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李佳芮
語用學是一門研究語言使用規(guī)律的學科,主要研究在不同語境中話語意義的恰當表達和準確理解,尋找并確立使話語意義得以恰當表達和準確理解的基本原則和準則。將語用學運用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不僅能幫助教師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還可以從新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法。學生也會在教師的有序指導下,逐漸掌握口語交際的技巧,提高交際能力。在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口語交際專題都是一個情景語境,并且新增了“小貼士”,明確學習要求?!靶≠N士”是每一個口語交際專題教和學的要點,隱含并體現(xiàn)著一定的語用學理論。教師若能掌握相關(guān)的語用學理論,則能從新的視角看待口語交際教學,從新的角度理解文本、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47個口語交際專題中的“小貼士”總計89條。我們運用語用學中的語境理論、合作原則、禮貌原則、言語行為理論對所有“小貼士”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其中有7條“小貼士”分別涉及兩種語用學理論,所以統(tǒng)計中呈現(xiàn)的“小貼士”總計有96條):語境理論出現(xiàn)了18次,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分別出現(xiàn)了31次,言語行為理論出現(xiàn)了16次。這四種語用學理論的實際占比情況如下圖所示:
一、語用學視角下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內(nèi)容構(gòu)建
1.語境理論指導下的聽眾對話語的解讀
語境簡單來說就是指言語的環(huán)境。學者李沖鋒認為,“上下文語境由一個語句的上下文(書面語)或前后語(口語)組成;情景語境,包括主、客觀兩個方面,主觀性因素包括年齡、性別、文化修養(yǎng)、心理情緒等,客觀性因素包括時間、地點、場景,以及說話的對象、目的、方式、話題等;社會文化語境,指支配、規(guī)范著具體言語行為的廣泛的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tǒng)。它們以潛在的背景知識作用于言語行為”。本文關(guān)注的主要是是情景語境。
在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口語交際專題都有明確的主題,而且設置的主題情景非常豐富。比如與學生息息相關(guān)的日常生活情景,包括《我們做朋友》《一起做游戲》等;還考慮到了生活中會遇到的正式場合,比如《演講》《辯論》等。此外,還有一些很有討論和交流價值的“問題情景”,比如《意見不同怎么辦》《長大以后做什么》等,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養(yǎng)成積極主動發(fā)言表達觀點的習慣。從縱向來看,情景的設置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梯度。比如講故事的主題,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有“聽故事,講故事”“看圖講故事”“名字里的故事”“趣味故事會”“講歷史故事”“講民間故事”等內(nèi)容。從看圖講故事,到對學生知識積累和整合表達的考驗,層級清晰。
除了教材提供的情景語境外,“小貼士”中也強調(diào)了口語交際要注意副語言語境。例如一年級上冊的“說話的時候,看著對方的眼睛”、一年級下冊的“一邊說,一邊做動作”、三年級上冊的“借助圖片或?qū)嵨镏v”、四年級上冊的“使用恰當?shù)恼Z氣和肢體語言”等,都是根據(jù)對話內(nèi)容即時形成的語境。由此可以看出,語境并不是一個靜態(tài)、凝固的概念,而是動態(tài)、流動的過程。
2.合作原則指導下說者的恰當表達
