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新問題與應對策略

2022-01-05 11:55:36李嘉超儲祖旺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大學生服務

李嘉超 儲祖旺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教育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74)

美國是現(xiàn)代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源地,擁有較為健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但隨著經(jīng)濟社會變革與時代發(fā)展,特別是美國新生兒出生率不斷下降,現(xiàn)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學生成長環(huán)境,學生群體構成日益多元化,心理干預技術持續(xù)演進等新形勢變化,當前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在服務對象和服務體系兩個層面都面臨新的挑戰(zhàn)。為化解困境,美國高校采取了一系列應對策略,回應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利益相關者的時代訴求,進一步推動了專業(yè)化發(fā)展,也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一定借鑒。

一、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新問題

2018年底,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調查了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8個國家近14000名學生發(fā)現(xiàn),超過35%的受訪者表現(xiàn)出至少1種健康障礙癥狀,重度抑郁癥、廣泛性焦慮癥和藥物濫用成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1)Kevin Kruger,“One in Three: The Student Mental Health Crisis Worsens,”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4.相關調查進一步顯示,當前,作為服務對象的美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凸顯,表現(xiàn)為身心狀況呈現(xiàn)新特征,心理健康問題的嚴重性、多樣性日益突出。

(一)美國大學生身心狀況呈現(xiàn)新特征

當前,美國的“后千禧一代”或“Z世代”(2)Z世代(Generation Z)一詞源于歐美國家,意指出生于1995年至2010年間的群體,他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快速發(fā)展時代成長,深受互聯(lián)網(wǎng)、即時通訊、短信、MP3、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科技產(chǎn)物的影響,又稱網(wǎng)絡世代或互聯(lián)網(wǎng)世代。正逐步成為主要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在行為習慣、成長環(huán)境、心理變化等方面,擁有諸多與其他群體不同的特征。

獨立性和社交技能有所下降。美國青少年調查顯示,與前幾代人相比,“Z世代”更愿意同父母共處,戶外社交時間較少,他們不太可能去考取駕照或者與同齡人約會,而是每天花6到8小時用于上網(wǎng)、瀏覽社交媒體或者收發(fā)短信。(3)Sharon Mitchell,“Emerging Trends in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A Paradigm Shift for Promoting Partnerships, Peer Support,”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9.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雖然讓學生與父母關系更為親密,較少從事危險活動,但在進入大學校園后表現(xiàn)出獨立決策能力缺乏、面對面社交經(jīng)驗不足等問題,這讓多數(shù)時間處于集體生活狀態(tài)的他們,更容易遭遇挫折和人際沖突。

習慣于即時滿足的成長環(huán)境。通常來說,有效應對挫折并非避免情緒上的痛苦,而是獲得忍受、適應痛苦并從中學習成長的能力。而在高度便捷和即時滿足的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Z世代”,既不具備足夠的忍耐痛苦、應對挫折的能力,也不知如何自我疏解,當強烈的負面情緒襲來時,其對他們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往往是壓倒性的,即使原本正常的情緒反應也被認為是自身出了嚴重問題。

身心狀況受社會文化環(huán)境影響較大。校園以外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美國大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的差異性影響,根據(jù)美國教育部的數(shù)據(jù),從2015年到2016年,受社會文化環(huán)境影響的校園仇恨犯罪增加了25%。(4)Ibid.,21.關于移民、醫(yī)療保險、性別認同、教育經(jīng)費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可能會對邊緣化學生產(chǎn)生較大負面影響,這些潛在影響長期積累,成為該類學生的典型壓力,不利于其心理健康,也威脅到校園安全。

(二)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

從時間來看,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發(fā)生率日益增加。在較長的時間跨度上,當學生被問及“是否曾被診斷患有抑郁癥”時,肯定回答從2000年的10.3%增加到2018年的23.8%;當學生被問及“過去12個月內(nèi)是否被專業(yè)人員診斷或治療過至少1種心理問題”時,肯定答案從2009年春季的19.1%上升至2018年的30.2%,增長率高達58%。(5)Mary T.Hoban,“Rising Numbers of Students Report Mental Health Concerns,”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23.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美國大學健康協(xié)會(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簡稱ACHA)與健康心理網(wǎng)絡(Healthy Minds Network,簡稱HMN)聯(lián)合調查了疫情對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結果顯示,大學生抑郁癥發(fā)生率從2019年秋季的35.7%上升至2020年春季的40.9%。(6)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and Healthy Minds Network,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College Student Well-being,”https://www.acha.org/documents/ncha/Healthy-Minds_NCHA_COVID-19_Survey_Report.pdf.

