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代嘉靖倭亂之后浙江總兵考略
——《明代職官年表》《浙江軍事志》補正

2021-09-01 07:39夏志剛
關鍵詞:都督萬歷浙江

夏志剛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明代的倭寇問題是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問題,尤其是嘉靖三十一年之后最為研究者所關注。嘉靖倭亂期間的主戰(zhàn)場在浙江、福建、南直隸,這一帶均曾是“浙直總兵”或“浙江總兵”的管轄范圍。在中外交通史、海防史、倭寇史、海禁史、戰(zhàn)爭史、海盜史、開放史等相關研究中,“浙江總兵”的考證非常重要。職官年表是歷代典章制度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治史必不可缺的工具書,但編制一部職官年表是令人畏懼的苦差事。雖然各類史料對明代浙江總兵多有述及,卻難免疏漏錯訛,即使堪稱20世紀以來重要的歷史工具書——張德信所編《明代職官年表》[1]和《浙江軍事志》[2]也在所難免?,F(xiàn)就張德信所編《明代職官年表》(以下簡稱“張表”)[3]浙江總兵部分予以??奔把a遺,并提供一份相對完整的明代歷任浙江總兵名單,以饗同好。

一、“張表”嘉靖之前浙江總兵辨誤

張德信所編《明代職官年表》之浙江總兵部分,起自正統(tǒng)七年的總督浙江備倭李信,相繼有焦宏、譚璟、張驥等41人,其中文臣武將混雜不一,尤以嘉靖之前為最。為免相關學人誤入,現(xiàn)就其所列人員逐一討論如下。

李信,張表記正統(tǒng)七年五月以都指揮使任總督浙江備倭,正統(tǒng)十三年離職。按“正統(tǒng)七年五月己丑,命都指揮使李信總督浙江海道備倭,署都指揮僉事金玉領軍聽信節(jié)制,從靖遠伯王驥推選也”所記,[4]李信的官職是總督浙江備倭都指揮,并非浙江總兵,也非浙江都司都指揮,取代的是因“倭寇二千余徒犯大嵩城,殺官軍百人,虜三百人,糧四千四百余石,軍器無算”而罷職的總督備倭署都指揮僉事陳暹。

焦宏,張表記正統(tǒng)七年六月以戶部右侍郎任總督浙江備倭,正統(tǒng)八年正月兼理福建備倭,尋召還。按“正統(tǒng)七年六月壬子,命戶部侍郎焦宏往浙江整飭備倭,先是浙江三司奏五月廿二日以后,倭寇二千余人臨爵溪千戶所城,雖被官軍擊卻,尚潛海島,兵部宜遣大臣一員往理其事,故有是命”[5],“正統(tǒng)七年秋七月丙寅,敕整飭浙江備倭事戶部侍郎焦宏,兼理蘇松沿海備倭事”[6],“正統(tǒng)八年春正月,命浙江整飭備倭事戶部右侍郎焦宏兼理福建備倭”[7]所記,可見焦宏的任務是代表兵部派往浙江整體謀劃備倭,其官職并未發(fā)生變化,應不可能出任武職的浙江總兵。

譚璟,張表記正統(tǒng)十四年四月以新寧伯任浙江總兵,十四年六月卒。按“正統(tǒng)十四年夏四月庚申,命崇信伯費釗、刑部右侍郎薛希璉鎮(zhèn)守福建,新寧伯譚璟、大理寺右少卿張驥鎮(zhèn)守浙江”[8],“正統(tǒng)十四年六月己未,新寧伯譚璟卒,璟滁州人,襲父爵,奉命偕大理寺少卿張驥鎮(zhèn)撫浙江,至是卒,訃聞輟視朝一日,賜祭,命有司營葬,子裕嗣”[9]所記,譚璟到浙江的原因應是代表左軍都督府鎮(zhèn)守浙江,而非浙江總兵。

張驥,張表記正統(tǒng)十四年四月由大理寺右少卿參贊軍務任浙江總兵,十四年九月卒。按“正統(tǒng)戊辰(十三年)福建浙江盜起,命驥往撫捕賊,平,命同太監(jiān)李德、新寧伯譚璟鎮(zhèn)守浙江,是歲召還京,行至富陽,得疾卒”所記,[3]大理寺右少卿張驥是文官,不可能出任浙江總兵,實際是來參贊軍務的。

