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曲塘鎮(zhèn)雙樓初級中學 吳國軍
翻轉課堂就是重新調整課堂內外時間,把學習的主動權由教師轉交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加主動和靈活,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深層次地理解所學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是一種顛覆傳統(tǒng)教學流程的新模式,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均不再受限制,可以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使翻轉課堂具有系統(tǒng)性,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是相當有必要的。初中數學教師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設定的教學目標要以課本知識為依托,要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自學,使其自主領悟數學的真諦,掌握知識的本質,開拓數學思維。
在初中數學“整式的加減”的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復習導入法,讓學生回顧有關單項式與多項式的知識,出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同類項的概念,認識同類項,且能正確辨別;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法則,能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圍繞目標以課本知識為參考事先自學,同學之間可相互交流整式的加減法則、注意事項,并設置一些簡單的練習題,使學生的思維發(fā)生碰撞,嘗試自主進行整式的加減練習,將難以理解的部分記錄下來,課上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訓練,從而讓學生學會整式的加減運算。
上述案例,教師以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為導向,為學生指明了學習和努力的方向,使其擁有先學的機會,然后有側重點地講解,實現課堂翻轉。
翻轉課堂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要以學生自學為前提,使學生發(fā)現自身存在的薄弱之處,再幫助他們彌補不足,進而牢固掌握所學內容。初中數學教師應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先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使其將遇到的問題、難點和疑點記錄下來,再通過合作交流與互動的方式來解決,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進行初中數學“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教學時,教師事先要求學生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使其發(fā)現圖形的聯系、區(qū)別,初步認識身邊的立體圖形,不過在按照某一特征分類時難以準確把握規(guī)則是學生在先學中遇到的難點。在課堂上,教師拿出字典、魔方、籃球、水平錐、茶杯等實物,讓學生通過觀察抽象出相應的幾何體,即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錐和圓柱等,同時說出現實世界中的物體與數學中幾何體的區(qū)別和聯系,教師重點講解如何按照某一特征給圖形分類,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如此,教師通過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將有限的時間用來講解難點知識,促使學生能描述幾何圖形的特征,且按照某一特征分類,讓他們經歷實踐、探索、交流和獲得成功的經驗,為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
教學開始之前,教師一定要明確課堂教學任務,并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學習能力等因素,合理擬定教學計劃。具體來說,課前,教師應該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編寫教案,圍繞既定教學目標授課,通過先學后教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教學初中數學“軸對稱”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對軸對稱圖形有所了解,教師要求學生事先從生活中或網絡上搜集一些經典的軸對稱圖形,如樹葉、剪紙、蝴蝶、風箏、蜻蜓等,嘗試找出對稱軸,并在課堂上一起討論各自的收獲與遇到的難點,同學之間相互評價所列舉的例子,教師則引導學生初步總結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概念、性質及對稱點等知識。接著,教師結合學生在先學中存在的問題設置練習題,根據做題情況檢測他們的薄弱之處,主要是軸對稱圖形和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區(qū)別與聯系,隨后有側重點地訓練和鞏固。
教師按照既定方案授課,確保課堂教學計劃的合理性,讓學生了解軸對稱圖形與軸對稱的區(qū)別和聯系,進一步認識幾何圖形的本質特征,發(fā)展抽象概括能力。
總而言之,翻轉課堂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借助翻轉課堂模式組織教學對師生雙方的要求均較高,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舉措,確保翻轉課堂順利、高效地實施,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與數學知識水平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