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也產(chǎn)生了影響。美國大學健康協(xié)會全國大學健康評估(ACHA-NCHA)(7)美國大學健康協(xié)會全國大學健康評估(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essment,簡稱ACHA-NCHA)發(fā)起于2000年春季,旨在開展美國大學生健康研究,其在每年春、秋季發(fā)布總結報告,內(nèi)容涵蓋大學生總體健康狀況、疾病與傷害預防、心理健康等九個方面,是一項美國公認的權威性大學生健康調查。曾調查了影響美國大學生學業(yè)表現(xiàn)的相關因素,2017-2019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4位的影響因素是壓力、焦慮、睡眠困難和抑郁,都與心理健康有關(見表1)。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相關調查顯示,認為心理健康問題對其學業(yè)表現(xiàn)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學生比例,從2019年秋季的21.9%增加到2020年春季的30.5%。(8)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and Healthy Minds Network,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College Student Well-being,”https://www.acha.org/documents/ncha/Healthy-Minds_NCHA_COVID-19_Survey_Report.pdf.

從類型來看,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類型多樣。例如,2018年一項持續(xù)性研究發(fā)現(xiàn),23%的學生正在服用精神藥物,39%的學生正在經(jīng)歷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9)Kevin Kruger,“One in Three: The Student Mental Health Crisis Worsens,”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4.ACHA-NCHA在2019年春季的調查顯示,當學生被問及“過去12個月的感受”時,87.4%的人對所要做的事感到不知所措,70.8%的人感到非常難過,65.7%的人感到過度焦慮,65.6%的人感到非常孤獨,45.1%的人感到非常沮喪,13.3%的人認真考慮過自殺。(10)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essment II: Reference Group Executive Summary Spring 2019(Silver Spring, MD: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2019),13-16.(見圖1)

(三)美國特殊身份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凸顯

當前,美國高校中的特殊身份學生群體主要包括非傳統(tǒng)年齡學生、有色人種學生、殘疾學生、退伍軍人學生、國際學生、不同經(jīng)濟背景的學生等,這一群體不僅人數(shù)越來越多,而且在心理問題困擾、心理服務獲取等方面存在特殊性。

特殊身份學生群體易受心理健康問題困擾。特殊身份學生群體極易成為心理健康服務中的弱勢群體,受到特定心理問題的困擾。根據(jù)ACHA-NCHA 2015年春季的調查,當被問及“過去12個月的感受”時,62%的雙性戀學生、70%的變性學生、43%的跨種族學生、37%的國際學生和42%的無保險學生都承認因沮喪而感到不知所措,這種趨高的結果與其群體比例并不匹配。(11)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essment II: Reference Group Executive Summary Spring 2015(Hanover, MD: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2015),13-16.同時,性取向少數(shù)群體、有色人種學生、國際學生、退伍軍人學生和無醫(yī)保學生,還有著與其身份群體比例不相匹配的高自殺率。(12)Ibid.,14-16.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特殊身份學生也常因遭遇歧視、無端指責與不公平對待而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13)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Supporting Vulnerable Campus Popul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https://www.acha.org/documents/resources/guidelines/ACHA_Supporting_Vulnerable_Populations_During_the_COVID-19_Pandemic_August2020.pdf.,更易受心理健康問題的困擾。

特殊身份學生群體尋求服務的比例存在差異。在不同的特殊身份學生群體中,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有較大差異,例如,性取向和性別少數(shù)群體接受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較高,而亞裔學生、黑人/非裔學生、國際學生、無醫(yī)保學生接受服務的比例要低得多,(14)Allison J.Smith and Zoe Ragouzeos,“Reaching the Most Vulnerable: Targeted Mental Health Initiatives Engage Student Populations at Risk,”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24.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亞裔學生因承受著偏見與被污名化的壓力,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意愿降低。此外,2012-2015年的健康心理研究顯示,與白人學生相比,黑人/非裔學生、拉丁美洲裔學生、亞裔學生、阿拉伯裔學生在心理健康服務利用率上也存在顯著差異。(15)Allison J.Smith and Zoe Ragouzeos,“Reaching the Most Vulnerable: Targeted Mental Health Initiatives Engage Student Populations at Risk,”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27.

