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震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學,江蘇南通 226600)
在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提取、辨析、概括、推理物理知識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學目標存在較大的差異,導致學生在自然現(xiàn)象觀察、實驗探究、知識遷移等方面缺乏相應的能力,求實創(chuàng)新和反思評價意識淡薄,難以應用所學知識和物理思想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探索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迫在眉睫。
物理方面的問題往往產(chǎn)生于具體情境、實驗現(xiàn)象、生活實例中。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物理認知思維,促使學生經(jīng)歷設想、體驗、實踐、反思等過程,教師可將教學內容隱藏在問題情境中,充分利用矛盾式、知識相承接式等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圍繞核心知識、核心能力及科學態(tài)度,運用物理知識和方法自主開展探究,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例如,在組織學生探究“氣體的壓強”知識時,如何讓學生感知大氣壓強的存在是課堂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氣體的壓強,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及時引導學生進入探索者的角色。
如圖1 所示,首先,教師向易拉罐中注入適量的自來水,然后用酒精燈加熱,待易拉罐口出現(xiàn)大量白氣時停止加熱,并用橡膠泥封住易拉罐口。然后,教師要求學生觀察易拉罐外形的變化,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學生對實驗的好奇和疑問,引導學生思考大氣的壓強到底有多大,并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即挑選兩名力氣大的學生試著拉開已抽空氣體的兩個金屬半球,讓學生感受抽空氣體后兩個金屬半球之間的拉力。最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交流,設計出估測大氣壓值實驗。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通過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
圖1
傳統(tǒng)“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思考問題的權力,不利于學生思維活動的深入開展,而適當?shù)恼n堂留白則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合理設計課堂留白,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和歸納總結,促使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更多的解題方法,探索出更多的解題思路。
例如,在教學“速度”相關知識時,教師常會講解這樣一道經(jīng)典例題:A、B 兩個同學同時從甲處走向乙處,若A 同學一半路程跑,另一半路程走;B 同學一半時間跑,另一半時間走,試問A、B 兩個同學誰先到達乙處?
若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師會要求學生建立模型,通過圖像或列式計算的方式促使學生得出結論。若在解答此題時應用課堂留白的方式要求學生自行探究,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會從跑比走所行進的路程多這個實際出發(fā),獲得A 同學首先達到乙處的結論。顯然,上述探究過程并沒有應用物理公式就巧妙地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種課堂留白方式不僅能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能力,還能促使學生形成內在驅動力,主動構建實際生活與物理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
實驗探究的本質是使學生深度理解物理規(guī)律的實質,培養(yǎng)令學生終身受益的品格與素養(yǎng)。因此,教師應將學習方法的獲取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實驗探究中引導學生展開探討交流,幫助學生形成物理思維,使其養(yǎng)成終身受益的品格與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光的直線傳播”時,教師往往會通過實驗組織學生觀察光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的傳播現(xiàn)象,從而獲得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生也無法形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因此,在上述實驗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和收獲。
問題一:光是否真的沿直線傳播?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并設計出如下實驗方案:在光路上隨機放置若干個帶有小孔的紙板,先用棉線穿過帶有小孔的紙板,并將棉線拉直拉緊,然后用激光筆對準小孔照射,若光線能夠透過最后一個帶有小孔的紙板,則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問題二:光是否始終沿直線傳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并設計出如下實驗方案:首先在盛有水的玻璃缸中放置若干紅糖,然后用激光筆照射玻璃缸,觀察光路所形成的軌跡,再攪動玻璃缸使紅糖變得更加均勻,觀察光路形成的軌跡,從而通過質疑、釋疑、反駁等方式得出光在同一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結論。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往往包含著一系列認知活動和思維操作。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分析、解決問題的機會,促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物理思想和方法解決各種問題,進而形成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1]。
例如,在利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額定功率時,教師可提問:“由于實驗者的不當操作致使電流表被損壞,現(xiàn)有單刀雙擲開關、電阻箱各一個,如何繼續(xù)完成實驗?”首先,教師不應提供其他電流表,而應要求學生分析繼續(xù)完成實驗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探討交流設計了如下實驗(見圖2)。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判斷小燈泡是否正常工作?該實驗依據(jù)的原理是什么?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若提供的是滑動變阻器和單刀開關,則該實驗又應如何完成?若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額定功率時,電壓表被損壞,則應如何繼續(xù)完成實驗?
圖2
教學評價是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物理教學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以往唯分數(shù)論的評價理念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相悖的,而合理的評價體系可以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因此,教師應及時轉變課堂評價方式,更加注重對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性評價,同時在試題設置上發(fā)揮試題的導向作用,將提升素養(yǎng)、掌握能力作為主要評價內容。
例如,在教學“密度”相關知識后,教師設計了如下開放練習,要求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完成。小明家現(xiàn)有一個天平(帶砝碼),若小明想通過測量牛奶密度的方式判斷牛奶的質量,試問怎樣才能測量出牛奶的密度?若能測量出牛奶密度,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若不能順利完成,請說出解決該問題時你是如何思考的?問題解決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思維障礙?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落腳點放在日常教學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靈活采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運用課堂留白、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變革評價體系等策略,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