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
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元文化需求的現(xiàn)實需要,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一步,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xiāng)、便捷高效、?;尽⒋俟降默F(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奮斗目標。2017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為加強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而渭南市在群眾文化藝術培訓中形成的“在人民中的服務創(chuàng)新”實踐探索,正在成為該市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建設的重要經驗。為了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座談會上的重要精神,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創(chuàng)建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堅持“在人民中的服務創(chuàng)新”,推動了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工作廣覆蓋、高質量、高水平發(fā)展。
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于2015年在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人才培訓部的基礎上成立,負責全市公共文化藝術培訓工作和場館免費開放服務與管理工作。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群眾需要為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辦學宗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辦學指導思想,“人性化”的管理服務方式,逐漸探索出了“在人民中的服務創(chuàng)新”的群眾文化藝術培訓的渭南經驗。學校以渭南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建設和申報國家一級文化館為契機,依據《陜西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的基本要求,不斷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創(chuàng)新管理服務水平,為做好全民文化藝術普及和免費開放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形成了“在人民中的服務創(chuàng)新”的群眾文化藝術培訓的渭南經驗,先后被《陜西日報》、《渭南日報》、渭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和國內知名網站進行宣傳與報道,成為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qū)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工作的新高地。
培訓學校與市婦聯(lián)聯(lián)合開辦的“秦東美麗女子學堂”榮獲陜西省“2015—2017年度全省公共文化群眾文化品牌”,2021年被全國婦聯(lián)評為“巾幗文明崗”。培訓學校聯(lián)合社會青少年藝術培訓機構,整合資源,建立教育聯(lián)盟,并和教育系統(tǒng)共同建立了“關愛留守兒童、啟動素質教育”的免費培訓平臺,被僑聯(lián)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
一、多渠道服務:提升培訓服務的覆蓋面
為了使更大范圍內的群眾享受到文化活動,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拓寬了服務渠道,讓群眾能夠通過多渠道的方式享受到培訓服務。培訓服務開展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培訓理念,構建分類別、分層次、多渠道的培訓格局,完善現(xiàn)有培訓機制,以擴大培訓服務覆蓋面,讓培訓服務惠及有不同需求的群眾。
多渠道培訓服務具體體現(xiàn)為采取線上培訓、公開課堂、聯(lián)合培訓、主題講座等方式開展培訓服務。由于疫情的特殊狀況,春季的線下培訓課程不能正常進行,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創(chuàng)辦了“渭南有藝,十分有約”文化志愿者百集網絡微課堂線上課程,方便群眾學習文化藝術知識。公開課堂具體是指2019年培訓學校開設的“群眾文化藝術公開課堂”,先后開辦了模特表演、剪紙、攝影、繪畫等公開課,讓培訓走出了教室,走進了公園、廣場和社區(qū),群眾得以零距離接受培訓,這一新穎的模式受到了廣大師生和群眾的一致稱贊。聯(lián)合培訓是培訓學校和陜西省雜技團、渭南市茶協(xié)、渭南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各自利用自身優(yōu)勢,搭建培訓共享平臺,開設仿唐舞、東方舞、茶藝等藝術培訓,已經培訓學員近500名,使得培訓更加豐富多彩。主題講座通常會根據群眾文化需求和學校教學實際,每季度舉辦一期,講授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傳統(tǒng)的培訓方式主要以課堂教授為主,而當前通過多渠道服務開展培訓,群眾能夠合理安排時間并以可選擇的方式參與到培訓中來,最大程度上拓寬了培訓服務的覆蓋面。未來,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和內容,拓寬授課渠道和方式,開發(fā)群眾喜聞樂見的課程內容,讓更多群眾自愿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讓他們從“旁觀者”轉變?yōu)椤皡⑴c者”,切實提升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意愿和水平。