二、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新問題

除了作為服務對象的大學生心理問題日趨增加以外,作為服務主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也存在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包括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服務需求,對特殊身份學生群體的支持較薄弱,缺乏充足的支撐保障等。

(一)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伴隨著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也在快速增長。2017年,美國大學心理健康中心(CCMH)(16)大學心理健康中心(Center for Collegiate Mental Health,簡稱CCMH)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其聯(lián)合美國600多所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組建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數(shù)據(jù)庫,開展心理健康調查并發(fā)布高校心理健康年度報告,其他內(nèi)容詳見網(wǎng)站:https://ccmh.psu.edu/.發(fā)現(xiàn),在五年時間里,全美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的平均使用率從30%增長至40%,而學生入學率僅增加5%,心理咨詢中心使用率的增長比例遠超新生入學率的增長比例。(17)Sharon Mitchell,“Emerging Trends in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A Paradigm Shift for Promoting Partnerships, Peer Support,”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8.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相關調查還顯示,41.8%的學生曾試圖尋求心理健康服務,這其中又有60%的人認為新冠疫情使個體獲取心理健康服務變得更加困難。(18)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and Healthy Minds Network,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College Student Well-being,”https://www.acha.org/documents/ncha/Healthy-Minds_NCHA_COVID-19_Survey_Report.pdf.不斷增長的服務需求亟須得到有效回應,這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帶來較大壓力。

美國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已有一個多世紀,其工作模式與每所學校的辦學傳統(tǒng)、每個時期的心理干預措施都密切相關。盡管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變革、干預措施不斷演變、學生群體日趨多元、服務資源不斷拓展,但多數(shù)高校卻一直沿用傳統(tǒng)服務模式,幾十年來鮮有變化。(19)Aaron Krasnow, “The New Model for Student Mental Health & Well-being: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Services and Staffing,”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9.這種傳統(tǒng)模式依靠全職專業(yè)人員提供直接咨詢支持,面對心理健康問題增多、服務需求增加的新形勢,在服務人員配備、服務形式創(chuàng)新、服務機制完善等方面難以滿足學生需求,使學生對學校心理健康服務能力產(chǎn)生質疑。(20)Ibid.

(二)針對特殊身份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支持較薄弱

特殊身份學生群體由于自身邊緣化地位與文化觀念等因素,容易受到特定心理問題的困擾,在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比例、方式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美國高校在以下三個方面對該群體的心理健康支持較為薄弱。

一是忽視特殊身份學生在心理健康服務中的主體地位,不能充分考慮該類學生特殊的服務需求與獲取服務的資源條件。(21)Allison J.Smith and Zoe Ragouzeos,“Reaching the Most Vulnerable: Targeted Mental Health Initiatives Engage Student Populations at Risk,”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28.二是在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時缺乏跨文化理解,較少從其文化背景來認識、理解他們的心理困擾,對于如何減輕該類群體尋求心理支持的羞恥感也缺少有效對策。三是服務人員的多樣性不足,與漸趨多樣化的學生群體不相匹配。例如,超過40%的美國大學生屬于有色人種,相比之下,高校中僅有25%的教師屬于前述特殊身份群體,心理健康專業(yè)人員中占比更少,這使得有色人種學生較難接觸到身份背景相似的心理健康服務人員。(22)Annelle B.Primm,“Students of Color: What VPSAS Need to Know about Their Mental Health,”Leadership Exchange, no. 4(Winter 2019):29.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支撐保障不足

由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增多和服務需求增長,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迫在眉睫,但高校卻在經(jīng)費等方面面臨困境。第一,高校面臨提升服務與削減成本的矛盾。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存在多方利益相關者,學生、家長及相關立法者希望高校能夠提升心理健康服務,彌補公共衛(wèi)生服務的不足。但同時,高校也面臨著外界對于削減教育成本的現(xiàn)實要求,缺乏充足的支持保障,這與提升心理健康服務相互矛盾,高校身處其中,進退維谷。(23)David Arnold and Teri Lyn Hinds,“Filling the Gap: State and Local Policies Can Address Federal Mental Health Care Shortfalls,”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40.第二,聯(lián)邦政府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支持較少。盡管心理健康問題是很多社會弊病的誘因,理應引起政府高度重視,但在聯(lián)邦層面,關于心理健康的政策對話很少,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討論則更為罕見,很少圍繞降低服務成本、增加服務內(nèi)容、完善服務體系等議題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支持力度極其有限。(24)Ibid.

