討英國女子體育教育發(fā)展概況、課程形式以及透露出來的歷史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思考對我國女子體育教育的一點啟示。

1 工業(yè)革命時期英國社會關于女子參與體育運動與教育的討論

關于女子接受體育教育的問題,19 世紀中后期的社會各界存在著各種觀點。有人抱著不解的態(tài)度,甚至在曲棍球等運動時興于女子學院的背景下,曾極力反對并嘲笑,認為她們只是在簡單地模仿男性,以“笨拙”的動作完成表演,使男性的運動變得毫無意義。[4]另有論者從女性形象出發(fā),認為女性應時刻保持淑女氣質(zhì),他們無法容忍一個女孩氣喘吁吁、汗流浹背、頭發(fā)蓬松、衣著臟亂的樣子。例如,在板球運動被引進女子學院之際,《伯明翰每日郵報》評論道,“板球是鍛煉肌肉的活動,穿著長裙的女人是無法參與的,應讓我們的女人保持淑女形象,而不應像男人一樣參與瘋狂的競技比賽”[5]。持天命觀的人還認為,競技運動和劇烈運動本質(zhì)上只屬于男性,女性生來不適合這類運動。

他們反對的理由大致如下:第一,只有男性才擁有天然的戰(zhàn)斗力、爭斗力,像戰(zhàn)士一般;第二,只有男性的身體素質(zhì)才能很好地適應激烈的競技比賽環(huán)境;第三,男性擁有女性所不具備的男子漢氣概,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加強這種氣概;第四,對于青春期的女性而言,參加劇烈運動會增加其身體負擔,嚴重者還會損傷生理器官。所以女性不被鼓勵參加體育運動、尤其是競技類、對抗類運動項目,她們進入青春期后,更多的是被期望培養(yǎng)居家的技能以及如何吸引自己丈夫。

嚴厲的限制和反對制約了女性參加體育運動。彼時的女性主義作家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說道,“各個地方都能聽到反對女性男性化的聲音”。[6]20 世紀以前,女運動員們被迫接受多種多樣的性別障礙,如橫坐在馬鞍上騎馬、穿著長裙溜冰、套著長筒襪和燈籠褲游泳,穿著皺襞裙飾騎自行車、穿著緊身胸衣打羽毛球,努力保持身體平衡的同時,還要兼顧舉止端莊”[7]。沃斯通克拉夫特詳細地記述了她們的境遇,“我傾聽了婦女們在學校里所忍受的那種令人討厭的禁閉生活,因為女孩子比男孩子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和威脅……她們必須呆板地來回漫步,昂起頭,高抬腳,兩肩向后挺著,不能依天性隨意使各種有益于健康的姿勢來蹦蹦跳跳”[6]。這些限制和壓抑,降低了她們天然的運動能力,使其身心得不到健全的發(fā)育。

19 世紀50 年代以前,中產(chǎn)階層對女子教育普遍缺乏興趣,但到了19 世紀70 年代,他們大多愿意將女兒送往學校。隨著工業(yè)革命深入開展,生產(chǎn)領域?qū)趧恿π枨笕找嬖黾?女性進一步參與到社會化大生產(chǎn)以及社會事務中;又由于物質(zhì)財富持續(xù)增長,勞動的時間相對縮短,活動場所得以改善,女子學校開設,女性參與體育運動與接受體育教育的條件愈加成熟?!耙恍┰谂咏逃矫婢哂杏绊懥Φ娜宋闹髁x理論家和實踐者提倡,體育鍛煉應作為年輕女孩教育的一部分”[8]。為此,他們從不同角度闡釋女性接受體育運動與教育的合理性。

首先,體育運動可以改善女性身體素質(zhì),繼而提高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zhì)與競爭力。早在17 世紀,啟蒙思想家約翰·洛克就看到了提高女性身體素質(zhì)的必要性,他提倡“女孩的衣服一定不能穿著太緊,尤其是胸口部位。身體器官需要自由發(fā)育”[9]。19 世紀,持進化論的學者更是看到了女子體育教育的必要性,如社會達爾文主義代表人物赫伯特·斯賓塞,他在《論教育》中提出,“成功的前提是成為一個好動物,一個國家繁榮的首要條件是它充滿好的動物。兒童必須被訓練去忍受肉體的傷痛和生活的磨難,必須重視他們的衣食和運動”[10]。達爾文主義者十分關注白種女性的身體素質(zhì),因為對于他們而言,有身體缺陷的女性會生育不健康的孩子,只有身體健碩的白種女性,才可能孕育健康的后代,從而改善整個種族或國家的身體素質(zhì)。英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貝格曼·厄斯特貝格(Bergman Osterberg)便是該觀點的堅定支持者,在她看來,若要促進整個種族的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首要任務是改善英國女性的身體素質(zhì),而女學生作為重中之重,則有必要接受體育鍛煉。當時一位生理學家也認為,女性胸肌和腹肌一定要比男性發(fā)達,因為這樣才有利于生育。若要具備這樣的身體素質(zhì),則須在體育課堂中參加日積月累訓練。[11]因此,一種強烈的提高種族身體素質(zhì)的使命感賦予了女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必要性。

