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波,袁雯雯,賈夢瑋,顧會會,盧永翎,呂麗爽*
1(江蘇省宿遷市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所,江蘇 宿遷,223800) 2(南京師范大學 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210023)
白酒是我國傳統(tǒng)蒸餾酒,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白酒產量和銷量逐年增長。白酒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醛類化合物通常視為白酒中的呈香、呈味物質[1],近年來,其中甲醛(formaldehyde, FOR)、乙醛(acetaldehyde, ACE)[2]、乙二醛(glyoxal, GO)、丙酮醛(methylglyoxal, MGO)、丙烯醛(acrolein, ACR)、巴豆醛(crotonaldehyde, CRO)、糠醛(furfural, FUR)[3]、5-羥 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丙醛(propionaldehyde、PRO)、戊醛(valeraldehyde、VAL)、己醛(hexanal、HEX)、苯甲醛(benzaldehyde、BEN)和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PHE)等小分子活潑羰基化合物對人體的危害引起醫(yī)藥、食品行業(yè)的高度重視[4]?;顫婔驶衔?reactive carbonyl species,RCS)能通過邁克爾加成反應(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或席夫堿反應(Schiff base reaction)與蛋白質、核酸、磷脂的親核位點發(fā)生共價結合,導致細胞毒性和致突變性[5-6]。研究證明,RCS體內蓄積可導致癌癥、神經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并發(fā)癥、阿爾茨海默癥、衰老、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疾病[7]。目前白酒中有害物質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氨基甲酸乙酯[8]、生物胺[9]、氰化物[10]等,而對醛類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FOR[11-12]和ACE[13-14],多種RCS檢測研究剛剛起步,如FUR[15]。因此,建立分析白酒中多種RCS檢測方法,監(jiān)控白酒加工過程及成品酒中含量,提高白酒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目前,國外報道的酒類中RCS的檢測方法有:采用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檢測器檢測葡萄酒[16-17]、酒精飲料[18]中的MGO和GO;氣質聯(lián)用技術檢測葡萄酒[19]、啤酒[20]中的MGO、GO和ACR;采用氣相色譜-氮磷檢測器測定酒精飲料[21]中的MGO和GO,蘋果酒中的ACR[22];超高效液相質譜聯(lián)用技術測定葡萄酒中5-HMF[23];高效液相色譜-光電二極管陣列檢測器分析葡萄汁、葡萄酒中5-HMF、FUR和2-糠酸[24]以及朗姆酒中的5-HMF和CRO[25]等其他醛和酯類。白酒生產工藝異于啤酒、葡萄酒,其成品中各類化合物組成、含量也大不相同,方法難以直接套用。迄今除質譜外,尚未有報道同時測定多種RCS的分析方法。采用質譜檢測器,成本昂貴,操作難度相對較高,不易在企業(yè)和相關行業(yè)中推廣普及[26-27]。相比而言,高效液相色譜-紫外分析方法簡便、易于普及,不過衍生化試劑難以滿足多種RCS的同步衍生化,實現(xiàn)同時分析多種RCS。因此,本文擬采用氣相色譜法建立同時檢測白酒中多種RCS的分析方法。