三、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應對策略

21世紀以來,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對象與服務體系存在的困境,美國采取了針對性的應對策略,進一步提升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水平。

(一)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可及性

當前,美國高校進一步增強心理健康服務可及性,旨在應對服務需求的快速增長,確保學生在需要時能便捷地獲得心理支持,主要包括注重服務即時性和強化服務協(xié)同兩個方面。

注重心理健康服務的即時性。一方面,將學生心理健康作為學校的優(yōu)先決策事項,減少或杜絕創(chuàng)建等候名單、限制開放時段等做法,確保學生在有需要時即能獲得心理支持;另一方面,特別關注學生的首次求助經(jīng)歷,確保其能在第一時間獲得專業(yè)人士的幫助,服務需求能夠得到即時快速的回應。例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實現(xiàn)了任何學生可以任何原因進入任意的心理診所接受幫助,學生甚至可以中途參加未曾預約的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尋求心理支持。(25)Aaron Krasnow,“The New Model for Student Mental Health &Well-Being: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Services and Staffing,”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1.

加強校內(nèi)心理健康服務協(xié)同。一方面,增強心理咨詢中心、學生健康中心等部門間的聯(lián)系,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服務協(xié)作網(wǎng)絡,共享心理健康評估數(shù)據(jù)與信息,協(xié)同解決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通過部門協(xié)作強化心理問題的早期轉介,覺察學生的早期轉介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幫助。例如,西華盛頓大學構建了校內(nèi)部門協(xié)作網(wǎng)絡,每個部門都能對心理問題進行初步篩查和轉介,并進一步形成了轉介后的跟蹤服務機制。(26)Elva Munro,“From Struggling to Successful Student: Collaboration and Multiple Decision Points Make the Difference,”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6.

(二)重點關注特殊身份學生群體

尊重特殊身份學生群體的主體地位。當前,美國高校注重將心理健康服務根植于特殊身份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觀感受。一方面,區(qū)別于由專業(yè)人員獨自設計服務方案的傳統(tǒng)做法,現(xiàn)在更多的美國高校采用專業(yè)人員與特殊身份學生協(xié)商的方式,讓擁有獨特生活經(jīng)歷的學生參與服務方案的設計,評估服務方案的可行性,并基于自身實際提出改進建議;另一方面,學校從特殊身份學生的主觀感受出發(fā),密切關注國內(nèi)外種族、民族、移民等敏感事件對他們的影響,從心理健康角度快速周到地作出回應,使其能在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平穩(wěn)心態(tài)。(27)Allison J.Smith and Zoe Ragouzeos,“Reaching the Most Vulnerable: Targeted Mental Health Initiatives Engage Student Populations at Risk,”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28.

關注特殊身份學生群體的現(xiàn)實處境。針對特殊身份學生的心理困擾和服務需求開展工作,基于其心理特點、居住地點、經(jīng)濟狀況、交通條件、家庭情況等制定心理健康服務計劃,注重建立服務人員、管理者、教職員工同特殊身份學生之間的信任等。例如,康奈爾大學根據(jù)特殊身份學生的服務需求,創(chuàng)設“行為健康顧問”項目,加強心理問題上游干預(28)Allison J.Smith and Zoe Ragouzeos,“Reaching the Most Vulnerable: Targeted Mental Health Initiatives Engage Student Populations at Risk,”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28.;紐約大學學生健康中心為減輕特殊身份學生的羞恥感,在藝術學院、文理學院、法學院等學院內(nèi)部設置外派辦公室,讓學生在日常上課、學習的地方就能獲得心理咨詢幫助(29)Zoe Ragouzeos,“NYU Supports Students of Color,”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31.;新冠疫情發(fā)生后,許多歷史上的黑人學院和大學為本校學生提供遠程心理咨詢、線上心理健康研討、在線心理健康資源等服務(30)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Supporting Vulnerable Campus Popul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https://www.acha.org/documents/resources/guidelines/ACHA_Supporting_Vulnerable_Populations_During_the_COVID-19_Pandemic_August2020.pdf.。

