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輝
“優(yōu)化教育服務資源配置機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粗放發(fā)展轉向集約發(fā)展是支撐終身學習相關服務升級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眹医逃稍兾瘑T會秘書長張力認為,目前,從正規(guī)正式教育到全民終身學習的服務資源建設,呈現“藍?!蹦酥痢吧钏{海”態(tài)勢。
關鍵詞 教育現代化 終身學習 高質量教育體系 服務供給模式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現代化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高度重視,并作出了長遠戰(zhàn)略部署。那么,如何準確把握教育現代化的內涵,新時代加快教育現代化、完善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導向是什么?就相關問題,本刊對話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力。
張力認為,“教育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從來都是連在一起的。未來5年和更長時期的主攻方向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立足中國大地,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一直奮斗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在奔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征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新的輝煌。”
教育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奠基工程
在線學習:請您談談教育現代化的內涵是什么?我國教育現代化發(fā)展大體經歷了哪些階段?
張力:教育現代化,在世界范圍內一般指后發(fā)國家在工業(yè)化階段追趕先發(fā)國家的教育變革過程,也是教育制度體系適應本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我國教育現代化,是在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開始的,從清廷開設新式學堂、廢除科舉制度,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學堂為學校,廢除讀經,向西方工業(yè)化國家教育制度靠近。許多仁人志士謀求實業(yè)救國、教育救國,探索現代化路徑,但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中的民眾,依然很難有多少受教育機會,文盲長期占總人口的80%以上,這是舊中國屈辱百年、積貧積弱的一幅縮影。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秉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展艱苦卓絕的斗爭,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的教育現代化,經過革命、建設、改革時期的長期探索,最終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譜寫了教育現代化立足中國大地、植根億萬人民的宏偉篇章。
在線學習:請您闡釋一下教育現代化各個時期的特點。
張力: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戰(zhàn)爭的烽火中興學重教。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中對浴血奮戰(zhàn)的軍民開展普及教育,使教育為提高人民軍隊戰(zhàn)斗力、動員組織工農大眾,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新中國成立后迅速改造舊中國教育制度,持續(xù)開展大規(guī)模掃盲運動,向工農及其子女敞開學校大門,社會主義教育制度不斷完善,為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創(chuàng)造了重要條件。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指針,啟動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zhàn)略,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現代化道路,教育改革發(fā)展取得顯著成就,為實現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打下了人力資源的重要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導向,統(tǒng)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深入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的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教育現代化所取得的歷史性新成就,為不斷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奔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教育現代化正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邁開新的步伐。
展望2035年我國教育現代化基本格局
在線學習: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時,我國將形成怎樣的基本格局?
張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行新的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吨袊逃F代化2035》要求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充分顯示了教育現代化錨定國家現代化目標,又比國家現代化超前實施、標準更高的戰(zhàn)略意圖。2035年的教育現代化,既需要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基,也需要信息化和國際化的支撐,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預計2035年我國教育的基本格局將由三大板塊構成。
第一大板塊,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實現各級各類教育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協調發(fā)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互融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良性互動,形成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四梁八柱”更加穩(wěn)固。
第二大板塊,涵蓋國民教育體系各個關鍵領域,筑牢人一生中系統(tǒng)化的學習階段基礎,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多方位細化部署,切實提高教育質量,在實現九年義務教育從均衡發(fā)展到城鄉(xiāng)一體化、全面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職業(yè)技術教育與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和質量水平邁上新的臺階,讓“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相關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惠及億萬人民群眾。
第三大板塊,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以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為根本動力,完善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形成覆蓋全學段、體現世界先進水平、符合不同層次類型教育特點的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教育管理制度更加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社會依法共建共治的教育治理體制機制更為到位,以教育治理現代化支持教育現代化,再以教育現代化更好支撐國家現代化。
“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點
在線學習:如何理解“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定位和政策導向?
張力:“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開局起步的第一個五年,根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長遠戰(zhàn)略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了“十四五”時期和更長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總體要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對有關目標任務作出具體謀劃,為全國教育事業(yè)“十四五”規(guī)劃定下了基調,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層面。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發(fā)揮教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到實處。
第二,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將全面提升師生的素質素養(yǎng)能力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促進學校、家庭、社會各界進一步通力合作,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機制,為發(fā)展素質教育凝聚更大合力,夯實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
第三,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繼續(xù)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在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進均衡發(fā)展和城鄉(xiāng)一體化。同時,還要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面向殘疾孩子的特殊教育、教育矯治嚴重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的專門教育等保障機制,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第四,高中階段教育趨于普及,普通高中多樣化發(fā)展已在推進,中等職業(yè)學校也將加入多樣化發(fā)展行列。從高中階段到高等教育、乃至研究生階段,既要優(yōu)化職普分流,更要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億萬青年提供多條成長成才之路。
第五,適應新發(fā)展格局對加大人力資本投入的需要,加強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職業(yè)技術教育要增強適應性,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yǎng)技術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提高質量,實現內涵式發(fā)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yǎng)理工農醫(yī)類專業(yè)緊缺人才,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全方位參與國家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
第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補齊民族地區(qū)教育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等領域短板,支持和規(guī)范民辦教育發(fā)展,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營造教育與學習服務健康業(yè)態(tài),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加快搭建符合國情實際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在線學習:那么,將有哪些量化指標和項目工程?
