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琪,黃心悅,張麗君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沈陽 110001)
含有E3泛素蛋白連接酶2的WW結構域(recombinant WW domain containing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 2,WWP2)是編碼Nedd4家族成員中一種重要的E3連接酶[1-3]。WWP2參與包括膜蛋白轉運、蛋白質(zhì)降解、信號轉導以及轉錄凋亡等多種細胞過程,并與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4]。急性淋巴細胞白血?。╝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血液系統(tǒng)的一種異質(zhì)性惡性腫瘤,預后較差,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本研究擬觀察WWP2對ALL細胞系生物學行為的可能的影響,旨在探討該基因對ALL發(fā)生發(fā)展的潛在作用。
ALL細胞系Jurkat來自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液研究室。RPMI-1640及PBS購自美國Gibco公司;polybrene、兩性霉素B及嘌呤霉素購自日本Sigma公司;Higene購自中國普利萊公司;質(zhì)粒購自中國吉凱公司;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購自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CCK-8試劑盒購自日本同仁化學公司;細胞凋亡試劑盒及組織活性氧購自中國碧云天生物技術公司。
1.2.1 細胞培養(yǎng):用含10%FBS的RPMI-1640培養(yǎng)基,于37℃孵箱中培養(yǎng)Jurkat細胞。細胞傳代3次后行臺盼藍染色,應用細胞計數(shù)儀計數(shù)細胞,存活率≥97%即可進行后續(xù)實驗。
1.2.2 細胞轉染:用PBS清洗細胞,接種至6孔板中(密度60%~70%),更換含polybrene(6 μg/mL)的培養(yǎng)基。分別加入60 μL含WWP2shRNA及空載的病毒液孵育,48 h后再滴加60 μL,48 h后更換培養(yǎng)瓶,補5~10 mL培養(yǎng)液,觀察細胞生長情況。轉染結束后,向培養(yǎng)基中加入10 μg/mL嘌呤霉素進行陽性篩選。將1 mL 0.9% NaCl、24 μL轉染試劑、HA質(zhì)粒15 μL、WWP2質(zhì)粒20 μL混勻后,室溫靜置20 min,加入細胞培養(yǎng)基中,36~48 h后觀察細胞形態(tài),進行后續(xù)實驗。
1.2.3 CCK-8實驗:將轉染后Jurkat細胞(3.0×105/mL)接種于96孔板中,100 μL/孔。設置空白孔,設置不同濃度(0、0.05、0.1、0.2、0.4 μmol/mL)dox藥物處理組,每組4個復孔,孵育6 h,加入CCK-8試劑10 μL/孔,繼續(xù)孵育1 h后,用酶標儀檢測樣品450 nm處OD值。
1.2.4 流式細胞術:將經(jīng)過0.2 μmol/mL dox處理的細胞重懸于500 μL binding buffer中,分別加入細胞3 μL FITC和1 μL PI染料,混勻,同時設置3管FITC-/PI-、FITC+/PI-、FITC-/PI+,避光靜置10~15 min,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
1.2.5 活性氧檢測:用無血清RPMI-1640稀釋(1∶1 000)活性氧熒光探針(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至終濃度10 μmol/L。收集細胞,與DCFH-DA充分接觸,于37 ℃孵育30 min,每隔3~5 min顛倒混勻1次,用RPMI-1640洗滌細胞3次,充分去除未進入細胞的DCFH-DA。利用甩片機將細胞甩至載玻片,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采用SPSS 22.0和Graphpad prism 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秩和檢驗的非參數(shù)檢驗方式分析,兩變量相關程度采用雙變量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別用0、0.05、0.1、0.2、0.4 μmol/mL的dox刺激細胞48 h,通過CCK-8實驗探討WWP2對Jurkat細胞增殖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與未敲減的對照組相比,敲減WWP2后,細胞增殖活性明顯減弱,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過表達WWP2后,細胞增殖活性則明顯升高(P<0.01),見圖1。當dox濃度為0.2 μmol/mL時,細胞增殖活性約為50%,因此選擇該藥物濃度進行后續(xù)實驗。
