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傳承與超越:曹植、庾信與杜甫游俠詩比較分析

2022-02-13 17:07:15丁文晗侯敏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2年34期
關(guān)鍵詞:庾信游俠俠客

丁文晗,侯敏

(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魏晉是中國詩歌孕育的時代,詩人輩出,群星燦爛。在那些耀眼的星辰中,有一個閃爍著奇光異彩的詩群,那就是游俠詩。游俠詩歌主要是以仗劍江湖、任俠游歷為題材,以俠義精神為內(nèi)核的詩歌作品。在魏晉時期,曹植將俠引入文人創(chuàng)作,正式開啟了文人以俠明志的創(chuàng)作方向;而到了南北朝時期,詩歌整體經(jīng)歷了由剛健到浮華的轉(zhuǎn)變后,游俠詩的精魂漸漸復(fù)蘇;再之后到了唐代,尤其是盛唐,游俠詩的內(nèi)核徹底覺醒。在這三個節(jié)點中,各有一個代表性的人物,那就是曹植、庾信與杜甫。透過對他們詩歌作品的比較分析,可以看到他們精神上的血脈聯(lián)系及孕育于傳承之中的超越。

1 雄渾氣勢與力量崇拜的呈現(xiàn)差異

在曹植、庾信與杜甫的身上,都昂揚著雄渾的氣勢,無論是如蕭滌非先生所說“子建實一至情至性之仁人俠客也,其詩歌皆充滿忠厚熱烈之情感與積極犧牲之精神”[1],還是如張說《過庾信宅》直言“筆涌江山氣”,抑或如鄧?yán)[在《藻文堂譚藝·三代篇》中所說:“唐人之學(xué)博而雜,豪俠有氣之士,多出于其間,磊落奇?zhèn)?,猶有西漢之遺風(fēng)。而見諸言辭者,有陳子昂、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之屬?!碑?dāng)這一氣勢與游俠詩這一載體相碰撞時,可以說氣勢與力量是成就三人游俠詩的關(guān)鍵。

1.1 曹植游俠詩的呈現(xiàn)

回顧俠義傳統(tǒng),在曹植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因穩(wěn)固的大一統(tǒng)的秩序得以建立,所以游俠因“以武犯禁”而屢屢遭受鎮(zhèn)壓,而在俠文化衰微之時,曹植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格外引人注目。曹植的身上具有濃厚的游俠氣質(zhì):一方面,曹植生于亂世、長于亂世,使得他向往游俠的精神風(fēng)范;另一方面,他的自身遭遇也使得他自然地挑起傳承古游俠精神的重擔(dān)。其《結(jié)客篇》雖是殘篇,但足以體現(xiàn)曹植詩歌的豪邁風(fēng)格?!敖Y(jié)客少年場,報怨洛北芒。”在曹植的詩中,俠客的形象不再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推崇的鄉(xiāng)曲布衣之俠,而是被塑造成昂揚著青春氣息與獨特個性的少年俠客。正如劉大杰先生在《魏晉思想論》中所說:“魏晉人無不充滿著熱烈的個人浪漫主義的精神。他們在那種動蕩不安的社會環(huán)境里,從過去那種倫理道德和傳統(tǒng)思想里解放出來,無論對宇宙、政治、人生或者藝術(shù),都持有大膽的獨立的見解?!彪S著大一統(tǒng)王朝的傾覆,禁錮許久的思想得以被打破,壓抑許久的生命力量重新被喚醒,昂揚著力量的少年俠客使得黯淡許久的俠客形象重新煥發(fā)出光彩,并以想象的圖景連接現(xiàn)實,突破了空間的局限,“利劍鳴手中,一擊而尸僵”。引入少年俠客的威武身姿,塑造了手執(zhí)利劍、手刃仇敵、伸張正義的少年形象,利劍一起一落,快意恩仇,將本身帶有雄渾與力量的劍與少年融入詩中。所以這種力量與氣勢的共同作用是這首詩的雄風(fēng)之源。

1.2 庾信游俠詩的呈現(xiàn)