其次,體育運動能改善女性精神面貌,緩解神經(jīng)壓力。沃斯通克拉夫特認為,女性應該同男性一樣獲得身體和心靈的自由,從而保證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的健全。[6]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保持身體健康,還可以改善女性的消沉狀態(tài),使她們變得歡悅,精神矍鑠。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穆勒提出,那些未經(jīng)任何職業(yè)訓練,未對身體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肌肉系統(tǒng)進行過刺激和發(fā)展,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女性,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始終處于不自然的狀態(tài),容易陷入精神錯亂。[12]盡管此時醫(yī)學界仍有關于“身體過度勞累不利于女孩學習”的論調(diào),但它受到了許多人的批評,人們更認可“過度腦力活動會加重神經(jīng)負擔”的看法,所以斯賓塞認為,“許多兒童和青少年都在過度學習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10]即過度的智育反而會加重生理和神經(jīng)的負擔,因為過度智育把身體發(fā)育所需要的能量都消耗了,或者說過度的思維活動會消耗必要的體能。伯蘭特·羅素進一步指出,在身體方面,女孩和男孩不應該有差別,她們應該被允許像男孩一樣將肉體的自然沖動發(fā)泄出來。[13]

最后,女性適當?shù)亟邮苣承┻\動項目和體育教育,既可維護女性氣質(zhì),也有利于改善體質(zhì),如滑冰、游泳、體操、舞蹈等。以體操為例,德國自由體操和團體操的創(chuàng)始人阿道夫·施皮斯(Adolf Spiess)提倡的一種女子韻律體操在近現(xiàn)代英國的各女子學校中非常流行。因為該體操動作相對簡單,不依靠任何設備,對體力要求相對較小,非常適合女學生,所以得到了女子教育者的青睞。[14]但女子體育課程的開設并非一蹴而就的,其開設的目的、課程形式一直都是各方爭論的話題之一。當體育課程在各校開設后,其發(fā)起者們面臨著一些醫(yī)學人士與保守派的質(zhì)疑,尤其是關于何種形式的運動、器材、鍛煉的強度等的爭論尾隨而至。運動器材更是成為了人們爭論的焦點,1894 年,英國社會各界圍繞著“女子體育課程中是否應該使用重型器械”展開了一場大討論。其中最主流的看法是,使用大型、重型器械以及參加運動量大、競爭激烈的運動項目會對女性的身體和形象帶來負面影響,如使肩變寬,臀部變窄,損壞女性氣質(zhì)等,因此,她們不應使用沉重或大型的運動器材,宜參與體操、舞蹈等較為簡單、輕松的運動項目。

2 女子教育先驅(qū)領導下的體育教育嘗試

2.1 女子學院與體育專業(yè)學校的發(fā)展

長久以來,英國絕大多數(shù)女性一直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但19 世紀中后期各女子學院的創(chuàng)辦逐漸改變了這一狀況。1848 年,女王學院與貝德福爾德女子學院先后建立,二者被稱為英國女子高等教育的里程碑。之后二十余年,又有一批以女子高等教育為目標的學校陸續(xù)創(chuàng)辦。如1869 年,艾米麗·戴維斯創(chuàng)辦了格爾頓學院,同年,倫敦大學附屬女子學院成立,爾后劍橋大學、牛津等大學附屬女子學院接踵開設。從1870 年開始,女子學院的創(chuàng)建進入了一個加速階段,此時較為著名的學校有1872 年成立的倫敦女子走讀學校和倫敦教會學校,以及1877 年的圣倫納德學校、1885 年的里奧丁學校與維康比學校等女子寄宿制學校。除此之外,還有1885 年的劍橋大學休斯學院,1886 年的皇家霍洛威學院,1893 年的圣希爾達學院,1897 年的牛津大學薩摩維爾學院。這些學院對英國乃至世界的女子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870 年前后英國政府就曾提倡“各學校要進行身體訓練”,從1876 年開始,體育課也成為了各階段女學生的必修課之一。1885 年,英國政府又明文規(guī)定,體育為所有小學必修科目。但剛開始的時候,由于缺乏相關的體育知識以及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各學校的體育教育是相對有限的,上述政策也未得到很好的執(zhí)行。1881 年,貝格曼·厄斯特貝格移居英國本土后不久,便被倫敦教育局任命為女子與幼兒學校體育鍛煉女學監(jiān),在此期間,她著手創(chuàng)建了專門培訓女子體育教師的體育學?!獫h普斯特德女子體育和體操學院,為英國第一家女子體育專科學校。在其影響下,一批女子體育專科學校先后建立起來,如1885 年建立的達弗得學院,1897年建立的安斯蒂以及1903 年的貝德福爾德女子體育??茖W校。19 世紀末,體育運動與教育終于“因在對兒童和青少年培養(yǎng)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積極作用,從而被引入歐美各國的學校之中”[15]。

