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維 李萍
摘要:隨著新生兒醫(yī)學界的發(fā)展,早產兒的存活逐漸提高,但新生兒三大“殺手”:早產,感染性疾病和窒息導致新生兒死亡[1]。由于發(fā)生率高,危險性大,早產兒的出生對于整個家庭乃至社會都是一種負擔。再加上早產兒的潛在并發(fā)癥進一步加重了父母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壓力。本文根據(jù)相關資料報告,針對早產日常生活質量不佳的狀態(tài),主要對早產兒患者父母提供個性化護理干預進行綜述,以此來提高早產兒患者生活質量,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關鍵詞:早產兒 ?患者父母 ??心理干預
早產兒是當今圍產醫(yī)學界和新生兒醫(yī)學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在兒科護理學范疇中一個龐大的群體。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早產兒每年已到達1500萬人,而中國占全球總人數(shù)的1/10左右約有120萬人,居世界第二位。由于早產兒月份較小,各組織器管發(fā)育不良,身體虛弱,免疫力與外界的適應能力不強,所以早產兒也稱高危兒,容易誘發(fā)消化,中樞,呼吸,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疾病,以及危機生命的感染。另外在早產兒遠期預后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腦癱,智力低下,失明等后遺癥,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為父母以及社會加重負擔。
一、早產兒的相關概述
早產兒是指妊娠滿28周而不足37周分娩出的活產嬰兒,其體重大多數(shù)在2500g以下,身高不足47cm[2]。第一早產兒病情危重,治療時間久的現(xiàn)狀,其遠期預后又是一個未知數(shù),所以導致患兒父母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照顧患兒的過程中,父母過度關心患兒身體健康從而忽略自身的健康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第二,患兒的病情情況不穩(wěn)定,需要長期細心照顧,再加上經濟的壓力,以致患者父母出現(xiàn)心理問題,恐懼、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因此關注患者父母心健康問題及采取針對性干預,需要得到重視。
二、早產兒患者父母心理健康
早產兒的降臨是整個家庭面臨一個沒有預期,提早到來及潛在多元問題的新生命,父母面臨這幾大沖擊,由于喪失理想中的孩子并此感到被辜負,加上對疾病本身、疾病變化及醫(yī)療過程的不了解,面臨不可預知未來,使父母角色能改變,同時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應[3]。外國資料顯示,有63%的住院早產兒母親會產生抑郁[4]。Jeffcoat通過訪談發(fā)現(xiàn)早產兒母親比正常新生兒母親表出現(xiàn)更多的焦慮,抑郁,悲傷,羞愧,自責,內心無助[5]。在我國NICU早產兒母親發(fā)生抑郁的概率很高,發(fā)生率為57.9%[6],李成通過對產后兩周以及以上的早產兒母親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45.78%的早產兒母親在早產兒住院期間,EPDS 分值在十分以上明顯高于正常足月兒母親的10-20%的發(fā)病率[7]。早產兒母親受到關注但父親也不能忽視。早產兒父親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責任,他們不僅要承擔來自工作方面的壓力,還要承擔患兒治療溝通、產婦照顧等責任,其身心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家庭能否在困難時期順利過渡[8]。張玉霞[9]調查發(fā)現(xiàn),早產兒住院時間長,病情多變,早產兒父親焦慮、抑郁等發(fā)生率大且高于與足月兒父親。早產事件的發(fā)生打亂了早產兒父親的制定安排計劃,他們未能在短時間內適應突發(fā)的角色變化,難以應對患兒病情溝通、配偶照顧、工作協(xié)調等多重改變[10]從而導致軀體、心理問題,而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又會反過來加重其壓力感受,造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其身心健康。
三、早產兒患者父母心理影響因素
(一)早產兒病情
早產兒的健康狀況是母親最擔心的問題[11,研究表明早產兒病情的嚴重程度及擔心早產兒預后、早產兒智力發(fā)育,是產后抑郁的危險因素[11]。由于早產兒母親因母嬰分離,不能親自照顧早產兒,同時,因NICU實施封閉式管理,嚴格的探視制度,母親對封閉式管理不了解,不能及時了解早產兒的治療進展,擔心早產兒病情的進展,喂養(yǎng)情況的擔心,擔心早產兒有沒有被照顧好,以及長期住院所需要承擔的醫(yī)藥費[12],從而可導致患兒母親產生焦慮甚至抑郁。方進博研究發(fā)現(xiàn)早產兒疾病的輕重、對疾病及其預后的了解、對早產兒疾病進展情況的了解等方面是引起早產兒父母焦慮抑郁的主要原因。一旦早產兒出生,因身體健康問題被送去NICU,父母由于失去正常的角色,關心早產兒疾病的嚴重程度,不了解早產兒病情的進展,因不能探望早產兒會產生距離感,會出現(xiàn)如無助、恐懼、內疚、羞愧等情緒反應,導致父母產生抑郁。
(二)家庭經濟負擔過重
家庭月收入狀況是早產兒父母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李博等[14]調查中,有50%的早產兒,父母的每月平均收入為3000元以下,而早產兒出生1年均平均經濟費用是足月兒三倍[15],因此早產兒經濟費用較高,從而導致父母經濟壓力大,進而易產生一些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早產兒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
四、早產兒父母健康心理健康改進措施
(一)提高父母對疾病的認知
有研究表明采用微信的信息支持,對早產兒父母心理問題具有一定的效果。通過醫(yī)護人員建立一個公眾號平臺定期以文字/視頻方式分享早產兒照護知識、疫苗接種、用藥護理等提供個性化信息支持。謝桂蘭等[17]提出可以用微信、QQ、等社交手段創(chuàng)建父母交流群,將醫(yī)院所收的早產兒父母拉入群內,一方面有醫(yī)護人員向患兒父母講解早產兒相關治療和護理知識,另外可加強父母間的交流,分享自身經驗。通過李博、郭詠琴、董艷研究知,早產兒父母文化程度越低越就缺乏信息的主動性,對疾病知識了解較少。由于文化程度較高的患兒父母信息了解的多,對疾病的知識了解就多,可以和其他文化程度較弱患兒父母多多交流傳遞,使更多患兒父母獲得相關疾病知識,提高早產兒生命健康質量。
(二)早產兒病情對父母影響進行護理干預
(1)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羅音梅[18]的研究顯示,有效的干預方式是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近,在保證NICU正常的基礎上,優(yōu)化護理案以及報告父母孩子的身體情況,使父母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狀況有準確的了解,滿足父母需求,促進其父母身心健康。