庾信寫于北朝時期的《擬詠懷詩二十七首》其二十六,也是這種氣勢的典型呈現(xiàn)者。詩中“城影入黃河”,庾信以散發(fā)著雄渾之氣的塞北風(fēng)物傳達強勁之力。同曹植一樣,在對空間的拓展與想象中,突出空曠壯美的藝術(shù)體驗,不過庾信游俠詩對邊塞風(fēng)物的描寫可謂另辟蹊徑,使得詩中氣勢與力量的書寫突破詩歌主人公自身,從詩歌境界之中營造出深沉的氣勢。同時,庾信還引用蘇武與荊軻的典故,一個是使臣之楷模,一個是上古俠客的典范,而反觀自己,國仇家恨卻無能為力,厚重的歷史滄桑感使得詩歌整體透露著浩然之氣,進而振臂高呼“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使得整篇蒼勁肅穆的格調(diào)彌漫著昂揚豪邁之氣,正如清朝黃生直言:“六朝綺靡,庾、鮑獨存氣骨。”在庾信的筆下,充沛而真實的情感以擲地有聲的豪俠之言取代怯懦的了了儒生。雖然與曹詩同具萬丈豪情,有一部分終究還是有所不同。相比于曹植筆下“京洛少年”或“游俠兒”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想象相比,由南入北的庾信承載的歷史內(nèi)涵更為厚重。詩人的豪情,不僅來自邊塞風(fēng)物的雄渾氣勢,更來自對上古俠客情懷的想象與眷顧,也就是說,歷代俠客內(nèi)里的精神內(nèi)核即他豪情的源泉。正因如此,庾信的游俠詩呈現(xiàn)出了一抹現(xiàn)實主義色彩,形成了獨特的風(fēng)格與境界。

1.3 杜甫游俠詩的呈現(xiàn)

對氣魄的追求在杜甫游俠詩的創(chuàng)作中仍舊延續(xù),相比于曹植與庾信運用詩藝創(chuàng)造詩風(fēng)的“幕后”模式,杜甫筆下,這種氣勢直接沖上了前臺。與曹植的想象、庾信的用典不同,杜甫直接于詩歌中對其早年狂縱任意的游俠生活進行摹寫?!督裣π小芬辉娝烈鈸]灑,“咸陽客舍一事無,相與博塞為歡娛”。一場除夕市井的博戲,市井氣息濃重的街頭巷尾,卻更顯其豪俠之氣。推杯換盞,袒胸赤足,無所顧忌,卻敢“劉毅從來布衣愿,家無儋石輸百萬”,如此的無畏胸懷,只因杜甫精神內(nèi)里的那一份“英雄有時亦如此”的豪放不羈與雄渾之氣,當(dāng)杜甫將這種俠義豪情與不羈之氣融于詩作之中,更引得陸游讀罷惋惜世人僅僅當(dāng)其作詩人看,而忽視其俠義的精神與不羈的人格。杜甫的豪氣蓄力已久,這股豪氣融于詩中,詩人不必將時空拓展,哪怕是穿梭于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也難掩其任俠之氣,正如仇兆鰲所說,“杜甫狂而簡”。其性格之中的狂放不必過分雕琢矯飾,當(dāng)折射于游俠詩中,自然形成了獨特的雄渾氣勢。這種凝聚在杜甫人格內(nèi)里的豪情,化于詩中,觸目所及,無論是“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還是“浪跡同生死,無心恥貧賤”,抑或“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都是雄渾氣勢的真實寫照。

無論是曹植還是庾信,對力量的推崇與俠客特定的生存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有著顯而易見的因果關(guān)系,一切關(guān)于俠客品質(zhì)的描述,恰恰是艱難困苦、坎坷忍耐之境遇所造成的,如粗狂、勇猛、兇悍、曠達都與恩仇快意關(guān)系密切。而杜甫筆下的俠客,更多的是自身早年的狂放縱游的俠義生活,與曹、庾塑造的俠客形象雖有相似的品格,但是其俠情的揮灑并不受空間與境遇的限制,山南水北,天地之間,俠氣長存。雖同冠“游俠”之名,杜詩與曹詩、庾詩風(fēng)格迥異,即使是氣勢浩大這樣的共性之處也是有著細微的差別,正如王明居在《唐詩風(fēng)格美新探·雄渾》中的觀點,“雄渾與粗獷,都有一股濁重之氣,都有一種廣闊的襟懷;但雄渾是莊嚴(yán)的,粗獷是不遜的;雄渾是不過分的,粗獷則有點放肆”[2]。曹、庾雄渾,杜甫粗獷,俠客的兩種姿態(tài),詩人的不同風(fēng)格。

2 愛國主義與英雄主義的呈現(xiàn)差異

運用游俠與立功相結(jié)合來表現(xiàn)其功業(yè)理想的詩,是游俠詩中富有光彩的作品。而無論是曹植、庾信,抑或是杜甫,三者自幼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當(dāng)儒家積極入仕,建功立業(yè)的思想與尚武精神相融匯之時,便有了豪俠之士效命疆場的慷慨。

