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霞,馬麒麟
(甘肅省臨夏回民中學,甘肅臨夏 731100)
高中物理學科是一門知識性與理論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迫于緊張的學習壓力與教學課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是比較少的,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沉悶性,實際上這也是高中課堂教學中一個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物理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教學需求,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與信息得到很好的交流,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得到提升。師生互動是課堂有效進行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教師在課堂中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良好師生互動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引領逐步地深入課堂。因此,提升師生活動的有效性是提升課堂效率,保證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高中物理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一門有難度的理科課程。很多學生在這個階段對物理會產生畏難心理,變得不愿意學習,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非常沉悶。事實上,在物理教學實踐中,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狀況十分普遍,即部分學生對物理十分感興趣,喜愛學習物理,在課堂中也基本上是這一部分的學生在與教師進行互動,而另外一部分的學生則對物理毫無興趣,在課堂上往往容易走神,與教師之間毫無互動,或者完全跟不上教師的互動內容。從高中物理本身的課程特點來看,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運用各種方式來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思維模式,才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因此,師生互動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師生互動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過程。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進行師生互動就是通過問題,或者講解的形式啟發(fā)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師生互動最為主要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引起學生注意,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夠及時跟隨教師的講解進入主動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在于通過問題的回答或者習題的形式來了解學生的基礎狀況,對于知識的了解狀況。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夠及時地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狀況調整教學的進度,教學的講解方式以及教學的側重點。因此,師生互動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對于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
高中物理課堂中師生互動中也存在不少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高中階段一般學習教學緊張,教學進度也非常緊張,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教學進度的安排在課堂中沒有安排足夠的時間進行師生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往往也是顧及那些學習積極分子,對于學習上本身存在困難的學生關注較少,因此,師生互動的有效性不強。第二,教學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2]。教師對于師生互動的理解較為簡單,認為只是簡單的提問與回答,因此在實踐的時候也較為粗糙,甚至是會造成部分的學生對于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產生畏懼心理,更加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互動。第三,未及時掌握師生互動的效果,及時進行教學調整。師生互動最為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通過教學活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能夠及時地進行教學調整。但是部分的教師僅僅只是把師生互動當成一種程式化的教學程序,在教學中機械地執(zhí)行,未能及時地根據(jù)師生互動中所反應的學生學習狀況進行教學調整,導致師生互動僅僅只是成為了一種活躍課堂氛圍的工具,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未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目前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師生互動所存在的問題看,教師還需要根據(jù)物理課程本身的特點以及師生互動的目的,在教學中設計多樣化的師生互動形式來進行提升。
師生互動的形式非常多樣,幾乎在所有類型的教學方法中都需要運用到師生互動。在此基礎上,教師不能簡單地認為師生互動只是師生之間一問一答的簡單溝通形式,而是要抓住師生互動的本質,選擇教學方法,進行精心的設計[3]。從教學方法來看,分組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以及課題型的教學法等都需要融入非常多樣的師生互動形式,同樣,這些教學法的實行也賦予師生互動更加豐富的情境以及更加豐富的形式。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的第三單元《相互作用》這個章節(jié)的教學當中,教師針對“重力”和“摩擦力”的講解就可以分別運用不同的教學互動形式。在“重力”這個章節(jié)的內容講解中,注重的是讓學生從體驗中感受重力。因此,在進行師生互動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小實驗的方式,在實驗的過程以及結果中進行。教師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提出問題導入,請同學們預測一個10 kg重的鉛球和一個10 kg重的塑料球從10 m的高空落下,哪一個最先落地。之后可以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教授的內容導向教學內容。在整個課堂講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個問題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逐步理解重力與重量之間的關系,以及重力的計算公式。最后,在學生了解基礎的課堂內容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習題的方式,請學生根據(jù)重力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在這樣的教學設計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的興趣,根據(jù)學生對于問題反饋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了解狀況。另一方面,這個問題的解決過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深入的師生互動過程,在這樣的啟發(fā)與思考,總結與引導中,學生能夠逐漸掌握教學內容。在摩擦力這一內容的講解過程中,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相對來說要深入一些,除了讓學生理解摩擦力之外,還需要讓學生理解如何計算摩擦力及摩擦系數(shù)。教師在教學的開始可以給學生播放影片,請學生回答在影片中的摩擦力的具體體現(xiàn)。通過影片再現(xiàn)生活情境,能夠為沉悶的教學課堂注入活力,同時也啟發(fā)學生的觀察力。在課堂上的觀察力通過訓練之后也能夠逐步讓學生開啟觀察生活的雙眼,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觀察的習慣。