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穎
寫話是小學生習作的起步和準備階段,低年級寫話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難點,筆者通過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了解了223位一線教師和419位低年段學生寫話教與學的情況,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寫話的突出問題是:文句不通,邏輯不暢。典型的通病表現(xiàn)為“有”“然后”“因為”“是”等詞語的誤用,啰嗦累贅,不會承前省略,不會使用代詞等。例:
媽媽打開水龍頭,然后接水,然后媽媽把衣服放在盆子里洗衣服。
百合花的顏色是紅色和白色的,形狀是尖的,味道是香的。
一、文句不通的原因
文句不通、邏輯不暢解決的難點在于:首先,文句不通很難通過一般的講評解決,指導孩子將這一段的句子改通順后,他馬上又會在下一段犯其他的語法錯誤。其次,和小學生講抽象的語法規(guī)則時,他們難以理解專業(yè)術語。再次,教材、教參和課標中也沒有為這類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相關指引??偨Y(jié)文句不通、邏輯不暢的原因有一下兩點。
(一)寫話教學的編排忽略了“說”與“寫”之間的差異,從“說”到“寫”缺乏適當?shù)闹敢陀行虻挠柧殹?/p>
“說”的時候有語境的幫助,說不清可以重復、解釋,由語境去補充,不完全依靠語言文字交流?!皩憽眲t不同,沒有現(xiàn)場語境,必須要比“說”更有條理、更清晰、更具體,而且要寫對文字才能讓別人讀懂。
(二)教材忽略了寫“單句”與寫“復句”的差異。
從寫清楚“一個句子”到“一個復雜的句子”或“幾個相互關聯(lián)的句子”的過程中,缺少示范指引和有效的訓練。學生如果能寫好復句,寫一段語義互相關聯(lián)的話就會水到渠成。綜上所述,文句不通、邏輯不暢問題的關鍵在于訓練并寫好復句。
二、解決文句不通的策略
在復句中,有一種廣泛使用于文學作品中的流水句受到了語言學者多年的持續(xù)關注。20世紀80年代以來,流水句的研究逐步深入,發(fā)掘出了大量漢語語法構(gòu)成的獨特內(nèi)在規(guī)律,對漢語母語教學有重要的啟示和參考指導意義。
根據(jù)流水句的最新研究成果,筆者統(tǒng)計了一年級上冊至三年級上冊5本語文教材中的流水句,發(fā)現(xiàn)教材中流水句的比例較大,從一年級的46%到三年級上冊的61%,比例逐步上升,其中,二年級教材中流水句在句子總數(shù)中的占比高達57%。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根據(jù)流水句研究領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用教材中典型的流水句作為語言材料,設計仿寫練習,經(jīng)過反復的課堂實踐,證明流水句仿寫練習能有效解決低年級學生寫話文句不通、邏輯不暢的問題,幫助學生積累書面語與復雜句子寫作的語感。
按照寫話涉及到的基本內(nèi)容,筆者從教材中選取了外貌、動作、語言、場景描寫幾個范疇的語言材料中設計出了仿寫練習單。
以場景描寫為例,設計出練習題“按觀察順序依次寫場景”。
例句:山腳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縫,寒號鳥就把這道縫當做自己的窩。石崖前面有一條河,河邊有一棵大楊樹,楊樹上住著喜鵲。
寫話小秘訣:看圖寫話中,描寫一個場景,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順序鋪排開來,按照目光的移動順序,接著前面的語句,用短句子連起來。
練一練:請仔細觀察語文書第6頁的圖畫,補充下面的段落。
遠遠的山腳下有一排柏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經(jīng)過反復的課堂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像這樣的流水句練習發(fā)端于觀察和模仿,對于解決低年級學生文句不通、邏輯混亂的問題十分有效,原因如下:
(一)句式簡單。
各種描寫類型的流水句都有相對簡單的邏輯結(jié)構(gòu),只需小短句不停疊加便能通順流暢,使文字如流水般向前推進。
以簡單的外貌描寫為例,只需將整體分成部分,按順序觀察,先說第一時間觀察到的,同一觀察對象一起說即可。課文里說: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學生模仿課文就可以寫出:
水池邊坐著一只小野貓,明亮的眼睛,細細的胡子,長長的尾巴豎在身后,真帥!
在寫話的最初階段,這樣的練習引導學生使用典范的句式去寫,而不直接讓學生把瑣碎的口語寫下來,再費力地去修改。同時,有了模仿的對象,寫話的難度降低了,可以避免小學生在一開始就畏懼寫,增強小學生書面表達的信心。對于閱讀量小,書面表達能力較差,詞匯不豐富的學生來說,持續(xù)遵循這種練習一段時間之后,寫作效果尤為明顯。
(二)暗含認知規(guī)律。
學生文句不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語病,而是他的觀察十分混亂,學生無法把生活經(jīng)驗和觀察感受做線性的鋪排,變成二維的文字。
流水句語法結(jié)構(gòu)松散,以“意合”為主,句子的結(jié)構(gòu)和語序中暗含著寫作者的認知策略,反映著寫作者的思維活動。學生在一定量的練習中能潛移默化地習得與寫作密切相關的思維策略,學會把生活中的信息按照漢語的邏輯轉(zhuǎn)變?yōu)槎S的文字記錄。以流水句中的動作描寫為例,流水句中的動作描寫大部分遵循時間原則,先發(fā)生先說,同時發(fā)生的則先說第一時間觀察到的,幾個動作短語由逗號連接即可。教材里說:
調(diào)皮的風拿走了我的手絹,擦過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圓帽子,當做鐵環(huán)滾走了。
模仿課文,學生就學會了少用、不用“然后”“再”這些詞,直接用逗號連接小短句:
笑笑走到葡萄架下,伸手摘了一串葡萄,放到果盤里,端給客人吃。
利用流水句的基本句式,把文字與寫作思維融合在一起,做片段描寫訓練,這是既能鍛煉寫作思維又不至于陷入生搬硬套的新思路。
(三)為寫作打基礎
以流水句為主的篇章段落,層次結(jié)構(gòu)明顯,復雜句群往往是簡單復句的套疊和組合。學生熟練掌握外貌、動作、語言和場景描寫這幾個基本描寫類型的構(gòu)句方式,將會為中高年級的寫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幫助孩子把句子寫得更豐富、具體,引導孩子打開寫作思路。
三、結(jié)束語
連續(xù)多次的流水句練習,結(jié)合材料模仿與教師的指導,并反復修正,讓學生逐漸適應并把握書面語的構(gòu)句方法,能有效解決語文寫話中文句不通、邏輯不暢的問題,為后期習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