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學科,有很強的人文性、視覺性、實踐性和愉悅性。信息技術學科具有操作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特點,兩門學科有著相通之處。《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都對小學階段彼此間的學科融合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目標,信息技術對美術學科教學上的支持也更加緊密,深入研究數(shù)字化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對小學美術教學的支持,也是兩門學科共同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技術支持美術教學,是學科間的融合,也是小學美術教學高效開展的需要。數(shù)字化環(huán)境覆蓋了美術教學的課前準備、課中學習和課后拓展,它不僅是一種輔助手段,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表達。通過技術手段,師生運用終端從資源庫尋找所需,提升學科的人文和技術素養(yǎng);師生運用軟件、工具剖析范作、再現(xiàn)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在不少小學美術教材中的學習中,信息技術也完全支持著學生的作品創(chuàng)作。在小學教學中,美術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時代發(fā)展的特征,也是學科發(fā)展的需要,還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一條有利途徑。
信息技術也成為當今支持學科教學的一門重要學科?!读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有條件的學校應積極開發(fā)信息化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網絡,獲得最新的美術教育資源,開發(fā)新的教學內容, 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并開展學生之間、學校之間、省市之間和國際的學生作品、教師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1]而且多個版本的美術教材中,都有不少的運用數(shù)字化終端進行美術學習的課題,如:人美版第12冊《動畫片的今昔》、蘇少版第10冊《快樂動漫》、人教版第9冊《電腦美術——“反色”效果》等。這些與信息技術相整合的課,不僅體現(xiàn)了美術的學科特點,在教學內容、方法形式、表現(xiàn)手段、展示評價等方面,都適當、巧妙地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將美術的知識、技能、方法等進行有效整合,在學習形式、學習成果上,充分體現(xiàn)出了創(chuàng)新的特性,既符合藝術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也契合信息技術教育的精神?!懊佬g課標”中還對教學實施提出了明確的建議:“教師盡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制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lián)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盵2]
課標指出:“與其他學科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另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程教學內容上,有“用計算機畫畫”“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作品”“LOGO繪圖”。在課程教學目標上,有“學會使用常用信息處理工具和軟件,展開寫作、繪畫等活動,制作電腦作品?!薄皩W會使用多媒體制作軟件,運用文字、圖片、聲音等多種方式,靈活地表達想法、創(chuàng)意和研究結果?!盵3]劉儒德先生主編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一書的前言中寫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兩方面的必然交叉與歸宿?!盵4]
可見,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需要多學科的整合,也更需要信息技術為課堂的開展提供多種形式的技術支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1.多維素材幫助學生激發(fā)靈感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能從多方面便捷地獲取所需,為美術學習提供素材借鑒和思維啟發(fā)。
(1)互聯(lián)網資源。美術教學中只要連接網絡,通過技術搜索、斟選,便能獲得個性所需,為自己的知識、審美、創(chuàng)作提供素材、激發(fā)靈感。如蘇少版第9冊《版面設計》,從網絡上獲取不同版面形式的分類、設計方法、知識內容等;通過圖片搜索,選取不同的花邊、主題插圖等。有了這些資源后,就可以自由、輕松地組合創(chuàng)作了。
(2)生活中的資源用之不竭。師生在生活中可以用移動終端進行采集。如“重復的形”一課,一部分學生在教室用繪畫、手工形式表現(xiàn)作品,另一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移動終端,到校園里去搜尋、采集生活中重復的形,再通過覆蓋校園的網絡,傳輸?shù)较鄳钠脚_進行成果分享和交流,豐富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手段和學習方法。
2.輔助圖像識讀和技法解析
近幾年,小學的美術教學更注重對范作的欣賞,將圖像識讀作為教學的一項重點,通過技術手段,將作品局部、元素等能重點突出,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范作的藝術特點、創(chuàng)作素材和過程等。如:教師在教學準備中,通過光影魔術手、Photoshop等軟件中的摳圖工具,處理出范作中所要突出的部分;用定格動畫、微視頻等方法,將作品的創(chuàng)作步驟、要點、過程等進行展示,使學生一目了然,明確了操作的方法和要求。特別其是Photoshop軟件中的色彩范圍選擇、魔法棒、套索等工具和透明背景存儲格式,使得對美術作品的圖像解讀更方便、直觀,能讓學生更有效地理解范作的創(chuàng)作技法和藝術風格。
3.為作品創(chuàng)作提供個性空間
美術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和媒介非常多,而信息技術手段表現(xiàn)出來的作品又讓人耳目一新。除了電腦自帶的畫圖工具外,很多軟件能完全畫出手工繪畫的效果,也有平板電腦終端的各種涂鴉、繪畫APP,讓學生愛不釋手,效果突出。在美術教學中多運用這些軟件并掌握其中的特性,都能為美術教學提供個性化表達的技術支持。近幾年,全國關于數(shù)字化美術教學的研究活動也非常多,其中多種美術創(chuàng)作軟件的開發(fā)和運用,為師生的教學提供了多種選擇的空間。美術創(chuàng)作專業(yè)軟件,能模仿出油畫棒、水墨、素描、油畫、水彩等專業(yè)繪畫工具的效果。學生運用熟練后表現(xiàn)出來的作品與手工繪制的作品難分伯仲,甚至還能表達出傳統(tǒng)繪畫工具所不能表現(xiàn)的效果。當綜合幾種軟件來創(chuàng)作,結合幾種軟件的優(yōu)勢,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效果也更具特色。如“用光來畫畫”一課,用專業(yè)軟件采集好作品后,再到光影魔術手中進行暗箱處理,再到Photoshop中進行變形、疊加,能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表現(xiàn)力。
4.為成果展示和交流提供寬廣平臺
數(shù)字化平臺的開放性,讓美術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又有了更廣闊的平臺。借助QQ、微信、博客等社交工具,可以實時迅速交流;借助美術教育網站建帖,可以將作品長期保存。江蘇武進的劉海粟小學學習社會博物館的先進方法,開發(fā)了一項國家級課題《小學校園數(shù)字化美術博物館的建設與運用研究》,在校園網建立了一個子網站“美術博物館”,日常的教學素材、教學成果、教學活動等都能在美術博物館中展出交流,師生在線上隨時隨地可以參與美術的學習,家長也可以參與進來,極有效地輔助了小學的美術教育教學。
美術具有藝術的創(chuàng)新特質,信息技術具有輔助創(chuàng)新的功能。用信息技術來支持小學美術教學,小學美術的課堂教學將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環(huán)境中體驗學習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注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3-3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9.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5.
[4]劉儒德.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
*本文為中央電教館2016年立項青年課題《小學校園數(shù)字化美術博物館的建設與運用研究》(課題立項號:162743478)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玲瓏,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劉海粟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