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出,教育理念由過去的知識積累、成績展示,轉(zhuǎn)變?yōu)楦尤娴乃刭|(zhì)教育,對各學科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英語學科中要注重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的整體培養(yǎng),促進學生整體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最終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目的。文章通過對筆者參加“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比賽中的參賽作品“My First Ride on a Train”進行梳理研究,希望對高中英語新課標下的英語閱讀教學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核心素養(yǎng)
針對剛剛進入高中的高一學生而言,他們的英語水平基本還停留于初中的狀態(tài),更有甚者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暑假,忘記了很多原本已經(jīng)掌握的英語單詞或語法,雖然在進入高中的一個多月時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和句型,但是還遠遠不夠,英語句型比較單一。但學生整體具有求知欲強,態(tài)度端正,樂于學習的特征,要抓住這個特點積極開展教學。
一、 多角度全方面進行閱讀分析
(一)立足教材本身,回歸學科根本
教材是日常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每一本教材都是由專門的學科教育專家經(jīng)過對教育環(huán)境、問題、實際等外在內(nèi)在因素的綜合分析后,編撰出的最符合中國當前學生學習歷程,以及教師教授習慣的專業(yè)書籍。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從教材本身挖掘其內(nèi)在含義,根據(jù)學科教學目標進行梳理,將教材外延化、縱深化,立足根本,挖掘內(nèi)涵,促進學科和整個理論系統(tǒng)的完善。
從學生角度來看,教師立足教材開展日常教學的同時,自身的學習也要以教材為本,將課本知識作為學習基礎,需要重復記憶的知識就勤于背誦、復習,做到夯實基礎,顆粒歸倉。古人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沉浸于教材本身的學習都是一次學習進程的梳理和反思?;貧w根本,然后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選自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必修一第三模塊,文章是記敘文,通過介紹Alice Thompson和朋友乘坐火車去澳大利亞中部的路線、經(jīng)歷介紹風光特色,幫助學生學會關于交通工具和地貌等自然現(xiàn)象的詞語,學會用所學知識寫游記,介紹風光等。文章就該課的Reading部分,通過一系列讀前、讀中、讀后活動的設計,培養(yǎng)學生在以后的表達和寫作中運用所學到的文本結構的特征,增強表達和作文的邏輯性和可讀性。
(二)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
每個人的學習生涯伴隨著個人身體和心理的雙成長,每個年齡階段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反映到學習上就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例如學齡前兒童的思考通常天馬行空,在大人看來似乎不切實際,但這很好地反映出來那個年齡階段的學習狀態(tài),即一個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時期。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進入了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是養(yǎng)成一個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從學生當前的學習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
考慮到高一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本課應重點鍛煉學生對信息獲取、梳理與加工、整合和內(nèi)化的能力,充分解讀文本,讓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語言輸入。課堂上鼓勵學生多說,多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并通過讀后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創(chuàng)新。結合中國國情和世界發(fā)展趨勢,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和德育滲透,通過文中Alice的旅行路線聯(lián)想到中國通往歐洲的陸上絲綢之路,體會到國家的強大和社會的發(fā)展,進而激發(fā)他們?yōu)橹袊褪澜绲陌l(fā)展努力奮斗。
(三)以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為核心目標,科學開展閱讀
核心素養(yǎng)提出以來,圍繞關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以使其更好地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展開了深入研究和探討。一時間各種已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為核心目標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不少一線教師會覺得混亂,無據(jù)可依,又不可一一嘗試。其實作為一線教師來講,只要能保證整體方向不錯,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水平,實現(xiàn)發(fā)展學科素養(yǎng)的目標并不是高不可攀。
基于課程的總目標,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在接受高中英語教育后應具備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學習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茖W設計通讀和細讀的步驟策略,幫助學生獲取文章中的事實性信息,巧妙地借助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例如學習文章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ustralia?”和“Do you want to travel to Australia?”了解到他們在地理課堂上學習過澳大利亞,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有效的方式來激活學生的相關背景知識。
二、 巧用閱讀技巧,提升課堂效率
(一)針對不同課程,設計特定的閱讀切入點
和語文學科一樣,英語課文也有不同的體裁,有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等。不同文章有自己不同的闡釋事物說明問題的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授課前,要注意對文章體裁的把握,例如“My First Ride on a Train”為記敘文,基于記敘文的特點,要告訴學生仔細閱讀第一段提煉出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和方式,利用體裁結構知識開展閱讀,并用自己的語言連成一句話,提高歸納總結能力。此處也可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文章:
Read Paragraph 1 carefully and find out “who”,“when”,“where”,“what” and “how”. And link the phrases into a sentence.Who,When,Where,What,How讓學生將自己在文章中得到的答案列在問題后面,通過速讀獲取文章大意,并通過自己的語言總結文章大意,訓練學生速讀獲取信息和用英語表達的能力。
(二)借助思維導圖,鍛煉邏輯思維能力
相比于中文寫作的文章,在語言語法上的先天理解差異在短時間的學習中是無法克服的。為了能夠較為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協(xié)助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架構和寫作思路進行整理,這將有效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能夠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地完成相應的英語學習任務。思維導圖,在閱讀的過程中,提取信息,內(nèi)化語言,進而提煉概念,形成如下思維導圖,獲得結構化知識,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旅行經(jīng)歷,學會學習。
對文本進行整合和內(nèi)化,形成板書,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概括總結提取信息的能力,并且了解旅游日志這類文章的寫作思路。
(三)加強小組合作,增強團隊意識
團隊合作意識是學生進入社會中不可缺少的發(fā)展條件,教師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注意對學生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為他們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奠定良好的基礎。英語閱讀課也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幫助學生快速融入課堂,高效掌握課堂內(nèi)容。
本堂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提出問題,學生可以先在組內(nèi)討論,將共同認可的答案派代表回答。每個小組都需要深入閱讀文本,問題由小組成員討論確定,對于回答問題的小組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并且培養(yǎng)學生獨立地根據(jù)資料獲取信息、合作精神和敢于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綜合能力。
(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
多媒體技術是新時代發(fā)展下的一門先進技術,是智能化時代的一個代表,其可應用性也極強,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教師要學會使用先進多媒體技術,運用多媒體設備在教學時為學生進行正確的情境創(chuàng)設,帶領學生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學會英語知識、學好英語知識。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思維,學生通過互動交流,進行遷移創(chuàng)新。
學生分組為文中作者設計一條體現(xiàn)中國文化和世界友好往來的旅行路線:絲綢之路,對本堂課內(nèi)容既是鞏固,又是升華,體現(xiàn)跨文化意識和本土文化特色。加強德育浸潤,學生聯(lián)系生活,提出自己的觀點,使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他們?yōu)樽鎳姆睒s、世界的發(fā)展而努力。
(五)適時反思,分析亮點和不足
教師教學思考,是教學視角不斷拓寬的有效路徑,因此教師應注重借助教學實踐觀察,展開有效的教學思考,不斷提升教學質(zhì)量,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不僅使學生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還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素養(yǎng),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文章中,學生通過速讀、細讀、查讀等閱讀策略獲取Alice的旅行信息,并對信息進行梳理和加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對內(nèi)容進行整合和內(nèi)化,用英語進行表達、梳理與加工,整合與內(nèi)化,表達與交流,遷移與創(chuàng)新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設計了幾個學生可能會感興趣的活動。如角色扮演,一組二組三組分別扮演horses,camels和trains,負責提出問題,其他小組扮演Australians,負責回答問題。
再比如通過歌曲復習文章內(nèi)容,學生會比較喜歡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從不同角度出發(fā),有效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自我總結模式,發(fā)現(xiàn)自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學生的這種自我總結過程結束后,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的問題,以綜合評價思考的模式,引導學生找尋適宜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綜合學習能力。
三、 結語
加強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和學習能力,不僅是新課程標準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也是時代對人才發(fā)展的要求,英語教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科知識的直接引導者,要在日常教學中注意新時代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閱讀課是英語學習中的重要一部分,教師加強對閱讀教學的分析,有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石曉紅.從讀促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以“My First Ride on a Train”為例[J].新課程(下),2016(4):344.
[2]莊曉瑛.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J].基礎外語教育,2019(5):55-61.
[3]陳麗芳.讀寫結合,并蒂花開:初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探究[J].黑河教育,2021(7):22-23.
[4]金丹丹. 高中英語課堂育德:困境分析與對策建議:以Mamas Bank Account英語原著閱讀課為例[J].中小學班主任,2021(13):10-13.
[5]楊瑞興.以閱讀文本為基礎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3):49-50.
作者簡介:王銀萍,山東省淄博市,淄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