2.1 曹植游俠詩的呈現(xiàn)

曹植筆下的英雄主義思想與漢代的俠義思想相比有了較大的突破,將個人之情上升到了國家之難。司馬遷在《史記·游俠列傳》中提及:“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彼抉R遷從道德層面對俠士人格有了評判標(biāo)準(zhǔn),這一準(zhǔn)則也是后世所奉行的準(zhǔn)則;接著,在行為層次他提出來“效功于當(dāng)世”。在曹植詩中,相關(guān)的精神卻已上升,在他的《白馬篇》中,書寫的是“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qū)蹈匈奴,左顧陵鮮卑”。當(dāng)邊塞告急,身姿矯健而勇武的俠客挺身而出,奮勇殺敵間,“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痹谒麄冃闹校约旱纳?,甚至父與母、妻與子遠沒有國家重要,所以高呼“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當(dāng)游俠沖出了私人恩怨的藩籬,奔赴沙場,正是對司馬遷“赴士之困厄”的升華。這也正是曹植“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于榮親,事君貴于興國”的體現(xiàn)[3]。在曹植認為,俠客須沖破私情的單一模式,將俠客的人生價值升華,是具有強烈功業(yè)意識。恪守愛國精神,捍衛(wèi)天下的英雄形象,實際上也表達了他本人欲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梢哉f曹植的功業(yè)思想貫穿于他的一生,早年頗受曹操器重的曹植壯志在懷,直言“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可隨著曹丕的正式即位,郁郁終日的他也并沒有放棄對家國的憂慮,這篇《白馬篇》正是曹植“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的真實寫照。而曹植在詩歌中開創(chuàng)性地將游俠的路徑帶到大漠邊塞,私仇上升為攜劍為國、為民而戰(zhàn),這一新的起點,不單是曹植渴望建功立業(yè)意識的一個新落腳點,更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條寄托抒懷的嶄新路徑。

2.2 庾信游俠詩的呈現(xiàn)

庾信的詩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愛國主義集中表現(xiàn)在家國之痛與身世之悲當(dāng)中。李延壽曾說庾信“雖位望通顯,常作鄉(xiāng)關(guān)之思”[4],由南入北的獨特經(jīng)歷使得他的游俠詩具有與眾不同的格調(diào)。侯景之亂中,梁朝幾近破滅,作為使臣出使西安的庾信未曾料到,江陵的淪陷使他難以歸返。在經(jīng)歷亡國之亂后被迫入仕西魏與北周,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的詩中盤桓著身世之悲與家國之痛。例如《擬詠懷詩二十七首》其六:

疇昔國士遇,生平知己恩。直言珠可吐,寧知炭欲吞。一顧重尺璧,千金輕一言。悲傷劉孺子,凄愴史皇孫。無因同武騎,歸守灞陵園。

在這首詩中,既有俠士的重情重義,也有心酸與無奈。庾信首先運用了上古俠客豫讓 “士為知己者死”的典故,豫讓在智伯被殺后臥薪嘗膽,甚至不惜吞炭后無畏赴死只為報當(dāng)年知遇之恩,這正寫出來了庾信流落他鄉(xiāng),對于梁朝蕭氏的恩情難以為報的無奈之情?!氨瘋麆⑷孀?,凄愴史皇孫。無因同武騎,歸守灞陵園?!苯栌脛⑷孀优c史皇孫的悲慘經(jīng)歷暗含對梁敬帝與皇室宗親的哀悼。緊接著,庾信以司馬相如自比,明明自己在梁朝深受寵信,但是自己卻不能像司馬相如看守灞陵一般回歸故里,守著梁主的陵墓,感情真摯而悲痛萬分,昂揚著蒼勁凄婉的愛國主義式悲情,確如蕭滌非所說:“由于詩的內(nèi)容多家國身世之感,同時這種情感又受到環(huán)境壓抑,不能自由傾吐,有似吞聲之苦,因而形成一種沉雄勃郁、蒼涼悲壯的風(fēng)格?!盵5]當(dāng)濃郁的故國之情與身世之感沖擊到游俠詩中,使得雄渾的愛國主義滿含著悲壯之情,也正是在如此深厚的情感內(nèi)涵之下,庾信大大拓展了游俠詩的表現(xiàn)范疇與審美境界,且無愧于杜甫對他“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的贊美。

