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愛金 柯菁菁 黃秀治 陳水鳳
慢性阻塞性肺疾?。璺危╇`屬呼吸系病癥,發(fā)病后患者多表現(xiàn)出咳嗽、胸悶氣短及呼吸困難等,若未及時救治可導致肺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累及生命安全。西醫(yī)治療慢阻肺效果有限,長期用藥易提高機體耐藥性,且增加醫(yī)療成本,患者心理負擔嚴重[1]。中醫(yī)認為,慢阻肺為“肺脹”“咳嗽”等范疇,病機在于肺部遭受侵襲損傷脾臟、腎臟等,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2]。諸多研究表示,祖國醫(yī)學于慢阻肺患者轉歸、預后等有顯著優(yōu)勢,實踐也進一步證實,很多成熟的中醫(yī)外治技術已被大面積運用于慢阻肺治療,且獲取良好的效果[3]。冬病夏治貼敷診療是專門針對冬季易出現(xiàn)或癥狀易加劇的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診療手段,其診療關鍵在于炎熱夏季,特別是三伏天選擇大熱大辛藥物于對應穴位經絡實施貼敷,從而達到診療效果,將其運用于慢阻肺治療中可促進患者癥狀改善,加強遵醫(yī)行為,提高生活質量[4]。而在不斷研究、探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為進一步保證貼敷療效,需注意方式方法與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因此,科學、有效的護理在強化穴位貼敷診療效果中意義重大[5]。為此本研究對2018年1月—2020年1月74例患者實施冬病夏治穴位貼敷診療,并將其效果進行分析。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月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收入的慢阻肺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以雙色球法分為常規(guī)組(n=37)和觀察組(n=37)。常規(guī)組男女數(shù)量比為22:15;年齡62~80歲,平均(71.05±4.22)歲;病程3~15年,平均(9.03±2.14)年;觀察組男女數(shù)量比為23 : 14;年齡63~79歲,平均(71.12±4.18)歲;病程3~16年,平均(9.42±2.16)年。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納入標準:(1)通過全方位診斷滿足WHO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中對慢阻肺的判定標準[6]。(2)患者知情同意。(3)生命體征穩(wěn)定。(4)病例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其他因素所致喘息及咳痰。(2)并發(fā)慢性支氣管炎、惡性腫瘤。(3)研究藥物過敏史。(4)中途退出研究。(5)心肝腎器質性病變。(6)罹患精神疾病。(7)近期行糖皮質激素診療。
常規(guī)組予常規(guī)化干預,如吸氧、祛痰、止咳等。
觀察組采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協(xié)同護理干預。
1.2.1 穴位貼敷 選穴,肺俞穴、脾俞穴、腎俞穴及膻俞穴;取藥,延胡索與甘遂各3 g,細辛2 g,苦杏仁、白芥子、麻黃及洋金花名6 g,將上述藥劑研磨成分,添加姜汁調成糊狀,并制作成餅狀,貼敷于以上穴位,采取醫(yī)用膠布固定。自入伏日貼敷,2 h/次,間隔10 d貼敷1次,連續(xù)貼敷3次。
1.2.2 護理干預 ( 1)情志護理:慢阻肺患者因病程較長,在治療過程中極易因病情無顯著改善而形成不良的心理情緒,加之患者對冬蟲夏草穴位貼敷診療內容、注意事項等缺乏全面認知,影響治療進程,加重不良情緒。鑒于此,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溝通,確定其不良情緒產生緣由,同時詳細講述治療模式、流程及預后,從而糾正患者不良認知,積極、主動配合臨床治療、護理工作。此外,在情志護理中,在明確患者不良情緒原因后,以一對一模式進行心理疏導,進一步提高依從性及配合度。