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非,劉麗超,薛 平
(1.北京工商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北京 100048;2.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北京 100029)
PE?UHMW纖維具有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是密度最低的高性能纖維,其超高的模量和強度使之在航空航海、航天、安全防護、軍工等領(lǐng)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工業(yè)上主要采用凝膠紡絲法制備高強PE?UHMW纖維,該方法需要萃取和回收原絲中的溶劑(采用十氫萘、礦物油等),因此,凝膠紡絲法難以避免污染環(huán)境、設(shè)備復雜、危害人員健康、成本昂貴等缺點。熔融紡絲法則是通過加熱與剪切作用,將原料熔融成為具有一定黏度的熔體,然后后利用紡絲泵將熔體擠壓通過噴絲孔形成熔體細流,在牽伸過程中經(jīng)空氣或水域冷卻凝固,形成初生絲。雖然在力學性能上熔紡PE?UHMW纖維較凝膠PE?UHMW纖維還有一定差距,但熔融紡絲法工藝無需溶劑和萃取劑,所以相應的溶解、萃取工藝可省略,故熔融紡絲法具有紡絲成本節(jié)約、工藝簡單、加工設(shè)備緊湊、初生絲制備流程短、生產(chǎn)過程無污染等優(yōu)點,符合國家環(huán)保政策,前景不容忽視。然而,由于PE?UHMW分子量極高,極長的分子鏈相互纏節(jié),經(jīng)熔融后分子鏈無法有效地解纏結(jié),所以在紡絲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熔體破裂現(xiàn)象,制備的初生絲不具有光滑的表面,進而限制了纖維力學性能的改善。因此,欲通過熔融紡絲法制備PE?UHMW纖維必須改善原料的流動性。相關(guān)研究表明,PE?HD[1]、低密度聚乙烯(PE?LD)[2]、線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3]等中低分子量聚乙烯、聚乙烯蠟等潤滑劑以及抗氧劑等均可改善PE?UHMW的流動性。其中,PE?HD與PE?UHMW有良好的相容性,與PE?HD共混后,分子鏈相互擴散[4],二者共結(jié)晶[5?6],PE?UHMW 的流動性提升,共混體系的晶體結(jié)構(gòu)也顯著改善。此外,還可添加諸如納米蒙脫土[7?9]、SiO2[10]、TiO2[1]、玻璃微珠[11]等無機填料進行改性。本文采用具有不同MFR值的PE?HD與PE?UHMW共混改性,通過熔融紡絲—熱拉伸工藝制備PE?UHMW/PE?HD共混纖維,運用DSC、SEM、聲速取向試驗、XRD和纖維強度測試等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MFR值的PE?HD對共混纖維取向度、結(jié)晶度、力學性能和晶體結(jié)構(gòu)的影響。
PE?UHMW,GUR4012,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 1.5×106,德國Ticona公司;
PE?HD1,2911FS,MFR為20 g/10 min,撫順石化公司;
PE?HD2,DMDA8008,MFR 為 8 g/10 min,蘭州石化公司;
PE?HD3,5000S,MFR為0.9 g/10 min,中國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
高速混合機,SHR?25A,張家港永利機械有限公司;
同向雙螺桿擠出造粒機,GLS36,昆山科信橡塑機械有限公司;
單螺桿熔融紡絲試驗機,直徑為30 mm,自制;
牽伸機,自制;
DSC,DSC2,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XRD,AXS D8,德國布魯克公司;