(2)同伴支持:丁曉華等[18]研究顯示,在醫(yī)療過程中將具有相同經歷的人員聚在一起,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持,保證身心健康。醫(yī)護人員護理早產兒,可向孩子父母講述以往成功的案例,可聘請出院后孩子健康成長的父母進行演講,給予精神慰藉,有利于家長緩解緊張、不安的情緒,樹立病情恢復的信心。
(三)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亦有效改善早產兒父母的心理問題。林艷艷等[19]研究結果顯示,抑郁緊張的負面情緒與社會支持具有負相關關系,即社會支持越低,負面心理發(fā)生率就越高,因此需要從社會角度出發(fā),給予早產兒父母大力支持,防止出現(xiàn)負面情緒,從而促進患兒父母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早產兒的降臨易導致其父母出現(xiàn)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由于早產兒病情多病,并發(fā)癥病發(fā)率高,治療費用高,經濟壓力大等因素,給其父母造成負擔,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這提示我們特別關注患兒父母心理,醫(yī)護人員在搶救患兒的同時,應積極的關注早產兒父母的心理問題,早發(fā)現(xiàn)早給予正確引導,從而提高父母身心健康,進而保證了患兒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早產兒管理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6,44(3):188-9
[2]莫敏玲.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實施出院計劃對早產兒的有效延續(xù)居家護理效果評價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4):683
[3] Leigh Davis, Helen Edwards, Heather Mohay. The impact of very premature birth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of mothers[J].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03,73:61-71.
[4]Miles MS,Holitch-DavisD,Scjwartz TA, 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in mothers of prematurely bominfants[J] .J Dev Behav pediatr,2007,1(28):36-44
[5] Jeffcoate JA, Humkphrey ME.L, Joyd JK. Role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o stress in fathers and mothers following preterm delivery[J]. Social Science Medicine, 1979:139-145.Archives of Disease Childhood Fetal and Neonatol Edition, 2005,2(90):F109-F113.
[6] Carter JD, Mulder RT, Bartram AF. Infant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parental response[J].Archives of Disease Childhood Fetal and Neonatol Edition, 2005,2(90):F109-F113.
[7]李成,于秀榮,吳玉梅.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住院早產兒母親產后抑郁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16):1221-1224.
[8]張晶,劉純艷.母嬰分離高危妊娠產婦心里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3(25):17-20.
[9]陳杭健,陳京立.住院早產兒父親情感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 2015, 50(5):625-628.
[10]張玉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兒父母焦慮與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5.
[11] 路妍妍,張靜,樸麗,等. NICU早產兒父親疾病不確定感與產后抑郁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 22(25):3623-362
[12] Affonso DD. Stessors reported by mothers of hospitalized prematurce ifants.[J]. Neonatal Network,2017(1 1):63-70.
[13]李成,于秀榮,吳玉梅.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住院早產兒母親產后抑郁相關因素的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5.5131016212242
[14]李敬虹。余曉芳. NICU患兒家屬壓力源及干預措施[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1733):1794-1796.
[15]李博,郭永琴,董艷.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早產兒父母心理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8,25(2):181-183.
[16]聶春花,任輝,戴琴,等.先兆早產孕婦及其配偶抑郁、壓力、心理彈性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6):1-6.
[17]謝桂蘭,王瑞奇詹佳欣,等.醫(yī)護人員對早產兒父母需求及滿足情況認知的調查研究[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9,30(5):436-439.
[18]羅春梅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在早產兒護理中的運用[J.健康之路,2017(8):191.
[19]丁曉華郭宇,李海鴻,等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對早產兒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4):273-278.
[20]林艷艷,莊月娥,施春蘭系統(tǒng)性健康教育在提高早產兒家長護理能力中的效果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 6,29(7):966-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