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明刊《三國志演義》中的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

2021-09-22 08:04:18
關鍵詞:刊本孫策演義

楊 波

(廣州體育學院 體育傳媒學院,廣州510500)

明代刊行的《三國志演義》①明代刊印的《三國志演義》各版本名稱并不相同,今以《三國志演義》總稱其名。陳翔華先生在《〈三國志演義〉古版匯集》序文中也是如此統(tǒng)一不同版本的名稱的。文中涉及的版本包括:西班牙藏葉逢春刊本《三國志史傳》、日本藏夏振宇刊本《三國志傳通俗演義》、黃正甫刊本《三國志傳》、湯賓尹校本《通俗三國志傳》、雙峰堂刊《批評三國志傳》、劉龍?zhí)飭躺教每度龂緜鳌?、朱鼎臣輯本《三國志史傳》、萬歷周曰?!缎驴U疟敬笞忠翎屓龂就ㄋ籽萘x》、熊清波誠德堂刊《新刻京本補遺通俗演義三國全傳》、熊佛貴忠正堂刊《新鍥音釋評林演義合相三國志史傳》、南京藏《李卓吾評本三國志傳》、桂云館余文臺《新繡按鑑批點演義全像三國評林》、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等,限于篇幅,此不一一列舉。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為世代累積型的作品,其傳播形態(tài)先后經(jīng)過史書、平話,到庸愚子蔣大器所謂“士君子之好事者,爭相謄錄,以便觀覽”[1]5的傳抄階段,和始于嘉靖元年(1522)的刊刻出版階段?,F(xiàn)存明代刊行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有近八十種之多,從古本《三國志演義》到抄本、再到刻本,在流傳的過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匯入其中。今存明刊本的《三國志演義》就包含了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這其中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大喬嫁給小叔子孫權。

所謂收繼婚,有多種稱呼:續(xù)婚、轉房、挽親。收繼婚的形式一般分為兩種:一是平輩的收繼婚:小叔娶寡嫂,大伯娶寡弟媳等形式;二是長輩的收繼婚:子娶庶母,侄娶嬸母 ,孫娶繼祖母等形式。中原地區(qū)在漢代以前就存在這種風俗。到了漢代,中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中仍然廣泛流行收繼婚,匈奴、烏桓以及西域諸國均有收繼婚的風俗。而漢地則在“叔嫂不通問”、“嫂不撫叔,叔不撫嫂”等儒家禮制規(guī)范下[2],漢族收繼婚的情況逐漸消弭,但少數(shù)民族依然保留此婚俗。

與宋同時的遼金兩朝,收繼婚廣泛存在于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遼道宗之女糺里下嫁蕭撻不也,“駙馬都尉撻不也坐昭懷太子事被害,其弟訛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訛都斡黨乙辛,惡之。未幾,訛都斡以事伏誅”[3]。金代也有收繼婚例子,《金史·世宗紀》:“丙戌,制漢人、渤海兄弟之妻,服闋歸宗。以禮續(xù)婚者聽?!保?]元代的情況也同樣如此,甚至一部分漢人也模仿蒙古人的收繼婚“國俗”。《元典章》明令禁止?jié)h人和諸色目人“勿妻其叔母”,“漢兒、渤海不在接續(xù)有服兄弟之限”[5]。 但蒙古上層依然沿襲既有國俗,允許收繼婚的形式。遼金元三朝先后統(tǒng)治近五百年,契丹、女真、蒙古的婚俗都包含收繼婚。明刊《三國志演義》吸收了這一風俗,大喬被孫權收繼的情節(jié)正是少數(shù)民族風俗文化對中華文學影響的又一具體體現(xiàn)。

一、黃正甫刊本中的孫權娶大喬

眾所周知,《三國志演義》是男性英雄的天下,小說中出現(xiàn)的女性并不多,大喬、小喬姐妹出現(xiàn)的次數(shù)非常有限。不過,大喬和孫權在現(xiàn)存明刊本《三國志演義》中的婚姻關系,其本質卻是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的反映。

