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庚子事變中基層官員的艱難應對
——以定興知縣羅正鈞為中心

2021-11-26 07:21:00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義和團近代史知識產權

梁 嫻

(首都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 北京 100089)

羅正鈞(1855—1919),字順循,號劬庵,湖南湘潭人,光緒十一年(1885)舉人。光緒二十年(1894)任職于陳寶箴幕府,后在其舉薦下赴直隸任官,歷任撫寧、定興、清苑知縣,天津知府及山東提學使等職。辛亥鼎革后,不應袁政府出仕邀請,閉門著書。著有《船山師友錄》《左文襄公年譜》《劬庵官書拾存》《劬庵文稿》等圖書傳世。羅正鈞于庚子年初到任直隸定興縣知縣,京師陷落前數日被解職。他關于義和團的記錄大部分集中在庚子年陰歷三月至五月間(1)下文若無特別說明皆使用陰歷紀年。(1900年4月至6月),收錄于《劬庵官書拾存》中,反映了義和團在直隸快速壯大到清廷對外宣戰(zhàn)的大致情形。彼時的直隸基層官員作為連接統治者與人民的紐帶,既要承受政府高層決策游移的傷害,又須應對團民的威逼,其經歷展現了清末亂局中基層治理的復雜面相。迄今學界對羅正鈞在庚子事變中的表現研究較少,筆者認為以羅正鈞的經歷為視角觀察庚子事變中的國家與人民,以及理解一批思想較為開明的官員在清末的政治表現有著積極意義。

一、紛擾與焦慮

庚子年三月到五月中旬,義和團在山東、直隸快速發(fā)展壯大,并蔓延到京師。慈禧太后此時對于義和團是剿是撫尚無定見,但因為戊戌政變、己亥建儲等一系列事件對列強已懷仇恨態(tài)度,所以對義和團只采取了有限的“嚴拿首要,解散脅從”(2)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編:《義和團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106頁。的做法,實質上縱容了義和團的擴張。因此這兩月間軍民沖突不斷,并呈愈演愈烈的態(tài)勢。四月,定興毗鄰的淶水縣發(fā)生了震動朝野的“淶水教案”。教案起于高洛村的民教積怨,在團民攻打教堂后引來官軍鎮(zhèn)壓。清軍將領楊福同在淶水石亭鎮(zhèn)被團民所殺,團民隨后向北轉移占領順天府的涿州城,并毀壞了涿州附近的鐵道、電線。清廷聞訊后命聶士成麾下楊慕時、邢長春等將領保護鐵路,隨后派趙舒翹、剛毅等前往涿州視察。這是官方對義和團公開招撫、利用其對抗列強的前奏。定興所處的位置四通八達,在義和團聲勢愈加壯大之時受到了不小的沖擊,首先是高洛村團民轉至定興境內燒毀倉巨村教民的房屋,教民被迫轉移。然后是境內大溝村團民與新城縣團民聯合燒毀北河鐵路大橋,以圖切斷在高碑店與團民開仗的楊慕時部與援軍的聯系,此舉招致邢長春部隊圍剿大溝三村以捉拿團首,并由羅正鈞將團首田和順擒拿并梟首示眾。他苦澀地形容自己這兩個月來“無日不辦理拳案”,是在“舌焦筆禿,如防欲潰之堤,日夜惴惴”(1)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2頁。的壓力與疲累中度過的。

