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俊俊
摘 要:在初中階段數學是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學習重難點。有些初中數學教師由于深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在教學中以說教式為主,完全照搬課本內容,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不能主動學習,也更加談不上激活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诖耍恼轮饕榻B了問題教學法的有關簡介,而且提出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的有效措施,以此給初中數學教師借鑒,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激活
一、 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日益深入,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都在教學中意識到想要提高教學水平,不能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合理應用問題教學法,這樣可以使課堂學習氛圍從沉悶變成活躍,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實現教學目標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 問題教學法的有關簡介
問題教學法最早是馬赫穆托夫提出的,屬于教學方法之一,此教學方法經過長期的探索發(fā)展已經相當成熟,當前在中小學教學活動中普遍應用。問題教學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有利于提升教學水平。事實上,問題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結合問題進行教學的方法,在該教學方法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僅僅需要正確引導學生分析和探討問題,學生自主探討答案或與小組合作中,找到問題,將問題解決,最后掌握教學內容。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來說,問題教學法側重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加強,學生依賴自己將問題解決,可以學習、鞏固以及應用知識,以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想提升教學質量,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特征以及實際教學需求,對問題教學方法進行科學運用,以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符合新課改要求。此外,教師在運用該問題教學方法時,也必須要多加注意,尤其是提問的時機和問題的難度。首先,就提問時機來講。不能隨便提問,應該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時機進行提問,否則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求知欲,甚至有一種強制性加入的感覺,但是如果選擇適合的時機提問,其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只是學生積極發(fā)言,而且建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其次,就問題的難度來講。不能剛開始就提問很難的問題,這樣容易打消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應該慢慢提高問題難度,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成就感,也有利于學生解答問題。因此,具體來講,問題教學法是比較先進且有效的教學方法,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三、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最近幾年,我國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普遍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其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對提問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時,首先應該充分掌握學生的喜好和性格特征,而且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切入點,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境與課本教學內容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仿佛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且教師將教學情境向學生進行描述時也需要對學生的課堂學習反應進行仔細觀察,在適當的時機向學生提出問題,在具體情境中充分表現提前設計的問題,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同時可以了解數學知識。比如,對“正多邊形的概念”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將普遍存在的裝修問題當做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如果你家前不久才買房子,你的媽媽讓你去建材市場購買瓷磚。那么,為了可以使裝修非常漂亮,你應該選擇哪種顏色、哪種形狀的瓷磚呢?”聽完教師的提問后,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言,相互探討,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而且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由此不難發(fā)現,當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適合的教學情境,學生必定會主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而且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二)科學引導學生主動探討問題
對于初中數學教師而言,在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然而基礎是教師在運用問題教學法時,必須要科學引導學生主動探討問題,而不是直接將問題的最終答案計算出來。只有科學引導學生主動探討,才可以發(fā)現問題的準確答案,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必須要循序漸進,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如果學生在思考中碰到問題,教師應該及時進行正確的指導,然而應該間接引導學生獲取問題答案,這樣才可以充分發(fā)揮問題教學法的重要作用,以顯著提升教學水平。比如,對“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進行講解時,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帶有啟發(fā)性的一系列問題,進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積極探討中發(fā)現問題的答案。比如,教師能夠結合兩條線段相交圖向學生提問:“兩條線段相交通常有四個角,這些角分別都是哪些?就大小來講,這些角有哪些關系?”將問題提出來后,就要求學生彼此展開討論,這樣才可以獲取準確的答案。為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組織班級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和思考問題。在不斷的討論與思考中,學生可以更加充分掌握三類角內容,而且在合作探究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準確把握問題層次,深化學生的學習思維
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問題時應該盡量根據從淺到深和從易到難的客觀規(guī)律,耐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且解決。在該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準確把握問題層次,而且充分考慮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以基礎的知識回想提問為出發(fā)點,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基礎數學知識。然后,教師可以提問難度較大的問題,使學生可以掌握數學知識的深層含義。最后,教師可以設計難度相當大的實際問題,正確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靈活運用已掌握的數學思維以及數學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比如,對“二元一次方程”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設計難度小的問題:“哪位同學可以講講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判斷哪些屬于二元一次方程?”然后,在學生大體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后,教師可以適當提高問題難度,設置這樣的二元一次方程,“3x2m+5-4y2n-1=7屬于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與n分別是多少?”最后,教師以上個問題為前提,要求學生判斷下面該方法解法有無錯誤。“(x-2)x=3x,同時將兩邊方程都除以x,這時得出,x=5。”就該道題來看,如果學生粗心大意,容易進入問題的誤區(qū),然而很多認真的學生可以迅速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生找到方程其他根x=0后,教師再提出問題“要想更加簡單方便解該方程有哪些方法呢?”學生經過一番認真的探討后可以將該問題的解題思路迅速總結出來。利用提出從易到難的問題鼓勵學生探索,學生可以逐漸掌握二元一次方程有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