2.2 培養(yǎng)與聘用女子體育教師

19 世紀70 年代,倫敦各女子學校就曾嘗試開設體育課,但由于缺乏師資,使之進度非常緩慢。19 世紀80 年代初,厄斯特貝格憑借“倫敦學校委員會”(London School Boards)委員的身份,首次在英國推廣瑞典體操課程及其相關教學,提供專業(yè)的教師培訓,并先后向安第斯學院、切爾西學院、貝德福爾德學院以及利物浦學院的體育教師提供教學樣本。后來倫敦各女子學校陸續(xù)引進了該體操,并以此作為聘用和考核體育教師的標準之一。除此之外,厄斯特貝格本人還負責教授體育知識、解剖學和生理學,并在300 多所學校引進了體育教育課程。

同一時期,厄斯特貝格學院以及另外三所學院(安斯蒂、貝德福爾德、丹弗姆林)已著手培訓職業(yè)化女子體育教師,這些年輕的女子體育教師受到各學校的青睞,如學費昂貴且傾向于新式教學的里奧丁學校、維康比學校以及圣倫納德學校,它們前后聘用了多位女子體育教師。

在培養(yǎng)女子體育教師的過程中,各學院對學員的出身、選拔等要求是比較嚴苛的。比如,在漢普斯特德女子體育及體操學院,該校專門招收家境殷實、冰雪聰明、身體健康、氣質(zhì)尤佳且對自然社科感興趣的女學員,據(jù)統(tǒng)計,從創(chuàng)辦至20世紀初該校前后為英國培養(yǎng)了1 300 多名女子體育教師[16],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時倫敦及周圍地區(qū)中小學女子體育教師短缺的問題。再如,1875 年至1885 年,當瑞典醫(yī)療體操(therapeutic gymnastics,由PehgHenrik ling 提出,以矯正身體偏缺,促使身體均衡發(fā)展為目的)在倫敦各學校流行起來的時候,“倫敦學校委員會”決定將其引入各女子學校,隨后,共有700 名女子體育教師被招聘到各校,以指導學生學習該體操。[17]于是,一種新的女性職業(yè)產(chǎn)生了——體育運動女教師,這些女教師大多來自中產(chǎn)家庭,是厄斯特貝格等人培養(yǎng)的第一批體育教師,她們接受了最先進的體育理念,之后又將其運用于教學中。

2.3 各女子學院先后購買和修建體育設施

19 世紀60 年代以前,各女子學校幾乎沒有購置運動設備。如斯賓塞就曾這樣描述過一所女子學校,“在小姐們的學府里,沒有設置任何供年輕人娛樂的器材,只是鋪設了一塊整潔的草地,一條石子小徑。我們從來沒有聽到里面?zhèn)鱽?娛樂、游戲的)歡聲笑語,只是偶爾能看到幾個女孩在小徑漫步”[10]。

但該情況在19 世紀70 年代以后逐漸有所改觀。1858年至1906 年,切爾滕納姆女子學院以零零散散的形式先后共修建了26 個網(wǎng)球場、2 個英式墻手球球場、一個兩英畝的操場,數(shù)間體操室,以及一些擊劍、騎行和游泳的場地。[5]此外,切爾滕納姆女子學院還修建了一座配備各類訓練器材的體育館。幾乎與此同時,北倫敦學院也建造了該校第一座體育館,但由于該校沒有游泳池,其校長還以免費提供食物的方式鼓勵學生前往圣潘克拉斯(St Pancras)公共泳池參加游泳。再如,1877 年,英國近現(xiàn)代女子高等教育先驅(qū)之一——艾米麗·戴維斯在格爾頓學院建成了該校第一座體育館,但該體育館遠不能滿足格爾頓學生體操訓練和室外活動的需要。由于人們普遍認為“女孩參加曲棍球會使其肢體動作顯得不雅”,曲棍球一直未被引進格爾頓學院,學校也沒有配套相關設施,直至1890 年左右,曲棍球運動才被艾米麗引進格爾頓女子學院,為此,格爾頓學院專門在修建不久的網(wǎng)球場邊又規(guī)劃了一塊草坪,用于曲棍球比賽和訓練,[18]1900年,高爾夫和游泳等項目被引進后,該校又接連修建了游泳池和高爾夫球場以及一些新的運動場地??偟目磥?設施的完善,既使體育運動越來越不受天氣和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如室內(nèi)運動場所的建立,讓女學生冬天或降雨天也可以參加體育運動,也進一步增加了她們的運動熱情。

