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坤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 體育與公共藝術部,河南 鄭州450046)
學校是培養(yǎng)學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地方,學校體育課程是學校教育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同時,也出現了“過分學?;钡默F象,學校體育教學也有著其制約性,教師施教和學生受教都有局限性。將學校體育與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融合發(fā)展,本質上是將整體和個體相融合,將“系統(tǒng)教育”和“精深發(fā)展”相融合,豐富學校體育教育的形式,也讓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獲得發(fā)展的機會,同時讓學生能夠有更多、更好的發(fā)展終身體育的機會和平臺,促進多方共贏,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學校體育最為常見,學生在校開展體育課程學習,獲得鍛煉的機會,有助于加強其身體發(fā)育,促進身心健康,這對青少年學生來說非常重要。隨著教育機制的不斷革新,體育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學校體育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同時,單憑學校一己之力,有時不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體育鍛煉資源,學校體育教師少、學生眾多、資源少、課時較少、課程相對系統(tǒng)化整體化等特點,制約著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未能全面推動學生的終身體育發(fā)展。
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是在1999年提出創(chuàng)建的,在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化素質化發(fā)展建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主要有五種依托形式:普通學校、體校、體育中心、單項協(xié)會和社區(qū)[1],它們都有著不同的缺陷;同時俱樂部作為社會公益性組織,一般而言在創(chuàng)建的前兩年會有國家資助,之后則自負盈虧,然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fā)展并不順利,缺乏造血能力,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未能發(fā)揮其育人特點。
首先,對學校來說,兩者融合促進了學校體育的平衡,豐富了學校體育的育人功能。面對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僅憑學校體育課程上的活動難以滿足其運動需求,因為體育教師少、學生眾多、體育教育資源少、課時較少、課程相對整體化等特點,難以保證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技能,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可以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延伸,比如學校體育可整體性地教給學生田徑技能,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則可依托學生興趣開展專項體育教學,最終培育出更優(yōu)異的人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其次,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來說,一方面,由于自負盈虧,發(fā)展緩慢,和學校教育相融合是促進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自身發(fā)展的必要途徑;另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能夠為學生提供較為優(yōu)質的運動項目訓練和活動,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2]。
第三,對學生來說,學生可以獲得更優(yōu)質、更精細化的體育運動服務,增強自身體育能力,促進全面健康成長,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
只有加強宣傳,讓多方組織意識到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融合發(fā)展的優(yōu)點,兩者的融合才會更順利。
1.目前學校領導和體育課程教師還存在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認知偏差的現象,也缺乏感性經驗。為了改善這種現象,應鼓勵學校與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密切交流,二者應聯(lián)合組織一些校內校外活動,用實踐來提高學校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正確認知,感受到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力量[3]。
2.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要為自身的長遠發(fā)展考慮,拿出切實有力的方案,尋求多方合作,探究融入學校教育的模式,創(chuàng)辦對青少年有益的訓練方式和活動策劃。目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常見的項目有籃球、乒乓球、棋類、武術、跆拳道等,相關俱樂部需要思考上述項目是否適應本地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不能生搬硬套,避免老化、格式化。
3.目前,大部分學生對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并不了解,因此高??梢詭ьI學生參與到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活動策劃和訓練中,讓學生親自去感受,加強對訓練項目的理性認知,然后自主選擇。比如部分學生喜歡籃球運動,平時卻僅限于自由活動,而讓學生接觸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感受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中的籃球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其籃球競技水平,隨后讓學生自主選擇是否參加體育俱樂部活動。
4.政府也可以為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融合助力。我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現狀較為尷尬,整體屬于非營利組織,卻又要自負盈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能為二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融合發(fā)展環(huán)境。目前,我國每年評選“國家示范性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并給予資助,極大地促進了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發(fā)展。
在良好的認知中,也需要探索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融合發(fā)展的模式。我國在這方面發(fā)展緩慢,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仍是單獨存在的組織[4]。國外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模式發(fā)展較為成熟,比如德國的中小學學校體育由學校方和俱樂部方聯(lián)合舉辦,而大學體育教育則全部由俱樂部方負責舉辦;美國的高中將學生參與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參與程度、成績評定等當作重要指標,列入學生個人檔案中,并與升學掛鉤,而升入大學后,社區(qū)、學生群體組織的活動眾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在其中扮演積極作用,淡化了學校體育;日本體育少年團是學校體育俱樂部的重要形式之一。我國在探索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融合發(fā)展的模式上,可以借鑒國外優(yōu)秀的經驗,創(chuàng)造出符合我國現狀的融合發(fā)展之路。
改革教學內容。在促進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融合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創(chuàng)新改革的教材,做好學生調研工作,由學校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協(xié)商制定出更加高效、內容互補的教學內容,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合理的體育活動,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
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應豐富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依托的青少年俱樂部也需要加強自身教育的豐富性,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創(chuàng)建更符合當地學生興趣和特點的體育項目,開展如冬夏體驗營、體育競賽等體育活動。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只有辦出特色,才具備吸引力,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體育服務[5]。
整合資源。加強學校和俱樂部的合作,力求實現師資力量、場地設施以及其他體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加強整體性規(guī)劃,讓體育教學資源的應用更加科學合理,進而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若能實現多學校、多家俱樂部之間的聯(lián)合資源整合,勢必能提高體育資源的利用率。
多維任教。在教學中,學校體育課程中可以嘗試聯(lián)合任教,邀請俱樂部教練來校任教,或者讓學校的體育教師加入俱樂部,讓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在學校體育中發(fā)揮更加關鍵的作用。
聯(lián)合創(chuàng)辦活動。體育教育不僅在于教學,也在于實踐活動與競賽,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可聯(lián)合創(chuàng)辦體育活動,合理利用場地設施,開展如籃球比賽、羽毛球陽光杯等體育活動,提高體育的質量[6]。
改革考核。高??蓪W生在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中的參與情況、學習情況等數據作為重要參考指標,并記錄在青少年檔案中,強化教學管理。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可制定良好的考核制度,學??芍贫▽W生的學習檔案,將學生在體育俱樂部活動的參與情況分類分項劃分,精確反映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俱樂部可采用過程化管理,隨時更新學生的參與情況記錄,并與學校加強溝通,交換信息,制定更符合學生特點的體育教育計劃。
綜上所述,本文從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內涵、現狀和融合意義展開,隨后分析了學校體育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融合發(fā)展的多方策略,從加強教學結構調整,加強合作效果,實現多方共贏,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活動服務,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