羅正鈞的身心俱疲與朝廷剿撫不定、表里不一的政策有著莫大的關聯。朝廷給直隸地方官下達的命令是要對義和團盡量勸諭解散,而不是嚴厲鎮(zhèn)壓,這種口頭上的勸導和訓誡實際上很難起到實效。羅正鈞從就任起,就多次嘗試過對團民進行勸導,但收效甚微。如正月二十二日,“官紳同赴書院,見牛家莊、老李村各會首,勸諭勿學拳,不聽”(2)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33頁。,四月二十一日,“王副戎與縣公同邀議倉巨拳民事,令解散不允”(3)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1頁。。即使團民暫時性的散去,也會很快再次聚集起來。羅正鈞嘗試過深入團民云集的村莊,與當地士紳一起竭力勸諭解散,“各村董來署稟稱,各股業(yè)經走開,必可無虞”,甚至“卑職登車時,村民拳眾跪送者且數百人”(4)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3頁。,看似取得了不錯效果,但之后不久團民又蠢蠢欲動。這樣溫和的政策不僅沒能使團民放棄練拳,反而讓他們感受到朝廷政策的偏向,愈加無所顧忌。在與團民的密切接觸中,羅正鈞對于義和團的看法也急轉直下。在三月間,直隸境內拳會已不少,但大規(guī)模的暴力抗官事件并不多,因此彼時羅正鈞雖認定義和團屬邪教無疑,但畢竟事出有因,“惟其以仇教為名,愚民積受欺侮”(5)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47頁。才導致義和團發(fā)展壯大起來,民教相仇才導致惡化的局勢,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對義和團是抱有一定的同情態(tài)度的。但當石亭戕官、涿州被占、鐵道被焚等一系列嚴重暴力事件發(fā)生后,羅正鈞的認識便發(fā)生了變化,他對于義和團的評價急轉直下,并請求上司乘其尚未坐大,趕緊派兵將其剿滅。羅正鈞并非從一開始就堅決主剿,而是在目睹了義和團的暴力行為升級后方轉變了其應對態(tài)度。

此時作為直隸地區(qū)的中層官員,羅正鈞上司的反應也耐人尋味。直隸按察使廷雍在涿州事發(fā)后令羅正鈞“會同營汛防軍嚴加防范,外匪闌入,即行捕拿”(6)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0頁。,語氣相當嚴厲。保定府知府沈家本在倉巨村被焚后多次詢問倉巨村拳民的后續(xù)情形,令羅正鈞嚴防情勢反復,可見其對鎮(zhèn)壓義和團的重視。表面看來,直隸地區(qū)高層對于義和團的發(fā)展相當關注,并采取了應對措施。但他們執(zhí)行的仍是朝廷“嚴拿首要,解散脅從”的諭令,實際上對于義和團的彈壓措施是“審慎而有限”(7)黎仁凱、邊翠麗:《義和團運動興起發(fā)展時期的直隸地方官》,《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的,總的來說并沒有采取有力的鎮(zhèn)壓措施。相比于羅正鈞等基層官員,中層官員與朝廷的聯系更加緊密,對于朝廷風向的把握更為準確,直隸中層官僚彼時的注意力放在了揣摩朝廷對于義和團的態(tài)度,甚至有些官員希望借此獲得端王等新貴的賞識,因此一方面要求下屬對義和團實力剿辦,另一方面又不采取果斷有效的行動。上司的做法讓羅正鈞頗為不滿,面對上司的問責,他不無負氣地回稟道,沒有軍隊的支持,自己的工作始終是徒勞的,“惟大兵壓境,決于一發(fā);官吏空文,實難以有效”。望眼欲穿等來軍隊的支援,結果卻奉命只保護鐵路,他也會忍不住對上司直言“匪既注意毀道,則保道應先剿匪。憲臺自有主持,無俟卑職之瀆陳也”(8)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4頁。,但人微言輕,他的抗議并不能扭轉高層的決策。

對于如何解決義和團的問題,連羅正鈞的下屬艾聲都明白用武力解決并非不可能,“中國兵力雖弱,然滅此拳民如摧枯拉朽”(1)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4頁。??梢韵胍?,若采取得力的軍事措施,直隸境內義和團不難蕩平。吊詭的是,直隸境內并不缺少可以用來彈壓義和團的軍隊。羅正鈞上任以來就有多支隊伍奉命來定,如四月十七日,“親軍馬隊營官副將王公占魁,帶馬隊八十名到縣”(2)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9頁。等等,兵力上并非十分缺乏。然而軍隊的行動卻受到了極大限制,他們奉朝廷“迅往彈壓,妥為解散”(3)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4頁。之命而來,往往只能在暴亂已發(fā)生之后才能捉拿團首,沒有被賦予提前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權力。更有甚者,朝廷派來保護鐵路的部隊甚至只專職保路,并不以剿團為目的。多重束縛之下,軍隊的行動效果在直隸便大打折扣了。