合作原則是指在參與交談時,要使你說的話符合你所參與的交談的公認目的或方向,包括量的準則(提供的所需且不多余的信息)、質(zhì)的準則(說的話力求真實)、相關(guān)準則(說的話是相關(guān)的)、方式準則(清楚明白地說出要說的話)??谡Z交際專題中的“小貼士”大都體現(xiàn)了合作原則,例如三年級的“把了解到的信息講清楚”、五年級上冊的“講清楚細節(jié)”,體現(xiàn)了合作原則中量的準則,強調(diào)要表達出必要的信息,但又要避免說多余的信息,干擾對話,影響對方對話語的理解。三年級下冊的“說清楚想法和理由”、六年級上冊的“表達觀點時,要簡潔明了,要有根據(jù)”,體現(xiàn)了合作原則中質(zhì)的準則,強調(diào)說出的話要有理由、有根據(jù)。四年級上冊的“圍繞話題發(fā)表看法,不跑題”則體現(xiàn)了合作原則中的相關(guān)準則,對話的內(nèi)容要與對話相關(guān)。二年級上冊的“按照順序說”“按順序講清楚圖意”體現(xiàn)了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強調(diào)在表達時要避免晦澀、歧義,說的話要簡練有條理。當然,對于小學生來說,要達到這些要求會有些難度,所以要在對話訓練中對其進行適當?shù)囊?guī)范和提醒。如果機械地遵循合作原則,就會讓對話顯得蒼白,甚至影響對話的順利進行,所以這就需要禮貌原則的協(xié)助。
3.禮貌原則指導下的和諧交流
遵循禮貌原則,能讓參與交際的各方在交際中都處于愉快舒適的狀態(tài)。如果說合作原則追求對話的真實,那么禮貌原則便是對合作原則的潤色。禮貌原則和合作原則一樣有相應的次準則,包括得體準則、寬宏準則、贊譽準則、謙虛準則、一致準則和同情準則。如“小貼士”中的“選擇別人感興趣的內(nèi)容講”“多從別人的角度著想”體現(xiàn)了得體準則,強調(diào)了在交流的時候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別人,讓別人受益?!皡R總小組意見時,盡可能反映每個人的想法”“討論后要做小結(jié),既總結(jié)大家的共同意見,也說明不同意見”等體現(xiàn)了一致準則,意思是在交流對話中雙方要將對話的分歧減到最小,增強雙方的認同感和一致性。另外關(guān)于禮貌,不得不談到謙虛。在“小提示”中有多個要點都提到了“謙虛”,例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禮貌地提問”“有禮貌地向別人請教”等。在口語交際教學中,禮貌原則更多的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習慣,體會到互相尊重、互相考慮所帶來的交流的愉悅。
4.言語行為理論指導下的話語信息提取
言語行為理論是由英國學者奧斯汀提出,美國學者塞爾補充完善的,主要從行為角度來看待人與人之間的言語交際。奧斯汀提出了“言語行為三分說”,即把言語行為分為三類: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也稱言內(nèi)行為、言外行為、言后行為。言語行為理論強調(diào)人們所說的話不單指說話的內(nèi)容,同時也表示帶著一定目的的行為,也就是說“言有所為”。這個“行為”背后還涉及說話過后的結(jié)果以及可能給聽話者帶來的影響和后果。所以我們在說話時還要考慮在具體的情景語境下,怎么做出恰當?shù)难哉Z行為。從言語行為特征來看,言語本身就存在說明一些事實內(nèi)容的特點。另外它也是一種行為,說出的話語內(nèi)容也代表著正在進行中的行為,當說話結(jié)束時,就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反應、對話影響和效果。所以我們反過來可以通過話語去思考、分析言語行為,試著去了解說話人的意圖和仔細觀察聽話人的態(tài)度,再通過信息整合去獲得準確而有效的信息,加深對口語交際內(nèi)容的理解。
二、語用學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統(tǒng)編教材的口語交際專題中蘊藏著豐富的語用學理論,為口語交際教學指明了方向,能夠幫助教師從新的角度去看待口語交際,制定不一樣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zhì)量。
1.運用語境理論促進口語交際教學中的理解和表達
(1)利用上下文語境增強學生理解的敏感性
上下文語境強調(diào)學生要耐心聽別人把話講完,要結(jié)合對方之前說的話來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意思。例如六年級上冊《請你支持我》的口語交際教學,發(fā)言的學生可能會先說要做什么,這時候就不能只聽到這里就否定或者拒絕,要仔細聽他后面會作出怎樣的解釋,因為這樣才能將對方的意思理解完整。所以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醒學生仔細、耐心聽別人說完,當學生的表達出現(xiàn)偏差時可以適當提醒他前面說了什么。
(2)利用情景語境創(chuàng)建恰當?shù)那榫?/p>
口語交際的語境在很多情況下是抽象的,再加上學生在學校并沒有真實地身處具體情景的條件,所以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創(chuàng)建具體的情景至關(guān)重要。在創(chuàng)設情景時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還要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如在進行《小兔運南瓜》《一起做游戲》《看圖講故事》這類情景的口語交際教學時,最好可以呈現(xiàn)相應的圖片或者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圖畫,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起到提示作用。