軒輗,張表記正統(tǒng)十四年九月由右副都御史、參贊軍務任浙江總兵,景泰二年四月改總南糧儲。按“正統(tǒng)十四年九月癸巳,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軒輗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鎮(zhèn)守浙江”[10]所記,軒輗應是監(jiān)察系統(tǒng)的文官,代表都察院在浙江鎮(zhèn)守,而非浙江總兵。

張真,張表記正統(tǒng)十四年十一月由都督僉事任浙江總兵,景泰三年十月掌浙江都司事。按“正統(tǒng)十四年十一月命掌浙江都司事署都督僉事張真實授前職,鎮(zhèn)守浙江,從太監(jiān)李德奏請也”[11]所記,張真應是代表左軍都督府鎮(zhèn)守浙江,同時掌管浙江都司,此時無浙江總兵。

孫原貞,張表記景泰元年三月由兵部左侍郎、參贊軍務任浙江總兵,景泰三年六月遷兵部尚書仍鎮(zhèn),十二月改鎮(zhèn)福建。按“景泰元年三月丁巳命浙江左布政使孫原貞為兵部左侍郎,參贊軍務,時溫州余寇未靖,都司調(diào)官軍二萬七千,分委都指揮四人統(tǒng)率會剿,信以師無統(tǒng)紀,令不歸一,請敕一人總之,故有是命”所記,[12]可見孫原貞為代表兵部就地參贊軍務,而非浙江總兵。

李信,張表記景泰三年十月由都督同知任浙江總兵,天順元年十一月兼提督海道備倭,天順四年九月卒。按“景泰三年冬十月庚子,命都督同知李信鎮(zhèn)守浙江,都督僉事張真掌浙江都司事,先是,真鎮(zhèn)守兼掌司事,信協(xié)同鎮(zhèn)守,至是分命之,從兵部請也”所記,[13]此鎮(zhèn)守仍是代表左軍都督府鎮(zhèn)守浙江,而無浙江總兵之命。

洪瑛,張表記景泰三年十二月由山東巡撫改浙江總兵,景泰四年六月召還。按“景泰三年十二月辛亥,少保兼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陳循等奏,各處鎮(zhèn)守巡撫官為禁盜撫民而設,不可一日無,近調(diào)守福建尚書薛希璉于山東、鎮(zhèn)守浙江尚書孫原貞于福建、巡撫山東右都御史洪瑛于浙江考察官員,事竣仍回原處鎮(zhèn)守,恐缺官日久,乞敕各官就于考察地方鎮(zhèn)守為便,從之”[14]所記,洪瑛應為鎮(zhèn)守巡撫官,而非浙江總兵。

王政,張表記天順五年三月由都督同知任浙江總兵,弘治十年離任,原因不明。按“天順五年三月乙卯,命浙江都指揮同知王政鎮(zhèn)守浙江,時鎮(zhèn)守都督李信卒,右少監(jiān)盧永舉政可代,故有是命”[15]所記,另據(jù)成化《杭州府志》“正統(tǒng)十年由金鄉(xiāng)衛(wèi)指揮使升浙江都指揮僉事,又升指揮同知,尋鎮(zhèn)守浙江,卒”,王政與前任李信一樣,屬于代表左軍都督府鎮(zhèn)守浙江,非浙江總兵。

二、“張表”嘉靖年間浙直總兵???/h2>

《明史》記載:“鎮(zhèn)守浙江總兵官一人,嘉靖三十四年設,總理浙直海防。三十五年,改鎮(zhèn)守浙直。四十二年,改鎮(zhèn)守浙江,舊駐定海(今鎮(zhèn)海)縣,后移駐省城?!盵16]即通常所謂的“浙江總兵”還包括前期的“浙直總兵”。

