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長法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而在目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多的側重于閱讀技巧的教學,而對于閱讀過程中如何深化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思考能力和辨析能力則關注度不夠。因此,本文研究思辨性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新教材中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對高中語文新教材的教學進行思考,同時也有利于在閱讀教學中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性能力,幫助學生深化其認知,讓學生在互動中提高思維能力,進而高效完成閱讀學習。
關鍵詞: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
語文作為人文基礎學科,不僅是我國母語文化體系構建的基礎,也是弘揚繼承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中之重。語文學科的魅力在于感知語言的生動,精神的延伸,以及文化的多樣性,是一門極具魅力的學科。然而,在高考應試壓力下,高中語文教學逐漸變得枯燥乏味,教師偏重技術性講解和應試技巧的傳授,學生習慣性接受教師的上課模式和套路,對知識的吸收停留在表面,缺乏探究和質疑精神,語文課堂的生命力日漸衰落。為改變僵化教學的課堂模式,高中語文新教材的實施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閱讀量的增加,對培養(yǎng)學生思辨閱讀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新目標。因此,加強思辨性閱讀教學的研究,有利于從根源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單一輸出和灌輸式教育模式,培養(yǎng)學生質疑和探究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思辨性閱讀的內涵
所謂思辨,字面意思即“思考辨析”,在哲學上的含義是“理論理性”,若將思辨這一概念運用到閱讀活動中,就是指在閱讀活動中的抽象思維活動。思辨性閱讀是閱讀主體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問題對文本進行獨立的解讀和評價;它是閱讀主體對生活進行理性思辨和感悟的統(tǒng)一過程。解讀主要指向文本,即學生可以充分而透徹地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而評價則指向主體自身,即學生可以從自身出發(fā),對文本形成完整而合乎邏輯的觀點,同時進行理性的自我反思。在此基礎上,實現學生辯證分析與感悟生命的統(tǒng)一,并實現語文閱讀教學中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
二、思辨性閱讀的特征
1.反思性
反思性是思辨性閱讀的基本特征,不僅是指讀者的深刻思考和對文本矛盾或問題的理性分析,而且還指向讀者本人,強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的監(jiān)視和反思。思辨性閱讀是讀者反省思維的連續(xù)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者發(fā)現文本中由于反思而產生的問題和矛盾,然后繼續(xù)進行反思性活動,以通過反思解決復雜的問題。
2.延展性
延展性是思辨性閱讀的重要特征,延展性從根本上強調思辨性閱讀要求讀者具有廣闊的視野,擴展對特定問題的思考,前后進行連接和比較,在閱讀文本時不斷發(fā)現和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理解。延展性不僅是指擴大閱讀的內容和形式,而且還強調讀者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范圍的擴大。語文教學中的思辨性閱讀與閱讀材料的擴展密不可分,特別是與經典著作段落的閱讀密不可分。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辯證地理解文中描繪的人物,老師必須補充現有的閱讀材料或比較人物。
三、思辨性閱讀教學應用于高中語文的策略分析
1.以培育學生思辨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
思辨性閱讀的教學應立足于高中語文學科“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核心素養(yǎng)模塊。因此,教師在進行思辨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進行教學導案的設計,應做到在課本之外,引導學生選擇適宜的閱讀篇目、指導思辨閱讀、展現閱讀成果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在思辨性閱讀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
2.以多樣性文本閱讀促進學生思辨的發(fā)展
思辨性閱讀綜合了分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用思維能力進行開展,這就要求學生應多元化多樣性開展文本閱讀。例如:通過新聞等實用類文本培養(yǎng)自己的實用性思維,提升社會適應性;文學類文本以提升文學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論述類文本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培養(yǎng)邏輯推理和思考能力;通過多樣性文本閱讀,構建自身的知識網絡,有利于打破單類型文本帶來的思維局限,培養(yǎng)學生多元閱讀興趣,推動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閱讀思辨能力。
3.引導學生掌握思辨的過程和能力
思辨性閱讀其本質就是一種問題導向的學習模式,學生通過挖掘問題——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完成閱讀過程。思辨閱讀的前期可以由教師幫忙設置情境和問題,但中后期需要將這種質疑的能力由外在驅動轉變?yōu)閷W生自身的內在動力。第一,培養(yǎng)學生質疑精神。思辨閱讀需要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和求索。因此,語文教師應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和獨立探究的能力,平時應鼓勵學生自主提問,只有學生具有內在的質疑精神,才能點燃思辨的火花。第二,培養(yǎng)學生求證能力。有了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在對閱讀文本的解析過程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對表面文字進行邏輯推理、概括歸納、引申辨析,從而為自己要求證的問題提供論證和論據,以推動思辨能力升級。第三,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思辨的結果需要表達,除了文字表達之外,以活動組織或討論辯論的形式讓思辨在語言中深化,學生通過表達不僅有利于對思辨結果進行歸納,還有利于提升學生溝通水平。
最后,教學生在思辨性閱讀完成后重復并反思整個學習過程,將他們的思辨性閱讀過程與原始計劃進行比較,評估他們的解釋是否與課文一致,閱讀和思考是否有效、正確,是否合理的應用閱讀策略和方法,在思考式閱讀教學過程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原因,并對隨后的思辨性閱讀活動進行適當的調整。教師應善于在課堂學習結束時進行復習、總結和評估,以幫助學生理解他們的想法并完善評估標準。
本文結合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對思辨性閱讀教學進行探索,旨在通過探討思辨性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對高中語文閱讀與表達教學進行開發(fā),以實現學習目標,發(fā)展學生的思辨性思維能力,并同時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建芬. 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2):29-30.
[2]翟常德. 指向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開展語文思辨性閱讀[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02):35-37.
[3]康九星. 思辨性閱讀教學的價值意蘊和路徑突破[J]. 教育導刊,2021(02):77-82.
長葛市第二高級中學 46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