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芳
在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觀念里,性和死亡一直是不可觸碰的禁忌話題。前者源于歪曲,看不到性的美好,于是就只有下流、淫穢乃至骯臟,即使心頭無比向往,卻又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后者源于恐懼,不愿意面對生命終止的必然,我們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期到來,總害怕“說曹操,曹操到”,于是就掩飾、委婉甚至諱莫如深。其實,兩者都因無知而深受其害。
小時候問起什么是死,大人輕則用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話語搪塞過去,聽過稍微浪漫點的說法就是“人死后天上就多了一顆星星”;重則大聲呵斥,強行終止這個不吉利的話題??墒?,我們內(nèi)心關(guān)于死亡困惑的糾結(jié)解開了嗎?依然沒有。
2020年12月15日,四川瀘州一名小學(xué)生跳樓自殺,他在自殺前留下一封遺書,上面寫道:“我活得太累了,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019年4月15日,成都一名14歲男孩墜樓,還告訴別人“不要救我”。2019年4月17日,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個17歲的男孩從高架橋上跳了下去……自殺,已經(jīng)成為中國青少年排名第二的死因。
我們往往把孩子的自殺歸結(jié)于孩子的承受能力弱,打不得罵不得,一點委屈就要尋死覓活,這就是全部原因嗎?
孩子遇到一點挫折就自殺,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死亡的代價是什么,他們把死當作遠離爸媽嘮叨的一條捷徑,就跟離家出走一樣稀松平常。死亡成了他們抵抗父母的對策,成為逃避懲罰的手段,殊不知,恰恰相反,唯獨缺乏的是對生命的敬重。
巴雷特說:“只有認知死亡,才可以樹立正確、健康的價值觀?!边@個關(guān)于生命至關(guān)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我們有責任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正視自然規(guī)律,是他們的權(quán)利。不僅是孩子,在所有人類所面對的問題中,最大最重要的命題,就是生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正視死亡教育,也許就能幫助孩子對生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敬畏,也多一份珍視。因此,開展死亡教育已經(jīng)是急需提上議事日程而不可忽視的事情。
讓人欣喜的是,一些學(xué)校已有相關(guān)的嘗試。
廣州市二十一中作為心理示范學(xué)校,生命教育曾以輔導(dǎo)課形式出現(xiàn)。學(xué)校曾設(shè)置這樣的情景:“假設(shè)在泰坦尼克號上,所有的人都即將面臨死亡的威脅,你會先扔誰下去?最后留下誰?如果讓你在這個時候?qū)懸环膺z書,你會寫什么?”這樣的模擬活動,可以讓學(xué)生對死亡心理、死亡體驗有初步感知,也能了解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
一些學(xué)校還讓學(xué)生到殯儀館、敬老院、臨終關(guān)懷病區(qū)等場所去實地感知、考察或?qū)嵺`,略窺死亡面貌。如此,在和孩子談?wù)撍劳鰰r,就可以坦誠相待,讓孩子知道死亡真正的含義。因為,獲取生命認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直面死亡——每個人對生命越無知,越無法重視生命本身。
但是,死亡,不是一件容易理解的事情,成年人尚且感到迷惘不安,更何況孩子?死亡在一個孩子身上引發(fā)的焦慮、好奇與恐懼,我們要如何應(yīng)對?我們?nèi)绾握務(wù)撍劳龅臒o可避免?我們很多時候不是不想做,而是無從下手,那就擠出時間,帶領(lǐng)他們看一些書本和電影吧,但愿這些能讓孩子們在理解死亡的同時,得到某種程度的慰藉。
《鴨子、死神與郁金香》([德]沃爾夫·埃布魯赫):一個雪花飄落的冬夜,鴨子平靜地死去。死神溫柔地撫平它的翅膀,目送它的尸體順著河水遠去,悵然若失,但這就是生活。
《當世上只剩下我們倆》([瑞典]烏爾夫·尼爾松/文[瑞典]伊娃·埃里克松/圖):這是一場想象中的死亡。很多孩子都這樣想象過,如果災(zāi)難發(fā)生了,我該怎么辦?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災(zāi)難比爸爸媽媽的消失更可怕?
《小傷疤》([法]夏洛特·蒙德利克/[法]奧利維耶·塔萊克):媽媽不在了,要怎么保留她的味道,要怎么收藏她的聲音?要怎么做,才不會忘記她?
…………
看日本電影《入殮師》(導(dǎo)演瀧田洋二郎、主演本木雅弘,2008年出品),讓我們看到我們自己差不多快要丟掉的傳統(tǒng)——“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體會每個人都會成為送別之人和被送別之人,感受骨肉之情、夫妻之愛、朋友之義,以及對工作的自豪,有笑、有淚,更有一份別具一格的感動——只愿你曾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唯愿人人敬其所尊、愛其所親,而不至于把過世的人當成垃圾處理。正如宮崎駿在《千與千尋》里面所言:“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zāi)沟牧熊?,路途上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后揮手道別?!?/p>
問題的關(guān)鍵是,作為老師,面對生命的無常與死亡的殘酷,你有順其自然的淡定與駕鶴西去的坦然了嗎?(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 晏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