從這兩個知識內容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分別會運用不同的師生互動方式,而多樣化的師生互動方式不僅能夠滿足教師的不同需求,同時也會讓課堂更加的精彩紛呈,吸引學生注意,啟發(fā)學生的興趣,跟隨教師逐步地深入課堂,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是教師與學生直接進行信息與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思想是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的前提,積極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引導,在教育教學中也是如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是否對學生的情感進行重視,是否對師生之間的互動進行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課堂教學的質量產生影響。在傳統(tǒng)教育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shù)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教學,在課堂中以填鴨式與灌輸式教學為主,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質疑與探究的機會,師生之間的互動主要是問答的形式。在新課標推進中,教師要不斷顛覆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與心理需求進行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對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的設置,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進行激發(f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簡單的問答環(huán)節(jié)與操作環(huán)節(jié),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節(jié)中進行學習。
師生互動的形式多樣,其選擇的依據(jù)主要是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出發(fā)。從教師角度來看,一方面需要便于教師進行操作與掌控,另一方面還需要能夠有效地服務教學目的。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最為主要的是符合學生的特點。在不同班級里,學生的性別、人數(shù)以及學習基礎各不相同,作為教學的主體,從學生的角度選擇師生互動形式是最為主要的依據(j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師生互動的最終目的在于服務課堂,旨在提升教學效果[4]。因此,教師在選擇師生互動形式的時候,需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理解程度,但是也不能過分遷就學生的喜好,避免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本末倒置,失去師生互動的效果,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
例如,教師在教授“力的合成”這個知識點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興趣。作為一個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這個知識點的理解應當相對簡單,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能夠啟發(fā)學生的觀察,讓學生能夠主動認識到這個物理現(xiàn)象,并且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與實踐了解到不同狀況下力的不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指定學生將一個桌子搬運到指定地點,之后再要求兩位學生共同合作搬動桌子,然后請學生總結,在兩次搬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力是否相同。根據(jù)班級的學生構成,教師可以設計類似的活動。例如,針對男生的群體,可以用拔河的方式,或者搬運物體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力,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而在針對女生的活動設計中,教師就可以運用稍微簡便的方式,或者可以讓女生合作形成合力的形式來讓學生體驗合力與分力。可以說在生活中物理現(xiàn)象比比皆是。教師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特點,可以設計非常多樣的活動以及非常豐富的師生互動形式,來提升教學的效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按照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喜好以及日常的實際生活進行設計,切不可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物理是一門與實際生活關聯(lián)緊密的學科,在實際生活中,處處都是物理現(xiàn)象,因此,在高中的物理教學中,也一定要貼近生活實際,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在此基礎上的師生互動才能夠真正地啟發(fā)學生的興趣,確定良好的師生互動效果。同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是物理這門課程的學科特性所決定的,在物理課程的安排中,本身實驗課程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5]。在很多狀況下,都需要借助物理實驗來幫助學生了解抽象的物理知識,同時通過學生親身的實踐了解物理知識的來源以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在過去實驗課程往往會受限于場地,教材等條件,因此,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必拘泥于刻板的實驗形式,在進行師生互動的時候,通過簡單的實物演示,情境展示等形式來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述“共點力的平衡條件”這個內容時,可以結合教材中的案例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但是在討論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形成部分學生主導討論的現(xiàn)象,并且學生的重心會放在書面的演算上。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實踐設計實驗,選取物體進行實踐演練,讓學生根據(jù)實際物體所處的狀體以及受力狀況進行討論,指導學生如何運用共點力進行解題,同時畫出受力分析圖。教師通過師生互動了解學生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之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對題目進行一定的變形,考查學生對于知識點的靈活運用。教師在選取物體的時候,最好是選取隨手可得的物體進行共點力平衡條件的演示,同時鼓勵學生運用身邊的物體進行演示。在教材中許多生活實際案例以及知識拓展,都是可以通過這些實踐演示讓學生認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實際練習。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圓周運動”這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影片的形式請學生進行觀察,或者運用模型來演示圓周運動,如運用汽車模型來演示汽車所進行的圓周運動。在實物演示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輔以動畫或者圖畫的形式讓學生加深理解。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師生互動是教學順利進行,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并及時進行教學調整的重要形式。高中物理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應當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在教學中融入多樣化的師生互動形式,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師生互動形式,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