值得注意的是,軍隊在庚子之亂中不僅起到的正面作用有限,還會因為軍紀不嚴滋擾地方、激起民憤,這一問題在定興顯得尤為突出。被派來保護鐵路的邢長春部隊便與羅正鈞發(fā)生過多次沖突。最初起因是邢部入城“強易市物、擅入民宅”,有一名營勇甚至“強奸民婦”(4)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1頁。,被團民捆送縣衙,但邢軍拒絕接受羅正鈞的處罰。隨后又“兵至大溝、兩合莊等村,先問財主,繼索食物,該村團民詣縣署請撤兵,否則開仗”(5)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3頁。。羅正鈞雖然需要軍事支持,但邢部若繼續(xù)留在定興只會使局勢愈加復雜。他只能稟明上司廷杰,請求將邢部撤回高碑店,定興則自行保護鐵路。為此他得罪了邢長春,還受到了廷杰的斥責,甚至差點丟了官職,“奉藩憲嚴電申斥不應請撤兵……縣公赴省請交卸”(6)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4頁。。

調離邢部的請求未被批準,邢長春與羅正鈞之間又爆發(fā)了更為嚴重的沖突。邢軍為捉拿大溝村團首田和順,并未告知羅正鈞就前往大溝村圍剿,波及周圍三個無辜的村莊。羅正鈞趕到后與邢長春爭執(zhí),“三村斷不可令無辜被剿,某系地方官,請予限三日責某交田和順,如逾限無人,參革刀鋸,壹唯公命”(7)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5頁。,雖不排除羅正鈞美化自己形象的可能,二人之間交鋒的激烈亦可以想見。羅正鈞是在努力維持義和團與官方力量脆弱的平衡關系,這種平衡一旦被軍隊打破,定興必將陷入暴力與混亂之中。

在義和團快速壯大的階段,直隸地方官員大多要面對“上游之牽掣,匪徒之闌入,客兵之驕橫”(8)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63頁。齊齊壓來的局面,其艱難煩擾可以想見。而作為主剿派,羅正鈞等人需要承受更多心理的焦慮,他們眼見朝廷決策表里不一、上司領導無所作為卻無能為力,只能利用手中有限的權力盡量維持地方的穩(wěn)定,拖延陷入亂局的時間。

二、無助與悲憤

到了五月中旬,朝廷的決策在聯軍進逼的壓力下走向明朗化。十四日,英國軍官西摩爾率聯軍兩千人分批自天津赴京師護衛(wèi)使館,此舉并未事先取得清廷的同意。慈禧太后為此采取了一系列預備開戰(zhàn)的措施,載漪、啟秀等頑固派接掌負責對外事務的總理衙門,董福祥此前已率領甘軍進駐京城。揣摩到朝廷的意圖,直隸總督裕祿的態(tài)度也在五月中旬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自十六日開始,他便拒絕出兵剿滅義和團(9)阮國楨:《津亂實紀》,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78頁。,隨后還派兵保護天津城內三義廟的拳壇。戰(zhàn)釁已開,正式宣戰(zhàn)只是時間問題,對于義和團的公開承認也呼之欲出。十八日,剛毅視察涿州完畢回到京師,剛毅在涿州的見聞促使慈禧相信團民可作為對抗列強的力量,也成為清廷走向宣戰(zhàn)的重要推手。