關于浙江總兵的權限或職責,始纂于嘉靖四十一年的《觀海衛(wèi)志·武臣》載:“其總兵都督一員,鎮(zhèn)守浙直地方,備御倭寇,保安軍民。開府定??h,凡浙直之事,一皆總之,俱得便宜行事。水陸有警,督其屬,調(diào)度各省沿海軍馬逐捕,事其重大者,會同撫按及副總兵計議而行。文職自知府而下,武職自參將而下,得施其節(jié)制?!盵17]嘉靖四十年成志的《寧波府志》也有類似表述:“總兵府都督一人,掌鎮(zhèn)守浙直地方、備御倭夷、保安軍民之事……凡水路之寇,調(diào)度各省沿海軍馬而逐捕之。凡重大之事會同各巡撫及副總兵議而行之。境內(nèi)所屬知府以下,若參將、守備、把總等官皆得其節(jié)制?!盵18]總的來說,浙江總兵在不同時間階段擁有不同權限,主要在浙江、南直隸一帶擁有統(tǒng)一調(diào)度之權,浙直總兵權限更大。

劉遠,張表記嘉靖三十五年任浙直總兵,三月回南京左軍都督府帶俸,七月革職回衛(wèi),無就任時間。按《明世宗實錄》載,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命南京中府僉書署都督僉事劉遠充總兵官,總理浙直海防軍務。劉遠應為第一任浙直總兵。根據(jù)嘉靖三十四年八月督察軍情侍郎趙文華陳海防五事中“浙直地勢相連互為唇齒,宜設正副總兵官二員,分駐金山、臨山”[19]的建議,劉遠任上駐地應在金山。

俞大猷,張表記嘉靖三十五年三月任浙直總兵,三十六年三月遷都督同知,三十七年十一月奪職級,三十八年逮,三十九年二月準贖錄用。按“兵部尚書許論以江南新場余倭未平上言二事,……將領職任未明,請如各邊例,總兵則曰鎮(zhèn)守,屯臨山,副總兵則曰協(xié)守,屯金山”,“兵部奉旨覆議九卿科道條陳御倭事宜,一選武將,海上將官惟盧鏜、俞大猷可用,宜貰罪還職,責其后功;浙直總兵劉遠未諳水戰(zhàn),宜罷為南京左府帶俸,……于是以大猷充鎮(zhèn)守總兵,鏜充協(xié)守副總兵”所記,[20]俞大猷任上駐地應在臨山,劉遠的罷職原因也可明確。

趙文華,張表記嘉靖三十五年五月由工部尚書兼右副都提督任浙直總兵,十一月加少保回部。據(jù)“遣工部右侍郎趙文華祭告海神并察視江南賊情”[21]所記,趙文華是工部侍郎,為文官,非浙江總兵。

盧鏜,張表記嘉靖三十八年三月由浙直副總兵署都督僉事遷浙直總兵,三十八年八月革,三十九年二月升二級,四十二年正月革職。按嘉靖三十八年三月“總督浙直福建都御史胡宗憲言,舟山殘孽移住柯梅,即其焚巢夜徙,力已窮蹙,小船浮海勢易成擒,而總兵俞大猷、參將黎鵬舉防御不早,邀擊不力,縱之南奔,播害閩廣,失機殃民,宜加重治”[22]所記,由于胡宗憲把倭寇南逃的責任都推給了俞大猷,俞大猷革職后盧鏜得以升職。盧鏜三十八年八月革職緣于“鳳陽撫按李遂陳志等各上言,三沙之賊自蹈死地,久困之余,成擒無難,而總兵盧鏜師老財費,乃與陰相締結(jié),資以舟糧,令往江北地方,禍延鄰境”,“命革鏜職,戴罪任事”[23]。

楊尚英,張表記嘉靖四十二年正月署都督僉事總理浙直,四十三年改浙江總兵,五月革職回衛(wèi)。按“升協(xié)守浙直副總兵署都指揮僉事楊尚英為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zhèn)守浙直”[24]和“革浙江總兵楊尚英職回原衛(wèi),以給事中邢守庭劾其貪縱故也”[25]記載,楊尚英應為最后一任浙直總兵和首任浙江總兵。明代浙直總兵具體見表1。

