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王金曉 楊文霞
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qū),山東濱州 256600
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成熟, 腸鏡檢查體現其高效、安全等優(yōu)勢性能。 如今已成為全世界多個國家腸道疾病檢查診療的金標準。 對腸道疾病的早發(fā)現、早預防、早診斷及得到相應及時有效的治療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1-2]。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腸鏡檢查,使其在腸道疾病篩查、診斷及治療方面發(fā)揮了最佳優(yōu)勢。而在腸道準備不充分情況下進行腸鏡篩查可使結腸腺瘤的漏診率顯著高于腸道準備充分者[3]。腸道準備嚴重不足者因視野不清、腸腔走向不明導致腸穿孔、出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4]。優(yōu)質的腸道準備至關重要。盡管有大量研究在尋求提高腸道清潔度的方法,但低質量腸道準備依舊是一項未解決的難題。Lebwohl 等[5]做了一項回顧性研究,包含12 787 例行腸鏡檢查患者, 其結果顯示,24%的腸道準備遠未達到理想水平。 腸道準備是一個復雜過程,影響腸道準備質量因素很多,如患者的依從性、飲水量、伴隨疾病、心理情緒等。 陪伴護理模式是一種優(yōu)質護理服務模式,用愛心、細心對待患者,用科學方法和理性的態(tài)度解決問題,對患者不同情況進行個體化指導,圍繞患者進行全方位護理,包括飲食教育、輔助運動、健康培訓、心理疏通等[6]。現對陪伴護理模對住院患者腸鏡檢查中腸道清潔度、不良反應及再檢發(fā)生率的影響進行研究。
選取2020 年9 月至12 月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收治的200 例腸鏡檢查的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00 例)及觀察組(100 例)。 對照組中,男 65 例,女 35 例;年齡 31~78歲,平均(57.25±8.1)歲;其中腹痛 2 例,慢性胃炎 18 例,胃腸息肉 64 例,其他 16 例;伴隨糖尿病 9 例,高血壓20 例,糖尿病+高血壓 3 例。 觀察組中,男 64 例,女36 例;年齡 22~77 歲,平均(57.68±8.4)歲;其中腹痛5例,慢性胃炎 7 例,胃腸息肉 64 例,其他 24 例;伴隨糖尿病2 例,高血壓23 例,糖尿病+高血壓5 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同意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Ⅲ(福靜清,BEAUFOUR 易普森工業(yè),生產批號:T06542)進行清潔腸道;②同意按《中國消化內鏡診療相關腸道準備指南》(2019,上海)[7]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Ⅲ(兌4000 ml 涼白開或礦泉水)分次服用;③同意在規(guī)定時間飲用腸道準備所規(guī)定水量(1 包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Ⅲ兌1000 ml 涼白開或礦泉水30 min 內口服);④同意遵守護士指導并配合完成本研究住院患者。排除標準:①不同意分次口服腸道清潔劑者;②結直腸切除手術史者;③電解質紊亂者;④長期臥床、行動不便,及診斷為腸梗阻者;⑤長期便秘患者。退出及剔除標椎:①依從性差,不遵守醫(yī)務人員指導,不能完成本研究;②服藥過程出現嚴重不良反應;③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飲用腸道準備所規(guī)定的水量。所有患者及家屬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及過程并自愿參加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要求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腸道準備均按照《中國消化內鏡診療相關腸道準備指南》(2019,上海)[7]進行方案制定。 所有腸鏡檢查住院患者均需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Ⅲ進行腸道準備,分次口服,要求1 包劑量30 min 內口服完成,腸鏡均由醫(yī)師(固定5 名醫(yī)師,均為主治醫(yī)師及以上)用固定腸鏡檢查儀器(奧林巴斯,型號:cf—h260al)檢查。
1.2.1 對照組 采用書面宣教+口頭宣教+視頻宣教的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腸道準備指導,由患者自行口服腸道清潔劑。具體方案。①加強入院評估,嚴格進行飲食指導,檢查前3 d 禁食帶籽帶葉等高纖維飲食。 ②醫(yī)務人員加強宣教,采用義務宣講、分發(fā)宣傳手冊、公眾號推文、病房內定時播放宣傳視頻等方式,提高患者依從性。 ③檢查前1 d 再次進行飲食宣教,檢查前晚20:00 開始首次服藥:1000 ml 水內加入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Ⅲ一包30 min 內口服完畢, 并指導控制水溫(35~40℃),患者適當輕揉腹部(順時針方向按摩),輔以適量運動,加快排泄,如出現嚴重腹脹或其他不適癥狀,可減速服用或暫停服用。④檢查當天禁食早餐,可口含冰糖或進食白糖水,檢查前5 h 再次口服余下3 包腸道清潔劑,方法及要求同前。 ⑤腸道準備合格與否以宣傳冊中對比圖為參照,服藥期護士加強效果觀察。
1.2.2 觀察組 在傳統護理模式指導腸道準備基礎上加陪伴護理模式進行腸道準備指導。 具體方案如下。①培訓相關班次護理人員,由護士根據不同人群特點進行面對面、個體化服藥指導,親自為患者配制腸道清潔劑,適當添加白砂糖或維生素飲料(脈動)改善口味,規(guī)定時間內(30 min)服用,嚴格控制水溫(35~40℃);②指導患者適當運動并配合腹部按摩,由護士進行運動指導并督促;③服藥期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與患者交流與溝通,給予更多精神鼓勵與安慰,隨時解答患者疑問、處理不適情況;④實時觀察、實時評估, 最終由醫(yī)務人員對腸道準備合格與否進行評價,對腸道準備不合格患者及時進行干預。