然而直到此時,清廷對地方官員仍沒有承認其撫團的決定。剛毅等宣稱到涿州是為安撫義和團而來,諭令團民“妥為解散,各安生業(yè)”(1)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5頁。,若各村首事能解散團民,朝廷還會給予獎勵。甚至到了二十一日,朝廷“雖有諭旨,仍責成地面拿首要,解脅從,無‘剿捕’字樣”(2)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7頁。。因此軍隊與團民依然有暴力沖突,而羅正鈞還在積極地組織縣城紳民防御義和團的進攻。雖然基層官員未必對朝廷的態(tài)度沒有感知,但畢竟因為信息獲取的滯后被拋在了極其被動的地位。如剛毅回京時調走了此前奉命保路的楊、邢等部隊,定興一下失去了可依靠的軍事屏障。羅正鈞此時還不清楚朝廷的態(tài)度已發(fā)生了極大變化,因而向上司表達了自己的不理解,“連日正奉各軍實力剿辦之諭,不知何以忽撤各軍”(3)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7頁。?清軍撤走后,涿州的團眾立即四下行動,首先沿途燒毀鐵道,直到定興邊境。隨后入境拆毀了定興火車站,還揚言進攻縣城。城中守備空虛,老百姓人心惶惶。羅正鈞多次請求上司派軍隊來護衛(wèi)縣城,而此時的省城保定已是“城內拳匪公殺教民,官不敢問”(4)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保定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編:《保定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1985年版,第304頁。的混亂局面,沒有人敢于在風口浪尖上再言剿團,自然不會有援軍到達。見多次請兵不至,羅正鈞只能自行募勇守城。因為鐵路被毀,交通與通訊皆中斷,來自朝廷的訊息也斷絕了。一面是義和團來勢洶洶,一面是守備空虛的孤城,既無援軍也無消息,這便是處于朝廷決策轉變關鍵期的直隸地方官的真實處境,其中的焦慮、無助可以想見。

五月二十一日,聯軍進攻天津大沽口炮臺。二十三日,朝廷下令裕祿召集“義勇”,將其“編成隊伍,以資捍衛(wèi)”(5)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庚子事變清宮檔案匯編1·八國聯軍侵華卷》(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頁。,公開承認了義和團的合法地位。二十五日,發(fā)出“宣戰(zhàn)詔書”,決心“大張撻伐,一決雌雄”(6)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庚子事變清宮檔案匯編1·八國聯軍侵華卷》(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頁。,并專諭嘉獎團民為“義民”,號召各方督撫效仿裕祿在天津辦法將拳民組織起來御敵。直到三十日,定興官民才收到二十五日的上諭,它將直隸基層官員拋在了更為尷尬、危險的位置,尤其是羅正鈞等主剿派。得到朝廷公然的認可后,六月初開始,團民行動更為激烈,甚至公然凌駕于地方官員之上。此時天津地區(qū)的團民不僅與總督裕祿分庭抗禮,還“在街前行走時,若遇官弁坐轎者必喝令下轎,騎馬者必喝令下馬,且必脫帽旁立,不從者,則揮刀恐嚇,怒目相加”(7)劉孟揚:《天津拳匪變亂紀事》,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頁。,官威掃地無余。乘此大勢,多股團民涌到定興衙署來找羅正鈞“秋后算賬”。艾聲《拳匪紀略》記載道,“六月二日,大溝拳民王洛要即王老耀,因縣公誘獲田洛養(yǎng)(田和順),挾仇報怨。本日率拳入城,勒罰縣公白米二百石”(8)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9-460頁。,此前被邢長春部圍剿并捉得團首的大溝團民來向羅正鈞尋仇,他們先向過境的順天府尹王培佑狀告羅正鈞濫殺平民,隨后還持械涌至衙署,“該村眾貪索不已,恫喝萬狀,并稱卑職所出示諭,不應稱拳為匪。其意直欲尋仇,與卑職為難”(9)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60頁。,儼然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羅正鈞因為此前將團首田和順梟首,此時便處于極其不利的境地。第二日,“牛家莊拳民,因正月間查禁時,縣公拘一人,給黑狗肉面一碗食之,遂破其法。今來城內尋縣公復仇,糾周各莊老李村聚眾百余,持械并舁鳥機炮兩尊,來殺縣官,勢極其兇悍”(10)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60頁。,其尋仇理由如此荒謬,但直到羅正鈞交上罰金,并率“官紳齊赴東林寺叩頭,拜壇謝罪”(11)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60頁。才得以暫時平息。羅正鈞自認為在處理拳案時他做到了公平,“民習拳以仇教,因以仇官。予自問未嘗袒教,于民無怨,故無所懼也”(1)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49頁。,因此他倔強地堅持自己對團首的處置沒有過錯,即便這樣,他依然要承受團民的打擊報復,成為朝廷政策失當的替罪羊。

