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美含 李丹妹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密不可分。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影響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加以重視。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感知能力、認識水平和心理素質(zhì),因此,在閱讀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便于討論和研究,有必要對個體差異有一個普遍的了解,了解其具體內(nèi)容和影響因素。
個體差異,是指個體間先天天賦的差異與社會群體競爭中獲得的環(huán)境條件的差異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個體差異(Keith Johnson,2002)。例如,遺傳、智力健康、身心健康、教育學習、個人權力、組織關系和經(jīng)驗等生存和發(fā)展條件都彼此不同,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因素。個體差異的存在可以是明確的,也可以是隱性的,個體差異最基本的特征是描述個體之間的比較。人類大腦發(fā)育的遺傳基礎在過去的5萬年里并沒有發(fā)生過根本的變化。然而,近幾個世紀來,人類在其認知潛力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人類非凡的學習能力使新生兒能夠適應他們來到的世界;然而,在他們上學之前,不同個體的學習能力表現(xiàn)出巨大的差異。在心理學領域,盡管認知心理學已經(jīng)發(fā)展了記憶和信息處理模型來試圖解釋人類是如何學習的,但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個體之間的智力差異上。
對個體差異的分類有很多種,文章將分成情感因素和認知因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認知變量
認知變量可以分為智力和才能兩個方面。在智力因素方面,語言學家們認為,智力與外語學習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lián)系,且智力是影響外語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喬姆斯基看來,他并不認為外語學習與智力存在絕對關系。然而,另外兩位加拿大學者,羅伯特·加德納和華萊士·蘭伯特,在他們的?第二語言學習中的態(tài)度和動機?一書中提到,智力和成就對外語學習有明顯的影響。另一些人則認為,智力和外語學習之間的關系也取決于特定的語言技能。(Brown,H.D,2002)
人們?nèi)绾味x語言的才能?即在中學、大學和成人水平的人成功掌握一門外語的比率。(Keith Johnson,2002)他將語言能力分為四個領域:語音編碼能力、語法敏感性、歸納學習能力和死記硬背的學習能力,然而,為了更好地反映一個人的語言能力,MLAT和Pimsleur的語言能力測驗也被廣泛用于語言能力測試。它們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數(shù)據(jù),為課堂學習提供有效信息,但它不會量化一個人在一個說外語的國家的外語學習效果究竟如何。
2.情感變量
情感變量主要有動機和態(tài)度兩個方向。學生的動機往往是復雜的,很難量化或用工具來完全分類,態(tài)度也是這樣的,許多特定的情況取決于學習者所學到的特定語言,文章著重指向對象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同態(tài)度、動機所產(chǎn)生的不同影響。
首先是態(tài)度,二語學習者的態(tài)度體現(xiàn)在對二語的認識、情緒、情感、行為在學習中的傾向,對該門語言學習的認識程度、喜好程度等均會影響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從而影響最終學習的成果及效率。其次是動機,動機是一種內(nèi)驅力,是一種本能、意識、意志等的一種反應,由刺激和強化決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會將動機轉化為一種學習目標、學習心理等。而動機又分成內(nèi)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影響這兩種動機的變量又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不同的個體會產(chǎn)生出不同的動機上的差異。
在英語閱讀訓練過程中,必然存在一些問題,這會影響教學質(zhì)量,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面將從個體差異的角度,重點分析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的英語教學方法過于單調(diào),并且他們還使用傳統(tǒng)的方法:首先,學生被介紹來識別新單詞,閱讀新單詞,然后閱讀文本和翻譯文本,然后回答問題。雖然這種傳統(tǒng)的方法已經(jīng)使用多年,但已無法滿足現(xiàn)代教學的需要。因為閱讀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語言知識,更是要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增進文化意識、發(fā)展閱讀技能和策略,為繼續(xù)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不同學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個體差異特征,例如,大學本科階段的學生性格逐漸沉穩(wěn),注意力較容易集中,可長時間停留在一篇閱讀材料上,因此在對該學段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適當選擇詞匯難度略高、語言邏輯性較強、題材為應用文等文章。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更多開放性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但無論哪個學段都需要教師從一開始就結合該學段的個體差異特點,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將教材與教學內(nèi)容有效結合,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融入每個教學模塊中,再根據(jù)課堂中的實際情況進行調(diào)整。
在過去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強調(diào)智力因素而忽視情感因素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因此,在實施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伴隨著消極的情緒態(tài)度,對學習缺乏興趣、動力和自信,更沒有主動性,這對英語學習是不利的。但深入探究后可發(fā)現(xiàn),影響情感因素還分為個人因素和教師因素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個體的動機、態(tài)度等,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在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和同理心。因此,成功的課程不能缺乏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積極互動。如果師生互動積極,課堂教學的效果就越來越有效,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如果課堂沒有動機,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知識吸收水平就會相對較低。在課堂教學表現(xiàn)良好的同時,通過一系列的鼓勵措施,使學生可以主動推薦自己的課外閱讀資源,與教師和同學分享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既給學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閱讀樂趣,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課堂英語學習。這也就是當前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從多角度、多方面關注和觀察學生,深入了解每個學段甚至每個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尊重其個體差異性再進行教學。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活動時,每一個人的表現(xiàn)都是不同的,教師需要對每一個人的表現(xiàn)做出相應的評價,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給予相應的肯定;而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教師應用鼓勵性的話語進行糾正和評價,不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師教學的根本目的。如教師在講解閱讀理解時,提問學生關于某句長難句如何翻譯時,有的學生積極響應并將答案脫口而出;有的學生則沉默不語。對于前者教師應采取相應的鼓勵;后者應當積極引導詢問是詞匯方面還是成分分析方面有所困惑,并給出相應的解答。另外,評價方式還有同伴互評、教學檔案袋等。因此,教師在運用差異化教學方法時,要加入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更有可能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強有力的動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文章從語言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出發(fā),首先是介紹了個體差異的含義及其理論背景。其次,從認知變量和情感變量兩個方面介紹了個體差異的表現(xiàn)形式,并簡要分析不同學習者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和個體差異的原因。最后,結合了英語閱讀教過程提出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的學習或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更多英語閱讀教學與個人差異之間聯(lián)系方面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