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禾
人生漫漫,道阻且長,無數(shù)的得失組成了我們一路成長的風(fēng)景。有人以“失”為起點,有人渴望能“得”在終點,得失之間,是我們一段又一段奔波的旅程。以我之見,無論起點、終點,還是過程,都只是一路遠行的鏡花水月,終究歸于過往,心有遠方,前行才有燈塔。心有所向,無問得失,方是奔跑在這一程最矯健的步伐。
心有所向,起點也好,終點也罷,得失不過是一時的勝敗,遠方才應(yīng)是我們永恒的追求。
今天,心中有美好的遠方,便如浮躁生活中一勺慰春風(fēng)之酒,飲下這勺酒,以瀟灑的姿態(tài)面對生活之得失,一切都只是過程,一切也都會過去?!扒锶f歲后,誰知榮與辱”,陶淵明失了利祿,卻得了“戴月荷鋤歸”的愜意;“倚杖柴門外,臨風(fēng)聽暮蟬”,王右丞失了官職,卻得了“坐看云起時”的淡然。在得與失面前,他們沒有糾結(jié)起點與終點,沒有感嘆過程與成敗,有的,只是心之所向,或孜孜以求,或因時而變。正是他們明白“眼前得失等云煙”,才會享受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他們將自己從得失中釋放,不汲汲于這一程而不能自拔,將靈魂安放在路上,終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走出屬于自己的豐碑。
將靈魂安放在路上,那心中正確的方向便十分重要。如果說,無問得失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那么心有所向,方能達成人生的高度。20世紀(jì)50年代,一批志士仁人放棄前半生的所有,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毅然回到祖國,為我中華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奠基;疫情之時,一批批白衣天使告別雙親子女,聽從內(nèi)心的召喚,毅然投身抗疫一線,為我華夏重新獲得國泰民安護航。他們或偉大或平凡,有的名垂青史,有的甚至未留下只言片語,但無論他們是誰,同樣地,他們的心中沒有所謂的起點與終點,沒有所謂的過程與得失,有的只是堅定的信仰和前進的方向,這讓他們擺脫小得小失的泥淖,在心靈的征途上繪就了自己人生讓人仰望的高度。
誠然,在漫漫人生的軌道上,得失無法回避,但在這里,得失不是起點,前行也沒有終點,每一次啟程都將成為過往,每一份過往都是未來的序章。心有所向,無問得失,便是讓我們打開眼前起點與終點的枷鎖,把眼光投向燦爛的遠方,讓更美麗的星辰大海引導(dǎo)我們勇往直前。
心有所向,無問得失,一切成敗都是過往,下一程的求索才會有新的芬芳!
(2021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同題競寫)
【簡析】? ?這篇文章,作者在起點、終點和過程之外,翻出了新意。她認為我們不應(yīng)該局限于將得失劃分為這三者中的哪一個,得失只是過往,重要的是在得失之后始終向前看。在提出觀點后,作者首先用陶淵明和王維兩個例子闡述了方向與得失的關(guān)系,正面論證了“心有所向,無問得失”的人生態(tài)度。在這個基礎(chǔ)上,作者進一步對“心有所向”進行思考,提出了對“得失”與“人生高度”的思考,讓觀點更加深刻。最后,作者回扣話題,應(yīng)該把得失看成過往,要努力尋找下一程的芬芳。綜觀全文,總體論證邏輯清晰,理據(jù)充分,體現(xiàn)出作者對這一話題的思考深度。
(浙江省諸暨市海亮實驗中學(xué)? ?姜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