(2)飲食調護:向患者、家屬闡明合理的膳食對疾病的積極作用,指導患者多食用益氣補腎、清熱利尿食物,如赤小豆、冬瓜和鯉魚等,并對舌苔顏色密切觀察,針對舌苔薄、光滑,且脈細數(shù)者,提示肝腎陰虛,需指導其忌食辛辣、生冷等食物,多進食銀耳、蓮子等益腎健脾食物。針對主訴困乏者,提示氣血兩虧,建議患者膳食以山藥、人參等溫補類食物為主;痰液較多且無法排出者,指導其忌食油膩、咸甜類易生火、助痰的食物。(3)運動養(yǎng)生。依據(jù)患者實際狀況、喜好運動類型擬定運動養(yǎng)生方案,以八段錦、五禽戲及太極拳等為主,運動過程中依據(jù)患者體質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氣虛者采取太極拳等。(4)貼敷治療護理:①貼敷前護理:夏日天氣炎熱,貼敷時部分患者會擔心皮膚是否出現(xiàn)過敏及疼痛等問題,為提高其配合度,積極予以心理疏導,講述夏季貼敷原理、須知事項及方法,減輕不良情緒;敷貼最佳時間段為上午11時至下午3時,可獲取理想貼敷效果,但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指導患者多飲水,多通風;貼敷前詢問患者是否有過敏史,維持皮膚干燥,若有過敏史、皮膚潰瘍及感染等表現(xiàn)者不宜貼敷。②貼敷時護理:貼敷時盡可能將肋骨避開,藥物現(xiàn)配現(xiàn)用,貼敷后禁止高強度活動,以免藥片脫落;室內空氣保持流通,空調與風扇不應直對患者。針對體質敏感者,應嚴密監(jiān)視,貼敷時一旦有瘙癢、疼痛感,即刻取掉貼敷材料,并于下次貼敷減少用藥量。針對藥物耐受度較高且貼敷感覺較佳者,可基于觀察前提下酌情延長貼敷時間,但不應>6 h。③貼敷后護理:貼敷后,將藥膏取下并清點,以防殘留在皮膚上,溫水擦拭皮膚。貼敷位置若有米粒大水泡,囑患者將皮膚保持干燥,當水泡過大,立即就醫(yī),使用碘棉簽消毒,將水泡輕輕抽出,涂抹適量紅花油,用消毒紗布覆蓋;貼敷過程中忌食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同時忌食生痰益濕的食物,比如狗肉、花椒、肉桂及桂圓和荔枝等。鼓勵患者進食免疫力加強食物,比如菌菇湯、鴿子湯等。遵從清淡、促消化進食原則,配以新鮮蔬果;日常保持充分睡眠,多休息,以免運動過量使汗液增多,引發(fā)氣陰兩虛;貼敷后嚴禁游泳,并忌用冷水浴,沐浴時使用毛巾將穴位上水漬洗干凈,觀察貼敷皮膚狀況。另外,強化健康宣教,患者在貼敷日時若有感冒、哮喘表現(xiàn),不宜貼敷,貼敷期發(fā)熱并處于疾病急性期,診療時間可適當推遲。(5)中醫(yī)特色護理:囑患者飲水時加入適當?shù)幕钛幬锸巢模热缱虾榆嚪?、人參粉等,以茶代飲;采取桂枝、艾葉及麻黃等浸泡足部。針對存有喘息氣短表現(xiàn)者,于其交感穴、肺、心及皮質下穴等實施耳穴壓豆。依據(jù)患者病況,按摩列缺穴、氣海穴及足三里穴等穴位,根據(jù)患者需要,可在肺俞穴、大椎穴及命門穴等實施艾灸。
(1)依從性。采取自制量表進行兩組治療依從性的對比,以百分制評分,包括合理用藥、科學飲食、按時復診、規(guī)范作息等,該量表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863。(2) 癥狀積分。依據(jù)《中藥新藥研究指導原則》就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實施評價[8],咳嗽積分0~6分;喘息積分0~6分;咯痰積分0~4分,各癥狀積分越低越好。(3)滿意度。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測定兩組滿意度,涵蓋非常滿意、較滿意、滿意及不滿意,總分100分,對應分值為95~100分、80~94分、70~79分、≤69分。(4)生活質量。隨訪6個月,對兩組生活質量實施測評,測評量表為(the mos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滿分100分,內含軀體、生理、心理功能、物質水平等因子,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高[9]。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展開處理,計量資料(肺功能)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有效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合理用藥、科學飲食、按時復診、規(guī)范作息依從性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依從性對比(%)