XRD,EMPYREAN,荷蘭帕納科公司;
聲速定向儀,SCY?III,東華大學;
SEM,S?4700,日本日立公司;
單纖維強力儀,YM?06B,萊州元茂儀器有限公司。
將PE?UHMW粉末與3種PE?HD顆粒在高速混合機中混合,轉(zhuǎn)速為1 440 r/min,混合時間為10 min,原料配比及物料特性列于表1;采用雙螺桿擠出機進行造粒,擠出機5個區(qū)域的溫度為160~300℃,螺桿轉(zhuǎn)速為200r/min;
造粒所得原料通過自制的單螺桿紡絲試驗機進行熔融紡絲,擠出機各段溫度設(shè)定為160~310℃,噴絲板單孔直徑為0.6 mm;初生絲經(jīng)卷繞機進行收卷、拉伸,初拉伸倍數(shù)為9,可得到直徑約為0.2 mm的初生絲;在80℃下對初生絲進行熱拉伸實驗,獲得具有一定力學性能的共混纖維,牽伸倍數(shù)為15,可獲得直徑約為0.052 mm的纖維樣品。
表1 PE?UHMW/PE?HD共混物的參數(shù)Tab.1 Parameters of PE?UHMW/PE?HD blends
聲速值測試:在SSY?Ⅲ型聲速儀上,纖維的一端由樣品夾固定,另一端經(jīng)滑輪加10 g砝碼拉緊,脈沖信號頻率為10周/秒;
SEM分析:將纖維樣品黏附于載物臺上,噴金處理,置于SEM下觀察其微觀相形態(tài),加速電壓為20 kV;
DSC分析:在氮氣氛圍下,試樣質(zhì)量為5 mg,溫度由25℃升至250℃,升溫速率為10℃/min;
XRD分析:(110)、(200)以及(020)晶面的晶粒尺寸采用AXS D8型廣角XRD測試,銅靶,波長為1.542 ?,掃描范圍為5 °~50 °,掃描速率為10 °/min;(002)晶面的晶粒尺寸以及晶體取向度采用EMPYREAN型XRD測試,銅靶,波長為1.542 ?,掃描范圍為70 °~78 °,掃描速率為0.78 °/min;固定2θ=21.4 °進行方位角β掃描,掃描范圍為-90 °~90 °,掃描速率為0.1 °/min;
纖維力學性能分析:按照GB/T 14337—1993,拉伸速率為10 mm/min,測試纖維長度為20 mm,每組樣品測試10次,取平均值。
通過式(1)計算樣品的聲速取向因子:
式中fs——聲速取向因子,%
C——樣品的聲速值,km/s
Cm——完全無取向纖維的聲速值,取1.65 km/s[12]
圖1為初生絲聲速取向測試結(jié)果。由于聲速在物體中傳播的速度與物體的結(jié)晶度無關(guān),僅與分子鏈的取向程度有關(guān),因此fs的大小反映了樣品分子鏈的取向程度的高低。由圖1可知,U初生絲樣品的聲速值和fs均為樣品中最低,原因為PE?UHMW的分子為長鏈結(jié)構(gòu),即使加工溫度達到熔點以上,原料依然呈高彈狀態(tài),分子鏈難以自由運動。U/H1初生絲的聲速值和fs均高于其他3組初生絲樣品,隨著原料中PE?HD的MFR的降低,樣品的聲速值和fs也相應降低。MFR反映了PE?HD的分子量大小,MFR較高則說明PE?HD流動性好,分子量較低,分子鏈較短,更易于夾雜在PE?UHMW的極長分子鏈之間,起到少許潤滑作用,從而略微促進共混初生絲的分子鏈取向。
圖1 初生絲的聲速取向測試結(jié)果Fig.1 Results of sound velocity test
圖2為纖維樣品的聲速取向測試結(jié)果。與圖1相比較可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高倍熱牽伸工藝后,4組纖維樣品的聲速值和fs均顯著增加。其中,雖然圖1中U/H1初生絲樣品具有較高的聲速值和fs,但是圖2中U/H1纖維樣品的聲速值和fs卻為4組纖維樣品中最低,說明具有較高MFR的PE?HD不能在高倍熱牽伸過程中有效提升PE?UHMW分子鏈的取向度。圖2中,U/H3纖維樣品的聲速值和fs均最高,表明低MFR的PE?HD可以有效提高共混纖維分子鏈的取向度。根據(jù)共混過程的等黏度原則,MFR較高的PE?HD1較難與黏度極高的PE?UHMW形成分散均勻的共混物,2種聚合物鏈段之間相互擴散效果有限,在熱拉伸過程中短分子鏈與PE?UHMW極長分子鏈間發(fā)生滑脫,從而影響了分子鏈的取向;MFR較低說明PE?HD3的分子量較高,分子鏈較長,與PE?UHMW共混后具有良好的相互擴散作用,不易發(fā)生整體滑脫,在熱拉伸過程中纖維處于高彈狀態(tài),分子鏈的運動單元為鏈節(jié)與鏈段,此時拉伸分子鏈段與鏈節(jié)可使分子鏈沿拉伸方向有序取向,因此U/H3共混纖維的分子鏈取向程度最高。