由于酒體中含有非常多的小分子揮發(fā)性物質,如:醇、醛以及各種酯類風味物質等,造成干擾,采用常規(guī)氣相色譜分析方法難以一次性檢出多種RCS。故本文采用衍生化方法,采用氣相色譜-電子捕獲檢測器(gas chromatography-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GC-ECD),旨在建立針對RCS分析的專屬方法。方法運行過程中酒體中部分風味醛類也同時檢出,故順勢一并進行了定量分析。而后采用該方法對國內市場白酒12種香型,9個產地100多種白酒樣品進行了檢測,統(tǒng)計學聚類分析了白酒中的7種RCS含量,本研究為檢測白酒中存在的RCS含量提供了方法。
ACR(98%),薩恩化學技術(上海)有限公司;MGO、GO(40%)美國Sigma-Aldrich公司;CRO(99%),Adamas-beta試劑;FUR(99%)、ACE(40%),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FOR(100 mg/L),生態(tài)環(huán)境部標準樣品研究所;PRO(98%)、VAL(95%)、HEX(98%)、BEN(98%)、O-(2,3,4,5,6-五氟芐基)羥胺鹽酸鹽[O-(2,3,4,5,6-pentafluorobenzyl) hydroxylamine, PFBHA](98%),日本TCI公司;PHE(95%),阿法埃莎(中國)化學有限公司;1,2-二溴丙烷(98%),上海安譜實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上均為質量分數;正己烷(色譜純),德國Merck公司;實驗用水為超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實驗用成品酒均通過市售或酒廠取樣方式獲得,12種香型酒樣見表1。
表1 白酒樣品
Agilent 6890 N 氣相色譜儀(配有電子捕獲檢測器)、HP-5MS色譜柱(30 m×0.32 mm,0.25 μm),美國Agilent公司;Thermo Biofuge Stratos超速冷凍離心機、Nanopure超純水機,美國Thermo公司;Organomation N-EVAP 氮氣吹干儀,美國Organomation公司;PWC 254型分析天平,英國ADAM公司。
1.3.1 溶液的配制
1.3.1.1 標準儲備液的配制
精確吸取適量ACR、MGO、GO、CRO、FUR、FOR、ACE、PRO、VAL、HEX、BEN和PHE標準品于10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乙腈溶解并定容后配制成質量濃度分別為0.03、0.03、0.03、0.12、0.6、0.03、3.0、0.12、0.12、0.3、0.12、0.12 mg/mL的標準品儲備液,置于4 ℃條件下避光保存?zhèn)溆谩?/p>
1.3.1.2 標準系列溶液的配制
精確吸取1.3.1.1中儲備液適量于容量瓶中,用乙腈逐級稀釋至標準系列溶液,其中ACR、MGO、GO和FOR質量濃度為0.005、0.01、0.02、0.05、0.1、0.25、 0.5、0.75 μg/mL,CRO、PRO、VAL、BEN和PHE質量濃度為0.02、0.04、0.08、0.2、0.4、1、2、3 μg/mL,HEX濃度為0.05、0.1、0.2、0.5、1、2.5、5、7.5 μg/mL,F(xiàn)UR質量濃度為0.1、0.2、0.4、1、2、5、10、15 μg/mL,ACE質量濃度為0.5、1、2、5、10、25、50、75 μg/mL。
1.3.1.3 衍生化試劑溶液的配制
精確稱取MOREIRA等[18]適量于干燥的容量瓶中,加入超純水溶解并定容后配制成質量濃度為5 mg/mL 的水溶液。
1.3.1.4 1,2-二溴丙烷溶液的配制
精確吸取1,2-二溴丙烷標準品適量于容量瓶中,加入正己烷溶解并定容后配制成質量濃度為1 mg/mL 1,2-二溴丙烷儲備液,-10 ℃保存。臨使用前精確吸取適量儲備液于100 mL容量瓶中,加入正己烷溶解并定容后配制成質量濃度為0.5 μg/mL內標1,2-二溴丙烷溶液。
1.3.2 樣品前處理