張力:與上述目標任務相配套,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部署的教育發(fā)展量化目標穩(wěn)中求進、突出重點。從2020年到2025年,全國學前毛入園率從85.2%增至9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91.2%到超過9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54.4%提高到60%,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0.8年增至11.3年。五個領域“教育提質擴容工程”,覆蓋普惠性幼兒園、基礎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產教融合平臺,其中,補短板、強弱項、兜底線、促公平的項目將重點向中西部地區(qū)傾斜,相應地,全國教育事業(yè)“十四五”規(guī)劃還將確定更多量化指標和項目工程。這都集中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的思想,顯示了面向現代化深度開發(fā)人力資源的意向,展現了通過教育拓展人口質量紅利進而支撐高質量發(fā)展的能力。
終身學習理念凸顯學習型社會本質屬性
在線學習: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的概念有什么異同?以往的政策文件常見終身教育的表述,為什么“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用的是“完善終身學習體系”?
張力:21世紀以來的許多國際組織政策文本,更加傾向于以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覆蓋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修訂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界定“正規(guī)教育、學習、非正規(guī)教育、非正式學習、順帶學習或無約束學習”等概念。在教育制度化運行的同時,彌散泛在、自助互助式的公民學習需求日益旺盛,教育與學習相關服務借助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有了迅速拓展,教育與學習行為從受供給側資源約束轉向由需求方自主選擇,因此,“終身學習”比“終身教育”的理念更能體現學習型社會的本質屬性,“終身學習”逐漸成為各國政府政策方向,在發(fā)達國家率先實踐、形成社會共識。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中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成就舉世矚目,其中也包括在終身學習(終身教育)領域的積極探索實踐。1993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首次確認,“成人教育是傳統(tǒng)學校教育向終生教育發(fā)展的一種新型教育制度”,然后納入1995年《教育法》條款,1999年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逐漸完善終身學習體系”,此后黨和國家政策文本中交替出現終身學習與終身教育。
2015年修訂的《教育法》規(guī)定,“健全終身教育體系,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促進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推動全民終身學習”。繼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文件就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作出部署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任務,明確要求“發(fā)揮在線教育優(yōu)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在重申“完善終身學習體系”的基礎上,進而要求“深化職普融通,實現職業(yè)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認、縱向流動推進高水平大學開放教育資源,完善注冊學習和彈性學習制度,暢通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轉換渠道”。實際上,國家層面的法規(guī)政策正在賦予終身學習更多期望,以順應時代潮流,適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終身學習服務升級版
在線學習:您曾講過,要打造我國終身學習相關服務升級版。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張力:新時代我國教育現代化邁上新征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的總體要求,立足基本國情,打造終身學習相關服務升級版。這是宏大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僅靠政府和學校力量是有限的,還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依法參與。為此,優(yōu)化教育服務資源配置機制,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粗放發(fā)展轉向集約發(fā)展,成為支撐終身學習相關服務升級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
進入21世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宏觀政策領域一直在探索切分服務屬性和優(yōu)化供給方式。圍繞基本公共服務、非基本公共服務、非公共服務分類,進而從純公益、慈善性服務,到準公益、半公益、混合所有制的服務,再到非營利、微利和營利性的服務,逐步形成從“有為政府”到“有效市場”之間的“光譜”。而且,我國適用三類服務的法律法規(guī)及相關政策趨于健全,尤其是在教育服務領域,已走在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和部分發(fā)達國家前面。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文件確定了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創(chuàng)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的基本方向,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文件邁開新步,要求推動教育等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擴大購買服務。《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重申,既要健全保證財政教育投入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又要繼續(xù)完善多渠道教育經費籌措體制。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18部門發(fā)文要求,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的同時,推動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多元化、優(yōu)質化??梢哉f,國家政策導向十分明確。
我國已進入教育—學習資源的“戰(zhàn)國時代”,能者為師、愿者為生的格局已經形成,當人工智能介入后更是如此。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打造終身學習相關服務升級版,需要加強政府配置公共教育服務資源的制度建設,尤其是在促進公平、適應困難群體需求上全面負責,匯聚社會各方幫扶支持合力。同時,注重引導社會參與和社區(qū)協作,用好關于非營利性和營利性教育的國家法規(guī)政策,精準鎖定、適應、引導、激發(fā)用戶需求。目前,從正規(guī)正式教育到全民終身學習的服務資源建設,呈現“藍?!蹦酥痢吧钏{?!睉B(tài)勢,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可在基本或非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非公共教育服務中選擇多條路徑,公共財政可選擇購買、資助、補貼。其中,非義務教育和非學歷培訓是多種服務并存、融合、競爭的寬闊平臺,用戶需求將成為服務供給模式生存發(fā)展的基石。
責任編輯:夏英? 郵箱:chinadisedu@zxxx.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