圖1 不同濃度dox刺激下各組細胞增殖能力的比較Fig.1 Comparison of cells proliferation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dox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流式細胞術結果顯示,加入dox后,敲減WWP2組細胞凋亡率較對照組明顯增高(P<0.01),而過表達WWP2基因組細胞凋亡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見圖2。提示W(wǎng)WP2基因可能作為癌基因抑制Jurkat細胞的凋亡。未經(jīng)dox處理的各組細胞凋亡率無顯著差異,WWP2低表達的細胞對dox更敏感,而WWP2表達水平較高的細胞對dox不敏感,因此,推測dox對細胞的損傷作用可能部分受WWP2基因調(diào)控。
圖2 流式細胞技術檢測各組Jurkat細胞凋亡情況Fig.2 Apoptosis analysis of Jurkat cells by flow cytometry
熒光顯微鏡下可見,與對照組相比,加入0.2 μmol/mL dox后,敲減WWP2組細胞更亮,細胞數(shù)相對更少(圖3A),而過表達WWP2組細胞更暗,細胞數(shù)相對更多(圖3B)。間接證明,敲減WWP2的Jurkat細胞產(chǎn)生的活性氧物質(zhì)增多,而過表達WWP2的Jurkat細胞產(chǎn)生活性氧物質(zhì)減少;dox對敲減WWP2的Jurkat細胞抑制作用明顯增強,對過表達WWP2的細胞抑制作用則減弱。
WWP2基因位于染色體16q21.1,可在人類心臟、腦、肝臟、胰腺、肺及腎臟等器官表達。WWP2參與多種細胞過程,并與腫瘤相關底物結合,與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4]。FUKUMOTO等[5]發(fā)現(xiàn),在人口腔鱗狀細胞癌細胞系中WWP2mRNA表達上調(diào),蛋白表達顯著增加;敲除WWP2基因可抑制細胞增殖能力,但對遷移能力則無顯著影響。研究[6-10]表明,WWP2在多種實體腫瘤中表達水平上調(diào),發(fā)揮癌基因的作用。有學者研究了WWP2與淋巴瘤的關系,發(fā)現(xiàn)該基因可作為生物標志物鑒別反應性濾泡增生和濾泡性淋巴瘤。文獻[11-12]報道,日本蟾蜍毒治療對多發(fā)性骨髓瘤誘導的骨溶解具有抑制作用。
ALL是一種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以未成熟的淋巴樣細胞分化和增殖受損為主,發(fā)生于骨髓、外周血或某些髓外組織中[13]。ALL多發(fā)病于2~5歲或50歲后[14]。近年來,兒童ALL治愈率明顯提高,而成人ALL預后遠不如小兒[15],長期無病生存率僅為35%~45%[16-17]。ALL預后較差,治愈率僅為20%~40%[18]。WWP2在多種實體腫瘤中均發(fā)揮癌基因的作用[7-10],而它在血液系統(tǒng),尤其是ALL中的作用機制尚未明確。本研究首次探討了WWP2在ALL中的作用,通過細胞增殖實驗、流式細胞術以及活性氧染色等方法觀察了WWP2基因對ALL細胞系Jurkat的生物學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敲減WWP2基因使Jurkat細胞增殖活性降低,細胞凋亡增多,產(chǎn)生活性氧減少,而過表達WWP2產(chǎn)生的作用則相反。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WWP2基因敲減的細胞對dox更加敏感,而WWP2過表達的細胞對dox的敏感性則明顯降低。這意味著對WWP2低表達的患者應用dox藥物治療可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但WWP2高表達的患者則應考慮選擇其他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因此,臨床上可以對所有ALL初治患者進行WWP2表達水平檢測,其結果將會為ALL疾病的治療及預后提供依據(jù)。另外,WWP2也許可作為指導ALL患者的治療及預后的靶基因,為相關靶向藥物研究及復發(fā)難治患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
綜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證明了WWP2基因可能是ALL新的潛在癌基因,有望為疾病診斷、治療和預測預后提供新的靶點。此外,對WWP2低表達的患者,dox是一種很有效的藥物,而對WWP2高表達的患者應慎重選擇其他合適的化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