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迪
摘要:優(yōu)質的閱讀指導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讓學生愛上閱讀,促使他們從閱讀中找到成長的目標,新時期的教育改革中更是加重了閱讀在教學中所占的比重,尤其是作為語文教師來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了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以往的閱讀指導方式太過單一,不能有效激起學生的閱讀欲望,新時期就要有新氣象,運用多元化的指導策略,從學生的能力層次、興趣愛好、閱讀習慣等多個角度入手,教授給他們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速度和質量,促進他們良好閱讀能力的形成,這樣才能讓學生的眼界更開闊、閱歷更豐富、人生態(tài)度更積極[1]。
關鍵詞:小學語文;多元閱讀;指導策略;中年級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閱讀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良好的閱讀可以讓他們獲得受益終身的知識與技能,但縱觀小學生的閱讀情況,整體的趨勢并不良好。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時期了,抓住時機進行閱讀指導策略的改革,轉變單一式的教授方式,運用多元化的指導策略,啟迪學生的心靈,增強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營造優(yōu)質的閱讀氛圍,讓學生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這樣才能發(fā)揮出閱讀的作用,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身為小學語文教師,從不同的角度踐行多元化指導的策略,擺脫陳舊的教育方式,喚醒學生的閱讀熱情,達到提高他們閱讀能力的目標[2]。
1、結合學生能力多元指導,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
(1)了解學生能力的高低,實施快讀與慢讀的融合
每個學生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在閱讀方面,有的學生閱讀速度比較快,可以一目十行,能掌握大致的內容,有些學生則無法達到這樣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時,依據學生的能力層次,適當地放寬對他們的要求,進行快讀與慢讀地結合,多提供時間給那些閱讀速度較慢、口腦無法保持一致的學生,并且指導他們利用課余的時間多加練習,逐步地增強他們的閱讀速度[3]。部編版三年級《花的學校》中,提出有層次的閱讀要求:閱讀速度較慢的學生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使用下橫線標劃生字詞,嘗試讀出自己的感受,閱讀速度較快的學生則需要記錄不理解的地方,劃出自認為比較精彩的語句,嘗試著自主理解課文,大膽提自己的疑惑。之后同桌之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解決生字的問題,評價對方的閱讀效果,相互學習和檢測,吸取對方的經驗。閱讀結束后教師則出示幾道難度不等的題目:按照拼音寫出漢字,要求在田字格中規(guī)范地書寫,指名幾位學生分部分朗讀內容,說出自己遇到的難題或產生的疑問。檢驗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能完成幾項任務,再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閱讀指導。這樣的閱讀指導方式面向了全體學生,有效地將快速與慢讀進行了融合,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師生之間的互動。
(2)掌握學生愛讀的領域,進行品讀與略讀的融合
閱讀指導的目標之一便是讓學生愛上閱讀,再逐步地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但當面對同一篇文章時,有學生喜歡,有學生則不感興趣,難以達成共識,如果采取強壓的方式,會增加學生的反感度,所以為了能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運用品讀和略讀融合的方式,這種方式建立在了解學生興趣愛好的基礎上。當出現大部分學生都喜歡讀的內容時,則指導他們用品讀的方式進行閱讀,當遇到多數學生不感興趣的內容時,則指導他們運用略讀的形式進行[1]。比如三年級的小學生喜歡讀一些故事、童話等充滿趣味性的內容,在遇到這類的文章時,教師則指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品讀,要求他們分析故事人物的特點、整個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嘗試著用自己的話語復述故事等,提高他們閱讀的層次,改變他們以往只了解故事大致內容的閱讀方式。而遇到一些稍微有些難度的文章,則指導他們運用略讀的方式找到精彩的部分,用品讀的方式去解析這部分的內容,幫助學生明確精彩部分的內容,調動他們閱讀全文的欲望。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還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有效性,加快了他們的閱讀速率。
(3)觀察學生閱讀的習慣,加強跳讀與精讀的融合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有些學生喜歡跳讀,有些學生喜歡一字不落地讀,而喜歡跳讀的學生則專門挑選自己感興趣和能理解的部分閱讀,他們未必能完整地復述整個閱讀內容,但能將意思表述清楚,喜歡按部就班閱讀的學生,會把不理解或者錯過的部分進行多次重復性地閱讀。每一種閱讀方式對小學生來說都存在一些弊端,那么要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就要指導他們將精讀與跳讀結合起來,慢慢地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慣[2]。以《不懂就要問》為例,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先讓學生運用跳讀的方式找出“不懂就要問”出現在課文的哪個地方,明確文章的中心句:“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鞭饤壱酝凑枕樞蛑v解課文內容的方式,引導學生以此為主線進行精讀,讓他們的思路保持清晰的狀態(tài),從而在質疑與解答中掌握文章內容。這樣通過跳讀激發(fā)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讓他們在讀中有所悟、有所得、有所想,使他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
2、根據內容特點多元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運用質疑探究法,發(fā)展學生的品讀領悟能力