營造充滿多樣性的校園環(huán)境。美國高校注重營造多樣化、無歧視的校園環(huán)境,以回應學生心理健康的多樣性。2017年,專注于有色人種學生心理健康的史蒂夫基金會(Steve Fund)與杰德基金會(Jed Foundation)合作,共同開發(fā)了“心理健康平等框架”(31)心理健康平等框架(The Equity in Mental Health Framework,簡稱EMHF)旨在通過創(chuàng)建多樣化校園改善有色人種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該框架除包含10項策略外,還提供額外工具包用于支持落實框架的各項建議,具體內(nèi)容詳見https://equityinmentalhealth.org/.,為高校提供10項心理健康服務的建議與實施策略,成為創(chuàng)建多樣化校園的重要參考與行動指南(32)Annelle B.Primm,“Students of Color: What VPSAS Need to Know about Their Mental Health,”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29.。又如,從2018年秋季開始,紐約大學學生可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漢語、韓語和阿拉伯語等6種語言與心理咨詢員進行交流(33)Zoe Ragouzeos,“NYU Supports Students of Color,”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31.;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聘用多樣化身份的臨床心理醫(yī)生,開通由特殊身份學生擔任朋輩志愿者的心理輔導熱線(34)Allison J.Smith and Zoe Ragouzeos, “Reaching the Most Vulnerable: Targeted Mental Health Initiatives Engage Student Populations at Risk,”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31.。

(三)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非專業(yè)化隊伍建設

美國高校雖擁有較為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務專業(yè)化隊伍,但不足以應對當前學生快速增長的服務需求,因此其非常強調對非專業(yè)化心理健康服務人員的吸納與培訓,這類人員包括實習實訓人員、任課教師、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家庭成員等。

將實習實訓人員納入心理健康服務隊伍。美國多數(shù)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都有參與培訓項目的實習生、博士后等相關人員,當前,美國高校要求最大化地利用這些潛在的人力資源,開始積極拓展培訓項目,吸納實習實訓人員進入心理健康服務隊伍,以增加服務的深度與多樣性,彌補全職服務人員的不足。例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在5年內(nèi)將心理咨詢中心的培訓計劃擴大了400%,規(guī)定由1名全職服務人員督導1-3名受訓人員開展服務,并確保這種督導貫穿整個咨詢服務過程(35)Aaron Krasnow,“The New Model for Student Mental Health & Well-being: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Services and Staffing,”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3.,該校因此提升了服務支持能力,獲得了較高的學生滿意度。

強化對非專業(yè)人員的培訓。加強對任課教師、學生事務管理人員、家庭成員等非專業(yè)人員的心理健康服務培訓,一方面使其掌握基礎的心理支持技能,增強察覺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的意識,了解基本的轉介程序;另一方面,鼓勵他們思考自身能夠參與的服務領域,使其認識到對于大多數(shù)面臨壓力或困擾的學生而言,理解與支持才是更為必要的。該類培訓項目包括旨在幫助減少自殺行為的“QPR研究所”(Question Persuade Refer Institute)、傳授心理疾病識別與應對技能的“心理健康急救”項目、提供自殺預防培訓的“聯(lián)通校園”項目等(36)Aaron Krasnow,“The New Model for Student Mental Health & Well-being: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Services and Staffing,”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3.。

(四)強化朋輩輔導組織心理健康服務能力

朋輩輔導是指朋輩教育者接受招募培訓后深入到學生中開展教育活動,運用所學服務同學的教育過程,并形成滾雪球效應。(37)賴海雄,張虹.中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較及其借鑒[J].思想理論教育,2016,(9):93.朋輩輔導組織是由朋輩教育者組成的學生組織,其心理健康服務能力主要有三方面的突破,即轉變管理方式、提升領導能力和延拓發(fā)展路徑。

對朋輩輔導組織從管理控制轉向支持引導。美國很多高校都存在數(shù)十個心理健康朋輩俱樂部或項目組織,其運作方式受到全美學生組織“活躍思想”(Active Minds)(38)活躍思想(Active Minds)是美國一個非營利性的學生組織,其宗旨在于喚起學生心理健康意識,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該組織以其非傳統(tǒng)的服務方式聞名,是美國心理健康領域內(nèi)的重要組織。的巨大影響,但傳統(tǒng)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下的高校常以管理活動內(nèi)容、限制活動范圍等方式,對朋輩輔導組織進行嚴格控制(39)Aaron Krasnow,“The New Model for Student Mental Health & Well-being: Moving Beyond Traditional Services and Staffing,”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4.。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對朋輩輔導組織的態(tài)度轉向支持引導,為它們拓展生存發(fā)展空間,幫助學生接受朋輩輔導培訓,擴大同齡人之間的心理健康互助等。

