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芬
摘要:高中學生對世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人生觀和價值觀已見雛形,成長和學習的雙重壓力,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因此,部分高中生存在不能正確面對高考帶來的壓力,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等問題。學校要引導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高中生物教學,不僅是傳授學生學科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深入的了解自身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本文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和生物教學結合進行探討,尋找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法
高中學生面對著升學的壓力和成長帶來的煩惱,以及來自社會的誘惑,如果沒有對學生進行準確的指導,學生心理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受到學校的重視。教師要以各類引導方式,緩解學生的壓力、排除困惑,讓學生擁有積極健康心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將生物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推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一、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家庭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最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之一。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教師,引導孩子養(yǎng)成行為習慣,對孩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不當的家庭教育會使學生產生各種消極現(xiàn)象。例如有的家長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對于孩子又過分溺愛、縱容,致使孩子長期以自我為中心,任性、懶惰、獨立性差、不合群等。
(二)學校原因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涯最主要生活的場所,學校的校園文化、校園風氣都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當前我國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同時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學生的消極情緒得不到適時疏解,隨著時間推移,消極情緒在心里堵塞淤積,就越容易形成心理問題。
(三)社會因素
社會對于學生心理健康影響較大,尤其當前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風氣越來越浮躁,社會上充斥著金錢至上、利己主義等不良風氣,學生之間的攀比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將高中心理健康和生物教學結合分析
目前我國教育受應試教育影響比較深,高中階段學生要承擔升學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以及自身成長帶來迷茫,學生面對的壓力比較大,如果不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會給學生的成長造成較大影響。為了學生更好的成長,保持積極健康心理,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探索,結合學科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2]。高中階段,生物學科主要是對生命和生命規(guī)律進行探索,和身體、生理成長有著較大關聯(lián),通過生物教育可以緩解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比較適合開展心理健康教學。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利用趣味性較高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學,讓學生在深入的探索生命本質的同時,又能對自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增強自信,健康成長。
三、高中生物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鉆研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在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在理解生物教材的基礎上,對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尋找學科內容和心理教學的契合點。以高中生物中減數分裂、受精過程、胚胎發(fā)育等內容為例,教師以此為教學契機,引導學生對生命本質進行探索,探討從一個受精卵到一個完全生命體的演變,概述其復雜、艱辛的過程。以此滲透心理健康教學,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中階段面臨的壓力,幫學生建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思想。引導學生了解母體十月懷胎經歷的困難,讓學生更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的不易,聆聽父母的教誨。在生物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學點有很多,需要教師更加深入的研究教材內容,挖掘教材本身的心育內容,從課堂實際出發(fā),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二)合理課程引導,強化學生心理素質
高中生活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有大量的探究內容,尤其一些課程實驗,需要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小心求證[3]。在課程探究中可能遇到一些問題,遭受失敗,可能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此時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以葉綠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為例,該試驗過程中需要注重的因素比較多,學生可能會遭受多次失敗。此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尋找失敗的原因??赡芤驗槟肽r間過長,造成葉綠素流失;也可能是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程,已經發(fā)生化學反應。針對這些問題,學生對實驗流程進行優(yōu)化,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實驗方法,得到預期的實驗結果。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養(yǎng)成嚴謹的態(tài)度,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避免負面情緒的產生,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加強師生互動,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
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加強師生情感交流,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科的樂趣和教師的關心,逐漸打開心扉,緩解學習生活中的負面情緒。例如在完成《細胞的呼吸方式》的課程教學后,可以讓學生思考怎樣運動才更符合我們的身體健康?哪些運動屬于有氧運動?在學完《人體的體溫調節(jié)》的課程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炎熱夏天,在空調房里我們人體是怎樣調節(jié)體溫的?怎樣正確使用空調以降低對身體負面影響?通過這樣一些互動的過程,不僅讓學生把學到相關的知識運用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而在師生的交流過程中,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增進師生感情,為有效的教育教學奠定基礎。
(四)以學科活動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
生物學科活動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訓練過程,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動腦,進行充分的心理體驗,積累正反經驗,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構建細胞模型”“制作生態(tài)瓶”“制作思維導圖”等學科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奇思妙想,把書本中知識用不同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這不僅能點燃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也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學生持久學習的內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
(五)加強學科間聯(lián)動,尋找最優(yōu)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個專業(yè)性較強的教育內容,教師除了要加強心理學理論的學習,同時也要加強和心理教師的溝通,建立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這有利于在學校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huán)境氛圍,更有利于教師從專業(yè)的角度,運用心理學理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更有效的心理指導。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代高中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學校需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高中生物教學除傳授學生知識同時,還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找到生物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點,引導找到排解負面情緒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質,為學生的積極健康發(fā)展奠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束磊.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分析[J].山西青年,2020(2):172,190.
[2]馮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中外交流,2019(8):255.
[3]張寶珍.關于在農村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9(1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