2.4 課程內(nèi)容與主要的運動類型

在各類體育運動剛被引進女子學院之初,體操是最受女子教育先驅(qū)喜愛的運動,因為在她們看來,體操特別符合女孩的氣質(zhì),容易學習,成本比較低。斯賓塞由此評價說,體操成為了女子體育教育者最為折中的方式,因為它既可以避免女生參加劇烈運動,又滿足女生鍛煉的需求。[10]其中,瑞典體操深受倫敦各女子學校教育者的歡迎,它以解剖學、生理學為科學基礎,兼具教育和醫(yī)療功能,并注意人體的健美和均衡發(fā)展,對近現(xiàn)代英國女子體育教育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它還強調(diào)紀律、服從與秩序,給人一種統(tǒng)一感,非常適合于人數(shù)較多的班級。然而,由于體操相對缺乏活力,并不受學生的喜愛,為此各學院先后增設了其他運動項目,包括羽毛球、網(wǎng)球和曲棍球等。以倫敦為例,19 世紀70 年代初,在倫敦地區(qū)的100 所學校中,有60 所學校引進了槌球戲等簡單的運動,有30 所學校推廣了體操,除此之外,再無其它運動形式。[19]但19 世紀末到20 世紀初,該地各女子學校先后引進了舞蹈、曲棍球、排球、板球、棒球、高爾夫和網(wǎng)球等運動類型。

各女子學校對學員每天參加訓練的時間也有一定規(guī)定。如格爾頓學院規(guī)定,女學員每天至少參加90 min 的游戲活動,目的在于減輕學業(yè)壓力。里奧丁學院的教師們也認為,體育運動可以減輕學習壓力,因此該校規(guī)定每個學生每天都要至少參與2~3 h 的體育鍛煉或戶外活動,包括騎馬、跑步、騎自行車、射箭、打網(wǎng)球、玩曲棍球等。體育教育者都秉持著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如巴斯在管理北倫敦大學期間,她讓學生每周至少參加4 次、每天20~30 min 的體操訓練。[19]與之相比,瑪格麗特的要求則要高許多,她在貝德福爾德地區(qū)擔任體育教育學校的負責人的時候要求,除第一學期外,所有學生都要在3 年內(nèi),一邊實習,一邊學習,一邊鍛煉,每個學生除每周須接受12 h 的體育訓練外,還要接受6.2 h 的擔任教練和裁判的職業(yè)訓練,[20]后來這種方法被該鎮(zhèn)其他學校引進。

2.5 體育鍛煉中的儀容、儀表與裝束

19 世紀的英國,緊身胸衣和裙撐再次流行并達到極盛,緊身胸衣把胸部托起、腹部壓平,同時與后凸的臀墊和拖裾形成鮮明的對比,該裝束是維多利亞時期女性主要穿搭風格。貝德福爾德地區(qū)的女子學院曾規(guī)定學生必須穿長裙,然后配搭緊身胸衣、內(nèi)襯、外套,此外,還必須穿戴學院發(fā)放的配有黃色或藍色帽帶的帽子,以及手套。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學校對裙子的長度要求不同,低年級的女孩可以穿著過膝的校裙,可以露出小腿和手臂;而高年級女孩的校服裙的裙擺必須在腳踝以下,盡量不使肢體露在外面。[11]除了衣服外,儀容儀表和禮節(jié)也是經(jīng)常強調(diào)的,如厄斯特貝格對學生的外在形象的要求是,頭發(fā)必須整潔,長筒襪不能有一點褶皺,使用相同長度的腰帶,使之看起來更加精神、整潔、有紀律性。

