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艷
(西安國際醫(yī)學中心醫(yī)院影像診療中心,陜西 西安 710000)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acute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ASO)是由細菌進入骨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臨床骨科較為常見,長骨干骺端循環(huán)豐富且血流較慢,易于細菌繁殖,因而肱骨、股骨、脛骨是常見的發(fā)病部位[1]。致病菌主要由血源性、外傷性、骨骼附近軟組織感染擴散3種途徑侵入骨髓,可引起骨質增生、破壞甚至骨壞死,起病急驟且病情進展快。ASO患者若耽誤治療則可轉化為慢性骨髓炎,病情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給患者帶來嚴重的身心損害和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因此,早期診斷和治療對疾病預后有重要意義。C反應蛋白(CRP)是反應機體炎癥水平的敏感指標,降鈣素原(PCT)是細菌感染時在血漿中升高的指標,兩者對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診斷價值[2]。臨床上對疑似ASO的患者除常規(guī)進行血液檢查外,同時做X線攝片、MRI等影像學檢查,區(qū)分其與急性軟組織感染、急性化膿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但X線分辨力弱,難以確診初期患者;MRI可多參數(shù)、多方位成像,具有相對較高分辨價值[3-4]。目前,有關MRI聯(lián)合血清生化指標檢測ASO的報道鮮見。本研究旨在探討在MRI聯(lián)合血清CRP、PCT檢測對ASO的診斷價值,為早期診斷提供參考。
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西安國際醫(yī)學中心醫(yī)院收治的88例ASO患者為ASO組;另選56名同期體檢健康志愿者為健康組。ASO組中,男性46例,女性42例;年齡17~46歲,平均(23.46±5.68)歲;病程2~14 d,平均(7.51±2.03)d;病變部位:脛骨26例,股骨22例,腓骨17例,尺骨12例,肱骨5例,橈骨6例;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54例,溶血性鏈球菌34例。健康組中,男性31名,女性25名;年齡18~50歲,平均(25.31±6.01)歲。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對象知情同意。兩組對象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臨床癥狀、骨髓穿刺手術病理學及細菌培養(yǎng)確診為ASO;(2)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WBC)>10×109/L,中性粒細胞比例>90%;(3)均接受MRI檢查,具有完整的影像學資料。排除標準:(1)非急性期ASO;(2)合并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3)合并嚴重營養(yǎng)不良或感染性疾病者;(4)血液疾病者。
1.2.1 MRI檢查方法 采用德國西門子1.5T超導型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進行檢查:患者仰臥位,對橫軸位、矢狀位、冠狀位進行常規(guī)掃描。掃描序列和參數(shù)選擇:自旋回波SET1WI:重復時間(TR)450~680 ms,回波時間(TE)11 ms,層厚3 mm,視野(FOV)230 mm×230 mm,矩陣230×256;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2400 ms,TE114 ms,層厚3 mm,F(xiàn)OV280 mm×280 mm,矩陣256×320;短時反轉恢復序列(STIR):TR4000~4500 ms,TE70ms,反轉時間(TI)130~150 ms,層厚3~5 mm,F(xiàn)OV230 mm×230 mm,矩陣230×256;多梯度回波序列T2WI:TR905 ms,TE26 ms,層厚3~5 mm,F(xiàn)OV180 mm×180 mm,矩陣256×256。
1.2.2 圖像處理 由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高年資醫(yī)師進行獨立閱片,觀察局部軟組織腫脹、膿腫、骨質增生硬化、骨膜反應、骨質破壞、骨髓內異常信號影等情況,意見不一致時經(jīng)過商討得到一致的結果。
1.2.3 血清CRP、PCT檢測方法 ASO患者于入院24 h內、健康志愿者于體檢當天采集肘靜脈血3 mL,常規(guī)離心分離血清。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RP,儀器為德國西門子公司提供的BNⅡ特定蛋白儀。使用日本東芝TBA-120F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參照酶聯(lián)熒光分析法測定PCT,試劑盒由美國Sigma公司提供。
83例ASO患者在發(fā)病2 d內可見局部軟組織腫脹,軟組織界限模糊,T2WI呈略高信號,軟組織病變檢出率為94.32%。80例患者發(fā)病3 d內可見骨髓異常信號影,T1WI信號稍縮減,T2WI信號稍提升,STIR上更明確,隨病程延長,信號變化越顯著,骨髓異常檢出率為90.91%。85例患者發(fā)病6~14 d內可見明顯骨質破壞和骨膜反應,表現(xiàn)為骨膜、軟組織、肌肉間隙均有不同程度膿腫,長T1呈低信號,長T2呈高信號,檢出率為96.59%。MRI對ASO的檢出率為96.59%。