參考文獻[28]的方法并進行優(yōu)化,取適量白酒樣品用超純水將其酒精度(乙醇體積分數)稀釋至10%,渦旋混勻,取出3 mL加入5 mg/mL PFBHA 1 mL[29],蓋緊試管塞,搖勻,于60 ℃搖床中避光反應1 h,反應結束后冷水冷卻,加入50 μL濃硫酸,然后加入4 mL正己烷,渦旋3 min,靜置5 min,取出正己烷層(上層)入10 mL玻璃管(含有3 mL0.2 mol/L 硫酸)中,渦旋30 s,靜置5 min,取出正己烷層(上層)氮氣吹干,300 μL正己烷復溶,用0.22 μm有機濾膜過濾,GC-ECD檢測。
1.3.3 色譜條件
色譜柱:HP-5MS色譜柱;升溫程序:50 ℃保持1 min, 以4 ℃/min升至220 ℃,再以20 ℃/min升溫至250 ℃,保持10 min;載氣(N2)流速1 mL/min,壓力34.2 kPa,進樣量1 μL;不分流進樣模式;進樣口溫度230 ℃,ECD檢測器溫度300 ℃。
由圖1可知,通過對醛類物質共衍生化條件及色譜條件的優(yōu)化,各待測物質在氣相色譜中分離度良好,空白無雜質峰干擾,達到分析要求。
1-1,2-二溴丙烷;2-FOR;3-PFBHA;4,4′-ACE;5,5′-ACR;6-PRO;7、7′-CRO;8、8′-VAL;9、9′-HEX;10、10′-FUR;11、11′-BEN;12、12′-PHE;13、13′-GO;14、14′-MGO
2.2.1 標準曲線、線性范圍、檢出限及定量限測定
取標準溶液按照1.3.2方法處理,按1.3.3條件進行GC-ECD分析。以質量濃度為橫坐標x,以醛類化合物和內標峰面積比值為縱坐標y,分別繪制標準曲線并計算回歸方程。根據信噪比確定檢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s)(信噪比=3)以及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s)(信噪比=10)。如表2所示12種 醛類化合物呈現(xiàn)良好的線性關系,相關系數在0.998以上,LODs和LOQs滿足分析要求。
表2 醛類化合物的標準曲線、相關系數、線性范圍、檢出限和定量限
2.2.2 樣品穩(wěn)定性測定結果
將混合標準溶液按1.3.2中的方法處理后,分別4 ℃ 避光放置0、1、2、4、8、16、24 h后在1.3.3中的色譜條件下測定各醛類化合物和內標的峰面積,ACR、MGO、GO、CRO、FUR、FOR、ACE、PRO、VAL、HEX、BEN、PHE衍生物與內標峰面積比值的相對標準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分別為1.18%、2.69%、 1.98%、0.47%、3.70%、1.20%、1.56%、0.61%、 1.94%、1.93%、2.94%、0.62%,結果表明衍生化后樣品溶液在24 h內穩(wěn)定性良好。
2.2.3 加標回收率和精密度測定結果
向已知12種醛類化合物的白酒樣品中分別加入高、中、低3個質量濃度水平的混合標準溶液,混合均勻后將樣品酒精度稀釋至10%,取3 mL按1.3.2方法處理,每個加標水平平行做6次實驗,計算相應組分的加標回收率和RSD,結果見表3。12種醛類化合物平均加標回收率為86.98%~109.55%,RSD均<5%,表明該方法精密度良好,準確度高。
表3 加標回收率和精密度結果(n=6)
綜上所述,我們采用常用色譜GC-ECD,通過衍生化,建立一種同時定量測定多種RCS (ACR/MGO/GO/CRO/FUR/FRO/ACE)以及風味醛類物質(PRO/VAL/HEX/BEN/PHE)共12種醛類的方法,由此,在沒有質譜條件下,采用GC同樣可以一次性檢測白酒中的風險因子和風味物質等多種醛類。GC成本低,方法簡單,穩(wěn)定性高,能達到較高的精密度和準確度,易于在行業(yè)中推廣使用。在此基礎上,我們對不同香型不同產地的白酒進行了全面分析。
不同香型的白酒配料、酒曲、生產工藝、發(fā)酵溫度、產地等各不相同,根據主體香氣成分可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兼香型、米香型、鳳香型、芝麻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藥香型、老白干香型、馥郁香型共12種香型[30]。每種香型選取5種酒樣,共定量檢測出FRO、ACE、GO、MGO、ACR、CRO、FUR、5-HMF、PRO、VAL、HEX、BEN、PHE 12種醛類物質,與之前的報道相似[31]。由表4可知,醬香型白酒中12種醛類物質總含量最高,芝麻香型次之,豉香型最少;丁醛、VAL、HEX的含量均處于國家標準允許的安全范圍[32],其余醛類無國家標準規(guī)定。