更為尷尬的是,朝廷此時要求地方官聯絡各團,將團民組織起來抗擊聯軍入侵,羅正鈞也只能遵從,初十日,“城內官紳公請四鄉(xiāng)各團齊集書院,好言相慰,藉免侵凌”(2)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0頁。,同時還派遣下屬至各村訪問義和團,查其實效。但以羅正鈞過去與團民的仇怨勢必不能完成這一艱難的任務。上有朝廷的重重壓力,下有團民來勢洶洶,其艱難煩擾可見一斑。羅正鈞在六月初向上司遞上辭呈,剛由按察使升為布政使的廷雍,為了表明自己支持義和團的媚上態(tài)度,請求撤換了堅決主剿的一批官吏,如安平知縣何子寬、饒陽知縣汪寶樹、淶水知縣祝芾等,羅正鈞也位列其中。七月初十,羅正鈞去職,凄然離境。艾聲記錄下了羅正鈞離開時的情景,“公餞舊官羅公于南關外,慘然而別,練勇及各村團民送者千余人,刀槍林立,數百年未見有此氣象。然亂象也,有心人隱痛之”(3)艾聲:《拳匪紀略》,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義和團》(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3頁。。羅正鈞等主剿派官員被要求去職既是個人選擇,也是朝廷堅決開戰(zhàn)、撤換主剿官吏的結果。上至總督,下至縣令,主剿派或被去職,或改變立場轉而支持撫團開戰(zhàn),局勢逐漸不可控制。羅正鈞離境后不久,京師陷落。

羅正鈞等地方基層官員中的主剿派,因為對義和團的態(tài)度使高層不喜,勢必難以及時把握高層決策的變動,便處在了極其被動的地位。在朝廷轉而招撫義和團后,又成為團民宣泄怒氣的對象,實際上是代替朝廷承受了政策游移的惡果。隨著庚子事變的平息,這些在夾縫中得以艱難生存下來的親歷者開始了積極的反思。

三、審視與忠誠

庚子之亂平息時羅正鈞已為一介布衣,他這樣記下自己的感受,“通國之辱,盈庭之恥,回首凄然,肝腸欲裂”(4)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64頁。,這種強烈的恥辱感是當時大部分中國人的共同感受。時過境遷后,羅正鈞等有識之士對這場大難進行了反思,他們站在更高的高度審視亂局之中的國家與自身,而這種思考也必然影響著他們后續(xù)的人生軌跡。

朝廷對禍亂的招致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塵埃落定后難逃歷史的審判。羅正鈞也看清了朝廷對義和團表里不一的真面目,“雖示禁之檄屢下,而意存護惜,唯以解散為辭”(5)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62頁。,正是這種表里不一的態(tài)度讓事態(tài)發(fā)展一發(fā)不可收拾。他分析朝廷之所以不大力剿辦義和團,原因之一在于被表面現象蒙蔽,混淆了民、匪之間的區(qū)別,“當事猶竊竊議之,蓋始終誤于認匪為民也。其時匪實畏兵,故倡為激變之說,期去兵以肆其所為。朝野惛然,竟莫能辨”(6)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65頁。。他認為政府高層身在廟堂,無法了解義和團的真實情況,或者說無法認識到其復雜性,而與團民大量接觸的地方官對于他們的本質有著清醒的認識。只是人微言輕,無法左右大局。事后他也了解到朝廷縱容義和團的深層意圖,即端王等頑固派欲借義和團之力行廢立陰謀,“蓋是役端邸欲借以遂苗劉之謀,十八日剛相歸而決議,而榮相依違其間以成之,遂以貽中國復亡之慘禍”(7)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8頁。。政治陰謀才是義和團釀成大亂的根本原因,他在了解到這一層真相之后咬牙切齒地罵道,“參之肉真不足食也!”(8)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65頁。,憤恨之情溢于言表。除了對高層決策者的批判,他對于上司的懦弱和騎墻態(tài)度也大力抨擊,“當事者視京津不加嚴禁,不復敢言用兵,惟日責地方官解散,希冀無事,以為敷衍之計”(1)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4頁。,他指出了專制政體的一大害處,即官員是對上級負責而不是對百姓負責,他們也是庚子之亂的幫兇。羅正鈞借此機會宣泄著自己數月以來的屈抑與痛苦,批判著上至廟堂下到地方的當政者,但對于仍掌大權的慈禧太后頗有顧忌。他只能引用《詩經》里的句子“君子如怒,亂庶遄已”,又“君子信盜,亂用是暴”(2)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1頁。,隱晦地表達出自己的不滿。