1.3.1 兩組腸道清潔度及腸道準備合格率 采用波士頓腸道準備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8]對患者腸道準備質量進行評分。由內鏡醫(yī)師分別對右側結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肝曲、橫結腸和脾曲)、左側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評分。評分標準:0 分:因無法清除固體或液體糞便導致整段腸黏膜無法觀察;1 分:因大量污斑、混濁液體、殘留糞便導致的部分腸黏膜無法觀察;2 分:殘留少量污斑、混濁液體、糞便,腸道黏膜整體觀察良好;3 分:腸道黏膜基本無殘留污斑、混濁液體、糞便。每段腸段評分之和為總分,為0~9 分。9 分代表腸道清潔度最優(yōu),0分表示最差。 任意1 腸段的BBPS 評分≥2 表示腸道準備合格, 三個腸段評分總和<6 分或任意1 腸段評分<2 分視為腸道準備不合格[9]。
1.3.2 兩組不良反應、再檢發(fā)生情況 統計并比較兩組腸道準備中口服清潔劑發(fā)生的相關不良反應及再檢情況,包括惡心、腹痛、腹脹、嘔吐等。惡心指口服腸道清潔劑中導致胃部不適或干嘔,腹痛指口服腸道清潔劑所導致腹部脹痛或絞痛,腹脹指口服腸道清潔劑過程因排便不暢所導致腹部脹滿不適,嘔吐指在口服腸道清潔劑因胃部不適導致吐出所服藥物。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BBPS 總評分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 1)。
表1 兩組 BBPS 總評分的比較(分,)
表1 兩組 BBPS 總評分的比較(分,)
組別 右側結腸 橫結腸 左側結腸 總評分對照組(n=100)觀察組(n=100)t 值P 值2.60±0.68 2.86±0.65 2.72±0.59 2.82±0.68 2.50±0.69 2.75±0.84 7.82±1.96 8.43±2.17 4.825<0.01
觀察組的腸道準備的合格率(82%0)高于對照組(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兩組口服腸道清潔劑進行腸道準備中不良反應及再檢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 2)。
表2 兩組腸道準備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及再檢率的比較[n(%)]
結腸鏡能直觀對腸道黏膜進行觀察,是檢查結腸病變的金標準。 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結腸鏡檢查成為絕大部分結腸病變篩查和制定治療方案的支柱。通過結腸鏡檢查可直接對腸道病變進行準確定位及取病理活檢。 研究發(fā)現,腸鏡檢查可降低50%大腸癌死亡發(fā)生率[10-11],而住院患者因其年齡、伴隨疾病等相關因素影響, 其腸道準備不合格率為32.8%~34.6%[12]。腸道準備不充分仍是住院患者腸鏡檢查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對于住院患者來說腸道準備不充分不僅有延長住院時間和高漏診率的風險[13],而且由于準備不充分而導致結腸鏡檢查失敗患者,其后續(xù)檢查或治療失敗的風險更高[14]。 內鏡下腸道檢查診斷準確性和治療的安全性與腸道準備的質量密切相關,所以提高患者腸鏡檢查前腸道清潔度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腸鏡檢查準備主要依靠藥物,臨床常用的口服清潔劑方法多需在短時間內服用大量的水,腸鏡檢查前進行腸道準備時間比較長,過程較復雜,在長時間準備中, 患者容易忘記護士口頭交代注意事項;且大部分進行腸鏡檢查患者沒有口服腸道清潔劑經驗,腸道準備過程對患者造成恐懼、焦慮、緊張等心理情緒,導致患者無法完全按照標準流程準備,而降低了腸道準備質量?,F國內已有將陪伴護理模式用于分娩、腦梗死后遺癥恢復期患者臨床研究報道,且其效果顯著,但陪伴護理模式在住院患者腸道準備清潔度方面研究較少[15-16]。
本研究對結腸鏡檢查的住院患者采取兩種不同護理模式進行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指導, 結果顯示,采用傳統護理模式+陪伴護理模式進行腸道準備指導觀察組其腸道準備的合格率、BBPS 總評分評分高于采用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腸道準備指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采取傳統護理模式+陪伴護理模式進行腸道準備指導能提高腸道準備質量。兩組口服腸道清潔劑進行腸道準備中不良反應及再檢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傳統護理模式+陪伴護理模式在腸道準備指導不增加不良反應及再檢發(fā)生率。 譚燕[17]對腸鏡診療前患者進行腸道準備實施規(guī)范護理健康教育方式進行干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腸道清潔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1)。陪伴護理模式關鍵在于連續(xù)性護理,可隨時觀察患者并解答患者疑問,對患者不同情況進行個體化指導。 可有效消除患者緊張不安和焦慮情緒,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強化患者對腸道準備記憶,提高對腸道準備重視程度,最終達到滿意腸道清潔度,使患者減少對腸鏡檢查的心理顧慮,促進結腸鏡檢查順利進行。 但目前傳統護理模式+陪伴護理模式進行腸道準備指導研究量本樣相對較少、比較局限,本研究僅對于住院患者,其在門診患者行腸鏡檢查的效果評價仍需進一步觀察。
綜上所述, 住院患者行腸鏡檢查用傳統護理模式+陪伴護理模式進行腸道準備指導可提高腸道清潔度,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