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陸
【摘?搖?搖?搖?搖要】如何把握懲罰過錯的寬嚴尺度,是教育兩難情境中常遇到的問題。歷史上,形成了三種不同的主張:一是體現(xiàn)功利論邏輯以法家為代表的重罰論,二是體現(xiàn)美德論邏輯以儒家為代表的寬恕論,三是體現(xiàn)道義論邏輯強調(diào)得失均等的公正論(中道論)。從倫理道德的本意和教育行業(yè)的特性看,公正處罰和寬恕教化較之嚴刑重罰,得到了更廣泛的認同和更充分的踐行。尤其是儒家所強調(diào)的改過遷善思想,與教育的內(nèi)在精神一脈相承,更有利于形成立德樹人的良好格局。
【關鍵詞】兩難問題 教育懲罰尺度分寸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嚴禁嚴打之類的口號或宣傳。從倫理學角度看,這涉及評價、獎懲的標準把握問題,即評價、獎懲的寬嚴尺度問題。中國有句古話說得非常好:過猶不及。我國傳統(tǒng)文化尤其推崇中庸思想,其實質(zhì)含義就是把握好分寸,不偏不倚。但是,在教育實踐中,究竟如何把握好尺度分寸,本身就是一個難題。
一、教育兩難案例
近年來,在各級各類師德規(guī)范中,“嚴禁”“嚴懲”是頻繁見到的詞匯,這反映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狠抓師德建設的決心和魄力。但是,一味嚴禁、嚴懲,也給基層學校帶來很大困擾。下面,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并就此做些分析。
案例:手下留情還是嚴懲不貸?
A校是一所聞名遐邇的寄宿制民辦學校。學校規(guī)定,任何教師必須嚴格遵守學校的教師職業(yè)行為準則,與學生及家長保持良好關系。教師如果被學生或家長投訴,將無條件調(diào)離工作崗位,扣罰全年績效,嚴重者直接解聘。
小張今年剛成功聘任為A校的全科教師。入職后,學校安排她擔任小學一年2班的班主任,包班教學語數(shù)英。A校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住校,小張除了白天承擔教學任務外,晚上還要住校負責照顧學生的生活。她家中有個8個月大的孩子,每天由奶奶抱到學校來喂奶。她平時工作認真負責,對待學生盡心盡力,學校領導比較認可她的工作。
小張工作已經(jīng)快三個月了,一切似乎順風順水。但是,一周前,小張突然收到學校人事主任的通知,說有一位家長向教育局投訴她利用職務非法謀取利益,學校在問題調(diào)查清楚之前,將暫停其工作職務。聽到這個消息,小張一下子就懵了,自己沒有收受家長的財物,何來非法謀利的指控?人事主任告訴她,家長投訴了兩件事:一是在家長群中推銷自己老家的雞鴨和蝦米,利用自己的職業(yè)影響力謀取利益;二是要求差生家長額外交錢,逼迫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班的補習。
得知投訴的具體內(nèi)容后,小張便向人事主任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小張的舅舅家里生活比較困難,出于好心,小張打算幫幫舅舅,于是利用工作便利,在家長群發(fā)了一條短信,幫著介紹推銷舅舅家和老家一些親戚朋友養(yǎng)殖的雞鴨和水產(chǎn),但并沒有強制買賣。另外,大概一個月前,一位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想請小張給她孩子補補課。小張知道學校禁止有償補課,便拒絕了這一請求,并把一個在外面辦培訓班的老同學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了這位家長,建議這位家長去找她同學解決課外補習的問題。小張很委屈地辯解說,自己做這兩件事,既沒有任何個人牟利的想法,更沒有得到任何實惠和好處,純粹是好心幫人,怎么就變成非法謀利呢?
人事主任聽了小張的解釋后表態(tài)說,他會把相關事實報告給學校董事會和教育局,至于處理結(jié)果,還需要等待相關部門討論決策。小張知道自己這次是遇上大麻煩了,如果不能求得家長諒解,可能飯碗就保不住了。于是,當天晚上,小張在家長群里連發(fā)兩條道歉短信:“各位家長,我在這里跟大家說聲抱歉!向你們發(fā)小廣告,推銷家鄉(xiāng)特產(chǎn),我做得不對,你們投訴我,我接受批評。我已經(jīng)接到停職通知了,對不起大家!萬分抱歉!”“我家鄉(xiāng)在300里之外,女兒剛8個月大,為了養(yǎng)家糊口,這個學期剛到這個學校工作。我不應該把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介紹給大家,打攪你們了。我誠懇接受你們的批評,盡管我跟老公都可能因為這個投訴而失去工作。對不起!”
