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教師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應該加一個修飾語——“專業(yè)”。專業(yè)閱讀不僅能夠助力教育教學,更重要的是可以涵養(yǎng)教師的職業(yè)生命,讓我們在持續(xù)的職業(yè)生活里一路前行,不斷拓展自己的現實與心靈世界。
專業(yè)閱讀助我走出職業(yè)倦怠期
教師工作瑣碎,職業(yè)生涯枯燥,難免產生職業(yè)懈怠。工作的第十年里,曾有一段時光,我有了逃離教育的想法??墒窃谝股钊遂o的時候,常常想:除了教書,我還能干什么?細細思量,嚇出一身冷汗。再次回望,投身十年的教育,恰恰是我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望。如何擺脫職業(yè)魔咒便成為我不得不思索的問題。這時,我想到了朱光潛先生的一段話:“人有時不得不面對自己無法左右的處境,那只能平靜地承受它。這樣的沖擊對我也有幫助,使我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
審視自己就要讓心靜下來,最好的辦法是閱讀。在最初的一段日子里,我閱讀的是文學,目的是去掉內心的浮躁。但我深知,自己是教師,教書是我的職業(yè)。于是,開始有計劃地開展專業(yè)閱讀。讀書漸漸多起來以后,便自覺地思考職業(yè)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滿足于混日子,把教書僅僅當成謀生的手段,我們同石匠、木匠這些傳統(tǒng)的手藝人又有什么區(qū)別?雖說工作無貴賤,但如果沒有區(qū)別,求學路上苦苦追索十幾年的價值和意義又在哪里呢?這樣一問,我大腦便訇然中開,突然頓悟到我們工作的價值與意義:發(fā)展、改變一個人。這也是教師受到社會尊重的根本原因。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職業(yè)是崇高的,我們沒有必要妄自菲薄。于是,我又振作起來,在心里播下一粒希望的種子:我要做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
心一篤定,行便開始。語文教師到底要過一種怎樣的生活?尋覓歸來頓悟,語文教師應該持一卷詩書、泡一杯香茗,在幽靜的午后放牧思想,在專業(yè)閱讀、專業(yè)寫作中拓寬心靈,與現實世界共生相融。
專業(yè)閱讀促我堅定課堂追求
教師的主陣地在課堂里。課堂是師生生命成長的磁場。課堂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乎師生的生命狀態(tài),關乎師生的精神生長,關乎師生的學校生活。因此,圍繞課堂教學進行專業(yè)閱讀便成為首選。
我至少讀三類書。一是讀課本,即讀教材上的文章?,F在,不少教師課堂呆板、毫無新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備課只靠百度,根本不讀或只是簡單地讀課文。肖培東老師曾告訴我一個秘密:教材不讀20遍,不進教室!走進肖老師的課堂,觀察肖老師的課例,我們常常會發(fā)現,讀課文始終貫穿整堂課。教師反復讀課文才會發(fā)現文本的密碼,進而真正理清一篇文章的情感脈絡,從而不僅走進內容,而且走進形式,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二是讀有關文本解讀的理論書。一個語文教師文本解讀的能力,實際上體現出他上課的能力。一篇課文,你能解讀出新東西,課堂才能上出新意,學生才能獲得新知,形成新的能力。因此,一個語文教師不讀文本解讀理論書是說不過去的。當前,我認為有兩個人的書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師非讀不可的,一個是王榮生,另一個是孫紹振。對他們有關中學語文教學及文本解讀的相關書籍,應該先通讀后再精讀。他們的書會告訴語文老師解讀文本的方法、技巧。我們用這些方法、技巧解讀文本,一定會有新發(fā)現。舉個例子,我講《燭之武退秦師》時,便用了孫紹振老師講的矛盾分析法,引導學生思考:標題中是“退秦師”,文章中重點寫的也是“退秦師”,而文章卻是以“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開頭,以晉文公“不仁、不知、不武”結尾,這是為什么呢?啟發(fā)學生思考:“禮、仁”在文中傳達出的是什么?這里左丘明是想表達什么?由此學生進入了文本深處。通過運用歷史還原法,課堂上便出現了新風景,語文的邊界得以拓展。