今存黃正甫刊本①關于黃正甫刊本與嘉靖本的前后關系,學界尚有爭論。本文以黃正甫本為例,僅以說明不同版本中的收繼婚問題,因嘉靖本此處 和黃正甫本等其他二十卷本相比有所改動,故以黃正甫刊本為先導,而非學界普遍認為早出的嘉靖本。《三國志演義》第五卷“孫權領眾聚江東”,大喬首次出場。孫策因斬殺了被眾人稱為神仙的于吉,故而殞命。在臨死之前,孫策將印信托付給弟弟孫權后,喚妻喬氏曰:“自幼結發(fā),不幸中途相別,可托汝妹轉囑周郎,用意輔佐吾弟,休負平生升堂拜母,通家之義?!保?]262-264在亡故之前,孫策叮囑妻子以親戚關系拉攏周瑜,以為孫權所用。這里寫得非常清楚,大喬是孫策之妻。孫策死后,曹操本意起兵下江南,但被張紘諫止,后封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②喬公、大喬、小喬《三國志》中均作“橋”,小說喬、橋均有,為行文方便,統(tǒng)一為“喬”。據(jù)《三國志》所記,孫權被曹操封為“討虜將軍”,事在建安四年(公元199),此封號屬孫權確定無疑[7]1116。

大喬再次出現(xiàn),在該刊本第八卷“諸葛亮說周瑜”。面對曹操的百萬雄師,為了和東吳結盟,劉備派遣諸葛亮赴江東游說孫權等人。是戰(zhàn)是和,東吳內(nèi)部并不一致,此段描寫的正是諸葛亮說服東吳的關鍵人物周瑜,讓他把江東美女二喬送給曹操以避免戰(zhàn)火的情節(jié):

孔明曰:亮居隆中,有人自鄴郡來,言操在漳河邊新造銅雀臺,限一千日而功成。操平生酒色之徒,酷愛婦人。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甚有恣(姿)色。操誓曰:一愿得漢天下以為帝王,二愿得江東二喬置于銅雀臺,以為晚年之樂。今操領百萬之眾,虎視江東,實為此二女也。都督何不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去?曹公得此,稱心滿意,必星夜回兵。此范蠡進西施之計也,都督何不速為之?瑜曰:有何證驗?孔明曰:曹公命弟(第)三子曹子建作一賦,名《銅雀賦》。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ぢ犃T大罵曰:老賊欺吾太甚!孔明止之曰:昔匈奴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元帝曾以明妃嫁之,今都督何惜民間二女乎?瑜曰:二喬非民間之女,大喬孫討虜主母,小喬乃吾之妻。孔明佯驚曰:亮實不知,死罪死罪。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酌髟唬菏乱?,勿令后悔。瑜曰:吾承伯符之顧托,豈肯辱身屈主降操?[6]378-380

第五卷和大喬生離死別的明明是孫策,得到“討虜將軍”封號的分明是孫權。但在第八卷,大喬變成了孫“討虜”主母。主母的詞意為:婢妾、仆役對女主人之稱[8]。周瑜口中的孫討虜主母,就是討虜將軍孫權的夫人。即,大喬變成了小叔子孫權的夫人。而后周瑜又說自己受“伯符之顧托”。孫策字伯符,去世之時,囑托妻子大喬轉告周瑜,盡心輔佐孫權。由此構成了第五卷和第八卷所寫的大喬身事二夫的文本內(nèi)在“矛盾”。

