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艷洪
【摘 要】童心教育是堅守兒童立場的校本化實踐表達。教師要立足學校生活場景,聯(lián)通家庭生活情境,拓展社會生活視野,全方位優(yōu)化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全流程優(yōu)化小學生語文學習生態(tài),貼近兒童生活實際開展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提高語文學習品質(zhì),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童心教育 語文學習 學科素養(yǎng)
近年來,我校從堅守兒童立場出發(fā),逐步形成了童心教育辦學思想。我們認為,教育必須尊崇并呵護兒童天然、自由、本真的生命狀態(tài),守護兒童自然、純潔、坦蕩的赤子之心,引領(lǐng)兒童在崇尚求真、和諧自然的物質(zhì)和精神環(huán)境中,不斷改善和發(fā)展生命,追求學科素養(yǎng)和生命質(zhì)量的整體提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在教學中,筆者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為出發(fā)點,根據(jù)其認知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引導他們把課堂學習與自身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積極開展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一、立足學校生活場景,培養(yǎng)語文學科素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并不僅僅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場所……真正的學校,是兒童集體的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它以多種多樣的志趣和愛好把施教者與受教者聯(lián)系在一起。”童年是人一生的財富,永葆童心是人生幸福的秘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掘、利用蘊藏的童心教育資源,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與呵護童心生長的有機統(tǒng)一,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例如,“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是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要求學生圍繞“難忘小學生活”這個主題,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向師友、母校和童年告別。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做了這樣幾件事:一是填寫時間軸——請學生按照時間順序,把自己六年小學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寫在相應的時間點上,有條件的還可以貼上相關(guān)照片;二是分享難忘回憶——讓學生選取時間軸上的部分內(nèi)容與大家分享,共同感受成長過程中的那一個片段、那一份感動;三是制作成長紀念冊——指導學生在較系統(tǒng)地回憶自己小學生活的基礎(chǔ)上,用心制作一本成長紀念冊,珍藏這段難忘的成長歷程。
這樣聯(lián)系學生校園生活開展的綜合性學習,不僅讓學生深情回憶了自己六年的小學生活,記錄下了這一段寶貴的生命歷程,更引導他們表達了自己對校園生活的熱愛和對老師、同學及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時立下了遠大的志向。通過語文實踐活動,引領(lǐng)學生懷念美好童年時光,懷揣童年純潔夢想,帶著祝福與希冀,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再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通過描寫我國西南邊疆一所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表現(xiàn)了祖國各族人民之間的團結(jié)友愛。課后習題三要求學生觀察并說說自己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筆者給了學生們一周的時間,讓他們感受自己校園生活的美好。在后來的交流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積累的素材真不少:書聲瑯瑯的早讀場面、鴉雀無聲的課堂學習、秩序井然的午間就餐、精彩紛呈的歌詠比賽……筆者順勢指導:大家剛才的發(fā)言都非常精彩!這既得益于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也得益于同學們的仔細觀察和善于思考,更得益于大家對校園生活的熱愛。這樣的語文活動設(shè)計,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而且使其感受到其中的幸福與美好,也在學生的心中播下了愛國的種子,使其感受到其中的友愛與團結(jié),契合了向真、向善、向美的童心教育真諦。
二、聯(lián)通家庭生活情境,提升童心育人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學生心智萌芽和發(fā)展的地方。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開展學習活動,在實現(xiàn)語文學習目標的同時追求積極、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把語文學習與自身的家庭生活,特別是家庭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有效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同時,提升對家庭和親人的情感體驗的層次,逐步形成正確的家庭觀和人生觀,為兒童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在充分提高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童心教育的育人價值。
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描寫了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wèi)軍》的事,表達了“我”對慈祥、善良的母親的敬意和熱愛。在教學這一課后,筆者布置學生回去觀察自己的家庭生活,體驗家人對自己的關(guān)愛,撰寫生活日記。為了保證活動效果,筆者給了學生一個月的時間。之后,筆者組織大家集中交流,談談親人關(guān)愛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大家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說父親在寒冷的冬夜送自己去醫(yī)院看病;有的說母親自己省吃儉用,卻為自己買這買那;有的說爺爺冒雨到學校接自己回家……通過與課文作者的“共情”及學生彼此之間的“共情”,不少學生表示,在這之前,對來自親人的關(guān)愛,他們總認為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現(xiàn)在,他們終于認識到,這種關(guān)愛是那樣的無私,那樣的真誠,那樣的寶貴!學生們紛紛表示,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親人、回報家庭。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及寫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也能真正敞開心扉,達到心與心的對話、情與情的交流。
再如,在學習了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父母之愛”后,筆者安排學生圍繞自己的學習情況回家與爸爸媽媽進行一次“口語交際”,并從中感受父母和親人對自己的關(guān)愛與幫助。這樣的活動,把書本知識成功地“移植”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還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了父愛和母愛,增進了彼此了解,融洽了親子關(guān)系,形成了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圍。
三、拓展社會生活視野,引來童心生長源頭活水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應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jié)合?!蓖慕逃龖鲃尤谌肷鐣?,構(gòu)建教育的大格局。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相比,社會生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社會生活中包含著更多的語文學習資源,也包含著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要使學生獲得成長所必須的、更加豐富的語文知識和語文學科素養(yǎng),就必須引導他們帶著知識和積極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走進社會、認識社會、親近社會,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為點亮、生長童心引來源頭活水。
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趙州橋》一課生動地介紹了世界聞名的石拱橋——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歌頌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杰出才干。學習之后,學生對祖先的這一杰出創(chuàng)造贊不絕口。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筆者布置他們課后通過課外書或者網(wǎng)絡(luò),查找中國古代先民的其他杰出創(chuàng)造,有條件的還可以參觀家鄉(xiāng)的著名古建筑。幾天后,筆者就此舉辦了一次學習交流活動?;顒又?,學生們紛紛匯報了自己的課外學習成果,萬里長城、北京故宮、西安古城、臺南赤嵌樓、拉薩布達拉宮等中國古代著名建筑都出現(xiàn)在他們的匯報里。有的學生不僅帶來了豐富的文字資料,還提供了栩栩如生的圖片,讓大家直觀感受到了這些建筑的莊嚴與輝煌。
再如,學完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后,筆者布置學生觀察并寫下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學完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一課后,筆者讓學生在一定時間里到田野里觀察一種莊稼的生長情況,并學寫觀察日記;學完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一課后,筆者組織學生瞻仰革命烈士墓,引導他們進一步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
這種聯(lián)系社會生活、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的課外拓展學習活動,將學習的觸角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教師帶領(lǐng)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走進歷史,走進廣袤無垠的大千世界,不但幫助學生消化了課堂知識,還讓他們再一次接受了生動的生活教育,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在語文實踐中提升了語文學科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兒童的學習空間。我們秉持童心教育辦學思想,積極開展依歸童心、呵護童心、潤澤童心的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努力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語文學習生態(tài),助力學生有效形成語文學科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盧青云.基于“童心教育”理念的活動教育辦學特色創(chuàng)建與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 2019 (11).
[2]成尚榮.兒童立場[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