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新星 景曉平
(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210002)
在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的社會背景下,對老年人語用交際等語言衰老的相關研究尤為必要且十分迫切[1]。關注并推動老年人語言問題的相關研究,不僅是學術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學術研究服務于“積極老齡化”政策的重要體現。德國學者Lütjen提出老年語言學(Gerontolinguistics),提出從語言行為角度研究老年人的語用話語現象[2]。相關研究指出,言語行為已成為國內外對正常及智退癥老年人語用交際特點的研究課題之一[3]。本文聚焦江蘇省鹽城市某村老年人談話中的打斷行為,運用會話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年人日常生活話語,分析該群體的語用特征。
打斷違反了Sacks等人提出的話輪轉換系統(turn-taking system)[4],成為話語結構研究的熱點[5]。當前學界對打斷有不同界定,主要還是依據形式來判斷。基于Sacks等人的話輪轉換系統[6],Zimmerman和West把打斷界定為對說話人話輪的破壞性行為,破壞了當前說話人話題的構建[7]。Roger和Jones認為打斷是同時發(fā)言,而打斷者就是在一段正在進行的話語中第二個參與講話從而產生同時發(fā)言的角色[8]。也有學者如Bilmes將打斷的定義與其語用和社會功能聯系起來,認為打斷是對當前說話人話語權的侵犯[9]。李悅娥和申智奇認為打斷是在當前說話人話輪結束前聽話人就開始講話的現象,即聽話人為了取得發(fā)言權而試圖與當前說話人爭搶話輪[10]。本文在綜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對語料的分析,主要從形式上識別打斷現象,觀察是否發(fā)生在當前說話人話輪結束前,阻礙或暫時阻礙當前說話人話題的進展。
老年語言學的研究涵蓋老年話語的韻律、詞匯句法和語用等方面。相關研究表明,老年人語言特征的變化與年齡增長密切相關:如Smith等人發(fā)現老年人的音段、音節(jié)和句子時長都比年輕人長20~25%[11];劉楚群觀察到老年人口語中的“呃”類填塞語現象與老齡化呈正相關性[12]。Kemper等人發(fā)現在給定的任務中,老年聽眾經常打斷講話者,要求澄清,或表達困惑[13]。在對老年人常見的言語交際習慣調查分析后,呂明臣和李宇峰發(fā)現大多數老年人傾向于扮演傾訴者的角色,且表現出不注重聽眾理解的“唯我主義”的語言形式[14]。
以往針對健康老年群體的研究多為社會調查型研究或特征歸納型研究[15],少量研究聚焦微觀語言特點,鮮有研究涉及老人的語用特點。筆者在實地調查中發(fā)現,老年人在談話中實施打斷的頻率較高。本次研究將打斷看作一種言語行為,從會話分析的視角考察老年人談話中的打斷現象,關注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話語需求,尤其是農村地區(qū)的老人,從而實現與他們的順暢溝通。
1.農村老年人在日常談話中的打斷行為主要有哪些類型?