診療前,觀察組咳嗽、喘息及咯痰積分與常規(guī)組相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診療后,相比于常規(guī)組,觀察組各癥狀積分均降低(P<0.05)。見表2。
表2 中醫(yī)癥狀積分(分,±s)
表2 中醫(yī)癥狀積分(分,±s)
觀察組滿意度相比常規(guī)組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滿意度比較
在軀體、生理、心理功能、物質水平等指標方面,觀察組表現(xiàn)出更高的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對比(分,±s)
祖國醫(yī)學認為,慢阻肺為咳嗽、肺脹等疾病范疇,因邪氣侵襲肺部引致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隨著疾病進展可損傷脾臟、腎臟等,因此,診療應以外邪、痰濁為標,而以肺虛、脾腎虛為本[10]。穴位貼敷為中醫(yī)特色診療技術之一,近些年運用范圍明顯擴大,特別是慢阻肺診療中,效果顯著[11]。基于冬病夏治理論下,于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診療,操作便捷,且效果理想。因夏季三伏天氣候較熱,肺氣舒張,此時毛細血管擴張度較良,毛孔處于打開狀態(tài),可提高藥效吸收速率,予以中藥貼敷,能夠使藥效達到各臟腑,實現(xiàn)診療目的[12-13]。本研究中,穴位貼敷選穴肺俞穴、腎俞穴及脾俞穴等,經對上述穴位進行一定刺激,使機體氣血通暢,疏通經絡,貼敷后藥物直達病區(qū),消除病灶,改善肺功能。另外,因三伏天機體陽氣較為充足,診療后難以再感寒邪,有益于防治舊病復發(fā),值得注意強調的是,三伏天實施穴位貼敷易誘發(fā)局部水泡及疼痛感,因此在穴位貼敷時還應予以科學、全面的護理干預,從而保證貼敷效果[14]。如貼敷前,予患者心理疏導,降低因疾病認知不足所致不良情緒的影響,主動配合貼敷;貼敷過程中密切觀察皮膚有無水泡、紅腫及瘙癢表現(xiàn),一旦有異常及時處理;貼敷后注意保持皮膚干燥,清淡飲食,促進機體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依從性改善程度均高于常規(guī)組(P< 0.05);觀察組各癥狀積分較常規(guī)組明顯較低(P< 0.05),提示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協(xié)同護理干預效果理想,與萬意娟[15]研究結果一致。分析:慢阻肺患者在冬病夏治穴位貼敷診療過程中極易誘發(fā)不良情緒,其原因包括對疾病的擔憂以及對治療內容、護理知識的不了解,不良情緒可對總體診療效果造成影響,情況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依從性下降的表現(xiàn),降低總體治療效果。此次研究中通過對患者情緒狀態(tài)實施重點觀察,并予及時的心理疏導,強化其對治療、護理活動的依從性;并且予以飲食調護、運動養(yǎng)生等中醫(yī)護理干預,結合其實際表現(xiàn)、疾病進展程度及飲食/運動喜好等擬定護理方案,在保證營養(yǎng)均衡的同時促進機體各功能恢復,提高治療依從性[16]。此外,對患者穴位貼敷治療過程全程實施護理干預,密切注意貼敷前、貼敷時、貼敷后患者表現(xiàn),一旦有異常狀況及時處理,降低或規(guī)避不良反應,改善相關癥狀,確保穴位貼敷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滿意度高于常規(guī)組,提示冬病夏治穴位貼敷聯(lián)合護理干預有益于提高患者預后,考慮是情志護理、飲食調護及運動護理等使患者不良情緒得以減輕,能夠以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看待疾病,提高治療依從性,并強化日常運動及飲食護理,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滿意度,促進病情轉歸[17]。
綜上所述,慢阻肺采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及護理干預效果理想,可改善癥狀,提高患者滿意度及預后,運用可行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