在同書卷十“曹孟德橫槊賦詩”,曹操在龐統(tǒng)獻連環(huán)計之后,自以為無敵,遂于江上賦詩:“操指夏口曰:劉備、諸葛不度螻蟻之力,欲撼吾泰山之眾,早晚必擒之。吾今年五十四歲,如得江南,必有所喜。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將二女以侍吾。吾視之皆有國色。不料被孫權、周瑜所娶,吾新構銅雀臺于漳水之上,若得江南,置酒共二喬于臺上,以足吾平生之愿?!保?]407這里順承第八卷周瑜所言大喬為孫討虜主母,借曹操之口徹底將大喬的身份轉為孫權夫人。實際上此段情節(jié)所寫,將第五卷和第八卷出現(xiàn)的大喬嫁二夫的文本內(nèi)在矛盾明晰化。

就這個特殊現(xiàn)象,陳翔華先生在《北京藏黃正甫刊本〈三國志傳〉紀略》一文中指出:“考《三國志·周瑜傳》載:大喬本為孫策所納。而說是孫權之妻并非史實,但是傳說已久。元代初期雜劇家高文秀有《周瑜謁魯肅》,賈本《錄鬼簿》著錄其題目作《孫權娶大喬》。元明間無名氏雜劇《周公瑾得志娶小喬》頭折還演孫權‘下財禮娶大喬做夫人。’(劇中魯肅及其他人物,曾多次說及‘大喬嫁與吳侯孫權’。)今存許多民間說唱舊本,也以大喬為孫權婦。如所見古皖暢樂軒新鐫《小喬自嘆》,稱大喬是吳王孫權的‘朝陽掌印’娘娘;周瑜死后,孫權、大喬夫婦一起到周家?guī)浉鯁?。又見重慶舊刊曲本《新刻蘆花蕩》寫小喬對孫權說:‘開言尊聲大姐翁,姨妹言話放心中’等等。此說在民間流傳久遠,故而習相成誦。可見黃正甫刊本兩處記敘大喬為孫權之妻,當非偶爾刊誤,而必為來源有自。三國故事曾在民間野史評話流傳階段,羅貫中在前人基礎上重新編撰時不免要羼入些傳說,故疑此說乃為舊本文字。”[6]4

陳先生此言可謂的論,但未揭示出此現(xiàn)象背后的收繼婚實質。根據(jù)上文所列黃正甫刊本的情況可以看出,大喬的確存在一女嫁二夫的現(xiàn)象:第五卷孫策臨終與夫人大喬話別,回末交代曹操封孫權為討虜將軍;第八卷大喬為討虜將軍孫權之夫人,可偏偏討虜后面跟著孫策表字伯符;第十卷借曹操之口言明大喬為孫權所娶。

那么,到底大喬是誰的夫人?這得從小說本身和歷史文獻記載兩個方面尋找答案。史書所載和小說所寫完全不同。有關大喬,《三國志》卷五十四曰:“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保?]1260孫權先后有謝夫人、徐夫人、步夫人、兩位王夫人、潘夫人,并沒有大喬[7]1196-1199。

筆者認為,大喬從孫策之妻變?yōu)閷O權之婦,確實不是黃正甫刊本刊刻的偶爾失誤。因為不僅黃正甫刊本如此,其他現(xiàn)存明代《三國志演義》刊本均存在此收繼婚現(xiàn)象。這應是《三國志演義》在流傳過程中,受到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影響所致,也當是陳先生所稱的比嘉靖本更早的古本《三國志演義》文字的遺留。