三、“張表”嘉靖萬歷年間浙江總兵???/h2>

嘉靖四十二年,江南的倭患大致肅清,明廷撤銷了統(tǒng)轄浙江、南直隸、福建三省的最高文官“總督浙直福軍務兼巡撫浙江都御史”,而負責浙江、南直隸兩省最高軍務的“浙直總兵”亦遭裁汰。時任兵部尚書的楊博曾上疏,“浙直所設總兵、副總兵官二員??偠郊纫巡酶?,總副自難兼制,欲要畫地專統(tǒng),無非責成捍御之意合無。依其所擬,備行浙直巡撫都御史,以后將見任總兵官楊尚英專管浙江一應水陸兵務,副總兵王應麟專管南直隸一應水陸兵務,如遇鄰省有警,不分水陸,互相應援,如或自分彼此,觀望誤事,聽各該撫按官指名參究。二官合用敕書,本部另行給換,原敕徑自奏繳?!盵26]“專管浙江一應水陸兵務”的“浙江總兵”此后遂成定制。

劉顯、朱冠,張表記劉顯于嘉靖四十三年六月由江南總兵改浙江總兵,四十四年九月奪都督,充為事官暫留鎮(zhèn)守,隆慶元年正月降用為事官管事,隆慶四年九月復署都督僉事總兵如故,隆慶五年二月改任貴州,隆慶六年、萬歷元年無浙江總兵。按隆慶五年二月“升江南副總兵官署都指揮僉事朱冠為署都督僉事,鎮(zhèn)守浙江”[27],隆慶六年九月“兵部復浙江撫臣鄔璉報截斬經(jīng)過,浙海倭賊四十一級,請加賞賚賜,璉及副使蒙詔、總兵官朱冠銀幣有差,余核奏”[28]所記,接任劉顯的朱冠為隆慶六年和萬歷元年的浙江總兵。

李超,張表記萬歷二年二月由狼山副總兵遷浙江總兵,萬歷六年在任,離任時間不明。按萬歷五年三月“命京城內(nèi)外巡捕署都督僉事王世科僉書南京前軍都督府事,以浙江總兵李超代之”[29]所記,李超離任時間和去向已明。

黃應甲,張表記萬歷七年十月由浙江總兵改任廣東總兵,就任時間不明。按李超離任時間和“黃應甲者,不知何許人。隆慶中,以潯梧左參將從俞大猷討平韋銀豹,進秩二等;萬歷五年屢遷浙江總兵官,改鎮(zhèn)廣東”[30]所記,黃應甲就任時間應為萬歷五年三月。

吳國,張表記萬歷七年十一月由原貴州總兵起改任浙江總兵,萬歷十年六月革任。按“革浙江總兵官吳國任,悍卒奸民兩番倡亂,國未展一籌,而貪殘無比,言者劾之,故罷,以胡守仁充總兵官鎮(zhèn)守浙江”[31]所記,吳國革任的原因已明。

胡守仁,張表記萬歷十年六月任總兵官,十一年十二月革任。按“革浙江總兵官胡守仁任,以其貪險兇暴,為兵科給事中張鼎思所劾也”所記,[32]革任原因已明。

王化熙,張表記萬歷十一年十二月由后軍都督府僉書遷浙江總兵,十三年十二月調(diào)別用。按十三年十二月“賜浙江總兵官后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王化熙母、夫人李氏恤典,化熙者,河南磁州廩生邦植子也,北虜入犯,邦植請身督軍,親冒重圍,血戰(zhàn)三日死之,事聞贈賻甚厚,化熙承蔭,累今官,為母請恤,奉旨準炤例與祭葬”[33]所載,王化熙之父為王邦植,《浙江省軍事志》誤將王邦植列為浙江總兵。

侯繼高,張表記萬歷十三年十二月由都督僉事遷浙江總兵,廿五年四月改任廣東。按馬繼武廿一年六月得旨鎮(zhèn)守浙江,侯繼高應為此時離任。根據(jù)“造修福船略說”里“萬歷廿年歲次壬辰,仲夏之吉,欽差鎮(zhèn)守浙江等處地方總兵官、后軍都督府都督僉事侯繼高識”[34]字樣,侯刊刻《全浙兵制考》應為任內(nèi)所為。又據(jù)廿五年四月“命鎮(zhèn)守延綏總兵官右都督杜桐以原官掛印鎮(zhèn)守寧夏,南京前軍都督府僉書朱先充總兵官鎮(zhèn)守廣東,已先以老病乞休令以新衘致仕,而用浙江總兵侯繼高”[35]所載,侯繼高頂替朱先前往廣東時仍用浙江總兵名號,其離任原因不明。