2.影響農村老年人打斷行為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隨機選取10位江蘇省鹽城市某村的老年人進行實地觀察。受試者均為健康老年人,年齡跨度為72-85歲,男女各5位。這些老人均為農民,使用當地方言;打斷者與被打斷者雙方的關系按照親密程度排序有同村人、好友、親戚和家人等。本研究通過錄音收集語料并進行轉錄,總有效時長為13時16分14秒,涉及的轉寫符號見附錄。為了分析方便,本研究將老年人標識為A1、A2、A3…,其他會話參與者標識為B1、B2、B3…。本文僅關注老年人作為打斷方所呈現的話語特點,將老年人的具體信息呈現如下(表1),其余會話參與者的個人信息暫不介紹。
表1 受試老年人的身份信息
李悅娥和申智奇區(qū)分了9種言語打斷和4種非言語打斷[16]。張晶區(qū)分了成功的打斷和失敗的打斷兩類,打斷的成功與否反映出對話輪的控制力[17]。本研究僅關注言語打斷,同時結合張晶對打斷結果的討論,將李悅娥和申智奇的分析模式做了如下調整(表2)。
表2 言語打斷類型及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本研究共發(fā)現213例老年人打斷行為。就打斷的結果而言,成功型打斷(占比40.8%)略低于非成功型打斷(占比42.3%),其它類打斷(占比16.9%)介于成功與不成功之間。從打斷的類型來看,主要表現為不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占比41.3%)和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占比33.8%),以及少量的插入(占比16.9%),其次是猶豫性言語打斷(占比2.8%)、沉默性言語打斷(占比2.3%)、成功的多次性言語打斷(占比1.9%)和不成功的多次性言語打斷(占比0.9%)。以上數據表明,這些老年人的打斷主要呈現為一次性言語打斷模式(占比75.1%)。
表3 老年人談話中各類打斷類型及結果分布情況
1.成功型打斷
成功型打斷是指下一說話人在當前說話人話輪結束前就開始講話,獲得話輪并阻止了當前說話人完成話輪[18]。成功型打斷(40.8%)的出現頻率比較高,僅次于非成功型打斷(42.3%),說明老年人在談話時打斷成功與否的幾率相當,其中主要體現為一次性言語打斷,少量的多次性言語打斷、沉默性言語打斷及猶豫性言語打斷。
(1)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
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是指聽話人首次在說話人話輪結束前實施打斷,就爭得話輪,并將話題進行下去[19]。下面例1中包含兩次“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發(fā)生在老年女性A1和老年男性A6之間。
例1.[A6:81歲,男;A1:80歲,女;關系:好友]
01 A6:那你家大姑那房子拆掉呢?
02 A1:沒拆,還在那呢。
03 A6:還在那呢?怎么不拆?公家?。浚?.0)她不是在……
04 A1:——>不好拆,不好拆呀,弟兄兩個他要他也要的,他起(房子)他也起的。實際上是我家二外甥媳婦。
05 A6:???
06 A1:二外甥媳婦,那會……
07 A6:——>那就兩家分唄,應該兩家分。
08 A1:這邊要整的。
該例中兩位老人在談論A1的大姑子家拆房導致兩兄弟的分歧問題,第一次打斷為A1打斷A6(04),第二次打斷為A6打斷A1(07)。在談論過程中,A1只注意到A6話語的前半段,加上A6產生3秒話語上的暫停,因此A1誤以為對方要結束話輪,急忙回答A6提出的疑問“怎么不拆?”,形成話語打斷。當A1打斷當前說話人A6時,當前說話人A6立刻放棄話輪,打斷成功。同樣,在A1繼續(xù)描述具體情況時,A6得知房子不好拆的原因,提出“兩家分”的建議,試圖幫助A1快速解決問題,形成第二次話語打斷。在A6實施打斷后,A1放棄話輪,話語打斷成功。此例中,A1和A6都各自實施了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一方發(fā)言,另一方就讓出話輪,兩性在打斷的頻次和成功率方面持平。
(2)成功的多次性言語打斷
成功的多次性言語打斷是指首次打斷沒有成功,經過多次打斷,最終成功爭得話語權[20]。如例2,奶奶A2想知道孫女B1打電話給爺爺A7時手機能否順利接通,卻得知爺爺利用探望親戚的時間打了麻將。
例2.[A7:80歲,男;A2:82歲,女;關系:老夫妻]