二、明刊二十卷本及二十四卷本系統(tǒng)中的孫權娶大喬

據(jù)日本學者中川諭研究,現(xiàn)存《三國志演義》的不同版本可以分為三個系統(tǒng):一是二十四卷本系統(tǒng)諸本,包括嘉靖本、周曰校本、夏振宇本、李卓吾評本、毛宗崗評本。二是二十卷本繁本系統(tǒng)諸本,包括余象斗本、種德堂本、楊閩齋本、湯賓尹本等。三是二十卷本簡本系統(tǒng)諸本,包括劉龍?zhí)锉?、朱鼎臣本、誠德堂本、黃正甫刊本、忠正堂本、劉榮吾本等。這三個系統(tǒng),均源自比抄本和嘉靖本更早的古本《三國志演義》[9]。故本文采用其說,按照三個版本系統(tǒng)加以分析。①《三國志演義》各版本在敘述涉及大喬的三回故事情節(jié)時,所用題目文字并不相同,為行文方便,表格中加以統(tǒng)一。另,囿于篇幅,其他二十卷本簡本和繁本系統(tǒng)所呈現(xiàn)出來的大喬被孫權收繼的情況,在表格中不能全數(shù)羅列。屬于二十卷本繁本系統(tǒng)的,除了文字詳略不同,明代各本均保留了大喬和孫權收繼婚的關系;二十卷本簡本系除了部分文字不同外,孫權和大喬收繼婚的關系,各本亦均有保留。比較特殊的是葉逢春刊本,涉及“孫權領眾據(jù)江東”孫策和大喬死別的情節(jié)原書缺?!安苊系聶M槊賦詩”的情節(jié)葉逢春刊本原書亦缺,故文中表格未將葉本納入其中。

大喬為孫權收繼的情節(jié),除了黃正甫刊本外,與黃正甫刊本同屬二十卷本簡本系統(tǒng)的熊清波誠德堂本、朱鼎臣本,以及屬于二十卷本繁本系統(tǒng)的余象斗本、湯賓尹校本,也均出現(xiàn)了大喬夫君前后不一的情況。詳見下頁表1:

通過表1我們可以看到,二十卷本的簡本系統(tǒng)和繁本系統(tǒng),均出現(xiàn)了和黃正甫刊本同樣的問題,即大喬在孫策臨終之際尚為孫策夫人,到諸葛亮說服周瑜的故事單元轉而變成了被討虜將軍孫權和孫伯符兩人先后所娶,再到曹操橫槊賦詩直接寫為孫權夫人。簡言之,大喬的夫君在《三國志演義》二十卷本系統(tǒng)的歸屬先后分別為:孫策,討虜將軍(孫權)和孫策(伯符)兄弟二人,孫權。大喬先嫁孫策、后被小叔子孫權收繼的線索,在二十卷本系統(tǒng)中是清晰、明確的。

表1 大喬與孫策、孫權關系的文本內(nèi)矛盾各版本對照表

作為現(xiàn)存最早的二十四卷本,嘉靖本和以上所列二十卷簡本和繁本的情況大致相同。嘉靖本在“孫權領眾據(jù)江東”一段,同樣寫孫策將亡之際,召喚妻子喬氏囑咐一番。曹操聽聞孫策亡故,想要起兵征討江東,被張纮勸止,轉而封孫權為討虜將軍。到“諸葛亮智說周瑜”一段,周瑜說大喬是討虜將軍孫伯符主婦。這和二十卷本相同,實則說明大喬的夫君是討虜將軍孫權和孫伯符兄弟兩個人。

但嘉靖本的不同之處在于:二十卷本在“曹孟德橫槊賦詩”寫大喬為孫權夫人,而二十四卷嘉靖本卷十“曹孟德橫槊賦詩”則寫曹操于江上慨嘆,大喬、小喬分別為孫策和周瑜所娶。顯然,嘉靖本注意到了大喬先后嫁給兄弟二人的矛盾,所以借曹操之口,重新確定大喬作為孫策夫人的身份。即,二十四卷本中大喬夫君的歸屬先后分別為:孫策,討虜將軍(孫權)和孫策(伯符),孫策。

