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作姜
摘要:科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茖W知識源于生活萬象,生活萬象蘊含科學知識。鑒于科學知識與生活萬象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教師可以嘗試將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將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益以及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等。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礎上,淺顯論述一些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現(xiàn)階段的初中科學教學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的話,將會對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造成一定的阻礙。因此,我們首先要明確在提升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有哪些起阻礙作用的因素。這些阻礙因素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知識點進行講解時,教師沒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針對性的措施,通常只是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而已,很難將學生在學習科學方面的興致激發(fā)出來,從而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二是受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影響,無論是科學學科還是其他學科,課堂主要是圍繞教師的講解進行,學生只是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而已。但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這一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時代對人才的要求。而且,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氣氛往往比較沉悶,難以將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的興致調(diào)動起來。
初中科學是一門體現(xiàn)科學本質(zhì),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是小學科學課程的延續(xù)與深入,旨在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究自然界異彩紛呈的科學知識。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是學生終身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一種素養(yǎng)。
為此,一直以來,廣大初中科學教師在想方設法探尋提升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效益,發(fā)展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一些有效策略。竊以為,因為科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初中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將初中科學教學過程生活化來大幅提升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益。下面筆者將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礎上,淺顯論述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生活中窺見科學
對于林林總總的抽象科學知識,學生肯定也缺乏濃厚的學習興趣。相反,對于多姿多彩的生活萬象,學生總是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鑒于此,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妨嘗試將學生對生活萬象的濃厚興趣巧妙地遷移到抽象的科學知識上來。如此,學生就會對科學知識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益也就會顯著提升。
那么,教師怎樣才能將學生對生活萬象的濃厚興趣轉(zhuǎn)移到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來呢?實踐證明,教師在緊扣初中科學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前提下,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真真切切的現(xiàn)實生活中窺見科學知識,據(jù)此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舉例來說,在教學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長度和體積單位的測量”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以下教學情景: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需要測量的地方,如小到裁剪衣服,大到修建房屋等都需要測量。
由此可見,在形象逼真、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中,學生就會逐漸對異彩紛呈的科學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遇見科學
課堂是由形形色色的課堂教學活動構成的。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自然也就離不開形形色色的課堂教學活動。
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調(diào)動學生參與科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要圍繞教材教學目標,想方設法將課堂教學活動生活化。如此一來,學生在興致勃勃地參與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順利地達成課堂教學目標,還能夠在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遇見科學知識。
以教學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生物和非生物”這部分內(nèi)容為例,教師可以開展這樣一項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即讓學生使用放大鏡去觀察蝸牛。在放大鏡下,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蝸牛的眼、口、足、殼和觸角等。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進一步鼓勵學生探究蝸牛有沒有嗅覺、視覺、觸覺、聽覺以及味覺等。據(jù)此,學生就可以在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中遇見科學知識。
顯而易見,初中科學教師將課堂教學活動生活化,不僅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還有助于學生從生活的視角去理解科學知識,進而提出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設計生活化課堂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學以致用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睂W習知識也是如此。如果學生只是一味地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而不在各種各樣的練習中去運用、去實踐這些知識,那么,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也就自始至終處于淺嘗輒止階段。
因此,在初中科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加深學生對相關科學知識的理解,指引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恰如其分、靈活自如地運用相關科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教師要在緊扣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的前提下,精心設計一些生活化的課堂練習題目。這樣一來,教師以引領學生一絲不茍地完成這些生活化的課堂練習題目為契機,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就能夠得到顯著提升。
比如,在教學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冊“常見的動物”這部分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一道課堂練習題目: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qū)W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事物;然后,教師向?qū)W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對于這些事物,人們習慣性地如何進行分類?根據(jù)本課所學知識,你還可以提出更好的分類方案,讓它們對我們的生活更有幫助嗎?”
不難發(fā)現(xiàn),因為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題目不僅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緊密相連,還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休戚相關,所以通過讓學生一絲不茍地完成這些課堂練習題目,能夠大幅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科學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以及設計生活化的課堂練習等方式將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如此,在生活化的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源源不斷,課堂的教學效益就會節(jié)節(jié)攀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也會落地生根、搖曳生姿。
參考文獻
[1]李武峰.對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體驗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6(12):89.
[2]楊婷婷.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長江叢刊,201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