二、標準化服務:提升培訓服務的獲得感
實現(xiàn)好、維護好、發(fā)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而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迫切要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服務方式,能夠有效提升培訓服務的獲得感,因此,必須加快實現(xiàn)服務方式的規(guī)范化。
近年來,在擴大全民藝術普及覆蓋面的同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服務工作越來越重視標準化。首先,在培訓人員評估上,更加注重服務的實效性。具體來說,采取校長責任制,由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工作人員擔任培訓班班主任,對培訓班進行日常管理,吸納和邀請各藝術領域專業(yè)人才作為文化志愿者進行教學,設計合理教案,印制培訓教材,并組織專業(yè)人員對教案和教學過程進行監(jiān)督和評審,確保培訓教學的實際效果。其次,在教學管理上,更加重視服務的嚴謹性。教學管理就要求“一學期缺勤超過3次,不發(fā)結業(yè)證;拿到結業(yè)證,才能繼續(xù)中、高級班的深入學習”。做培訓不能搞形式主義,不是簡單地給群眾教一門才藝,而是要通過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管理機制把藝術的種子播撒下去,讓藝術真正融進全民心里,從而實現(xiàn)全民藝術普及。最后,在服務效果上,更加重視為群眾提供藝術展示平臺。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成立以來,共開展藝術培訓課程600個,舉辦藝術專題展演60余場,免費開放時間達12000小時,服務群眾30萬余人次。藝術普及的目的是用而不是學,不光要給廣大群眾提供學的平臺,更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的舞臺。因此,為了使培訓服務的效果更深遠,教學成果得到展示和檢閱,讓藝術真正為民所用,學校每年度末都舉辦“年度群眾文化藝術培訓成果展”,成果展分書法、繪畫、攝影展,綜藝節(jié)目匯演和教學表彰三個部分,自2016年開始已連續(xù)舉辦了4屆,共展示學員作品1000余幅,舉辦綜藝節(jié)目60多個,參加綜藝表演的學員2000余名,讓學員走到群眾中,從文化活動的參觀者、參與者轉變成文化工作的建設者、創(chuàng)造者。
服務管理方式的標準化,不僅會使文化藝術培訓工作更加規(guī)范、有序進行,也會使群眾享受到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務,更會極大地提升文化藝術培訓服務的獲得感。在未來,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標準化是其發(fā)展建設方向。首先,在開展文化藝術培訓工作時,要按照社會化的方式,讓更多企業(yè)、社會組織、文化志愿者、個人參與到培訓工作的開展之中,為藝術培訓工作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和力量源泉。其次,要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實施教學管理規(guī)范化、免費開放規(guī)范化、成果運用規(guī)范化、對外宣傳規(guī)范化等規(guī)范化建設,使今后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工作的開展更具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和有序性。
三、多樣化服務:提升培訓內容的豐富性
多樣化的服務內容,能夠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涵,滿足群眾日益多樣的文化藝術需求。當前,群眾精神世界日益豐富,越來越需要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服務。因此,文化藝術培訓的內容必須要多樣化,以最大限度滿足群眾需要,增強群眾的精神力量。
服務內容不僅僅是針對技能的培訓,同時還需要重視對思想道德的引領,即要對群眾進行全面的、綜合的、系統(tǒng)的培訓。為了使服務的內容更加多樣,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F(xiàn)有各類培訓教室19個,同時配有多功能會議室、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藝術資料室、大眾書吧等,可以同時滿足約1000人的各種類型的文化藝術培訓。2015年培訓學校剛成立時,開設課程只有54個,當前開設藝術培訓課程已達210個。此外,還按照性別、年齡、職業(yè)等不同群體特征開設了針對普通群眾的“市民文化講堂”、針對婦女同志的“秦東美麗女子學堂”、針對老年人的“三賢學堂”、針對基層文化工作人員的“文化干部培訓基地”、針對少兒的“陽光美育培訓基地”、針對民間文藝團體的“星級團隊輪訓”等六大板塊,豐富了常規(guī)培訓服務內容。具體實踐中,首先,在培訓課程內容上,因需定課。在制定課程之前,向學員發(fā)放意見征詢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根據群眾實際文化需求,結合教學實際,制定出廣大群眾喜愛的文化藝術培訓課程。在培訓課程報中心審定后,由渭南市文化藝術中心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外聘的各類藝術領域拔尖人才進行授課,所教授的課程不僅有廣度,而且有深度。其次,在培訓課程確定后,進階培訓。在做好群眾藝術普及培訓初級班課程的基礎上,學校根據學員需求,增設提高班、精修班以滿足群眾不同層次的藝術需求。進階培訓一般不是強制性的,群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進行選擇,此舉為群眾賦予了更大程度的選擇權,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水平群眾的需要。