當這兩條道歉短信發(fā)出后,家長群對如何處置小張產(chǎn)生了比較大的分歧。有人表示同情,覺得小張老師其實挺辛苦的,養(yǎng)家糊口不容易,希望不要處罰她;有人很理性,認為規(guī)則就是規(guī)則,制度就是制度,不能因為貧窮就去破壞規(guī)則;有人做了比較,覺得比起那些在外補課的在職教師,小張老師的危害性小很多,而且不是強買強賣,應以批評教育為主。
家長群的意見分歧反饋到了學校管理層。學校管理層對如何處置小張也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向家長推銷商品是絕對不允許的,應嚴懲不貸。另一種意見主張手下留情,認為小張向家長推銷產(chǎn)品和將學生介紹給校外培訓機構是不對的,但小張剛?cè)肼殻灰欢ㄖ肋@樣做是違規(guī)的,而且這件事負面影響不是很大,最好以批評教育為主??紤]到大家意見分歧較大,校長便責成人事主任進一步研究一下,拿出科學合理的處罰措施來。究竟是嚴懲不貸,還是手下留情?人事主任一時也難以抉擇。
(案例素材由北京師范大學小學教育專業(yè)2018級碩士生趙雨琪提供,本文作者做了部分修改。)
近年來,我們不時聽到教師被家長投訴的新聞。其中,有的是確有其事,有的是夸大其詞,有的是無中生有。家長監(jiān)督投訴那些違反師德規(guī)范的錯誤行為,這是行使公民的合法權利,有利于整體提升師德水平。但也有個別家長濫用投訴權利,無理取鬧,顛倒黑白,嚴重干擾了學校的正常工作。而一些教育部門的領導為了息事寧人,往往無視事實真相,迫于外界壓力,簡單粗暴地懲處相關教師。上面小張老師的遭遇,或許并不是簡單個例,在這個案例背后映射著教育倫理矛盾沖突——過錯懲處的寬嚴分寸分歧。
二、關于懲處寬嚴問題的基本認識
過錯懲罰或懲處問題,是倫理學、法學中無法繞開的實踐事務。任何一個社會都有一套維系社會運作的法律規(guī)范和倫理規(guī)范,如不許偷盜、不許欺詐、不許傷害他人等等。人們?nèi)绻`背了這些規(guī)范,就會受到相應懲罰。除了極少數(shù)人可以做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外,大多數(shù)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過錯)。那么,如何處罰人們所犯的過錯呢?如何把握懲罰的分寸呢?古往今來,人們對此做過諸多討論和實踐,形成了不同的觀點和思路。
第一種主張是威懾論或嚴刑重罰論,其考慮問題的邏輯是功利論,我國先秦時期法家是這一學說的始作俑者。法家源自管子(管仲),主要代表人物是商鞅和韓非。法家在人性論上持性惡論思想,在社會治理上主張嚴刑重罰。商鞅認為:“刑者,所以禁奪也。賞者,所以助禁也。故重罰而輕賞,則上愛民而下為君死。反之,重賞而輕罰,則上不愛民而下不為君死?!盵1]按照商鞅的理解,刑罰的威懾作用,遠遠大于獎賞的激勵作用,因而,力主重罰輕賞。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更加青睞樹威勢、重刑罰等做法。他認為:“父母積愛而令窮,吏用威嚴而民聽?!薄耙源酥葜阋越滦兄蛔阋灾箒y也”。[2]基于這種認識,他主張:“罰者,必然之道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使行其易者而無離于惡,治道也”[3];同時,他還自我辯解說:“與之刑者,非所以惡民,而愛之本也。刑者,愛之首也。刑重則民靜,然愚人不知,而以為暴?!盵4]這種把重刑嚴罰包裝成“我是為你好”的愛心之舉,是純粹的功利論套路,其基本邏輯是:你害怕被處罰,就不會去犯規(guī),大家相安無事,這就是愛呀!自然,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威懾論,是以犧牲民眾的尊嚴和利益而換得的虛假安寧。在歷史上,有許多統(tǒng)治者都迷戀嚴刑重罰的法家理論,還出臺了以株連九族為典型的各種連坐制度。但實踐證明,這些嚴刑暴政并沒有帶來社會安定和幸福生活。對于法家倡導的嚴刑重罰理論,蔡元培先生下了很好的斷語:“惟商、韓之功利論,偏重刑罰,僅有消極作用。而政府萬能,壓束人民,不近人情,尤不合于我族歷史所孳生之心理。故其說不能久行,而惟野心之政治家陰利用之?!盵5]
雖然從學理上看,誠如蔡元培先生所言,嚴刑重罰因“不近人情”而“不能久行”,但在實際生活中,依然有不少管理者(包括一些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的管理者)十分推崇嚴刑重罰這一套。動不動就來“一票否決”“末位淘汰”“鐵腕治校”,可謂把嚴刑重罰演繹得淋漓盡致。從表面上看,嚴刑重罰似乎也能解決問題:迫于威勢,人們暫時循規(guī)蹈矩。但實質(zhì)上,上下離心,積怨不發(fā),哪里真正解決了問題呢?由此可見,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簡單粗暴的方法,不宜在教育管理和學校工作中推廣應用。
