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中生物科學史教學對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實踐探索

2021-10-08 16:49韋夢圓陳麗軍何曉波張忠華
考試與評價 2021年9期
關鍵詞:科學思維新課改

韋夢圓 陳麗軍 何曉波 張忠華

【摘 要】 運用生物科學史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的一種重要途徑。以“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教學為例,通過為學生呈現(xiàn)豐富的科學史實,引導學生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等,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

【關鍵詞】 生物學科素養(yǎng)? 新課改? 生物科學史? 科學思維

我國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及社會責任,作為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科學思維是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高中生物科學史中包含了科學研究規(guī)律、科學思維、科學研究方法以及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科學研究精神,深入挖掘高中生物科學史,并在課堂上有效呈現(xiàn),將會有助于學生達成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目標。

一、 科學史及科學思維的概念

(一)科學史

科學史是科學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以在科學發(fā)展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事件為主線,以科學知識為主體共同構成的科學發(fā)展史??茖W史分兩種,一種是有文獻或者記錄在冊的歷史上客觀存在的科學史實,也就是在一定社會背景下,科學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另一種是主觀性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或科學思想,即一些專家學者通過科學家的探索過程及結論,提煉出探索真理過程中科學家所表現(xiàn)的科學品質。

(二)科學思維

《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科學思維的要求是通過崇尚真知、渴望得到知識的動機,繼而產(chǎn)生尊重事實和證據(jù)的認知行為,并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運用正確的、科學的邏輯方式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產(chǎn)生正確的認知方式,最終在思考某些問題時具有較高的認知品質,能多角度分析問題,大膽提出質疑,即具備質疑和批判思維。

二、新課程標準下科學史教學對科學思維培養(yǎng)的意義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課程目標的設置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圖表數(shù)據(jù),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結果預測等各種科學研究能力,其核心內(nèi)容即是通過教學引導學生不斷發(fā)展科學思維的過程。而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豐富的科學研究事實、圖像、模型等材料,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研究,加深對生物學核心概念的理解。在學習生物科學史時,大量科學研究事實需要學生歸納、概括得到結論,經(jīng)過綜合結論一步步自主構建模型。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推導科學家的大量研究事實總結出一般規(guī)律,并利用模型建構將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來,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識物質世界、爭取獲得高質量結果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三、高中生物科學史的教學實例

本文以2019年新改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的“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為例進行生物科學史的教學設計。本課主要圍繞三個核心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以問題串的形式,通過提供事實材料和證據(jù),采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的方法分析和體驗科學家對細胞膜的探索歷程,引導學生辯證思考,逐步構建概念和模型。

(一)細胞膜成分的發(fā)現(xiàn)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提出問題:細胞膜的組成成分是什么?

2. 分析資料,作出推理

展示資料:19世紀末,歐文頓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通透性進行上萬次實驗。

學生小組討論,作出推理假設:膜是由脂質組成。

3. 分析證據(jù),完善結論

展示資料:20世紀初,科學家對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細胞膜進行化學分析,發(fā)現(xiàn)細胞膜會被蛋白酶分解。

教師引導學生思辨歐文頓只從細胞膜功能入手,進行細胞膜通透性實驗間接得出結論,存在不足。鼓勵學生質疑和辯駁,針對細胞膜成分分析實驗,提出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質和蛋白質的結論,從而推翻歐文頓的假設,完善細胞膜主要組成成分的結論。

(二)細胞膜結構的發(fā)現(xiàn)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提出問題:脂質和蛋白質怎樣構成細胞膜?

2. 分析資料,作出推理

展示資料1: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Gorter和Grendel,利用紅細胞吸水脹破,然后進行磷脂分子的排布實驗。

展示資料2:磷脂分子結構圖片以及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綜合分析資料1和資料2,結合細胞膜兩側都存在水環(huán)境的事實,作出推理:細胞膜是由雙層磷脂分子組成,然后嘗試構建出磷脂雙分子層模型。

3. 分析證據(jù),完善結論

展示資料1:1959年,羅伯特森利用電鏡觀察到暗——明——暗的三層結構。

展示資料2: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通過冰凍蝕刻電子顯微法,在電鏡下觀察到蛋白質分布模型圖。

學生通過分析電鏡照片及模型圖,歸納出蛋白質鑲在、嵌入、貫穿在磷脂雙分子層中,從而完善細胞膜結構的結論。

(三)細胞膜流動性的發(fā)現(xiàn)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提出問題:羅伯特森利用電鏡觀察到蛋白質與脂質三層靜態(tài)結構模型,如果生物膜是靜態(tài)的統(tǒng)一結構,那么細胞的生長、變形蟲的運動等現(xiàn)象要如何解釋?

2. 分析證據(jù),完善結論

展示資料: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標記法研究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融合實驗。

學生小組討論,通過熒光標記的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實驗,作出推斷膜蛋白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只有細胞膜具有流動性才能解釋細胞的生長和變形蟲的運動等現(xiàn)象,從而推翻羅伯特森提出生物膜是靜態(tài)的觀點。

四、總結

學生學會在真實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是達成科學思維的重要途徑。生物科學史呈現(xiàn)了知識形成的完整過程,蘊含豐富的科學思維,是真實情境的重要來源。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物科學史,通過科學史創(chuàng)造真實的科學研究情境,更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參考文獻

[1] 陳國娟.生物科學史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學概念教學中應用的案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2] 陳柳清.探析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生物科學思維培養(yǎng)策略[J].華夏教師,2018(35):14-15.

猜你喜歡
科學思維新課改
新課改下提高高中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課改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數(shù)學概念教學探索
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nóng)村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新課改下開展數(shù)學建模教學之淺見
用面向科學思維的教學方法改進計算機圖形學課程教學
淺析計算機應用與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
重視科學實驗課教學發(fā)展學生科學思維探析
科普少兒劇在科學教學中的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