2.3 杜甫游俠詩的呈現(xiàn)

杜甫的愛國主義情懷絲毫不弱于曹植與庾信,不過與他們相比,杜甫詩歌的愛國主義是一個嶄新的結(jié)構(gòu),與曹植的國難關(guān)頭游俠挺身而出有所不同,杜甫詩歌塑造的是禁軍俠客,身份的獨特性使得其更加體現(xiàn)愛國精神,最具代表性的要數(shù)《魏將軍歌》中呈現(xiàn)出來的行俠義、報國恩:

將軍昔著從事衫,鐵馬馳突重兩銜。披堅執(zhí)銳略西極,昆侖月窟東嶄巖。君門羽林萬猛士,惡若哮虎子所監(jiān)。五年起家列霜戟,一日過海收風(fēng)帆。平生流輩徒蠢蠢,長安少年氣欲盡。魏侯骨聳精爽緊,華岳峰尖見秋隼。星躔寶校金盤陀,夜騎天駟超天河。欃槍熒惑不敢動,翠蕤云旓相蕩摩。吾為子起歌都護,酒闌插劍肝膽露。鉤陳蒼蒼風(fēng)玄武,萬歲千秋奉明主,臨江節(jié)士安足數(shù)。

詩中詳細描寫了禁軍俠客的風(fēng)采,俠肝義膽與英雄本色在詩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詩人將酬君報國之情與驍勇善戰(zhàn)結(jié)合起來,在建功立業(yè)的自信中洋溢著樂觀與豪邁。在這里,既傳承了魏晉俠客蓬勃的生氣與建功立業(yè)的熱情,又以驍勇之力撫平了其中的怨憤。

在唐代,文人內(nèi)心激昂的自信使得他們在文學(xué)作品中將功業(yè)意識與英雄形象相結(jié)合,力圖把俠義精神與愛國主義的精神發(fā)揚光大,使得魏晉時期的英雄主義得以升華。在杜甫的詩中,更加昂揚著功報天子的時代精神與強烈的功業(yè)意識,有著“戰(zhàn)伐有功業(yè),焉能守舊丘?”的不平之志,有著“誓開玄冥北,持以奉吾君!”的成大業(yè)期盼。詩人亦借俠之高詠,表達了自己渴望以救世之才作濟世之用的價值觀念。

3 意氣精神的體現(xiàn)差異

曹植、庾信與杜甫的游俠詩都昂揚著俠文化中勇于挑戰(zhàn)、奔騰無羈的意氣精神,其外在表現(xiàn)便是在詩歌中展現(xiàn)強烈情感內(nèi)核的美。

相比于曹植、庾信的生逢亂世,俠風(fēng)盛行,杜甫于盛唐詮釋的俠風(fēng)便是另一種形態(tài)。“任俠,乃和人們的功業(yè)理想融為一體,被賦予了積極的意義,它不再是一種帶有區(qū)域性的民間風(fēng)尚,而且也成了人同此心的一種精神上的追求?!盵6]杜甫的游俠詩中,就表達了詩人對“氣”的一種極致追求?!肚矐选芬辉娭兄魅斯鈿饩癜簱P,登高遠望便是“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作者借此將格調(diào)渲染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然而豪俠意氣的宣泄并沒有到達盡頭,而是正值頂峰,俠氣萬丈間,一鼓作氣,收復(fù)西域,直搗林胡,這股意氣將無形的力量轉(zhuǎn)化為有形的力量。此外,《魏將軍歌》也是同樣注重俠氣精神,不過在這里是運用了反襯的寫法,相比魏將軍“魏侯骨聳精爽緊,華岳峰尖見秋隼”的俠氣千里,長安的游俠少年顯得意氣寡淡。在這首詩中,魏將軍俠義之氣所到之處,也有駿馬力量的動態(tài)美,“將軍昔著從事衫,鐵馬馳突重兩銜”,昔日身披鐵甲、手執(zhí)利刃馳騁于戰(zhàn)馬之上的魏將軍征戰(zhàn)千里,直擊南方之極,陽光之下,其戰(zhàn)馬的馬鞍閃耀著璀璨的光芒,仿佛騎著天駟在天河中馳騁,在視覺的動感中過渡到了精神的迸發(fā)。此外,還有一首詩《義鶻行》,雖沒有明確寫出“意氣”,但卻字字書寫意氣精神:

陰崖有蒼鷹,養(yǎng)子黑柏顛。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雄飛遠求食,雌者鳴辛酸。力強不可制,黃口無半存。其父從西歸,翻身入長煙。斯須領(lǐng)健鶻,痛憤寄所宣。斗上捩孤影,噭哮來九天。修鱗脫遠枝,巨顙坼老拳。高空得蹭蹬,短草辭蜿蜒。折尾能一掉,飽腸皆已穿。生雖滅眾雛,死亦垂千年。物情有報復(fù),快意貴目前。茲實鷙鳥最,急難心炯然。功成失所往,用舍何其賢。近經(jīng)潏水湄,此事樵夫傳。飄蕭覺素發(fā),凜欲沖儒冠。人生許與分,只在顧盼間。聊為義鶻行,用激壯士肝。

詩中借鳥以言情,當(dāng)一條白蛇潛入鷹巢,趁雄鷹遠去尋食的空隙,將其幼子吃掉,雌鷹悲痛萬分卻難以反抗,當(dāng)雄鷹盤旋歸來時,請來了健鶻,健鶻無畏艱險,奮力抗敵,最終殺死了白蛇,然后杳無蹤跡。杜甫對這種鶻鳥施恩不圖報的俠義行為大為贊賞,如此任俠之舉,雖字字不提及意氣,卻也使得整篇詩歌昂揚著俠客之“氣”的力量[7]。

曹植也追求這種俠氣精神,只不過尚未有直接呈現(xiàn)于詩中的“氣”,只是在字里行間通過俠義之舉來使得俠氣內(nèi)蓄。而在庾信的詩中,對于意氣有了明顯的追尋意識,“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但與杜詩中的氣相比,還是略顯薄弱。

從社會背景考慮,魏晉時期文學(xué)自覺使得文學(xué)有著寫實與理想化的改造,并且在相對自由的社會背景下,易忽視其精神內(nèi)核的振動。而對庾信而言,獨特的生活經(jīng)歷使得他在藝術(shù)傳達上對情感的直接表露有所約束[8]。而早年生活在盛唐的杜甫,強烈的家國自信與盛世的豪情需要迸發(fā),時代需要杜甫,任俠之風(fēng)需要杜甫,同樣,俠氣之情的書寫也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展現(xiàn)了唐代文人的心靈深處,也為我們體悟唐代文人的心靈世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綜上所述,從歷史傳承的角度可以看出無論是曹植、庾信還是杜甫,在詩歌的風(fēng)格上體現(xiàn)了豐富性,雖是游俠這一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類別,在他們的筆下,既有理智深沉的一面,也有激情澎湃的一面;有豪情的外泄,也有情感的內(nèi)斂[9]。同時,在音韻上注意卻不刻意,直抒胸臆,多為吟唱。語言上,用肆意的語言承載著大膽的想象,由此形成游俠詩獨特的風(fēng)格體系。

從宏觀角度來看,曹植與庾信詩歌的思想構(gòu)造比較簡單,更多的是家國之情,而杜甫詩歌中呈現(xiàn)出國家與個人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更是自身俠義之下的心之所向。正如胡適所說,“比較的方法能夠在研究某一事物時提供關(guān)照自身的參照系,使我們對這一事物能夠有更清楚的認識;正是通過比較,才顯示出比較雙方的特征”[10]。同樣都是文人對游俠的書寫,將曹植、庾信與杜甫游俠詩互比,能夠在新的維度與視角下對三者進行新的審視,使我們看到從上古俠客到曹植、庾信再到杜甫的近千年的傳承,以及杜甫在精神與藝術(shù)上對其二者的超越。

猜你喜歡
庾信游俠俠客
Gratitude for the Source of Benefit
尺子在量人的時候別忘了量己
知識窗(2023年1期)2023-02-16 01:08:27
220kV電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處理
掛羊頭賣狗肉
俠客
護鹿小俠客
俠客李白
小米游俠記:虎頭將軍
學(xué)與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4
黑暗游俠 STEPHEN JACKSON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48
小米游俠記:看戲
随州市| 溧水县| 嘉禾县| 资源县| 武夷山市| 吉水县| 石家庄市| 山阳县| 福州市| 延川县| 青浦区| 神木县| 闵行区| 星子县| 罗定市| 托里县| 台东市| 鱼台县| 郁南县| 竹溪县| 嘉禾县| 金溪县| 赣榆县| 方山县| 米泉市| 安岳县| 临武县| 樟树市| 吴桥县| 香港 | 沧州市| 夏津县| 张家口市| 南岸区| 二连浩特市| 罗江县| 兴海县| 卓资县| 佛教| 玉门市|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