三是讀專業(yè)期刊。每年都我會訂閱當下中學語文教學領域的絕大多數期刊,例如《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學習》《中學語文》《語文月刊》等,都是案頭的必備之物。這些專業(yè)期刊聚焦學科專家的真知灼見和一線教師生動具體的教學實踐,既有理論價值,又有借鑒作用,可以袪蔽我們的原有認知,又能矯正、啟發(fā)我們的課堂教學。稍有閑暇,我便將專業(yè)期刊拿起來讀。當然,讀期刊要得法。我通常的做法是先看目錄,分清哪些要精讀,哪些只需瀏覽;再看文章長短,做好分類統(tǒng)計,長文章等有大塊時間的時候再讀,短的文章見縫插針,花零碎的時間便可讀完。這樣,一年下來,所訂雜志也基本看完。同時,閱讀的時候還要做好鉤玄提要以及摘錄工作,每年我摘錄的文字都能記滿兩三本筆記本。
這樣堅持五年后,我萌生了思考語文課堂的自覺。不再為“XX語文”所左右,開始察覺到語文的學科特征,覺得語文教學在創(chuàng)新的同時更應該守正。語文課堂教學不是教師炫技,而是老老實實帶領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切切實實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涵養(yǎng)學生的生命根脈。正是基于這樣的學科認知,我認為上好家常課是語文老師的真功夫(當然,我并不否認“公開課”的價值)。大家知道,家常課才是語文課堂的常態(tài),教師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主陣地是在日復一日的家常課堂里。
為此,我進行了多年的探索。無論是高一高二的新課教學,還是高三的復習課,我都堅持上好家常課。當課后整理的教學實錄和反思常常在主流語文期刊發(fā)表、學生的語文高考成績在學校也常年領先后,這樣的課堂追求便更加堅定。后來,我將這些年積累的部分教例分類匯編成《相遇語文家常課》,于2021年8月出版。福建教育出版社之所以免費出版這本書,或許是因為編輯老師也體會到了家常課的味道,洞察到了家常課的價值。家常課著眼于學生生命的養(yǎng)育,這一內在特征正是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體現。
專業(yè)閱讀助力專業(yè)寫作
其實,讀得多了,慢慢就有了寫的欲望與沖動。專業(yè)寫作是吐納,是專業(yè)閱讀與專業(yè)思考內化后的外化。我過去雖偶爾寫一點文學作品,但幾乎沒有進行專業(yè)寫作的深度自覺,是這些年的專業(yè)閱讀生活讓我開始有意識地記錄自己的課堂,開始思考周遭的教育生活。
課堂教學是我們的規(guī)定動作,記錄課堂就是記錄歷史,教學實錄會讓這一流淌著師生生命精神的歷史鮮活起來,因而整理課堂教學成了我的必修課。課堂寫作至少有幾個特點。首先是真實。真實的東西往往接地氣,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其次是寫得快。因為是課堂上真實發(fā)生的東西,不需要想象,更不需要虛構,只需要將原生態(tài)課堂記錄寫下來。再次是有價值。課堂上對文本的解讀,對某個問題的處理,體現師生智慧,體現教學藝術,對別人有借鑒作用;同時,當教者之后再看自己的實錄時,大多會真誠地反思,找出不足,從而明白努力的方向。
正是因為課堂寫作具有這些特點,報紙雜志的編輯老師也喜歡,所以投稿發(fā)表的機會更多一些。例如2017年五一放假回來后,講荀子《勸學》時,學生們對“君子”一詞產生了興趣,我便隨即抓住契機,引導他們探討君子的內涵,進而探討荀子寫君子的目的和意圖,從而達到走進文本、走進作者、走進編者、走進學生的課程目標。課后,我把這個過程寫下來,修改幾遍后,5月8號投給了上海的《語文學習》,三天后便收到了終審通知:“擬錄用,待發(fā)第6期。”后來果真收到了樣刊和稿費。這次課堂作品的發(fā)表,極大地提振了我堅持課堂寫作的信心?!断嘤稣Z文家常課》一書便是這樣的課堂作品集。
