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本平
(江蘇開放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7)
“朋輩”,顧名思義,朋友和同輩的意思。一般指的是年齡相近,經(jīng)歷相似,享有相似的價值觀、人生體驗、文化背景的群體。朋輩教育,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大學生及時地進行思想上、學習上、心理上的交流,引導彼此相互學習、相互幫助,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教育模式。Harris的群體社會理論對朋輩教育的實踐活動起到了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他認為,在個體發(fā)展過程中,遺傳因素影響微不足道,而環(huán)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外的社會環(huán)境——兒童期與青春期的同輩群體,對個體的社會化影響巨大。“90后大學生有更加鮮明的特點,他們的政治信仰淡薄,價值觀念多樣,道德觀念淡漠,學習、就業(yè)目標迷茫,思想和行為易受同輩及網(wǎng)絡影響。”[1]實踐證明,朋輩教育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尤其在大一新生適應新環(huán)境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朋輩群體,年齡相近,經(jīng)歷相似,相對于思政教育的主體力量——教師來講,在時空上具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當學生遇到情感或實際的困難時,往往更愿意選擇告訴身邊親近的同學。開展朋輩教育,有助于更好地解決問題,增強思想教育的親和性和實效性。
朋輩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以高帶低,以優(yōu)幫差”,引導學生助人自助的教育模式。通過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互幫互助,有利于加深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建立和諧的校園文化;以樹立典型,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學子的榜樣作用,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趕、積極上進的良好學風氛圍。
朋輩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一種方法創(chuàng)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朋輩中的教育者,在幫助他人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組織、溝通等能力,也有助于認識自己的不足,而被教育者——大一新生則能較好地融入大學生活。
大一新生正處于由依賴走向獨立的第二次心理斷乳期,有著比較矛盾的心理機制。既向往獨立,又希望依賴他人?!皬闹袑W進入大學,是一名學生人生中較大的轉折點,心理發(fā)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從著重于認識外部世界而轉向對內認識自我、評價內在的自我,因而出現(xiàn)一系列的自我意識的矛盾?!盵2]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新的挑戰(zhàn),容易患上迷茫、困惑、痛苦等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癥。根據(jù)筆者多年的教育管理經(jīng)驗和實踐來看,大一新生常見的適應性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告別親朋好友,自己一個人到他鄉(xiāng)去求學。大一新生容易生活不習慣。高考前,一日三餐有父母的貼心照顧,凡事都有父母、親人等軍師在一旁參謀。而在大學,一切都得靠自己。由于一直缺乏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很多大學生很難很快適應大學新生活。鄉(xiāng)愁使得很多新生在學校里度日如年,迎頭而來的軍訓更是讓他們苦不堪言,每年在軍訓中,都有學生暈倒、病倒。
對于大一新生來說,人際關系問題,特別是寢室關系是困擾大家的一個突出問題。有相當一部分新生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做事、說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就經(jīng)常會因為一點兒小事而爭執(zhí),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很多新生會遇到寢室不和,被孤立,找不到朋友,很難融入到寢室或者班級的大家庭中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被忽視,將會嚴重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
十年寒窗讀,終圓大學夢。為人父母者長舒一口氣,為人子女者則容易歇了氣,進入“心理疲勞期”。很多大一新生由于缺乏學習目標,整日渾渾噩噩,上課玩手機、睡覺,下課則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王者榮耀、吃雞等游戲上。還有一部分天之驕子,本來是好學上進的。他們高考前,一直在“填鴨式”灌輸教學模式中亦步亦趨,一下子很難適應大學開放式的自主探索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還有同學因為高考志愿填報失誤或父母的執(zhí)拗,對自己所學專業(yè)一點也不感興趣。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很多畢業(yè)生很焦慮。而很多新生卻不以為然,認為職業(yè)離自己很遙遠。而事實上,在填寫高考志愿的時候,一個人已經(jīng)開始了職業(yè)生涯。如果在大一入學的時候,就能樹立職業(yè)規(guī)劃意識,大學生則容易走出迷茫,很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可惜現(xiàn)實卻往往相反。