將朋輩輔導與職業(yè)發(fā)展相結合。部分高校選拔希望從事心理健康服務相關職業(yè)的學生擔任朋輩教育者,使其在幫助同齡人的同時鍛煉職業(yè)技能,具體包括制定朋輩教育者職業(yè)發(fā)展計劃,提供付費培訓、實習項目及其他學習鍛煉機會,為其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奠定基礎。例如,美國布朗克斯社區(qū)學院自2015年起開展朋輩教育者職業(yè)發(fā)展項目,提供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服務培訓,讓學生了解校內(nèi)外的不同服務類型,融入心理健康臨床工作環(huán)境,在真實場景中完成情景化作業(yè),參與校園心理健康拓展活動,并使其能在每個階段都獲得具體指導。(40)Emalinda L.Mcspadden,“Bronx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Get PSyCh’D,”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5.又如,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自2013年起開展“健康號角朋輩教育者”(Healthyhorns Peer Educators)項目,開設連續(xù)3學期的心理健康課程,明確規(guī)定課程學分與服務時間要求,傳授公共衛(wèi)生實踐、健康研究與評估、校園壓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對朋輩教育者進行持續(xù)投入和培訓(41)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Healthyhorns Peer Educators,”https://healthyhorns.utexas.edu/peereducation.html.。

(五)提升遠程在線心理健康服務

遠程在線心理健康服務高度依賴現(xiàn)代信息技術,由于其契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能夠顯著提高服務效率而在美國高校得到快速發(fā)展,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更是得到廣泛應用,當前則主要在拓展渠道、防范風險、克服局限性等方面有所提升。

拓展遠程在線服務渠道。當前,部分美國高校已將遠程在線服務拓展到電話、視頻、短信、電子郵件等多種渠道,實現(xiàn)了同步、異步心理健康服務,降低了偏遠地區(qū)、國外留學和校外實習學生獲取服務的時間及金錢成本。此外,高校還開發(fā)了心理健康服務網(wǎng)站,提供在線服務產(chǎn)品與工具,集成心理健康自助服務與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綜合服務能力。

防范遠程在線服務風險。針對可能存在的風險,美國高校給出如下建議:對于復雜的心理診斷或心理危機,不宜采用遠程在線咨詢;尋求服務的學生要提前了解安全性、保密性方面的風險;服務人員要掌握遠程在線服務相關的知識、技能,明確該類服務是否屬于醫(yī)保范圍;高校領導者須咨詢法律顧問,確保該類服務符合所在市州的法律規(guī)定;完善用以約束遠程在線服務的道德準則和法律法案等(42)Stephanie A.Gordon and Patricia Telles-Irvin,“Distance Counseling: Evolving Delivery Options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44.。

以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為例,該校在2014年與格瑞特數(shù)字健康(Grit Digital Health)團隊(43)格瑞特數(shù)字健康團隊致力于解決心理健康領域的新問題,其探索開發(fā)的心理健康服務產(chǎn)品包括男性心理健康網(wǎng)站(https://mantherapy.org)、大學生社交軟件(Nod)、“你在大學”遠程在線心理健康網(wǎng)站(https://youatcollege.com/)等。合作,共同研發(fā)了“你在大學”(YOU at College)遠程在線心理健康咨詢網(wǎng)站,該網(wǎng)站一是將學生體驗置于首位,在最初8周的試點開放期內(nèi),根據(jù)學生使用反饋改善網(wǎng)站的基礎服務與多媒體功能;二是主張心理問題的預防,從學生需求出發(fā)提供個性化服務和心理健康資源。該網(wǎng)站自2016年春季推出以來,已有50000多名校內(nèi)訪客登陸,并已被20多所美國高校使用。(44)Nathaan Demers et al.,“Human-Centered Design: The Key to Successful Upstream Well-Being Interventions,”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42.

(六)專業(yè)協(xié)會增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支持引導

在美國,專業(yè)協(xié)會是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既有美國心理學會(APA)、美國學校心理學家協(xié)會(NASP)等組織開展行業(yè)管理、專業(yè)學歷認證與培訓項目評估(45)俞海俠.美國高校心理咨詢師專業(yè)發(fā)展路徑及啟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155-158.,也有美國學生人事管理者協(xié)會(NASPA)、全美校內(nèi)娛樂運動協(xié)會(NIRSA)等組織在標準制定、機構考核、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等方面提供幫助。當前,專業(yè)協(xié)會的支持引導主要圍繞聯(lián)合聲明、項目協(xié)作、資源支持等方面展開。

發(fā)布心理健康服務聯(lián)合聲明。2018年,美國學生人事管理者協(xié)會、全美校內(nèi)娛樂運動協(xié)會等8個協(xié)會,共同發(fā)布了名為《高等教育中的健康與福祉:促進學生成功的承諾》的聯(lián)合聲明。該聲明作為專業(yè)協(xié)會之間的戰(zhàn)略承諾,旨在從協(xié)會和高校兩個層面著手,采取整體性、綜合性、戰(zhàn)略性舉措,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福祉,對于消除心理健康服務障礙,協(xié)同推進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至關重要。(46)Mallory Jordan,“Higher Ed Associations Support Joint Statement on Health and Well-Being,”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7.