在指導學生掌握了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閱讀之后,下一步就要完成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任務,重在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課堂上,依照著文章的特點運用質疑探究的指導方式,緊扣問題,讓學生帶著目的去閱讀,有助于他們快速抓住文章的精髓,進而有效地發(fā)展他們的品讀領悟能力[3]。比如《不懂就問》的教學中,請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總結孫中山“問”的過程:孫中山禮貌請問、先生厲聲反問、孫中山從容答問、先生欣然解問、同學提出疑問等,組織學生對孫中山、先生、同學的態(tài)度以及神態(tài)和語言進行對比,向學生提問:孫中山壯著膽子問先生是因為什么?先生生氣反問是以為孫中山怎么了?收起戒尺又是為什么?引導他們解讀課文內容找出答案。通過用問題來啟發(fā)學生思考的方式,增加了課堂解讀文章的深度,提高了學生的領悟理解能力。
(2)使用解詞析句法,提升學生的精讀解析能力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有理解了字詞句的含義,才能真正地讀懂文章,開啟深入探索的過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運用精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解詞析句能力,使其掌握讀懂文章的方法和技巧,為他們的自主閱讀奠定基礎,這樣才能引導他們進行課內外閱讀的結合,不斷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1]。在教授《秋天的雨》這一課時,第二自然段有兩句話:“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吧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指導學生讀這兩句話時,提示他們想象生活中有沒有經歷過相似的情境,欣賞這兩句的意境美,觀察對比句子的特點,組織學生仿照著句式進行寫作訓練,及時地讓學生活學活用,再安排他們帶入情感朗讀,體會句式的韻味美,感受作者筆下所描繪的秋天美,之后運用不同的圖片展示秋天出現的各種顏色:紅色的楓葉、金黃的稻田、黃色的銀杏等,自然地引入“五彩繽紛”這一詞的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
(3)利用搜索篩選法,提高學生的跳讀集息能力
部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了解內容,缺乏搜集信息的意識,僅僅是完成了閱的部分,讀得不夠深入,往往是閱讀過后卻無任何收獲。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篩選集息能力,不僅要提高他們的閱讀數量,更要豐富他們的知識庫[2]。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故事類的文章時,提示他們運用跳讀的方式找到故事的高潮部分,以此為出發(fā)點尋找故事的起因、人物、結果等內容,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在閱讀說明文的內容時,找到說明對象,運用跳讀的方式搜集描述對象特點的語句,記錄詞匯及語句,仿照著句式進行寫作練習,掌握詞匯的含義及用法。這樣組織學生運用有目標地搜索方式,能夠讓學生快速地找到材料主題,使他們獲得成就感,也能激發(fā)他們了解前因后果的欲望,進而促使他們投入到全文閱讀中。
3、依照材料特色多元整合,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1)從單一走向群文,引導學生系統(tǒng)閱讀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并不能滿足學生大量閱讀的需求,必須要對其進行擴展,實施課內外結合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群文式閱讀,加深學生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他們閱讀的系統(tǒng)性,使他們掌握某一類文章的不同寫作手法,不僅能擴充他們的閱讀范圍,還能為他們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從而指導學生進行高質量的閱讀。比如學習了《海濱小城》《富饒的西沙群島》等課文之后,推薦學生閱讀老舍的散文《內蒙風光》、《草原》等描述自然景色類的優(yōu)秀文章,學了《少年閏土》后,向他們推薦《故鄉(xiāng)》等描述思鄉(xiāng)之情的文章。這種從結合課文向外拓展的方式,有效地啟動了思考和比較,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提高了他們對比式閱讀的能力[3]。
(2)從有限轉為無限,鼓勵學生海量閱讀
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但課下的時間是無限的,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鼓勵他們利用課下空余的時間進行大量地閱讀,引導他們將所有的碎片時間集合起來放在閱讀上,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1]。比如鼓勵學生利用每天3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一篇文章的指讀或者誦讀,制定每天的閱讀計劃,養(yǎng)成不間斷閱讀的習慣。這樣慢慢積累下來,學生不僅完成了教材中課文的誦讀任務,還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材料,實現了海量閱讀的目標。部分小學生的意志力不夠強大,容易出現間斷性閱讀的情況,教師需和家長合作,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親子共讀、閱讀分享大賽等,保持學生的閱讀熱情,讓他們處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進而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量。
總之,新時期運用多元化的閱讀指導策略,結合小學生的閱讀心理特征,綜合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有目的、有規(guī)律地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活動中獲得能力的提升,這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身為教師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學生的閱讀情況,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方法,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指導學生進行優(yōu)質的閱讀活動。
參考文獻
[1]劉文學.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讀寫算,2020(01).
[2]李楠.用多元教學策略,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小學時代,2019(33).
[3]張秀成.多元教學策略優(yōu)化語文閱讀教學[J].華夏教師,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