馬繼武,張表記萬歷廿一年六月由南京后軍都督府僉書改任浙江總兵,廿一年六月仍留任南京。按萬歷廿一年六月“先是兵部以馬繼武鎮(zhèn)守浙江,得旨矣。后又以副總兵李應詔材優(yōu)于武,請易之,不允。于是兵科給事中侯廷佩言,事貴慎始,始之弗確而顧,欲更于既命之后,形會推之,疏顯已見之,獨非體馬繼武既經(jīng)本兵請易,勢難仍舊,或簡可當沖邊大將,彼此更調(diào),務人與地宜,李應詔仍候推補,上用應詔鎮(zhèn)浙江而留繼武舊任”[36]所載,馬繼武應該未上任就被提請更易。

李應詔,張表記萬歷廿一年六月由浙江副總兵遷浙江總兵,廿六年正月改任廣西。李應詔的離任時間有誤。雖然有萬歷廿六年正月“調(diào)廣西總兵童元鎮(zhèn)于浙江,調(diào)浙江總兵李應詔于廣西,各鎮(zhèn)守”[37]的命令,但實際上因為浙江方面堅決反對,加之廣西北陀壯族民變的發(fā)生,童元鎮(zhèn)也不能到任,李應詔于萬歷廿九年仍在任。

童元鎮(zhèn),張表記萬歷廿六年正月由廣西總兵改浙江總兵,廿七年十一月革職充為事官、管總兵事,廿八年五月逮,尋戍邊,廿九年至三十三年無浙江總兵。如上,童元鎮(zhèn)并未到任。按萬歷廿九年七月“鎮(zhèn)守浙江總兵署都督僉事李應詔、鎮(zhèn)守甘肅都督同知張邦奇各僉書都督府事”和《觀海衛(wèi)志》“李承勛,處州人,廿九年任”的記載,李承勛應于萬歷廿九年七月接任浙江總兵。雖然萬歷廿九年五月“命防海御倭總兵署都督僉事李承勛鎮(zhèn)守貴州”,但萬歷三十年三月又有“兵部覆議,貴州銅仁苖賊告警,總兵官李遇文稱疾不赴,屬規(guī)避請革其任回衛(wèi)”,萬歷廿九年七月“以朝鮮善后事,竣錄各官勞績,命總兵官署都督僉事李承鄖準升實授,本兵及文武將吏各升賞有差”,說明李承勛并未赴貴州任或雖赴貴州但旋即轉(zhuǎn)任浙江。李承勛的離任時間不明,但可以肯定于萬歷三十一年、三十三年在任。普陀山“渡海紀事碑亭”遺存至今,上有“大明萬歷三十一年癸卯五月,督撫浙江都御史漢陽尹應元視師海上,時總?cè)侄级絻L事李承勛簡銳士數(shù)千以待”記載。萬歷三十三年八月“浙江總兵官李承勛因言乞罷,下兵部覆議,著照舊供職”[38]。

楊宗業(yè),張表記萬歷三十四年七月由山東海防副總兵遷浙江總兵,三十七年十月罷職。其實萬歷四十年六月浙江總兵官楊宗業(yè)仍在奏報倭情,“探得日本以三千人入琉球國,執(zhí)中山王,遷其宗器,宜敕海上嚴加訓練”[39],所以楊宗業(yè)很可能繼續(xù)任職到與王良相交接。因為楊宗業(yè)在任,故此張表記李光先萬歷三十八年八月廣西總兵改浙江總兵,為大誤。

王良相,張表記萬歷四十四年四月署都督僉事任浙江總兵,離任時間不明,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無浙江總兵。王良相的離任應在天啟元年二月,參看明人蔣德璟在其所著《大司寇蘇公傳》[40]可知,在任職浙江總兵期間,王良相刊刻了《御倭條款》,投書日本德川幕府,就海盜問題與日本德川幕府進行直接交涉。[41]明代嘉靖萬歷年間浙江總兵任職情況見表2。

