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婷婷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干預對康復期的精神障礙患者的效果評價。方法 隨機將康復期精神障礙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例,兩組均采用維思通片治療,對照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行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則實施心理干預,分別在入組時及12 w后采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ISE量表)及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對患者進行評定。結果 經(jīng)過12 w的臨床治療和護理后,研究組的NOISE量表中的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及遲緩、抑郁等因子和BPRS中焦慮抑郁、缺乏活力、思維障礙等因子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運用心理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康復期;精神障礙患者;心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精神障礙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護理后,精神癥狀基本消除,自知力逐步恢復,在出院后返回家庭和社會時,雖然這些精神病患者精神癥狀得到控制,但社會生活與工作能力尚未恢復,加之長期住院處于封閉的狀態(tài),很難融入社會角色。據(jù)研究表明,精神障礙患者發(fā)病有心理因素占40%~80%[1],因此,想要解決心理因素給予及時的心理干預尤為重要[2]。為此,本文針對精神病患者康復期的心理狀態(tài),如何進行心理干預方面予以論述,旨在為未來的研究提供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精神障礙康復期患者,經(jīng)系統(tǒng)治療后,通過篩選、觀察和病情評估,共50例受試者選入此項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例。兩組年齡、性別、職業(yè)、文化程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例,兩組均采用藥物維持治療,對照組采取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行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傳統(tǒng)的知識宣教,飲食教育,指導日常生活及確?;颊叩陌踩?,研究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指導、心理護理、生活關懷、情感支持、文化護理,分別在入組時及12 w后采用NOISE量表及BPRS評定[3],利用心理干預措施對康復期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心理分析。
1.2.1健康教育 邀請患者與家屬共同參加,2次/w,30 min/次,責任護士可以通過讀報紙、黑板報、口頭講解以及發(fā)放宣傳手冊,給患者宣傳疾病知識,包括疾病病因學、癥狀學、治療學、治療依從和預防復發(fā)重要性、藥物相關知識、自我情緒調節(jié)、如何預防復發(fā)等,增強患者的疾病認知能力。
1.2.2心理護理 每2 w進行一次支持性心理護理,彼此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醫(yī)患關系,給予正確的指導,引導患者和家屬進行治療前后對比,認識治療帶來的好處,強化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繼續(xù)治療,幫助患者認識自身心理狀態(tài),修正不合理的思維和信念,重新建立和培養(yǎng)對患者有利的行為模式。
1.2.3強化生活技能訓練 根據(jù)患者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及精神障礙的程度和生活能力,給每位患者制定出相應的康復訓練計劃:給予1 h/次,1次/w的生活能力訓練,督促并指導患者進行自我康復訓練,訓練過程中要做到實際場面訓練,應用實際用具、工具,逐步提高,示范動作,要用可以理解的語言來說明,必要時給予適當?shù)慕柚?,反復訓練?/p>
1.3評價療效 工作人員在12 w后經(jīng)過追蹤記錄,分別對入組時,治療12 w后進行住院患者護理觀察量表(NOISE)及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調查評定。
NOISE包含30個項目,每項作4級評分。內容為7個因子,分別為社會能力、社會興趣、個人整潔、激惹、精神病表現(xiàn)、遲緩、抑郁與總積極分和總消極分,根據(jù)出現(xiàn)癥狀或者具體表現(xiàn)的頻度進行評分,總分為0~4分。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對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s)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干預12 w后NOISE評分比較:經(jīng)干預12 w后研究組NOISE量表中各方面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總積極分高于總消極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3.1實施心理干預的意義 康復的目的在于提高精神障礙患者生活質量,患者能否康復,能否重新被社會接納,不僅是個醫(yī)療問題,也是全社會的問題,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是患者早日進入社會的必要措施[4]。單純的藥物治療僅能改善部分癥狀,對其受損的社會功能作用非常有限,而且患者擅自停藥、減藥,致使復發(fā)率增加。因此,如何促進精神障礙患者的社會功能恢復,降低復發(fā)率,成為精神科的研究熱點[5]。
3.2心理干預改善了患者的情緒功能 患者由于認知障礙,不能生活自理,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表現(xiàn)為易激惹、哭泣、執(zhí)拗、猜疑等行為,早期心理干預應首先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穩(wěn)定其情緒。
3.3心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加快其社會康復 由于精神疾病的治療和康復的長期性,以及康復治療進展的緩慢性,使患者積極應對疾病的信念不斷被削弱,即將回歸社會和家庭會產(chǎn)生抑郁、懷疑等情緒,通過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交流會,組織進行康復成功經(jīng)驗的交流,為患者樹立榜樣,讓患者充滿希望,積極性得以調動。通過12 w的心理干預,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NOISE各因子分、總積極分,總消極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心理干預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
4 結論
在精神障礙康復期的干預中,心理干預對患者的康復及預后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預后措施,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改善社會功能對患者早日康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NOISE量表主要評定的是患者的行為障礙,BPRS評估的是患者的臨床癥狀,若要全面的判定心理干預對患者康復的作用,還需配合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等量表對患者進行臨床癥狀進行全面的分析。因此作為一名精神科醫(yī)護人員,除了具備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友愛精神外,還要掌握心理知識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處于治療的最佳狀態(tài)[5],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沈漁邨.精神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393.
[2]張金美,謝素芳,魏霏霏,等.心理干預對精神科康復期患者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 ,2014,24(3):1157.
[3]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專輯[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0:38-40,44.
[4]金鳳仙,趙建利.康復期精神病患者焦慮抑郁反應的發(fā)生率及心理護理干預[J].廣東醫(yī)學,2013,34(18):2907-2908.
[5]魯國芬.醫(yī)院社區(qū)一體化管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453.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