(3)利用社會文化語境準確理解和恰當表達
社會文化語境具有歷時性,是與交際雙方有關(guān)的人物關(guān)系(主要是談話雙方之外的)、交際語言中所涉及的歷史社會情況,包括社會關(guān)系、時代特征、歷史知識、人文知識等諸多因素的綜合。社會文化語境能夠幫助交流雙方儲備與對話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以便在交流中更容易理解對方的表達。另外,說話人也可以利用社會文化語境進行恰當?shù)谋磉_。比如六年級上冊《聊聊書法》的口語交際教學,教師應先布置預習作業(yè),可以根據(jù)教材中列出的四點問題提示來指導學生作預習準備,儲備相應的書法知識,這樣學生在交流時就有話說而且也容易理解他人說的話。再比如三年級下冊《勸告》的口語交際教學,首先要看口語交際中的“小貼士”,“小貼士”比較明確地指出了本次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第一條是注意說話的語氣,不要用指責的口吻。這一條“小貼士”涉及語境理論,指向語境理論中的副語言語境。再從言語情景來看,教材已經(jīng)提供了三個與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情景,通過不同的情景來感受不同的表達語氣就可以作為教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勸告高年級同學不要玩樓梯扶手——感受不同的勸告語氣。
第二,勸告同學不要橫穿馬路——實踐訓練,注意勸告語氣。
第三,勸告表哥少玩電腦游戲——對象變化,注意語氣的同時,思考如何采取有效的勸告方式。
2.運用合作原則規(guī)范訓練話語的表達和理解
在合作原則的指導下,口語交際的教學和學生對話交流都應該朝著嚴謹?shù)哪繕饲斑M。比如三年級上冊《名字里的故事》的教學,就要注意合作原則中的四項準則。從量的準則看,要選擇關(guān)鍵的內(nèi)容講,如名字的含義是什么、名字是怎么來的;從質(zhì)的準則講,講的內(nèi)容要力求真實,如名字的來源不能胡編亂造;從關(guān)系準則看,講的內(nèi)容要與名字相關(guān);從方式準則看,最好按照一定的順序講,做到簡潔明了。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習時,教師也要根據(jù)合作原則做好示范,把口語交際須要注意的關(guān)鍵點,明確、有條理地呈現(xiàn)在黑板上,作為學生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目標,幫助學生在口語交際中規(guī)范自己的言語。第一條“小貼士”提示要把了解到的信息講清楚。如何才算“講清楚”呢?從合作原則的角度來說,一是要把名字的關(guān)鍵信息講出來,比如名字的來歷、有何含義;二是所講的內(nèi)容要真實,不能胡編亂造;三是所講的內(nèi)容要與名字相關(guān);四是表達方式讓人清晰易懂,比如按照順序講、制作卡片輔助講解。
另外,不管學生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展示名字的故事,讓聽者聽清楚,有條理地表達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在設計教案和上課時都要給學生一個可參考的表達標準,比如:
先說你的名字是什么;
說一說名字的來歷、含義;
說的內(nèi)容要真實;
要講得有條理,可以采用以下句式:
“第一……第二……第三……”
“首先……;其次……;最后……”
教師布置任務的語言也要簡潔、清楚。從給出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師不僅在幫助學生學習表達的技能,同時也在利用合作原則規(guī)范自己的表達,做好示范。
3.運用禮貌原則進行和諧融洽的文明交流
在進行《我的暑假生活》口語交際教學時,講自己的暑假生活要注意與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不僅要把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講出來,還要讓其他同學也感受到其中的樂趣,產(chǎn)生共鳴。從得體準則看,講故事要選擇別人可能喜歡和感興趣的事,哪怕這件事講述者自己的體驗并不好,但也要讓別人多受益;從謙虛準則看,講故事要注意用語文明,說話盡量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除表達上要注意禮貌外,傾聽也需要禮貌。從慷慨原則和同情原則看,別人在講的一些內(nèi)容可能會引起聽者的不適,這就需要包容,因為說話的人可能不知道會引起這樣的情況;從贊譽原則看,學生講完故事后都希望得到聽眾的認可,所以教師和同學要給予客觀的贊美,讓講的學生得到鼓勵。