01 A7:糖有什么不吃的,是人家老人散給我的。
02 A2:[打麻將
03 A7:小袁在那里吹吹子。
04 B1:你是去過人情的還是去看望老姑嗲嗲的啊?
05 A7:六個吹手,還有……
06 A2:——>打麻將啦么么的!好歹你是去玩的??!
07 A7:玩多少了!我不是家來了嘛!
例2中,當A2得知A7利用探望親戚的時間打了麻將而生氣,實施了兩次打斷(02;06)。A2在第一次嘗試以“打麻將”打斷當前說話人A7時(02),說話人A7并沒有放棄話語權,繼續(xù)完成“是人家老人散給我的”的陳述(01),雙方話語產生了重疊。在爭搶話輪的過程中,A2第一次打斷失敗,選擇放棄話輪。隨后,A2再次實施打斷(06),第二次打斷無論是在音高還是音強方面都超過了第一次打斷,A7在被打斷后立即停止發(fā)言,當前話題“還有…….”暫停(05),A2成功獲得話輪。在此異性會話中,兩次打斷構成一個成功的多次性言語打斷,老年女性A2最終成功打斷老年男性A7。另外,插入話輪(04)雖由B1發(fā)出,卻沒有受到關注,不影響會話主體結構[21],因此兩次打斷主要集中在A2和A7之間。
在本次語料中,沉默性言語打斷均發(fā)生在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的對話,且表現為轉移話題的形式。至于猶豫性言語打斷,常伴隨著當前說話人不流利的話語[22],而本次的調查對象均為無嚴重臨床疾病、能正常溝通的健康老年人,鮮有出現語氣猶豫、話語暫停的情況,因此以上兩種打斷不作重點討論。
2.非成功型打斷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到,非成功型打斷(42.3%)占比最大,包括不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和不成功的多次性言語打斷。但就本次的語料分析來看,后者僅出現2次,表明老年人鮮有多次打斷依舊失敗的情況。本部分主要討論不成功的一次性打斷,請看下例。
例3.[A3:72歲,女;B2:50歲,女;關系:親戚]
01 A3:么得命,你帶這么些東西(XXXX)干什么啊寶吧!
02 B2:羊肉拿出來中午沒吃,把你吃,把你燒給姐夫吃。
03 A3:——>么得了,我們今晚也不吃!
04 B2:燒給姐夫吃唄,你不吃放冰箱里吧。
例3中,妹妹B2大老遠給姐姐A3帶來了羊肉,姐姐委婉表示拒絕。當A3急于表態(tài),試圖打斷當前說話人B2以進入下一話輪時,雖然言語打斷“么得了,我們今晚也不吃!”已經產生(03),但當前說話人B2并沒有停止說話讓出發(fā)言權,而是繼續(xù)完成了“把你燒給姐夫吃”的表述(02),從而出現了話語重疊。此外,B2認為A3在實施打斷后沒有聽清自己的發(fā)言,在(04)中重復了“燒給姐夫吃”的建議。因此這是一次不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
3.其它類打斷
其它類打斷在本研究中僅有插入這一類。插入是在聽話人短暫取得話輪之后,說話人立刻奪回話輪,此時聽話人未能阻止說話人繼續(xù)完成話輪[23],聽話人取得了話輪但是沒能阻止說話人完成話輪,介于成功與不成功之間。插入有36例,占比為16.9%。
例4.[A4:75歲,女;A5:85歲,女;關系:同村人]