表2 明代嘉靖萬歷年間浙江總兵任職表補正

四、“張表”天啟崇禎年間浙江總兵??毖a遺

浙江總兵年表前期因與抗倭密切相關,資料尚多,后期因明清更替、戰(zhàn)亂頻仍等原因?qū)е挛墨I散失,尤其崇禎后期總兵人選更替頻繁,故殊難爬梳。現(xiàn)將天啟、崇禎年間總兵單獨列為一節(jié)討論。

何斌臣,張表記為張斌臣,天啟元年閏二月由署都督僉事任浙江總兵,離任時間不明,天啟二年至五年無浙江總兵。鎮(zhèn)海招寶山上的威遠城內(nèi)仍留有“天啟五年仲春,鎮(zhèn)浙都督山陰何斌臣”所立的“撐半壁天”碑,故應為何斌臣。

郭欽,張表記天啟六年二月由巡捕提督改浙江總兵,七年八月改昌平總兵。鎮(zhèn)海招寶山也有郭欽于天啟七年孟冬立的“擎天鰲柱”碑,從另一個側(cè)面證明原擬接任郭欽的崔凝秀并未到任。

崔凝秀,張表記天啟七年八月由后府僉書改任浙江總兵,七年十月罷職,十一月革職。崔凝秀是兵部尚書兼左都御史崔呈秀之弟,都屬于魏忠賢閹黨,被崇禎皇帝清算。

任中英,張表記為任仲英,天啟七年十二月由神樞左副將改浙江總兵,于崇禎元年離任?!蛾兾魍ㄖ尽酚浧錇槲靼沧笮l(wèi)人,“任中英,字卓凡,陜西人,……在任半載,軍士咸愛之”[42],“任中英,行七千金之賄而得浙江總兵”[43],任中英應于崇禎元年五月前革任。

楊國棟,張表記崇禎元年五月由山海南口總兵都督僉事改浙江總兵,六月回府。楊國棟原任山東總兵而非山海南口總兵,《明朝檔案總匯》內(nèi)有“崇禎元年五月廿七,山東總兵楊國棟以原官鎮(zhèn)守浙江”[44]。因山東海防形勢緊張,巡撫孫國禎提出“登萊要地十倍于浙,國棟猷略尤宜于東,仍請留任”,六月即命“新升浙江總兵官楊國棟回府,其員缺另推用”[45]。

王光有,張表記為王光前,崇禎元年七月由都督僉事任浙江總兵,離任時間不明,崇禎二年無浙江總兵。據(jù)崇禎二年四月,時任兵部職方司郎中方孔照《特參價帥疏》所言,“總兵王光有冬月?lián)艽÷梗院螢?,因此致北洋沙賊殺死官兵一十二名,是否虛實,宜并查勘”[43],王光有于崇禎二年應仍在任。按天啟元年三月“援遼諸將……副將王光有等統(tǒng)京營南浙兵……”[46],元年十月“兵部請優(yōu)升遼將以示鼓舞,加副總兵……王光有各加署都督僉事”[47],天啟六年正月“命原任神機營左副將王光有僉書南京后軍都督府事”[48],崇禎元年七月鎮(zhèn)守浙江的應為王光有,而非王光前。

陳洪范,張表記崇禎三年三月由右都督任浙江總兵,四年十二月改任昌平。陳洪范,字東溟,遼東人,是著名的清廷內(nèi)應,被稱為“活秦檜”。

劉嘉言,張表記崇禎四年十月任浙江總兵,五年見任,離任時間不明?!队^海衛(wèi)志》稱其為南京衛(wèi)指揮。根據(jù)天啟五年八月貴州總督蔡復一的建議,時任安順參將的劉嘉言改調(diào)內(nèi)地。[49]據(jù)方孔炤《乞沐冗官疏》所載,天啟七年八月劉嘉言以參將加升副總兵,崇禎二年二月遭汰仍任參將。其擔任浙江總兵,應與崇禎四年四月天津入衛(wèi)有功,給予照例升賞。[50]