第二種主張是完善論或改過遷善論,其考慮問題的邏輯是美德論,我國儒家推崇這一主張,佛學也持類似見解。在先秦時期,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們的人性論主張并不相同,孔子認為性相近習相遠,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則認為人性本惡,但都主張追求人格完善,成為道德高尚的君子。在儒家經(jīng)典中,有不少關于過錯及其改正問題的論述,如:“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鬃诱J為人難免會犯錯誤,君子也會有犯過錯的時候,就像日月偶爾有日食、月食一樣;錯誤不可怕,只要知羞恥,就會勇于改錯;君子改正了錯誤,人們會更加敬佩他。不難看出,這是典型的美德論邏輯,一方面,承認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另一方面,強調(diào)改過遷善,完善自我。換言之,儒家用教育的眼光來看待人所犯的錯誤,強調(diào)犯錯者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糾正,主張禮樂教化的感化作用。佛學也特別強調(diào)自我反省和頓悟悔過,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過,自我反省和禮樂教化未必能讓所有人都改過遷善,為此,荀子提出了禮樂為主、輔之刑罰的基本策略?!岸Y以齊之,樂以化之,而尚有頑冥不靈之民,不帥教化,則不得不繼之以刑罰。”[6]儒家反對不教而誅的威勢刑罰,只有在教育無效的情況下,才動用刑罰力量來解決問題。
與法家嚴刑峻法不同,儒家強調(diào)寬恕待人。儒家傾向于“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以仁愛之心包容別人和寬恕別人的過錯,甚至于“以德報怨”,體現(xiàn)了高潔的君子風范。這種寬恕文化,或者說寬容精神,在大多數(shù)國家都被視為一種美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表征。當然,寬容和無原則的縱容惡行是兩碼事。如果以寬容為借口,處處庇護惡行暴力,那就是為虎作倀了。寬容并不是無底線地包容過錯,對那些故意為惡且后果惡劣的行徑,對那些屢教不改的惡人,是應該堅決懲處的。因而,在懲罰、寬容、改過、自新的矛盾關系處理上,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辯證把握合理分寸。毛澤東同志主張“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這對于科學地把握懲罰、寬容、改過、教育之間的復雜矛盾關系,具有方法論上的啟示意義。
第三種主張是公正懲罰論,強調(diào)根據(jù)過錯輕重予以對等程度的懲罰。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科倫理學》中,較早對公正問題做了較充分的論述。他認為,“事物有過度、不及和中間。德性的本性就是恰得中間……德性就是中道,是最高的善和極端的正確”[7]。公正作為四大美德之一,是一種“關心他人的善,因為它是與他人相關的,或是以領導者的身份,或是以隨從者的身份,造福于他人”[8]。在實際生活中,公正涉及的具體形態(tài)多種多樣,其中,矯正性的公正是一種與獎勵懲罰密切相關的公正形態(tài),它生成在自愿或非自愿的交往中,如打人、欺詐等。處理此類事情的基本原則是一視同仁?!胺蓜t一視同仁,所注意的只是造成損害的大小。到底誰做了不公正之事,誰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誰害了人,誰受了害,由于這類不公正是不均等,所以裁判者就盡量讓它均等”[9],即“裁判者用懲罰和其他剝奪其利得的辦法,盡量加以矯正,使其均等”[10]。簡言之,如果有人對別人造成了損害,破壞了公正狀態(tài),那么,就應堅持一視同仁原則,通過矯正性的懲罰措施制裁得利者,從而恢復得失均等的公正格局。這種公正懲罰的思想,經(jīng)歷了時間的洗禮,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法制的基本共識,為人們處理各種矛盾糾紛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認為“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贊賞公正執(zhí)法、不偏不倚、不枉不縱的法制精神,由此可見,公正懲罰的思想是深入人心的。那么,何為對等,何為中道?抽象理解容易達成共識,而具體運用時仍難免歧見紛呈。尤其是當傷害或得利并非直接的財物時,其懲罰的對等衡量就比較困難。例如,一個人打傷了另一個人,可以進行傷情鑒定,但怎樣懲罰可與這種傷情對等呢?一個人霸凌別人,給別人造成了心理傷害,這種傷害又如何準確衡量呢?這就提出了立法層面的尺度標準問題,需要結(jié)合實踐不斷探尋中道把握的分寸奧秘。