表4 不同香型成品酒中醛類物質含量(n=3) 單位:μg/mL
基于ACR、MGO、GO、CRO、FUR、FOR和ACE 7種RCS含量繪制熱圖,并對12個香型進行聚類分析。如圖2所示,12個香型可歸為兩大類,第Ⅰ大類包括醬香型和芝麻香型,ACR、MGO、GO、CRO、FUR、FOR和ACE均相對較高,其中GO、CRO、FUR和ACE含量最高,國內已有文獻報道芝麻香型酒中ACE含量最高,醬香型次之[13-14];可能是醬香型白酒和芝麻香型白酒均采用高溫發(fā)酵的生產工藝,醬香型采用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fā)酵、高溫餾酒,其生產周期長,貯藏時間長;芝麻香型白酒采用高氮配料、高溫堆積、高溫發(fā)酵、高溫餾酒[33-34],而較高的溫度和高氮配料均有利于美拉德反應進行,已有大量文獻報道RCS來源于美拉德反應或部分微生物發(fā)酵過程。因此,有必要對酒配料和發(fā)酵過程中RCS的形成進一步研究。其余香型可歸為第Ⅱ大類。其中,藥香型因其ACR含量較高而聚集,藥香型白酒采用百草入曲,大、小曲發(fā)酵,雙醅串蒸,偏堿性筑窯材料,究竟是哪種因素導致ACR含量增高尚需對各種因素綜合分析研究。相比而言藥香型的其他醛類含量明顯較低。鳳香型因其FOR含量較高而聚集。豉香型因其GO,ACR含量高而聚集,豉香型白酒在加工工藝會將酒泵入浸肉池,肥肉醞浸多天,而肥肉富含油脂。大量文獻報道油脂氧化過程中會產生GO、ACR等[35],這可能是導致酒體中RCS含量增高的原因。老白干香型白酒3種聚類中,7種RCS含量均較低。清香型和特香型白酒中,RCS含量均較低,其中ACR含量最低。馥郁香型白酒除FUR略高,其他RCS含量均較低。濃香型白酒未能聚類,不同樣品中7種RCS含量各不相同,反復抽取多種樣品實驗均未果。酒廠內容調研發(fā)現(xiàn),濃香型白酒基酒存在異地采購勾兌而成現(xiàn)象。是否由于基酒不同造成的影響而不能聚類,有待進一步研究。
N-濃香型;Q-清香型;J-醬香型;M-米香型;F-香型;NJ-兼香型;Z-芝麻香型;T-特香型;L-老白干香型;C-豉香型;Y-藥香型;NQ-馥郁香型
各類白酒差異性不僅歸因于不同的加工工藝,其地域差異性導致氣候、溫濕度、水質、發(fā)酵微生物等因素也會影響白酒質量。白酒按產區(qū)可大致分為6大板塊,分別為川黔板塊、蘇皖板塊、魯豫板塊、兩湖板塊、東北板塊和華北板塊。本實驗初步考察了9個產地的不同成品酒含量,其中RCS采用統(tǒng)計學方法,如表5所示。基于ACR、MGO、GO、CRO、FUR、FOR和ACE 7種RCS含量繪制熱圖,并對9個產地進行聚類分析。如圖3所示,9個產地可歸為2大類。貴州單獨為Ⅰ類,7種RCS含量均較高,MGO、GO、CRO、FUR和ACE含量最高。四川、湖南、河北、廣東,7種RCS含量總和略低,除少數GO含量較高,其余幾種RCS含量均較低。江蘇和陜西FOR含量較高,其余幾種RCS含量略高。此外,貴州、湖南、河北、廣東、陜西3個樣品完全聚類,四川、山西、江蘇其2個樣品也能聚類,安徽3個樣品各不相同,無法聚類。
表5 不同產地成品酒中醛類物質含量(n=3) 單位:μg/mL
JS-江蘇;GZ-貴州;SC-四川;SX-山西;AH-安徽;HN-湖南;HB-河北;GD-廣東;SsX-陜西
本文建立了一種同時檢測白酒中ACR、MGO、GO、CRO、FUR、FOR、ACE、PRO、VAL、HEX、BEN和PHE共12種醛類的GC-ECD分析方法。該方法LODs為0.3~2.0 ng/mL,LOQs為0.9~6.0 ng/mL,回收率86.98%~109.55%,方法的精密度高、穩(wěn)定性好,靈敏度高,操作簡便易行。采用統(tǒng)計學聚類分析法分析了12種香型、9個產地白酒中RCS含量。結果表明,不同香型白酒中7種RCS差異明顯,其中醬香型和芝麻香型白酒中RCS含量較高。不同產地對RCS的影響也較為明顯。貴州地區(qū)生產的白酒中RCS含量較高。而由于白酒配方迥異、加工工藝復雜,水質、氣候、微生物等影響因素眾多,導致酒體RCS含量高的原因尚需針對具體加工工藝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