專業(yè)閱讀與專業(yè)寫作是一對孿生兄弟。讀了一些專業(yè)著作后自然便會有些思考,便會生長些智慧,因而有了表達的沖動。讀了錢夢龍先生《教師的價值》后,寫了《教育就是在表達上花心思》,刊發(fā)在《教育視界》雜志上;讀了劉祥老師的《有滋有味教語文》后,寫了《從無序走向有序》,發(fā)表在《語言文字報》上;讀了吳忌先生《被收繳的語文》后,寫了《語文要有光》;讀了劉從良老師的隨筆《止于至善》后,寫了《一個“人”的遠方》,這兩篇文章后來都刊發(fā)于《教育文匯》(文化)……這些年,寫閱讀教育專著后的思考與感受的文章現在已超過30篇,它們不僅是我用心閱讀的見證,也加深了我對語文學科的理解與認知,而隨著理解和認知的深入,專業(yè)寫作的質也在提升。
當然,專業(yè)閱讀也在不斷拓展專業(yè)寫作的邊界,豐富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例如讀完《人民教育》2016年第13期“發(fā)現教師”專輯中孫雙金校長的故事后,我寫了《教師要善于發(fā)現自己》。在這篇文章中,我主張教師不要被動地等待伯樂發(fā)現,要勇于發(fā)現、推銷自己。某次考試期間,閱讀了一位同事中學時代讀書期間發(fā)生的故事后,我寫了《不尋常處便是教育契機》,后來刊發(fā)于《江西教育》(A)2017年第4期。這些思考后的表達,或是對原作者觀點進行補充、豐富,或是從故事中挖掘教育智慧。人們常說:“教師要用教育之眼,發(fā)現世間之事?!币粋€教師只要有一顆育人之心,便會從閱讀中發(fā)現尋常事件背后的教育真諦,感受到教育之力,體悟到肩上的使命之重。這些閱讀與思考過后的表達加深了我對“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的理解。同時,我也告誡自己:教育之路漫長,教育之責重大,做一個好教師意義非凡。
當一個教師真正自覺地進行專業(yè)寫作的時候,便會發(fā)現自己對教育的無知,這時就會從心底萌生出一種渴望。渴望通過專業(yè)閱讀來提升自己,優(yōu)化自己的專業(yè)寫作。如果說一個教師的寫作史就決定了一個教師的生命質量,那么一個教師的閱讀史便決定著一個教師的精神品位。閱讀是吸收是積累,是思考與寫作的內在需求。當一個教師真正沉潛下來不停地閱讀的時候,他便會不斷地發(fā)現風景,他自己也會以風景的姿態(tài)出現在世人面前。
專業(yè)閱讀引領我從鄉(xiāng)村走向城市
這些年持續(xù)的專業(yè)讀寫生活,不僅讓我對語文學科教學有了相對正確的認知,教育教學更加精進,而且較早地順利評上了高級職稱,先后獲得了市級教研先進個人、大市級學科帶頭人、安徽省名特級教師工作室輔助團隊成員等稱號,并在《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上旬)、《語文學習》《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月報》等專業(yè)期刊發(fā)表了大量的教研文章。正是憑借持續(xù)專業(yè)閱讀取得的一點成果,2020年9月,我這樣一個鄉(xiāng)村教師才得以通過綠色通道進入省城合肥,開啟了全新的教育生活。
進入合肥以后,在堅定課堂追求的同時,我又開始著力構建學科主張——“語文要有光”。這就需要進一步拓展自己的閱讀圈?,F在我正有計劃地按照汲安慶老師的“五環(huán)讀書法”讀一點哲學與美學著作。我明白,一個教師要解決自己的教育困惑,提煉總結自己的教學思想,便離不開哲學與美學的牽引。中國先賢荀子的辯證法、性善論,王陽明的心學,朱光潛、李澤厚的美學專著以及西方的哲學經典、美學著作都應納入教師的閱讀視野。當然,這類書籍難讀難懂,教師要有較高的教育追求才會產生閱讀的內在需求。
寫到這里,再一次重溫了《精進》中的一句話:“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huán)境的左右。”因此,我還是愿意沉溺于自己的專業(yè)閱讀世界。我堅信,哪怕是以蝸牛的速度行進,只要一路向前,從不停止閱讀的步伐,在浮躁的世界里,便可收獲一份心安理得,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如此,一個教師方有做學生的明師、人師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