“在這一過渡階段,朋輩教育往往能達到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朋輩群體是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境因素和載體,大學生朋輩群體是大學生成長發(fā)展中重要的人際環(huán)境,具有易溝通、有同感、有安全感和自我教育的特點?!盵3]意識到同輩教育的優(yōu)越性,為了解決教育管理專職人員不足和大一新生適應綜合癥問題,我院從2012年起,就開始試運行了朋輩教育,開啟了“學姐領航制”?!皩W姐領航制”,就是在春學期期末,在全院范圍內選拔一批德才兼?zhèn)涞膶W姐(其實還有一部分學長,只是在語言類的學院,男生數(shù)量極少),建立朋輩輔導組織,幫助大一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的一種機制。經(jīng)過幾年的摸索,取得了一定的經(jīng)驗,現(xiàn)就具體做法做進一步的闡釋。
朋輩教育者是新生的領航人,朋輩隊伍的素質直接影響“學姐領航制”的效果。因此,我院制定了嚴格的選拔制度。通過自我申請和老師推薦兩種方式,確定初選名單。參加選拔的同學需要通過自薦信、朋輩領航賽、民主座談會的層層考核,重點考察候選人思想政治素質、工作能力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等綜合知識。在為新生提供服務期間,朋輩志愿者需要接受為期7周的培訓,主要內容為心理學、談心談話技巧、危機處理干預和職業(yè)規(guī)劃等。為了保證朋輩教育的實效,還實施了教師督導評價機制。擔任朋輩教育的督導會明確每位志愿者的職責,定時召開座談會,及時了解朋輩教育的效果和困難。每到期末,通過自評報告和新生問卷調查,對其進行考核認定,并把結果通過PU平臺報到校團委。為了調動朋輩志愿者的積極性,我院采取了物質和精神雙重激勵制度。建立了朋輩志愿者學分制,根據(jù)學分發(fā)放一定的物質獎勵,并在學期綜合素質測評分上進行加分。對于那些考核不合格,新生反映不滿意的,施行勸退。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創(chuàng)新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專項試點工作”[4]。為了幫助大學生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我院順應了信息化的潮流,充分發(fā)揮朋輩力量,積極創(chuàng)辦了學院微信公眾號和學院微博等網(wǎng)絡互動平臺。朋輩志愿者把新生注意事項、軍訓須知、生活小貼士等與新生息息相關的事情編輯成圖文并茂的軟文,通過學院網(wǎng)絡平臺適時對大一新生進行推送。在學院微博上,朋輩志愿者還會不斷分享周邊小吃,天氣預報、拼團服務等資訊。這些網(wǎng)絡平臺為懵懂的大一新生提供了一個生活指南,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因生活不適應而帶來的焦慮。除了大力構建線上平臺,線下平臺——社團也不遺余力。為了大一新生能夠更快地融入大學生活,社團在軍訓期間就開始了招新工作。話劇社、英語沙龍、國風社、知音社等社團平臺為大一新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豐富了他們的業(yè)余生活。
正如前文所述,大一新生在邁入大學校園后,容易患上新生不適應綜合癥。而教育的本質是適應。“教育是形成未來的一個主要因素,在目前尤其如此。因為歸根到底,教育必須培養(yǎng)人類去適應變化,這是我們時代的顯著特征?!盵5]針對常見的學習有困難、人際關系問題和對未來很迷茫等常見問題,“學姐領航制”推出了三個具有特色的工作坊,對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產(chǎn)生了很多積極的影響。
1.學習成長坊
在高職院校里,容易出現(xiàn)“六十分萬歲”的學習倦怠現(xiàn)象,還有部分學生雖然有心要學好,卻不知道學什么,怎么學。為了幫助大一新生更快適應新的學習模式,我院推行了導生制,成立了學習成長坊。導生制,即從專業(yè)老師里挑選一部分有經(jīng)驗的專業(yè)老師,負責學生的學習幫扶工作。每個導師還配備2名朋輩志愿者,負責10名左右新生的學習指導。根據(jù)高考成績和個人實際的學習水平,分層進行學習指導。主要涉及的版塊有學習計劃、期末考前輔導、英語四六級集中訓練、英語中高筆譯和口譯、教師資格證考試等。
2.知音樹洞坊
大學生正處于自我確認和自我重塑階段。由于生活、學習、人際等各方面的壓力,容易產(chǎn)生“知音少,撫瑤琴,誰聽”的孤獨感,嚴重的還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為了幫助大學生解開“少年維特之煩惱”,幫助他們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tài),我院組建了由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咨詢師和朋輩心理志愿者為主要成員的知音樹洞坊。邀請專業(yè)的人士為大家講解心理保健的講座;定期舉辦“認識你自己”、“找到一個好朋友”的團體輔導;針對成長中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最受歡迎的是“樹洞聽你說”的匿名聊天室。在這個聊天室里,新生可以暢所欲言,卻不用暴露自己的身份,而學姐志愿者主要是負責安靜地聆聽,最后才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議。
3.校友工作坊
“學姐領航制”還有一個特別的項目——校友工作坊。這也是唯一一個有社會人士——優(yōu)秀學姐、學長參與的特色工作坊。這個校友工作坊每年的主要項目有三個。依托江蘇省大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大賽,幫助每一個學生完成一份職業(yè)規(guī)劃書;邀請各界校友精英為新生做分享講座;帶領新生到優(yōu)秀校友的公司進行為期一周的參觀實習活動。這些傳統(tǒng)活動成功地幫助新生樹立了職業(yè)意識。學長、學姐的成功和努力是最好的教育素材,激發(fā)了新生“見賢思齊”,努力向其靠近的動力。
實踐證明,“學姐領航制”是便捷、高效的朋輩輔導模式。它的成功運行,彌補了師生比嚴重失衡的困境,緩解了學院因思政管理人員不足而帶來的管理服務壓力,把輔導員從各種事務中解放了出來,不僅鍛煉了朋輩志愿者的能力,而且對大一新生更好地融入大學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朋輩志愿者因動力不足而出現(xiàn)倦怠、新生不服從管理,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等各種困難。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還需要不斷思索,不斷實踐創(chuàng)新,探索出更具實效性的朋輩在幫助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