受“理性著裝”(rational dress)思潮的影響,女子學校的衣服也在逐漸突破傳統(tǒng)觀念的限制,使之符合女性氣質(zhì)的同時,也兼顧到行動方便、自由等因素。19 世紀80 年代,女子學校的運動服一般為羊毛織物做的外衣以及及膝長裙,下身穿短褲和長筒襪。19 世紀90 年代以后,一種由貝格曼的學生改進的校服開始在格爾頓學院和紐納姆(Newnham)學院流行,她將校服設計為海軍藍,長裙裙擺及膝,有三個普利茲裙褶,腰部位置穿有一條腰帶,另搭配一件白色外套,再系一條絲質(zhì)的黃色領帶,同時穿搭深藍色的粗羊毛短褲和羊毛長襪。該衣服放松了緊身胸衣對胸部骨骼的擠壓,使身體更加自由,適用于體操和舞蹈課。[20]但是,女子體育教育者們一般只會在課堂中讓學生穿著該服裝,下課后又換回之前厚重且繁瑣的套裝。

盡管在工業(yè)革命這個日益追求效率和便捷的年代,女性服裝趨于“理性”,但仍然明顯受到了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比如,1910 年,一個達弗德女子學院的學生在參見肯特郡組織的一場比賽的時候,在場其她女生按照規(guī)定穿著裙尾離地不超過六英寸的長裙的情況下,她因為穿著比較“暴露”的衣服而一度引起了英國體育界的討論。

3 進步、保守與局限——英國女子體育教育的歷史特征

3.1 體育教師培養(yǎng)與體育教育職業(yè)化

維多利亞時期“科學地推動身體健康”的思潮促進了體育教育的職業(yè)化,聘用專業(yè)體育教師發(fā)展體育教育成為了“科學地推動健康”必要的前提,在這種思潮下,英國形成了一套嚴格的學員選拔、專業(yè)培訓、測試的體系。厄斯特貝格是最早發(fā)起女子體育教育的探索者之一,當她成為女子體育教育學校負責人后,旋即開啟了女子體育教師職業(yè)化的進程。

以頒發(fā)證書的形式承認女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在女子體育教育學院,厄斯特貝格每周給女教師們上3 晚課,課程結束后有正式的考試,考過者授予資格證書。剛開始有將近80 人獲得了證書,到1887 年這一數(shù)字上升到了700 多,這些人才滿足了各校的需求,使得每個董事會學校至少都有一位獲得了證書的老師,[20]充分保證了倫敦及其周圍學校的女子體育教師的師資配備。1904 年,英國林氏(Ling)協(xié)會開始籌備自己的體育教師資格考試,并向通過者頒發(fā)資格證書。

專業(yè)的體育教師培訓學校相繼建立。達弗德學院、漢普斯特德體育訓練學校、安斯蒂學校以及貝德福爾德女子體育專科學校是當時較有影響力的職業(yè)培訓學校。其中,1885年成立的漢普斯特德體育訓練學校是厄斯特貝格體育訓練學校的前身,后來該校遷往達弗德郊區(qū)并改成后者這個名字,它延承了厄斯特貝格之前的辦學理念和要求,如該校要求,所有學員畢業(yè)后都能夠指導學生打板球、籃球及其他運動項目。漢普斯特德體育訓練學校走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體育教育者,如羅達·安斯蒂(Rhoda Anstey),她從貝格曼·厄斯特貝格體育訓練學校畢業(yè)后,于1897 年創(chuàng)建了女子教師體育培訓與衛(wèi)生進修學校,該校最大的特點是,女學員在掌握體育教學理論的同時,必須學習基本的醫(yī)療常識。這也是迎合了社會的需求,因為在20 世紀之交的英國各女子學校,為學生體檢是體育教師必備的技能和工作之一。女子體育教師們除了教導學生體育運動之外,還常與校醫(yī)密切合作,教授一些基本的生理知識,必要時為學生進行簡單的體檢或醫(yī)療救助工作,對于那些身體殘疾或虛弱的學生,則會制定專門的訓練和運動方式。

3.2 校級聯(lián)賽的發(fā)展與女子體育組織化

英國是女子體育俱樂部和協(xié)會產(chǎn)生最早的地區(qū)之一,作為體育教育的先行者,女子學校在早期女子體育組織化方面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870 至1914 年之間,其運動形式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從非正式、臨時性的形式轉(zhuǎn)變?yōu)槌B(tài)化、組織化的形式。女性體育運動組織化的路徑與男性一樣,皆從臨時性的比賽逐漸演變成常態(tài)化的比賽,并進一步催生出協(xié)會或聯(lián)合會等地區(qū)性組織。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育的發(fā)展以及女子學院體育賽事的展開與體育俱樂部的誕生密切相關。