如一年級下冊《請你幫個忙》設計的情景是“請別人幫忙”。從“小貼士”強調(diào)的要點來看,主要涉及禮貌原則中的得體準則和謙虛準則,意思是在對話交流中要盡量讓別人受益,待人要謙和。這個口語交際專題設置了“請別人幫忙”這個話題語境,幫助學生學習當請不同對象幫忙時如何禮貌表達,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不同的情景對話幫助學生養(yǎng)成禮貌交流的良好習慣。教學設計時可以用教材中提供的三個情景,設置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向叔叔詢問去書店的路線、請姐姐幫忙拿球——請陌生人或長輩幫忙。
禮貌用語:您好、請問、您、謝謝。
第二,請同學或同桌幫忙——請同齡人幫忙。
禮貌用語:請問、謝謝。
第三,別人向你說謝謝——別人請你幫忙。
禮貌用語:不客氣、沒關(guān)系。
4.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反思和評價言語表達
小學生在口語交際中,不太會有意識地思考自己說的話是否恰當或者考慮自己的言語行為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所以這就需要教師的監(jiān)控、評價和反饋,以幫助學生“分辨別人的觀點是否正確,講的理由是否充分”。教師在對話交流之前要提醒學生認真傾聽,思考對方的觀點是否正確、有道理。這樣學生就會在傾聽的同時進一步思考,理解對方的真正意圖,并在對方闡述完自己的想法后進行回應。另外,教師不僅要觀察學生的口語交際行為,也要通過反思自己的言語行為來改進教學。
如六年級下冊《同讀一本書》口語交際話題,本質(zhì)上是一個讀書交流會,“小貼士”也作了清晰的教學指向。其中一點是分辨別人的觀點是否有道理,講的理由是否充分。這體現(xiàn)了語用學理論中的言語行為理論,強調(diào)在對方發(fā)表觀點時聽者要仔細聽,而聽后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言語行為。對別人沒說準確的地方進行補充,以便更好地闡述書中的內(nèi)容或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又會引起其他同學的思考,產(chǎn)生共鳴或者產(chǎn)生分歧。這就意味著其言語行為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也就是“以言成事”。所以從第二條“小貼士”涉及的言語行為理論來看,此次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傾聽、邊聽邊思考以及主動反思發(fā)言的良好習慣。
教材中提供的五個討論問題都有非常豐富的發(fā)言內(nèi)容,但考慮到其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可以整合為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這本書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第二,你對哪個人物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第三,讀這本書時,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書,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另外,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也要利用言語行為理論來反思自己的任務安排,設想這樣的安排會帶來什么樣的結(jié)果和影響,設計的問題能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能不能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由此可以看出,言語行為理論不僅能指導教師預設自己設計的教學任務帶來的結(jié)果,而且也能讓學生在交流中反思和評價自己的言語行為。
從語用學的角度去看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個口語交際專題,都會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的語用學理論。而語用學理論也正在成為教師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新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