圖2 纖維的聲速取向測試結(jié)果Fig.2 Results of the sound velocity test
4組初生絲樣品的SEM照片如圖3所示。由圖3的SEM照片可見,U初生絲樣品的表面最不規(guī)則,紋理沿軸向延伸程度最低,缺陷明顯;3組共混初生絲樣品彼此間的表面質(zhì)量差異不明顯,且均優(yōu)于U初生絲樣品。結(jié)果表明,與不同MFR的PE?HD共混均可以提高熔紡共混初生絲的表面質(zhì)量,為后續(xù)牽伸實驗提供良好的基礎(chǔ)。
圖3 初生絲樣品的SEM照片F(xiàn)ig.3 SEM of the as?spun filament samples
4組纖維樣品的SEM照片如圖4所示??梢钥闯?,初生絲表面的紋理結(jié)構(gòu)經(jīng)熱牽伸后,沿軸向形成較為規(guī)則的紋理。與初生絲表面質(zhì)量類似,3組共混纖維樣品均具有較好的表面質(zhì)量;而U纖維的表面質(zhì)量較差。圖3與圖4的SEM照片表明,PE?HD的加入不僅可以在紡絲過程中有效改善共混初生絲的表面質(zhì)量,而且能夠在后續(xù)的熱牽伸過程中繼續(xù)發(fā)揮作用,以保證共混纖維具有光滑的表面。
圖4 纖維的SEM照片F(xiàn)ig.4 SEM of the fibers
在得到試樣的DSC曲線后,通過式(2)計算試樣的結(jié)晶度(Xc):
式中 ?Hm——測試樣品的熔融熱焓,J/g
初生絲和纖維樣品的結(jié)晶度如圖5所示。根據(jù)圖5的數(shù)據(jù)可知,4組初生絲樣品經(jīng)過熱牽伸過程后,結(jié)晶度均顯著提高,這是在熱拉伸過程中無定形區(qū)中隨機排列的分子鏈沿軸向取向的結(jié)果。U/H3初生絲和U/H3纖維樣品的結(jié)晶度均為樣品中最高;而U/H1初生絲樣品和U/H1纖維樣品的結(jié)晶度均為樣品中最低,其中U/H1纖維樣品的結(jié)晶度顯著低于其他樣品,說明與具有較高MFR的PE?HD共混無法顯著改善共混初生絲和纖維的結(jié)晶能力。分析其原因,是因為MFR較低的PE?HD3分子鏈較長,熔體黏度較大,與黏度極高的PE?UHMW共混易獲得分散均勻的共混物,在初生絲與纖維制備過程中發(fā)生兩相的黏合和聚合物鏈段之間的相互擴散,形成較厚的界面層。一方面該界面層中相互擴散的鏈節(jié)與鏈段經(jīng)過拉伸作用發(fā)生取向并規(guī)則排列,有利于晶體的生長;另一方面較厚的界面層擁有良好的誘導結(jié)晶作用,可生成尺寸較小的晶粒(如2.4節(jié)所述),從而提高樣品的結(jié)晶度,還能夠避免形成大球晶,優(yōu)化晶體形態(tài)。
圖5 初生絲及纖維樣品的結(jié)晶度Fig.5 Crystallinity of as?spun filament samples and fiber samples
垂直于晶面(hkl)的晶粒尺寸(Lhk)l由謝樂公式[式(3)]計算得出:
式中λ——X射線的波長,nm
θ——布拉格角,(°)
H——衍射峰的半高寬,(°)
初生絲和纖維樣品沿垂直于(110)、(200)、(020)和(002)晶面的晶粒尺寸如表2和表3所示。由表2可見,4組初生絲樣品各自的L002均低于L200和L020,表明晶粒在初始拉伸方向(c軸)上的尺寸小于徑向(a軸與b軸)尺寸,即熔紡初生絲的晶體以片晶形式存在;同時,U/H1的晶粒尺寸最大,隨著PE?HD的MFR的降低,晶粒尺寸也隨之縮小,總體來看,3組共混初生絲樣品與U初生絲樣品的晶粒尺寸差異并不明顯。由表3可見,經(jīng)熱拉伸工藝后,纖維樣品的L110、L200和L020的降低,L002增加,表明纖維的晶粒在徑向上縮短并且在軸向上被拉伸,即片晶結(jié)構(gòu)被破壞、拉伸成為微纖維晶體結(jié)構(gòu);其中U/H3的L002最大,同時L110、L200和L020最小,表明U/H3共混纖維的晶體結(jié)構(gòu)具有沿軸向最為細長的形狀。由于PE?HD3的MFR最低,與PE?UHMW的共混效果最好,兩組分的分子鏈段可以更好地嵌入彼此,從而在熱拉伸過程中更易沿軸向排列,形成細長的晶粒;而較高MFR的PE?HD1與PE?UHMW共混效果差,兩組分的分子鏈段嵌入效果較差,熱拉伸過程中在軸向易滑脫,因此較難形成細長的晶粒。