女子體育學院的教師和畢業(yè)生很早就開啟了校際比賽。在一些女子學院,各團隊之間的比賽得到了有力的推廣,甚至還專門設置了獎杯、鮮花和比賽時的服飾。校際之間定期且初具規(guī)?;倪\動或比賽促進了早期高爾夫、板球、網(wǎng)球、曲棍球等女子俱樂部的產(chǎn)生,如莉蓮女士(擔任過“全英女子曲棍球聯(lián)合會”主席)在新成立的牛津附屬女子學院中引進了諸如板球、曲棍球、網(wǎng)球等項目,她還經(jīng)常組織該校學生與其他學校進行比賽,并為獲勝者頒發(fā)銀質(zhì)獎杯。1878 年,格爾頓同紐納姆學院、劍橋女子學院之間進行了首次校際網(wǎng)球比賽。此后,該項賽事逐漸常態(tài)化,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組織一次,同樣為比賽設置了固定的規(guī)則和銀質(zhì)獎杯、獎章。

以此為基礎,格爾頓網(wǎng)球俱樂部于1886 年正式成立,它由草地網(wǎng)球俱樂部和沙地網(wǎng)球俱樂部合并而來,起初只有幾十位成員,通過選舉的形式選舉管理人員,并搭建起相關管理機制。此后,該校的曲棍球俱樂部也于1890 年建立,并成為“全英曲棍球聯(lián)合會”的附屬成員之一。1911 年,掛靠在“全英女子曲棍球協(xié)會”之下的俱樂部到達了300 多個,有將近10 000 名女性運動員。與之相比,高爾夫球俱樂部的創(chuàng)建速度更快,據(jù)統(tǒng)計,從1893 年的第一個高爾夫俱樂部成立至1914 年,掛靠于“女子高爾夫協(xié)會”的俱樂部數(shù)量,迅速地從11 個上升到了400 多個,女子高爾夫球手也從2 000人增加到了40 000 多人。[21]由此可以說,女子學校早期的體育實踐活動與這40 年女子體育組織化存在一定聯(lián)系,也為日后女子體育運動全面職業(yè)化和商業(yè)化奠定了基礎。

3.3 女性主義發(fā)展與傳統(tǒng)的性別觀念之間的矛盾

盡管大多數(shù)女子教育者無意于發(fā)起女權運動,其發(fā)起體育教育的初衷也不在此例,但她們的教育實踐卻客觀地推動了女子教育、女子體育等女性事業(yè)的進步。詹妮弗·哈格里夫斯認為,女子教育者對女性身體與綜合素質(zhì)的重視,其本質(zhì)也屬于一種“特別”的女性主義思想。[19]與19 世紀末期至20 世紀初期激進的女性主義者號召的“兩性平等”“女性應有選舉權”等主張相比,早期女子教育者更傾向于發(fā)掘女性潛在的能力與社會價值??陀^地說,她們同樣屬于早期女性主義者之一。換言之,女子教育者的女權思想顯得更加含蓄且隱晦,與激進的女權主義者相比,她們在回應維多利亞男權社會時,具有一定妥協(xié)性,并不尋求反對男權社會所構建的話語權的權威性,甚至部分女子教育者還極力維護、庇護女性的傳統(tǒng)角色,如在女子體育課程中強調(diào)對女子氣質(zhì)的維護和培養(yǎng),便充分反映了她們的妥協(xié)性。瓦爾達·伯斯汀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盡管促進體育運動的婦女改革者已認識到通過體育教育代理父母教育的必要性,她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付出,但在支持體育文化的性別價值觀及其性別意識形態(tài)方面,她們又同男性一樣,選擇支持男權主義。[3]

在男權觀念仍然占據(jù)主導地位的維多利亞社會里,女孩被要求擁有和保持女子氣質(zhì)、義務以及道德素養(yǎng)。保持或培養(yǎng)女子氣質(zhì)是女孩參加體育教育和運動的前提,“長久以來,女性參加體育運動都被警告和反對,人們認為她們參加體育運動會丟失女性該有的氣質(zhì)”[22]。

體育教育對女子氣質(zhì)的重視主要是通過服裝搭配和運動類型兩個方面體現(xiàn)的:以服裝為例,人們認為女性服裝要盡可能地保證女性氣質(zhì)不受損壞。因此,在參加體育課和戶外運動時,女學員一般會穿著長裙和緊身胸衣。有些女性在穿著燈籠褲或?qū)iT騎行的服飾參加騎行時,常常會招致異議者的嘲諷,他們認為,這損害了“女性身上應該有的最迷人的女子氣質(zhì)”[23]。直到1910 年,緊身胸衣仍然困擾著女性參加體育運動,而臃腫拖地的長裙和高跟鞋仍見于騎行和其他戶外運動中。此外,人們還通過運動類型、動作和器械等方式來維護女性氣質(zhì)。如參加板球運動的女性必須在腋下運球,而不是從上臂投球,此乃故意將其與更有競爭性的男性板球區(qū)別開來。參加特定的運動項目或適當?shù)貐⒓舆\動也是維護和表現(xiàn)女性氣質(zhì)的方式之一,如游泳、滑冰、健美操、舞蹈等運動項目,成為了培養(yǎng)和表現(xiàn)女性“柔弱”“優(yōu)雅”“和美”等氣質(zhì)的有效方式,人們甚至認為這些運動可以將女性身體所具備的“天然的柔弱之美”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