ASO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健康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ASO患者與健康者血清CRP、PCT水平比較
MRI檢測ASO陽性和陰性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RI檢出ASO陽性和陰性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比較
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RP、PCT診斷ASO的截斷值分別為8.57 mg/L、1.01 ng/mL,此時約登指數(shù)最大,分別為0.789、0.910,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CRP、PCT、MRI及三者聯(lián)合診斷的AUC值分別為0.945、0.967、0.983、0.989,聯(lián)合診斷價值更高(P<0.05)。見表3。
表3 MRI聯(lián)合血清CRP、PCT對ASO的診斷價值
ASO主要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鏈球菌,以膿腫為原發(fā)病灶,好發(fā)于長骨骨骺端,該疾病初期主要表現(xiàn)為骨髓炎性浸潤,隨病情進展會累及骨皮質、骨密質、骨松質等多種結構,導致骨膜下膿腫、骨膜破壞、骨皮質壞死等病變甚至形成死骨[5]。由于ASO具有發(fā)病急、進展快的特點,需盡早對疾病作出診斷并采取適當?shù)闹委煷胧?,以阻止疾病的進一步進展。
ASO的致病機制在于細菌入侵骨骼感染和機體防御能力下降,血液中存在的各類細胞因子會隨著細菌感染而發(fā)生濃度變化[6]。CRP是機體受到感染時發(fā)生炎癥反應而刺激肝細胞合成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生理狀態(tài)下血清含量極低,炎癥反應出現(xiàn)后其水平迅速升高,48h內可達到峰值,隨著感染消退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因此,CRP的檢測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病情監(jiān)測、預后判斷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應用價值[7-9]。PCT是一種含116個氨基酸的蛋白質,生理狀態(tài)下血清含量極低,機體受到細菌、真菌感染時其血清水平明顯上升,較好的反映了全身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其濃度不受體內激素水平的影響,是較為新穎的炎癥指標[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ASO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健康組(P<0.05),表明細菌感染促進了CRP、PCT生成。ROC曲線分析發(fā)現(xiàn),CRP、PCT診斷ASO的靈敏度均較高,說明血清炎癥指標檢測對ASO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但臨床上能引起機體血清CRP、PCT水平上升的疾病較多,僅依靠血清指標檢查和臨床癥狀難以與急性化膿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鑒別[12]。
影像學檢查是早期診斷ASO的常用手段,疑似ASO病例應常規(guī)行X線檢查,條件允許者應行CT和MRI檢查[13]。X線對骨質破壞和骨髓炎性浸潤難以有效檢測,只有出現(xiàn)明顯的軟組織病變及骨膜下膿腫顯著破壞之后才能檢出,易出現(xiàn)漏診情況。CT雖然分辨率較高,對骨組織病變的影像學顯示更為細致,但通常在發(fā)病1周內才能觀察到骨質模糊、局限性骨質疏松等改變,且無法準確定位。MRI對骨軟組織、骨髓病變有較好的顯示效果,骨髓腔發(fā)生炎性浸潤后,由于炎性細胞含水量豐富,T1WI和T2WI序列上會出現(xiàn)異常信號變化,STIR序列則通過短T1抑制脂肪組織信號,可對髓腔內水腫進行清晰的顯示,多個序列、多角度、多參數(shù)成像可獲得更為豐富細致的影像學資料[14-15]。本研究對88例ASO患者進行MRI檢查,結果顯示,發(fā)病2 d內94.32%患者可見局部軟組織腫脹,發(fā)病3 d內90.91%患者可見骨髓異常信號影,發(fā)病6~14 d內96.59%患者可見明顯骨質破壞和骨膜反應,MRI對ASO的檢出率高達96.59%。此外,血清檢測結果為陰性的患者中有3例被MRI診斷為ASO,證明MRI檢查在ASO疾病的早期診斷中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血清CRP、PCT檢測對早期ASO有較好的篩查作用,但陽性結果缺乏特異性,MRI影像學檢查則可準確顯示病變位置和特點,對骨髓病變和軟組織損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與血清指標聯(lián)合檢查可減少誤診情況發(fā)生。
綜上所述,MRI可為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影像學依據(jù),MRI聯(lián)合血清CRP、PCT檢測可減少漏診、誤診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