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合作。各專業(yè)協(xié)會強化了服務項目間的合作,通過宏觀統(tǒng)籌與系統(tǒng)整合,協(xié)調優(yōu)化了現(xiàn)有的項目布局,以更好地支持高校心理健康服務的開展。例如,美國學生人事管理者協(xié)會根據(jù)合作倡議,調整自身的服務項目結構,面向高校開設“尊重文化”“NASPA戰(zhàn)略會議”等項目,并設立項目協(xié)調中心,謀求同心理健康專家合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人員提供職業(yè)發(fā)展培訓。(47)Mallory Jordan,“Higher Ed Associations Support Joint Statement on Health and Well-Being,”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17.

強化心理健康服務資源支持。2018年12月,美國大學健康協(xié)會、美國學生人事管理者協(xié)會和全美校內(nèi)娛樂運動協(xié)會聯(lián)合相關專家在華盛頓召開健康研究峰會,共同創(chuàng)建了數(shù)據(jù)框架,并據(jù)此開展學生健康實證研究,為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供數(shù)據(jù)資源。又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大學心理健康中心(CCMH)聯(lián)合600多所高校的心理咨詢中心,構建了多學科、成員驅動、實踐研究并重的合作網(wǎng)絡,持續(xù)發(fā)布高校心理健康年度報告,為心理健康工具開發(fā)與理論研究提供最新的信息與數(shù)據(jù)。(48)Center for Collegiate Mental Health,“Bringing Science and Practice Together,”https://ccmh.psu.edu/.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大學健康協(xié)會推出《全面開放校園心理健康服務的注意事項清單》,美國高校咨詢中心主任協(xié)會發(fā)布《關于新冠疫情期間遠程心理健康服務的聲明》, 都為疫情期間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有益指導。(49)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Checklist for Considerations Related to Full Reopening of Campus Mental Health Service Operations,”https://www.acha.org/documents/Resources/COVID_19/ACHA_COVID-19_Mental_Health_Service_Checklist_7.15.21.pdf.

(七)各州與地方政府加強支持力度

美國聯(lián)邦政府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支持較少,公認的有助于改善服務的政策法規(guī),是要求將心理健康納入醫(yī)保范圍的《患者保護與平價醫(yī)療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簡稱ACA),但該法案仍有爭議,因此,加強州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仍是必然。

州與地方出臺支持政策。各州和地方出臺的支持政策主要涵蓋如下內(nèi)容:規(guī)定各州可從物質濫用和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分配資金,用于培訓高校和社區(qū)內(nèi)的心理健康服務人員;規(guī)定增加州和地方對公立高校的經(jīng)費投入,用以支持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規(guī)定評估修改各州為低收入人群制定的健康計劃,用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規(guī)定各市要增強公共心理健康服務能力,開展心理篩查培訓,加大媒體宣傳力度,減輕學生尋求心理健康服務的羞恥感。(50)David Arnold and Teri Lyn Hinds,“Filling the Gap: State and Local Policies Can Address Federal Mental Health Care Shortfalls,”Leadership Exchange, no.4(Winter 2019):40.

發(fā)揮高校領導者的主動性。事實上,美國各州和地方通常希望降低參與高校事務的成本,但也提供機會使高校領導者闡明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性,并提供相應支持。一方面,允許學生事務副校長在各州立法機構會議上,向政府相關事務團隊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需求信息,以幫助改進各州的政策制定。另一方面,鼓勵高校領導者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融入社區(qū)健康服務,引導學生事務副校長在開展決策時盡可能地考慮地方實際,使高校心理健康服務融為社區(qū)健康服務的一部分,融入州和地方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以此獲得更多支持。(51)Ibid.