3.4 女子體育教育的階層性

19 世紀中后期的女子教育有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普及的趨勢,但仍主要是中上層人士的特權。在厄斯特貝格女子學院,體育教育是中產(chǎn)階級學生比較重要的一門課程且準入門檻很高,只有身體健康、有教養(yǎng)、聰慧、接受過良好教育并且能夠一次性支付高昂學費的學員才會被招收進來。這些女生大多來自富裕的中產(chǎn)家庭,曾經(jīng)就讀于私立學?;蚺泳W校,或有專門的家庭教師輔導文化課。

在厄斯特貝格看來,她精心挑選的女孩注定要成為女子衛(wèi)生與健康事業(yè)方面的先驅(qū),她們有能力和責任“去促進英國人種的進步”,但厄斯特貝格所謂的這些“使命者”卻不包括工薪階層的女孩。盡管體育課已經(jīng)在各女子學校開設起來,但工薪階層和中產(chǎn)階層的女孩接受該課程的目的卻不同。換言之,女子體育教育在兩大階層之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方面,它作為一種影響或規(guī)訓下層勞動者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迎合了中產(chǎn)階層愈加對身體關注的一種教育形式。中產(chǎn)階層從事體育運動的目的在于消遣娛樂,突出人的優(yōu)雅,尊嚴和榮譽,而工人的運動則更加強調(diào)規(guī)范性。[24]例如,在工薪階層和下層人士的女子學校里,幾乎每個班級都是大班教學,人數(shù)也會超過50 人,對于課堂的管理者而言,她們更加強調(diào)課堂紀律和秩序,同理,其體育教育的目的也是如此。而在精英女子學校中,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相對較少,課堂紀律和秩序則被放到了次位,其關注的焦點是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女性,并以此促進她們智育、德育、體育的共同發(fā)展。

中下階層的女性接受體育教育的情況確實在改變,但并不突出。在上層精英對勞動效率、國家效率、種族改良以及道德事業(yè)日益關注的刺激下,從19 世紀70 年代開始,中小學的課程中逐漸增加了女孩體育鍛煉的相關課程。但這種發(fā)展整體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與中產(chǎn)階層相比,大多數(shù)工薪階層的女孩聽命于父親,閑暇時間和精力都被家務或工作榨干,很少有時間、有條件參加體育運動。以曲棍球為例,在英國,曲棍球的訓練和比賽一般都是在工作日,以工薪階層為代表的中下階層女性自然沒有時間參與,并且俱樂部的入會費、服裝費、比賽費也是大多數(shù)中下階層無法承擔的。該時期的女子體育運動和教育確實取得了發(fā)展,但受益最大的仍是中產(chǎn)階層女性。[21]進一步而言,正是工薪階層和中產(chǎn)階層的女性這兩大階層之間的身份差異、財富懸殊,最終導致了她們對待體育教育的態(tài)度、接受體育教育的條件以及最后產(chǎn)生的結果不盡相同。

3.5 灌輸?shù)蹏髁x、服從精神與殖民霸權思想

英國社會史專家阿薩·布里格斯指出,“到19 世紀末,一些學校已在團體體育運動項目注入了學校的價值觀念?!盵25]這種價值觀念集中體現(xiàn)為帝國主義、服從主義與殖民霸權思想。??抡J為,在任何社會,人體都受到了極其嚴厲的權力的控制。那些權力強加給它壓力、限制或義務。在機制上表現(xiàn)為,從運動、姿勢、態(tài)度、速度上來掌控它,實現(xiàn)對人體的控制,并形成紀律。[26]20 世紀之交,歐洲列強從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相繼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對殖民地和資源爭奪愈加白熱化,各國積極備戰(zhàn),加強對殖民地控制,積極鎮(zhèn)壓工人罷工。統(tǒng)治者對經(jīng)濟蕭條伴生的社會不和諧因素的憂慮,促使他們對秩序、紀律、服從等觀念愈加重視,也促使他們尋求更有效的規(guī)訓辦法。