盡管二十卷本系統(tǒng)和二十四卷本系統(tǒng)在“曹孟德橫槊賦詩”一段關于大喬歸屬的表述存在差異,但二十卷本和二十四卷本的《三國志演義》均出現(xiàn)了前文寫大喬的夫君是孫策,而后將討虜將軍(孫權)和伯符(孫策)合體的現(xiàn)象,這應該來自二十卷本和二十四卷本共同的祖本。對照二十卷本, 二十四卷嘉靖本的“曹孟德橫槊賦詩”一段將大喬重歸孫策,不僅與前文孫策去世之前,召喚喬氏臨終托孤的情節(jié)保持一致,并且更為符合漢人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但作者沒有把嘉靖本“諸葛亮說周瑜”中所顯露出來的大喬屬討虜將軍(孫權)和伯符(孫策)共同所有之事實改正,故而不經(jīng)意間又制造了文本的內(nèi)在矛盾。嘉靖本之后的其他二十四卷本,如周曰校本、李卓吾評本等,都繼承了嘉靖本在大喬歸屬上的寫法。

續(xù)表1

那么嘉靖本為何修訂此處收繼婚現(xiàn)象呢?嘉靖本作為官刻本[10],“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1]5,其故事取材更傾向于史書,在保留孫權收繼嫂子情節(jié)的同時,又通過曹操之口對孫權娶嫂子的收繼婚行為進行了部分反正,讓大喬重歸孫策,這是對其“亦庶幾乎史”性質的體現(xiàn)。

嘉靖本不徹底地修改,直到毛宗崗本才將嘉靖本保留的文本矛盾消除。毛宗崗本將嘉靖本以來,曹操封孫權為討虜將軍的寫法,略去“討虜”、直接改為“將軍”,并在第四十四回“諸葛亮智激周瑜”,諸葛亮讓周瑜獻上二喬,毛氏評點曰:“方說出要他妻子及其主人之嫂”[11],這里的“主人之嫂”,所知即是孫權的嫂子大喬。毛宗崗刪掉將軍前面“討虜”二字的用意,應該是為了避免前后文的矛盾和叔嫂成婚的尷尬,從而變得更加符合儒家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

綜上所述,二十卷本和二十四卷本或顯或隱的孫權收繼嫂子大喬的現(xiàn)象,恰恰說明兩者有共同的祖本,即古本《三國志演義》。那么大喬本為孫策之妻,后又為孫權收繼的現(xiàn)象始于何時呢?

三、南北文化交融影響下的三國故事

二十卷本和二十四卷本所寫的孫權收繼嫂子大喬的風俗,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淵源有自的。根據(jù)《錄鬼簿》[12]記載,元初高文秀所撰雜劇《周瑜謁魯肅》的題目就是:孫權娶大喬。元明間無名氏雜劇《周公瑾得志娶小喬》頭折,沖末扮孫權領卒子上場道:“某姓孫名權,字仲謀,乃吳郡富春人也。孫武之后,祖乃孫鍾?!勚獑坦?,乃是大喬小喬。此二女子,皆有國色,善曉兵書戰(zhàn)策,通達文理,美貌過人。某下彩禮娶大喬做夫人。今選吉日良辰,娶親過門,排宴慶會,豈不樂乎?”[13]此處孫權備彩禮娶的就是大喬,這樣的寫法和元末產(chǎn)生于建陽的《三國志平話》類似,平話也沒有出現(xiàn)大喬分侍孫策、孫權兄弟二人的情況。

在《三國志平話》中,諸葛亮前往托(討)虜將軍孫權營中勸說一同抗曹,孫權下令宣召豫章太守周瑜,周瑜不來。此處諸葛亮提到二喬:聞有喬公二女,大喬、小喬。大喬嫁公子(孫權)為妻,小喬與周瑜為婦。年幼,顏色甚盛。周瑜每日伴小喬作樂,怎肯來為帥?諸葛亮和魯肅二人奉孫權之命,帶著一船金珠段匹來到豫章城,敦請周瑜出馬。聽聞孫權賞賜財物的消息,小喬甚喜。但是,當諸葛亮和魯肅說明來意之后,周瑜不語。文中寫道:“……孔明振威而喝曰:今曹操動軍遠收江吳,非為皇叔之過也。爾須知曹操長安見銅雀宮,拘刷天下美色婦人,進曹相取江吳,虜喬公二女,豈不辱元帥清名?周瑜推衣而起,喝夫人歸后堂。我為大丈夫,豈受人辱,即見托虜為帥,當殺曹公?!保?4]