不同職業(yè)、不同群體、不同文化程度的群眾對基本文化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滿足群眾需求必須要提供更加豐富的服務內容。首先,要不斷拓寬服務途徑,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完善群眾需求反饋機制,根據群眾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目錄。其次,要提高認識,明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作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按照“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思路,以基層為主要陣地,以特殊人群和特殊地區(qū)為重點關注對象,資源共建共享為手段,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
四、延時錯時服務:提升培訓服務的靈活性
延時錯時服務,能夠讓群眾選擇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里接受培訓,解決了群眾“上班沒空接受培訓、休息時間沒處培訓”的困擾,為群眾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猶如一道暖陽溫暖了群眾的心,獲得群眾連連稱贊,不僅提升了培訓服務的靈活性,也提高了群眾對于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
全時服務、場館免費開放服務是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堅持“在人民中的服務創(chuàng)新”的重要經驗。具體來說,在實踐中,根據群眾需求,在周內正常白班基礎上,為上班職工群眾開設晚上六點半到九點的晚班,同時為學生開設雙休日班,以滿足不同群體群眾的實際文化需求。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學校成立運營以來,為了保證群眾接受培訓有活動場地,根據群眾需求,已將免費開放的場館面積增加到近5000平方米。此外,從2015年起,開始全面實行延時錯時服務,設置了白班、晚班、雙休日班3種班次,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年齡的群眾對文化藝術培訓的需求。
今后,還需要根據延時錯時服務的試行情況不斷進行改進,以更好地提升培訓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
五、“菜單式”服務:提升培訓服務的精準性
“菜單式”服務簡單來說就是在提供文化藝術培訓服務時要更多征集群眾的意見,發(fā)現(xiàn)群眾更偏愛學習什么,喜歡什么類型的文化活動,根據群眾的喜好和需要開展服務。這樣的培訓服務方式,能夠實現(xiàn)群眾“點什么”就“教什么”,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是群眾真正喜愛、需要的,從而有效提升了培訓服務的精準性。
培訓學校在每學期末都會發(fā)放學員意見征詢表,根據群眾意見確定開設課程。每學期開學前,學校進行招生宣傳,提前公布培訓課程目錄,群眾按需“點菜”,即從目錄中直接勾選服務項目,并填寫服務場所和服務時間,培訓學校收到訂單后著手進行“配菜”,流程清晰,便民惠民。這樣的服務方式為群眾搭建起了一個便捷高效的文化藝術平臺,能夠精準對接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具體實踐時,起初,因為師資力量比較緊缺,學校只嘗試開設了兩門課程,進行了4~8期大規(guī)模的集中培訓,深受群眾喜愛,受到了群眾的普遍贊賞。因此,為了順應市民呼聲,從2015年起,逐年增加服務科目,外聘藝術人才,增強師資力量。2018年開始,為了讓市民能夠更加投入地了解藝術、享受藝術,學校啟動了“菜單式”培訓。目前學校常年開設書法、繪畫、瑜伽、茶藝、古琴、模特表演等30個專業(yè)。在“菜單式”培訓的推動下,所開設培訓課程成倍增加,學校已注冊學員的數量平均每年以20%的增長率遞增,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支持。
“菜單式”培訓服務新模式,能夠為群眾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惠民文化服務,讓他們便捷地享受到服務的精神盛宴?!安藛问健狈眨七M供需有效對接,在“送文化”里“種文化”,不僅滿足了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讓群眾自覺遠離酒桌、牌桌、賭桌,在引領老百姓奔向“文化小康”的同時傳播了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通過這樣一個文化藝術平臺,公共文化服務效果顯著提升,群眾文化素養(yǎng)不斷提高。今后,公共文化服務必將朝著智慧化、信息化的方向發(fā)展,在開展“菜單式”服務時,還需搭建數字文化平臺,實現(xiàn)網絡、手機APP“點菜”,為群眾提供更加多元、便捷、高效的服務平臺。
六、結 語
今后,渭南市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重要論述為引領,堅持和發(fā)展“在人民中的服務創(chuàng)新”經驗,全力推動新時代渭南群眾文化藝術培訓工作,為區(qū)域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