以女子教育者厄斯特貝格為例,她是一位嚴格的律己主義者,她要求其學生像她一樣,穿著得體,舉止得當,整潔,守時,守紀律,并服從權威。她禁止寢室之間的串訪,要求定時熄燈,洗冷水澡,周末不準離校。此外,她還非常推崇帶有服從精神的瑞典體操,因為“受訓者潛移默化中接受了一種社會的‘安排’,它(體操)是一種控制手段”[19]。再如,一位有托利黨背景、名為布拉巴松(Brabazon)伯爵,曾公開要求政府推動體操的普及,希望以此減少因人們無所事事帶來的社會騷亂。很明顯,在19 世紀中后期經(jīng)濟蕭條、工人不斷罷工、帝國主義矛盾加劇的大環(huán)境下,這些體育理念滿足了上層統(tǒng)治者的需求。

19 世紀中后期,英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但同時也面臨著工業(yè)地位下降、德國等新興列強的激烈競爭,以及殖民地民族意識覺醒帶來的沖擊,為了維持自身的霸權地位,英國自然希望通過各種形式強化對殖民地的統(tǒng)治。因此,體育也成為了部分人士宣傳或維持英國殖民霸權的方式之一。如格爾頓女子學院的一位女子體育教師就曾宣稱,體育及運動是確保英國霸權凌駕于世界各角落的前提。[5]與前者相同,里奧丁學院的佩內(nèi)洛普女士在人們質(zhì)疑“女孩玩曲棍球會增加其身體負擔”時,她并沒有回答該質(zhì)疑,而是拋出了“曲棍球在英國本土與殖民地、階層與階層之間充當著一種強有力的紐帶功能”的觀點。一位名為達芙的教育者進一步強調(diào),女子體育教育非常有利于維護英國在全球的霸權。保持英帝國的霸主地位是維系整個大國的前提和基礎,基于此,她們將這種霸權思想內(nèi)化于英國的女子學校及其體育課程之中,并通過板球、曲棍球等運動加強英國本土與殖民地之間的聯(lián)系。

4 結語

19 世紀中后期,工業(yè)革命帶來的社會化大生產(chǎn)及其對生產(chǎn)效率的追求,進一步?jīng)_擊著以傳統(tǒng)兩性關系為代表的社會關系,女性作為潛在的勞動力被釋放出來,進而參與到各項社會事業(yè)中。其中,以厄斯特貝格、艾米麗·戴維斯、巴斯等為代表,在“社會達爾文主義”“強身基督徒”“女性主義”等思想的熏陶下,重新審視和發(fā)掘了女性的社會價值與權利。她們發(fā)起了社會改良運動,使女性擁有同等的接受體育教育的機會。然而,她們的教育運動又有著一定歷史局限性:其一,以體育教育的形式宣揚紀律、服從主義,達到規(guī)訓下層勞動民眾的目的;其二,體育不僅是一種社會文化現(xiàn)象,也是一種政治現(xiàn)象,女子體育教育者向其學員灌輸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合法性”,宣揚殖民主義霸權思想,成為維護殖民統(tǒng)治的工具。

通過研究得到如下啟示:第一,體育教育應該踐行平等的教育理念,在各類體育運動以及學校體育教學中,男女應該處于平等的地位;第二,要樹立正確的女子體育教育目標,體育教育的目標在于提高所有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改善國民體質(zhì),增強綜合社會競爭能力;第三,制定適合女生體質(zhì)的教育辦法,比如,完善體育課程的設置,完善適合女生體質(zhì)的運動器材和設施,組織更加科學且適合女生的運動形式;第四,建立完善女子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或培訓體制,逐漸完善女子體育教師培訓體制的各項規(guī)章,提高教育者的綜合素質(zhì)與能力,保證教育者擁有正確的體育觀念,此外,教育者應該不斷更新知識,尤其是學習和了解女性基本生理知識,提高教育者的執(zhí)教能力。

猜你喜歡
體育教師學院體育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海盜學院(12)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海盜學院(7)
西行學院
體育教師如何上好室內(nèi)課
體育教師要重視“聽、說、讀、寫”
由“小學兼課體育教師”引發(fā)的思考
體育教師應重視自主發(fā)展
珲春市| 桐梓县| 迁西县| 承德县| 临漳县| 芦山县| 佳木斯市| 河源市| 清水河县| 甘孜县| 高平市| 铜鼓县| 屯门区| 厦门市| 沾化县| 望城县| 玉林市| 商洛市| 阿瓦提县| 怀柔区| 连南| 河东区| 刚察县| 凯里市| 遂平县| 尚志市| 南投市| 安化县| 义乌市| 九寨沟县| 贵港市| 呼和浩特市| 阳高县| 浠水县| 油尖旺区| 西丰县| 三明市| 阳新县| 钟山县| 陆河县|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