01 A4:一天到晚看著我,人家種的你就沒望見,
02 A5: 嗯~
03 A4:我們這邊種一點點你就,全給它,我說今年把兩個豆子,
04 A5:——>西邊她家的……
05 A4:去年把那個菜籽打掉了,人家東邊曠地里那邊小菜籽哪邊被打掉的?一個也沒弄掉啊!
06 A5:——>呵呵,嗯,呵呵,人家……
07 A4:它們全鉆在角落里呢!你曉得嗎?
例4中,A4抱怨自己的農作物被毀,剛說完“我說今年把兩個豆子”(03)和“一個也沒弄掉啊”(05),就被A5打斷,兩位老年女性間的談話在短時間內發(fā)生兩次插入。隨后,A4又立刻奪回話輪,形成兩次短暫的插入(04;06)。其中,A4的話語結尾處明顯缺少話輪結束標記(03),在被A5臨時打斷之后及時搶回話輪,繼續(xù)完成表述(05)。同理,在(07)處,A4在遭遇A5臨時打斷后仍然繼續(xù)完成當前話輪。會話中,如果一方具有強烈的說話愿望,另一方即便多次試圖參與討論和評價,也往往很難實施成功型打斷,從而形成插入。
分析表明,第一,從結果來看,老年人的打斷主要分為成功型打斷(40.8%)與非成功型打斷(42.3%),兩者相差不大;第二,從類型來看,老年人的打斷普遍表現為一次性言語打斷(75.1%),分別體現為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33.8%)和不成功的一次性言語打斷(41.3%)。該結果與以下兩方面有關。
一方面,經調查統計,打斷行為大多分布在老年人之間,這些老年人社會地位相當,對話輪的控制力也相當,一方成功奪取話輪,就會有一方失去話輪。這可能和多數老年人的慣常交際對象有關。有研究稱,老年人的交際對象多為中老年群體,與青少年群體的溝通較少[24]。因為在市場經濟影響下,社會生產方式也不斷發(fā)生變化,“空巢老人”等現象較為普遍[25]。這就使得留守在鄉(xiāng)村的老年人容易缺乏親情交流,精神難得慰藉,在會話中常常扮演著傾訴者的角色。另一方面,老年人地位在家庭和社會中逐步弱化,導致其在日常交際中的權威感不斷減弱。隨著社會的轉型,老年人逐漸喪失了其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主導作用,從家庭主導轉向依附[26],從德高望重的長者淪為社會弱勢群體。現在的農村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年人,社會經濟地位普遍低下,家庭權力也轉移到了年輕一輩人的手里。從本研究語料可以看出,老人在打斷失敗后,多數選擇放棄,而不是堅持多次打斷。
本文還探究了性別對老年人打斷模式的影響。首先,在213個打斷案例中,老年男性打斷83次(39.0%),老年女性打斷130次(61.0%),老年女性的打斷頻次高于老年男性,進而導致老年女性打斷的成功率(42.3%)也略高于老年男性(38.6%)。其次,在異性會話中,老年男性打斷56次(26.3%),老年女性打斷20次(9.4%);而在同性會話中,老年男性 打 斷27次(12.7%),老 年 女 性 打 斷110次(51.6%)。由此可見,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打斷次數更多,成功率也相應地高于男性,是因為老年女性與同性談話時經常打斷;而在異性談話中,老年男性在打斷次數上更占優(yōu)勢。這與Coates的研究發(fā)現相類似,即男性間的對話比較堅持“一次一人說話”的原則,很少存在話語重疊和打斷;而女性間傾向于合作,言語打斷十分頻繁;女性這種合作性的話語風格在以男性為主的公共話語中,普遍被男性的競爭性話語所支配[27]。因此,筆者初步判定性別也是影響老年人打斷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紤]到篇幅限制,未來可以收集較多語料,對此進行更加系統的研究。
農村老年人通過打斷獲得話輪,實現家庭和社會參與。研究發(fā)現,打斷主要發(fā)生在老人群體之間,尤其是老年女性之間,表現為一次性言語打斷模式,成功型打斷與非成功型打斷的頻次相差不大。該結論可歸結為以下三個因素:一是因為這些老年人社會地位相當,對話輪的控制力也相當;二是因為隨著自身權威的弱化,老年人在第一次打斷失敗后一般不會繼續(xù)嘗試;三是因為女性間的談話風格具有合作性且頻繁發(fā)生打斷,但在異性談話中,男性發(fā)言依舊具有支配性?;谏鲜霭l(fā)現,此次研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啟示:從理論上來說,通過聚焦農村老年群體的話語現象,打破以往研究對城市話語的過多關注,豐富邊緣群體話語的研究;從實踐上來說,老齡化迫在眉睫,希望該研究能引起對老年問題的關注,提升老年群體,尤其是農村地區(qū)老年群體的語言生活質量。
附錄:轉寫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