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建創(chuà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基于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除了講解基礎知識,也應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從而強化其課堂體驗,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語文,逐漸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但在實際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學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低、分析問題不夠深入、共情力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也在困擾著高中語文教師?;诖?,筆者以高二語文教材中《紀念劉和珍君》為例,談一談課堂教學設計。
一、案例描述
《紀念劉和珍君》是魯迅先生所著,講解了1926年“三一八慘案”,段祺瑞政府隨意屠殺請愿群眾,導致很多愛國學生慘死,而劉和珍就在犧牲的名單中,年僅22歲的她倒在了血泊當中。在慘案發(fā)生的第六天,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悼念文章,一來警醒國人,二來譴責惡者。
二、教學目標
在開始教學之前,首先整理和安排《紀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梳理教學思路,具體分為以下三部分。
1知識目標:閱讀并感知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理清思路。
2能力目標:概括人物形象。
3德育目標:從文中感知愛國人士不畏強權、不怕犧牲、勇于斗爭的革命精神,認識反動政府的殘忍,銘記“三一八”慘案這一歷史教訓,提升學生愛國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通過閱讀課文內(nèi)容,理清作者寫作思路,感受其表達的情感。
2難點:理解重點句子所表述的含義,領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重要性,懂得直面人生挫折。
四、教學方法的運用
為激發(fā)學生主動性,本篇文章的教學主要采取了情景教學法,包括導入情景、問題情景等。
五、教學過程
(1)借助情景導入了解課文背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一節(jié)成功的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配合完成,課前導入部分也是每節(jié)課堂的開始。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先從導入環(huán)節(jié)入手。
師:相信學生們都聽說過“三一八”慘案,發(fā)生這一案件的導火索是“大沽口”事件,因帝國主義侵犯我國主權,由此引發(fā)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議運動,我們所學習的這篇文章也創(chuàng)作于這個年代,首先我們一起來看文章所處的時代背景、事件以及人物。(教師播放提前做好的微課視頻,闡述課文背景、事件、人物以及作者的簡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主動進入到相應的情景中)
(2)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研讀新課,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
1、默讀課文
待學生了解課文背景后,教師進行第二步驟,帶領學生閱讀和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默讀的方式,讓學生先對課文內(nèi)容有大致的了解,在學生默讀的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輕音樂,讓學生的思維更好地融入到課文內(nèi)容當中。
二、設計問題表格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以下問題:
(1)課文屬于紀念劉和珍君的文章,在七個小節(jié)中哪些小節(jié)集中寫“紀念劉和珍君”?
(2)文中關于劉和珍君一共寫了那幾件事?分析劉和珍君是個怎樣的人?
(3)文章的標題是《紀念劉和珍君》,但課文內(nèi)容并不是完全寫了劉和珍君一人,課文還提到了哪些人?在“三一八”慘案中是什么角色?作者是以怎樣的態(tài)度進行表述的?嘗試推斷作者寫作的目的?
(4)課文1、2小節(jié),以及6、7小節(jié)的作用是什么?
教師制定問題后,將學生劃分成小組,使其協(xié)作完成學習任務,填寫圖1中的表格。
教師觀察學生討論情況,適當?shù)囊龑W生,待學生完成表格之后,教師選出2組學生進行回答,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教師結合學生表現(xiàn)情況適當?shù)倪M行小組加分。
3分析課文局部寫作思路
學生進行整體學習之后,已經(jīng)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課文中的細節(jié),從細節(jié)處剖析作者寫作手法、用意以及心態(tài)。
[投影資料顯示]
1“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2“我覺得沒有所謂的中華民國,有許多民國國民而是國民的敵人”。
師:文中提到了劉和珍君預定了《莽原》全年,說明了什么?
生1:說明劉和珍君追求真理執(zhí)著的精神
師:“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卻只能如此”作者反復闡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生2:無奈,力不從心。
生3:我想更多的是悲憤,卻無能為力。
師:是的,課文內(nèi)容是對反動政府的控訴,可以將其理解為“無可奈何”。
[投影資料顯示]
1“我也早決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2“我正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師:文中第2個小節(jié)中多次表述了“寫一點東西的必要”為什么要這樣表述?生1:第一次闡述像是一種義務,第二次表述像是作者自主意愿的表達。
師:課文中魯迅先生和劉和珍君之間的交集有兩處,一是劉和珍君訂閱了《莽原》雜志,二是劉和珍君是魯迅的學生,作者對劉和珍君是懷有敬佩、愛護、悲痛等心情,難以相信劉和珍君身亡的事實,應該寫一些東西,但卻表述出“我實在無話可說”,因反動派制造慘案、流言家的“陰險論調(diào)”等,作者憤怒、哀痛無法用言語表達,但卻只能用語言來表達的無奈感躍然紙面。作者第二次提到這句話,一方面是了解事情真相,感悟到這世間的悲涼,認為時間終究會沖淡烈士的印跡,所以有必要寫文章來紀念,抗拒遺忘的同時,也警醒“庸人”,表達了作者的痛苦和責任感。
[投影資料顯示]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師:縱觀全面,這里真正的勇士是指誰呢?
生1:真的猛士既包括劉和珍君這群愛國學生,同時也泛指了革命者。作者借由“真的猛士”來表示對革命者的敬佩之情。
師:其實“真正的勇士”在這里不單是劉和珍君這些愛國青年,因為她們也是革命者,作者在下文中也寫到“慘淡的人生”“淋漓的鮮血”等句子,在這黑暗、動蕩的時代,所有勇于“直面”和“正視”現(xiàn)實的人都是“真的猛士”,所以不應理解為已經(jīng)遇難的青年,而是指所有的革命者。
(3)再次整理課文內(nèi)容,深入理解
教師再次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內(nèi)容,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整體思路,并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匯總問題,在閱讀后留出相應的時間供師生互相討論。
生1:文中寫了很多與“紀念劉和珍君”無關的內(nèi)容,為什么呢?
師:課文采用的表達方式是什么呢?
生1:先敘后議
師:完全正確,作者面對這一兇殘、沒有溫度的人間,陷入了思考,并以自我思考來帶動全文,所以這篇課文并不是但以紀念而寫,全文充斥著沉重的思考、悼念和憤怒的揭露,總結為揭露—宣揚—給予希望的思考過程。
六、課后拓展
讓學生回顧魯迅先生同期內(nèi)的文章,并與本文作比較;結合本節(jié)課程講解的內(nèi)容,整理劉和珍君所經(jīng)歷的事件,闡明所表達的品質(zhì);再次通讀課文內(nèi)容,寫150~200字的讀后感,分析自己對本篇內(nèi)容或文中人物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