總之,關于行為過錯的處罰問題,存在著三種完全不同的立場:基于功利論的殺雞儆猴式的重罰論,基于道義公正的得其所得式的中庸論,基于美德論的改過遷善式的寬恕論。從文明進化的角度看,公正處罰和教化寬恕的思想,體現(xiàn)了倫理道德的真諦,得到了比較廣泛的認同。教育行業(yè)以教書育人為宗旨,在對師生過錯的處理上,更應發(fā)揮制度崇善的力量,在保障制度公正的基礎上,多給予師生改過自新的機會。
三、關于案例的學理剖析
這個案例主要涉及對教師過錯的事實認定和懲處尺度的合理把握問題。小張老師被投訴了,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問題在于,小張老師被家長投訴的兩件事,是否違背了教師職業(yè)道德?這是必須首先明確的事實性問題。從材料看,很難明確認定小張老師犯了利用職務非法謀利的過錯。小張在家長群推薦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會給部分敏感的家長以一種強買強賣的印象,是不妥當?shù)淖龇ǎK究沒有強買強賣的實據(jù),很難判定為非法謀利;而且,小張的舉動客觀上有利于貧困鄉(xiāng)親的脫貧致富,這符合國家的脫貧攻堅戰(zhàn)略,在某種意義上說,體現(xiàn)了一種社會責任擔當。至于小張拒絕給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有償補課,這本身就是遵守師德規(guī)范的行為;自然,她主動把辦課外補習班的老同學的聯(lián)系方式告訴那位家長,似乎有些不妥,但并沒有強制要求孩子去讀課外補習班,很難說她有非法謀利的動機和行為;當然,從更高的標準看,小張可以免費給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但作為一個全科教師,教學任務很重,晚上還要住校照管學生生活,似乎也很難說個別輔導學困生是一種必盡的義務。綜合來說,小張的行為或許有不妥之處,但家長的投訴明顯夸大了事實,實屬上綱上線的無理取鬧行為。
面對家長脫離基本事實的投訴,學校應該如何處理呢?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種令人寒心的做法是:罔顧基本事實,屈從外界壓力,以甩鍋態(tài)度重罰教師,從而求得息事寧人的效果。這是赤裸裸的功利論邏輯,也是許多領導面對糾紛時的本能選擇。另一種做法是尊重客觀事實,公正處理矛盾沖突。顯然,在這個案例中,小張老師并沒有非法謀利,那么,就不能單聽家長的一面之詞而執(zhí)行學校規(guī)定,即不應給予小張老師調(diào)離工作崗位、扣罰年終績效的處罰。當然,可以針對小張老師的不妥行為,進行批評教育,幫助其提高師德意識以及與家長溝通的技巧。其實,即使小張老師有某種非法謀利的做法,考慮到她是一個剛?cè)肼毜男吕蠋煟e極的做法也是秉承治病救人的立場給予適當寬恕,給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真正受人尊重的行業(yè),未必從無過錯,可貴的是它有一種自我反省精神,有一種讓每個人不斷自我完善的機制。這就是美德論的邏輯,是張揚教化力量的邏輯。學校多一分寬恕,多一分公正,就會少一分戾氣,少一分沖突。真誠希望每一所學校遠離威逼利誘的泥淖,成為彰顯人性魅力的田園。
寬嚴尺度的把握問題,除了上文討論的過錯處罰外,在獎勵、評價、管理乃至人際交往上,都是值得關注的話題。大家可以結(jié)合本文的討論,進一步推敲一下為人處世的尺度規(guī)則,提升合理把握分寸的能力,努力成為在教育工作中“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好老師。
(責任編輯:林彥)
參考文獻:
[1]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 北京:中華書局,2014:42.
[2]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 北京:中華書局,2014:44.
[3]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 北京:中華書局,2014:46.
[4]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 北京:中華書局,2014:46.
[5]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 北京:中華書局,2014:49.
[6]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M]. 北京:中華書局,2014:19.
[7][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32.
[8][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90.
[9][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95.
[10][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