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摘要:電腦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的一種手段 ,在《道德與法治》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將教材資料更為豐富,將抽象的內容用計算機屏幕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從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化為具體形象的內容,當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時就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記憶。因此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效率,突破教學重難點陶冶情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突破重難點 陶冶情操 讓多媒體教學為道德與法治課注入活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有效手段。電腦多媒體教學是一種綜合運用聲音、文字、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的一種手段。在《道德與法治》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將教材資料更為豐富,將抽象的內容用計算機屏幕直觀地表現(xiàn)出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從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化為具體形象的內容。當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時,就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記憶。
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庇辛伺d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而興趣是一種積極作用的情緒,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和情感相聯(lián)系,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fā)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標》中提出:教師應盡可能使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有條件的地方要盡量開發(fā)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運用電教媒體獲得知識,領悟道理。在《道德與法治》這一新學科中,有很多知識性的內容需要學生了解并掌握,所以電化教學在這一門學科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讓學生通過網絡自主的學習更能吸引學生?!断胂胨麄兊碾y處》中除了讓學生知道殘疾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難,同情和幫助殘疾人是一個人的良好品德的體現(xiàn)之外,更要讓學生感受殘疾人身殘志堅的可貴品質,從而能尊重殘疾人,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并主動積極幫助他們。通過上網學習交流,查詢三位人物的真實事例“張海迪”、“桑蘭”、“周舟”。學生知道了我們生活中有那么多“身殘志不殘”的人物,讓學生在閱讀交流中感受他們身殘志堅的精神從而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課標》中提出,要把靜態(tài)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fā)展有意義的題材,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xiàn)實性和親近感。在《我們的民風民俗》教學中,“不
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不用在那里講解,書上只呈現(xiàn)了三幅畫面。但學生可以通過“國家文化網”、“中國民俗網”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民族習俗,在自主學習中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增強民族自豪感。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師與學生,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通過媒體引導,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多媒體表現(xiàn)力強,信息量大,可以在課堂再現(xiàn)歷史場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積極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fā)展。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把書本的信息通過視聽手段有聲有色、有靜有動地再現(xiàn)于學生眼前,更能使學生獲得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從而幫助學生認識生活,了解世界,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在教學《歡慶十一》一課,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同學們展示了我國各地群眾和海外華人、華僑慶國慶的畫面,在講述其中的一個閱兵、游行的場景中我以毛澤東、鄧小平兩代領導人大閱兵的黑白視頻信息為背景,在此背景上,以電影膠片的形式滾動插入了建國七十周年大慶時,習近平同志大閱兵和之后群眾游行的彩色畫面,并配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和《走進十月的陽光》這兩首樂曲,讓學生蕩漾在歷史的長河中,用身心去感受那種歡騰的,令人振奮的場面,使學生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由具體的形象思維轉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這一心理發(fā)展過程,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幻燈、電影、錄像、計算機等電教手段把豐富的典型事例,生動具體的材料,感人肺俯的場面,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等都具體形象地反映出來,把客觀現(xiàn)實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自己在事實中歸納和發(fā)現(xiàn)真理。
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利用多種媒體傳遞教育信息,能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適應當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信息時代的環(huán)境,學生的視野,學生的思想,也不再是被禁錮在小小的書本教學里,它不僅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能更好地使學生學會做人,成為德才兼?zhèn)涞慕影嗳?。所以,讓多媒體教學為道德與法治課注入活力,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我決心不斷探索,讓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創(chuàng)出輝煌。 借助電教媒體,鞏固延伸,陶冶情操?!墩n標》最基本的理念是以兒童為主體,鼓勵參與性學習,讓兒童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學習內容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際,使學生面對一個真實的世界。課后的鞏固延伸是將課堂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的橋梁,有助于變知識為能力,變認識為行為。在《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中讓學生課外的延伸作業(yè)也很多,有很多都必須運用點教媒體體,例如通過學習《我們的民風民俗》一課后,讓學生合作完成一張有關民風民俗的電子小報,學習了《綠色小衛(wèi)士》后設計宣傳標語比賽,自己設計公益廣告等。讓學生在這些現(xiàn)代化的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價值和思想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