由此可以看出,現(xiàn)存的兩部元代的作品,無一例外都寫了大喬嫁給了孫權。這和陳壽《三國志》所載的歷史事實相悖。《三國志演義》所寫雖然是漢人故事,但是在流傳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的影響。大致元代初年,孫權娶大喬就已經(jīng)成為雜劇題材,并廣泛地在北方地區(qū)演出傳播,而元代《三國志平話》《周公瑾娶小喬》等作品更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通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判定,今存明刊《三國志演義》的大喬故事受到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的影響,元代初年就有此故事流傳。那么,明刊本《三國志演義》所依賴的古本,為何能夠吸收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并且此風俗得以在明刊本中保留的原因又何在呢?

首先,從時代因素來看,元代統(tǒng)一南北統(tǒng)治將近百年,收繼婚風俗流布國中,甚至律法都要禁止?jié)h人施行收繼婚,足見此風俗之影響力。受此風波及,包含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的故事情節(jié)就融入了《三國志演義》的古本之中。換言之,二十卷本和二十四卷的祖本在創(chuàng)作之前,已經(jīng)有大喬被小叔子孫權收繼的故事藍本,到了元末明初羅貫中編次《三國志演義》之時被采擇加入其中。因此現(xiàn)存以嘉靖本為首的二十四卷本系統(tǒng)和福建建陽所出的二十卷本簡本、繁本系統(tǒng),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孫權收繼嫂子大喬這個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

其次,就文中收繼婚的版本淵源關系而論,大喬和孫權的收繼婚關系,都來自《三國志演義》的古本。具體言之,在明代的建陽本中保存的較為廣泛,二十卷本的諸本則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孫權收繼大喬的少數(shù)民族風俗。而嘉靖本雖經(jīng)過更改和彌補,還是留下了大喬夫君同時為討虜將軍孫權和孫策兩人的破綻。嘉靖本和二十卷諸本所體現(xiàn)的收繼婚風俗當來自更為古老的舊本。而此古本顯然產(chǎn)生于元末明初羅貫中編次之時,文本受到少數(shù)民族風氣熏染,自然不在話下。

再次,以俗文學各文體之間的互文關系觀之,《三國志演義》無疑是漢文化與少數(shù)民族文化交融影響下,各文本相互融合的產(chǎn)物。大喬和孫權之間的收繼婚關系,在元代初年的北方雜劇作家筆下業(yè)已出現(xiàn)。即現(xiàn)存《三國志演義》關于大喬被孫權所收繼的情節(jié),在元代初年已經(jīng)進入了嘉靖本和二十卷本所依托的古本更為久遠的祖本,后來被羅貫中采納。與不同地域有不同版本的孟姜女故事類似,元代北方有雜劇孫權娶大喬故事,南方有平話孫權娶大喬故事流傳,于元末明初在羅貫中筆下最終融為一體。

復次,相對官方而言,福建建陽本身地域文化的封閉性,致使出自建陽的二十卷本相對完整地保留了異族的收繼婚風俗,“作品的產(chǎn)生主要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15]。前文提及《元典章》禁止?jié)h人收繼婚,明朝建立之后,作為明朝基本律法的《大明律》也規(guī)定:“若收父祖妾及伯叔母者,各斬。若兄亡收嫂,弟亡收弟婦者,各絞?!保?6]元明兩朝嚴刑峻法之下,但收繼婚卻屢禁不止[17]。與律法執(zhí)行效果類似,嘉靖本對大喬被孫權收繼加以修改,但刪改并不徹底。嘉靖本出現(xiàn)之時恰是晚明民族矛盾上升的時期,對孫權收繼大喬的修改某種程度上是官方“夷夏之防”意志的體現(xiàn)。出版地距離政治中心的距離,也會導致版本的差異,偏居一隅的建陽本因之得以保留古本的原貌。