相比于對朝廷的失望,羅正鈞對自己在庚子之亂中的表現卻是比較滿意與驕傲的。直隸不乏義和團戕官辱官的現象,而他認為自己即使面對兇惡的團民也是極有威信的,他回憶了幾個團民對其禮敬有加的場面,如“新城沈各、白溝各處拳匪至北河者殆將千人,紅巾黃帶彌滿村市。予凌晨乘專車至北河,竭誠開諭,已允散歸。臨行拳眾羅列跪送,歡呼好官。前燒涿良鐵道,至高碑店定境,亦呼定興好官,相戒勿燒。蓋尚以倉巨一案未嘗袒護教民也。回署鹿杏儕學尊迎謂曰:今日真可謂黃巾羅拜鄭康成矣”。(3)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4頁。他自己分析拳匪尊敬他的原因就在于他處事公平,未曾袒護教民,因而得民心。不僅拳民對他尊敬,治下的老百姓更是對其十分愛戴,如“城中居民恐予有失,竟日萬眾乘城探望。薄暮予歸,環(huán)集慰問”(4)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55頁。等官民祥和的場面屢屢出現。雖不能考證以上情形屬實還是羅正鈞的自我美化,但作為堅決的主剿派,他能相對公正地處理拳教沖突,一定程度上平息人民的憤怒,治下沒有發(fā)生嚴重的暴亂,值得收獲百姓與歷史的肯定。

然而僅停留在反思層面是不夠的,彼時的中國已是千瘡百孔,羅正鈞等思想較為趨新的士大夫在庚子事變后也積極尋求振興國家、洗刷恥辱的良方,他在庚子年后的表現也成為清廷革新自救的縮影。他本身是學者型官僚,弱冠時就以文才聞名湖湘,曾為醴陵淥口書院山長,為官后常購置圖書、建造書院,大力勸學。有感于拳民“惟其愚實由上之無教”(5)羅正鈞:《劬庵官書拾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譯室主編:《義和團史料》(上),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年版,第349頁。,堅定了他大力發(fā)展教育的決心,因此后半生乘清廷推行新政的大勢,投身于新式教育事業(yè)中。光緒二十八年(1902),賦閑在家的他受湖南巡撫俞廉三之命赴日本考察學制,歸國后請派學生赴日本習??浦畬W,湖南之選派留學生自此始。光緒二十九年(1903)直隸總督袁世凱奏立學校司,電調羅正鈞往直辦學,他向袁世凱建議“教育貴普及,而以中小學堂為本,然必先造就師資,而后中小學能刻期舉辦”(6)錢基博:《近百年湖南學風》,長沙: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67頁。,于是被任命為師范學堂總辦,是為直隸創(chuàng)設師范學堂之始,四年后中小學堂漸次林立,引得山東、河南等省選派人員來觀摩學習。光緒三十三年(1907),升保定府知府,次年任山東提學使。他在山東除整飭師范學堂,設立中小學堂外,還廣購圖書,創(chuàng)辦山東圖書館。著名文學家、教育家錢基博評價他道“君子因機立教,予將以斯道覺民也,澤之所及者廣矣,何必以私與里子弟哉!”(7)錢基博:《近百年湖南學風》,長沙:岳麓書社,2010年版,第68頁。,一語道破了他欲借興辦教育啟發(fā)民智的理想。