表2 初生絲樣品的晶粒尺寸Tab.2 Grain size of as?spun filament samples
表3 纖維樣品的晶粒尺寸Tab.3 Grain size of fiber samples
晶體的取向度(fc)可根據(jù)式(6)和(7)得出:
式中Ihkl——(110)晶面的衍射強度,s-1
φ——方位角,(°)
當fc取值為1時,代表晶體完全取向。圖6為初生絲及纖維樣品的晶體取向度。如圖6所示,初生絲樣品中,U初生絲的fc最低,與PE?HD共混后晶體取向度有所改善,其中U/H1初生絲的fc為3組共混樣品中最高,原因為PE?HD1較短的分子鏈具有一定的潤滑作用,在熔融紡絲過程中促進初生絲的分子鏈沿軸向生長,促進了晶體沿軸向取向,提高了晶體取向度。而在纖維樣品中,U/H3纖維樣品的fc最高,達到0.98,U/H1纖維與U/H2纖維的fc均低于U纖維。由于晶體結(jié)構(gòu)是由在拉伸方向上取向的分子鏈所形成,所以晶體取向度的變化趨勢與分子鏈取向度的變化趨勢具有一致性,低MFR的PE?HD能夠更有效地促進纖維分子鏈在軸向上取向,同時U/H3纖維的晶粒更細長,可以緊密地在徑向收縮而且在拉伸方向上有序排列,因此U/H3纖維具有最高的晶體取向度。
圖6 初生絲及纖維樣品的晶體取向度Fig.6 Crystal orientation of as?spun filament samples and fiber samples
圖7為4組纖維樣品的力學性能。由圖可見,U/H3纖維樣品的拉伸強度最高、初始模量最高、斷裂伸長率最低,分別為1 130 MPa、20.5 GPa以及12%。纖維力學性能的優(yōu)劣取決于其微觀結(jié)構(gòu),在紡絲以及熱拉伸過程中,分子鏈不斷在軸向上伸展并高度取向,形成能夠承載力學性能的結(jié)晶區(qū)域,同時,片狀晶粒本身也沿軸向被拉伸,因此在徑向上更趨于收縮,使大分子鏈間的范德華力增強,從而有效阻止分子鏈之間的滑移,完成力的有效傳遞。由于PE?HD3與PE?UHMW混溶性較好,可以形成較厚的界面層,分子鏈取向度、結(jié)晶度以及結(jié)晶取向度最高,并且晶粒形狀最細長,共混纖維受到外力時,界面層可以起到較好的力的傳遞效應,優(yōu)秀的微觀結(jié)構(gòu)能夠更好地承載力學性能,因此U/H3共混纖維獲得最佳的力學性能。
圖7 纖維樣品的拉伸試驗結(jié)果Fig.7 Results of tensile test
(1)紡絲階段,高MFR的PE?HD與PE?UHMW共混具有更好的潤滑作用,可以提高共混初生絲的分子鏈取向程度;低MFR的PE?HD可以改善PE?UHMW/PE?HD共混初生絲的結(jié)晶行為;不同MFR的PE?HD對PE?UHMW/PE?HD共混初生絲的晶體結(jié)構(gòu)影響差別不明顯;
(2)熱拉伸階段,高MFR的PE?HD相對較短的分子鏈與PE?UHMW的極長分子鏈相容性較差,分子鏈段的相互擴散效果較差,拉伸時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滑脫,影響共混纖維分子鏈的取向和結(jié)晶過程,導致共混纖維無法獲得較高的分子鏈取向度、結(jié)晶度、結(jié)晶取向度以及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低MFR的PE?HD分子鏈較長,可以與PE?UHMW極長的分子鏈更好地相容,兩相鏈段彼此嵌入,拉伸過程中可以有效防止分子鏈的滑脫,從而獲得更高的分子鏈取向度,提高結(jié)晶度,形成更為致密和細長的晶粒結(jié)構(gòu),提高纖維的力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