最后,明刊《三國志演義》中大喬被孫權收繼的現(xiàn)象,在文學史上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元曲選》當中就有許多丈夫稱呼妻子為“大嫂”的收繼婚案例[18],這應該不是臧懋循的創(chuàng)造。這一被朱元璋屢禁不絕的胡俗,在文學領域有相當數(shù)量的保存。文學創(chuàng)作中所蘊含的胡俗,實則就是明人或者前代士庶日常生活的體現(xiàn),“蒙元婚姻之俗,同樣廣泛地滲透于明代的婚姻生活中”[19]。明代的政治制度、服飾、飲食、語言、社交禮儀、宗教、音樂等諸方面都有受到蒙元影響的痕跡。故而,明刊本《三國志演義》中的收繼婚現(xiàn)象才得以保留。

總之,《三國志演義》從宋代①葉逢春本在寫玉泉山關公顯圣故事單元時,在關羽身后有圣朝贈號義勇武安王,故前賢有詩曰……。迨至圣朝(“圣朝”換行抬頭)贈號義勇武安王,故前賢有詩贈云……。關羽在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被封為義勇武安王。一般當朝才稱之為圣朝。湯賓尹本、寶華樓《繡像三國志傳》也寫作圣朝。其余諸本,有的寫作故宋,有的略去此段。葉逢春本與嘉靖本幾乎同時且同源,“圣朝”二字,或說明北宋末年,《三國志演義》故事藍本已經(jīng)形成,后因地域之不同,而不斷分化為不同的版本。“說三分”藍本[20]到明嘉靖本刊行,歷經(jīng)宋、遼、金、元四朝,是中國南北文化交流的高峰時期,不同民族、不同的風俗文化都融入了三國故事,形成了不同的版本體系?!度龂狙萘x》中的少數(shù)民族收繼婚風俗,豐富了三國故事體系的文化內(nèi)涵。此風俗不斷被繼承、修改的變化,體現(xiàn)出少數(shù)民族風俗文化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并逐漸融入文本而消失的過程。明刊《三國志演義》中的收繼婚風俗源于早于嘉靖本的古本,此風俗是少數(shù)民族風俗文化影響漢族文學的又一顯證,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猜你喜歡
刊本孫策演義
賽雷三國
從刊本到手稿——王建中鋼琴作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研究(上篇)
明代戲曲刊本插圖的非敘事與圖像重構
戲曲研究(2019年2期)2019-11-25 07:38:30
三國演義
中國漫畫(2018年4期)2018-12-05 04:05:50
《三國志演義》的“知遇”之感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孫策緣何英年早逝?
益壽寶典(2017年18期)2017-09-15 15:18:12
孫策緣何英年早逝
特別健康(2017年6期)2017-07-19 10:52:54
孫策:一世英雄,死于毀容
百家講壇(2016年2期)2016-02-19 19:00:36
西夏文刊本《三才雜字》殘頁考
西夏學(2016年1期)2016-02-12 02:23:10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23
沁源县| 大同县| 武强县| 包头市| 宕昌县| 宁都县| 洛川县| 大宁县| 竹溪县| 介休市| 长丰县| 平凉市| 洛川县| 深水埗区| 江都市| 鄄城县| 青川县| 南溪县| 常宁市| 勐海县| 玉溪市| 当阳市| 武川县| 云南省| 新宁县| 中阳县| 乐至县| 资溪县| 涟水县| 蒲城县| 莱西市| 楚雄市| 北辰区| 沁阳市| 梧州市| 潼关县| 黄陵县| 乌拉特中旗| 高州市| 从江县|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