張之斗、馬孟驊,張表記張之斗于崇禎五年七月任浙江總兵,離任時間不明,六年至十一年無浙江總兵。按《兵科抄出浙江巡撫喻思恂題本》載,崇禎六年十一月張之斗因剿海盜劉香失利被革。[51]《明朝檔案總匯》收有無年月、首尾缺的“為議敘海上擒斬捷功各官員事,殲劉香事,總兵馬孟驊、參將張夢征”的奏折[52],據(jù)“馬孟驊,嘉興府志,海鹽人,工騎射,以世官歷升鎮(zhèn)浙總兵官,時海寇劉香流突浙閩,三省會剿,孟驊督兵出海,香敗死于閩,其父鳳以余眾詣浙降。鎮(zhèn)浙六載,海氛寂然”載,[53]劉香被殲于崇禎八年,足證崇禎七年至十二年的浙江總兵為馬孟驊。又據(jù)“總兵署,原即西察院,改為參將府,明崇禎二年副總兵馬孟驊,仍舊基建今署”載,[54]馬孟驊的前職可能是狼山副總兵。

劉鎮(zhèn)藩,張表記崇禎十二年九月任浙江總兵,原職、離任時間不明。劉鎮(zhèn)藩就任見于時任兵部郎中孫嘉績的《兵部題推補浙江總兵員稿》[55],原職為“貴州定南三岔地方副總兵、都督僉事”。據(jù)《明史》載,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攻陷成都時,劉鎮(zhèn)藩突圍后投浣花溪而死。[56]

杜弘域,張表記為杜弘城,崇禎十三年八月任浙江總兵,原職、離任時間不明?!睹鞒瘷n案總匯》記其于十四年三月,被兵科等衙門都給事中張縉彥等軍政拾遺題參“浙江總兵杜弘域不職,奉旨革任,永不敘用”。[57]其原為右軍都督府添注僉書,出身將門,“祖杜桐,總兵,履險臨危,宣力四鎮(zhèn);叔祖贈少保杜松,勤事三韓,前后血戰(zhàn),功績昭載;父杜文煥,提督;兄弟杜弘坊”。[58]

蔡弘毅,張表記崇禎十四年三月由署都督僉事任浙江總兵,離任時間不明,十五、十六年無浙江總兵。據(jù)給事中張縉彥的《缺官事推補》載,“副總兵職銜管分守廣西永寧地方參將事蔡弘毅,年四十六歲,系浙江湖州守御所副千戶,天啟四年二月推南京新江口右營坐營,崇禎二年四月推福建都司僉書,五年五月推興都留守司掌印,十年九月推分守廣西永寧地方參將,十一年六月湖廣流寇敘功題加副總兵管事”。[57]蔡弘毅離任時間雖然不明,但也未見他轉(zhuǎn)任記錄,應為崇禎十五、十六年在任。

王之仁,張表記崇禎十七年正月由都督同知任浙江總兵,十七年五月福王在南京繼帝位后于十一月給鎮(zhèn)倭將軍印。王之仁為有明最后一任浙江總兵,后參加浙東魯王政權,封為武寧侯,又晉為寧國公,兵敗后自行到南京投死。明代天啟崇禎年間浙江總兵具體見表3。

表3 明代天啟崇禎年間浙江總兵任職表補正

猜你喜歡
都督萬歷浙江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qū)
Mother
Task 2
《蘇孝慈墓志》再考
——兼論北周府兵軍職都督的勛官化問題
害怕別人知道
掃一掃閱覽浙江“助企八條”
害怕別人知道
嘉靖、隆慶、萬歷時期景德鎮(zhèn)瓷器胎體與青花發(fā)色特征研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卢龙县| 沙湾县| 桦川县| 浮梁县| 宿迁市| 黑河市| 眉山市| 灌南县| 阿拉善盟| 论坛| 庄浪县| 三明市| 罗平县| 永定县| 阿坝县| 瑞金市| 休宁县| 长寿区| 岫岩| 三江| 韩城市| 天等县| 西青区| 海淀区| 门源| 兰州市| 汉源县| 安福县| 文化| 丰顺县| 昌邑市| 北宁市| 福贡县| 安吉县| 通州区| 桑植县| 应用必备| 荣成市| 康马县| 满洲里市|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