四、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啟示

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發(fā)展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等密切相關。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高校極少設置專門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擴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畢業(yè)生自主擇業(yè)等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的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亟待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作出積極回應。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國高校開始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0年之后,部分高校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或咨詢的專門工作機構。此后,我國政府相繼頒布《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2001)、《教育部 衛(wèi)生部 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2005)、《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2011),使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在體制機制、隊伍建設、條件保障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發(fā)展。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在教育部等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下,結合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的新形勢,繼續(xù)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面臨的問題與美國高校存在共性,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服務部門與其他部門間的橫向聯(lián)系較弱,對于特殊身份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與研究仍需加強(52)羅曉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教育研究,2018,(1):112-118.;第二,專業(yè)化服務人員數(shù)量仍然不足,對非專業(yè)服務人員的培訓較為薄弱(53)姚秋艷.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實際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19,(7):669-671.;第三,對于朋輩輔導組織的支持引導不夠,遠程在線心理健康服務尚未普遍應用,服務渠道單一,配套硬件設施不足(54)俞國良,王浩.社會轉型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觀念的再思考:訪談證據(jù)[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4):106-108.;第四,專業(yè)協(xié)會的作用發(fā)揮亟待增強,經(jīng)濟條件較差的學生無力承擔長期心理咨詢或精神疾病治療費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與社會健康服務體系的融合度不高。

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yè)化程度較高,從未來發(fā)展的視角看,其為化解困境提出的應對策略對我國高校具有借鑒意義,但同時我們也要立足國情校情,在堅持本土優(yōu)勢的借鑒中實現(xiàn)發(fā)展。

首先,強化校內(nèi)部門協(xié)同聯(lián)動,關注特殊身份學生群體。借鑒美國高校有益經(jīng)驗,我國高校在堅持構建心理育人體系時,應注重強化心理咨詢中心、醫(yī)療機構、學生工作處、宿舍管理中心、院系學工組等橫向部門間的協(xié)同聯(lián)動,重視心理健康信息共享反饋與早期問題轉介,建立轉介后的跟蹤服務機制。我國高校還應立足國情社情校情,強化對少數(shù)民族、學業(yè)困難、經(jīng)濟困難、人際交往困難、就業(yè)困難等特殊學生群體心理狀況形成原因、發(fā)展特點及分布規(guī)律的關注與研究,以增強服務的前瞻性與針對性。

其次,強化朋輩輔導組織服務能力,加強遠程在線心理健康服務。我國高校在堅持發(fā)揮心理委員、學生班委、黨團支部、學生社團的信息收集、觀察提醒、關懷幫助作用外,借鑒美國高校有益做法,應以支持引導替代硬性約束,為其搭建活動平臺、提供專業(yè)培訓、強化經(jīng)費保障,提升朋輩輔導組織負責人的領導力。此外,我國高校應抓住新冠疫情期間遠程在線服務發(fā)展的契機,強化資金保障、人員配備、設備運維及風險防范,拓展電話、視頻、短信、郵件、社交軟件等服務渠道。心理健康服務網(wǎng)站建設不應囿于部門介紹,要根據(jù)學生需求與體驗優(yōu)化服務資源,實現(xiàn)在線咨詢、自助測評與宣傳教育的系統(tǒng)集成。

最后,增強專業(yè)協(xié)會作用發(fā)揮,促進政府社會協(xié)同參與。借鑒美國專業(yè)協(xié)會的有益經(jīng)驗,我國心理健康相關專業(yè)協(xié)會應促進從業(yè)人員間的交流,加快建立統(tǒng)一的行業(yè)規(guī)范與從業(yè)標準,并積極向政府、高校推介以獲得認可,遴選優(yōu)秀服務案例、宣傳先進診斷技術供高校參考。我國政府應積極采納專業(yè)協(xié)會關于行業(yè)規(guī)范、從業(yè)標準的建議,將有益部分納入政策制定,借助行政手段在高校間推行;嘗試將長期專業(yè)咨詢、精神科治療等服務納入大學生醫(yī)保,形成明確的政策法規(guī),優(yōu)化異地報銷制度;設立專項經(jīng)費基金,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發(fā)展。此外,要推動社會健康服務體系與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深度融合,促進實現(xiàn)硬件設備、診斷技術、咨詢專家等資源共享,建立一體化心理健康服務機制。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大學生服務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定西市| 梁山县| 聊城市| 响水县| 兴隆县| 凌源市| 泾川县| 昌乐县| 阿瓦提县| 上思县| 阳城县| 岚皋县| 进贤县| 正安县| 广灵县| 阿拉善盟| 胶州市| 长沙县| 沈丘县| 高青县| 兴宁市| 宜春市| 宿州市| 宁城县| 新竹市| 剑阁县| 谷城县| 抚松县| 乌苏市| 汕尾市| 汾西县| 余庆县| 定州市| 宜章县| 南投县| 西乌| 辉南县| 太仆寺旗| 桐乡市| 友谊县| 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