然而歷史的效果往往不以人的動機為轉移。文化上的大力西化消解著儒家傳統的影響力,人心日益浮動,成為促使清朝走向滅亡的思想基礎。羅正鈞在清朝覆滅后分析了這一變化是如何發(fā)生的,“戊戌、庚子內釁迭生,法度益以墮壞,于是游學小生獵取膚末,奮臂倡言,遂乃土苴六經,排斥禮教,凡非功利之說率目為空文無用。其說又一切讬之外人條教名詞,舉仿效之,習非成是。上下相獎,誣淺學之。夫先無以自立,蔽于所聞,而狂迷失守,遂若中國之書可以盡廢,其害中于人心視焚坑之烈殆尤過之。昏怓叫囂,國以隨覆,而大亂相尋莫知所屆”(1)羅正鈞:《辛亥殉節(jié)錄》,《清代詩文集匯編》編纂委員會主編:《清代詩文集匯編》(第78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546頁。,庚子之亂后他對國家仍抱希望,然而文化道統的廢弛卻讓他無法不悲觀了。羅正鈞等開明士大夫本身是大力倡導近代化教育的旗手,然而傳統文化迅速失勢的殘酷現實卻是他們無法承受的結果,體現出傳統與現代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在現代化語境之中,“傳統”往往帶有鮮明的貶義,然而現代化理論本身并不能證明傳統即陳舊,現代即正義。對傳統進行單一化的貶斥,是不符合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

羅正鈞在辛亥鼎革后回到湘潭老家閉門著書,拒絕袁世凱政府的出仕邀請,成為眾多遜清遺老中的一員。無獨有偶,直隸地方官中比他更為知名的吳橋縣令勞乃宣同樣選擇了歸隱山林。作為庚子事變中堅決的主剿派,他們所受的屈抑比他人更多,然而他們卻選擇了對清廷恪守忠誠。除了對自己長期生活的王朝懷有留戀,他們更想堅守的應該是作為人生信條的儒家道統,以及作為文化道統傳承者的那份自我價值。面對庚子事變后“由傳統意識所維系的民族心理防線在震蕩中的解體”(2)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1頁。這一殘酷的現實,羅正鈞等遜清遺老們致力于史學、刻書藏書等文化事業(yè),以一己之力希圖承繼中國傳統文化,對抗歷史的大潮。如何評價這種悲壯的堅守?這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妥善的回答。

四、余論

羅正鈞在庚子年間的經歷是一批基層主剿官員的縮影,他們上不能左右時局,下不能保境安民,時時刻刻承受著中央政策游移帶來的痛苦,而士大夫匡扶社稷的社會責任感更是讓他們在目睹亂局之時飽受心理的煎熬,這不能說不是人生的一種悲哀。但福禍相依,離開政治舞臺的他們反而在文化與思想領域長袖善舞,給近代中國留下了更有價值的財富,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庚子之變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大到國家和朝廷,小到基層官員甚至是平民百姓,無不受其影響,故而從中擇取相應的角度予以深刻的剖析,便顯得不可或缺。本文只是初步嘗試,未來的研究可謂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義和團近代史知識產權
品讀《中國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重慶五大舉措打造知識產權強市
淺論義和團運動的性質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56:39
關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幾點思考
知識產權(2016年5期)2016-12-01 06:58:32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三)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二)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
從《歷史三調》談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三種歷史研究法
知識產權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8
MEANWHILE,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
漢語世界(2014年4期)2014-02-27 01:19:24
罗田县| 汤阴县| 崇信县| 庆阳市| 鹤山市| 塔河县| 吴旗县| 金沙县| 四子王旗| 佛学| 响水县| 周口市| 嘉峪关市| 兰坪| 五常市| 平舆县| 西宁市| 曲靖市| 富川| 读书| 河津市| 博客| 子长县| 库车县| 泸州市| 余干县| 扬州市| 麻栗坡县| 临洮县| 麻江县| 万载县| 齐齐哈尔市| 应用必备| 阳新县| 南涧| 绍兴市| 喜德县| 盐池县| 镇沅| 正安县|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