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王月倩,曹 婷,梁永俊,張忠濤,章 雄,喬正東
(1.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普外科中心減重與代謝外科,北京,100050;2.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yī)院醫(yī)學科研與創(chuàng)新中心)
由于基因易感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等,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的患病率在全世界迅速上升。據(jù)統(tǒng)計,T2D目前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式[1-2]。傳統(tǒng)治療方法包括降糖藥、運動療法、飲食控制、胰島素注射等,均側重于控制血糖、延緩T2D及其并發(fā)癥的進展,并不能逆轉疾病進程。最后,患者仍會死于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等[3]。與傳統(tǒng)醫(yī)療方法相比,減重與代謝減肥手術已被證實是T2D的潛在有效的治療方法[4-7]。研究表明[8-9],Roux-en-Y胃旁路術(Roux-en-Y gastric bypass,RYGB)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并對肥胖型T2D患者的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產生有利影響。RYGB是減重與代謝外科的主要手術方式之一,主要造成兩個解剖學改變:于胃食管交界處形成一個小胃囊(不大于30 mL),從而降低胃容量;建立膽胰腸襻與Roux腸襻,與小胃囊進行Roux-en-Y式吻合。術后近端小腸被旁路曠置,食物由食管進入小胃囊,然后直接進入空腸中段,導致食物攝入與吸收減少[10]。盡管RYGB在T2D的臨床緩解方面顯示出積極結果,但其潛在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數(shù)研究認為[11-14],RYGB治療T2D的作用機制是術后熱量攝入減少與腸道激素改變的綜合結果。最近的臨床研究也表明,T2D患者在接受RYGB術后進食行為與食物偏好發(fā)生了變化[15-20],這提示術后某些生理行為的改變可能與T2D的緩解有關。通常,術后患者的心理與生理狀態(tài)、應激水平的變化會對機體的能量代謝、激素分泌造成影響,進而影響手術結果。本研究中,我們對非肥胖Goto-Kakizaki(GK)大鼠(自發(fā)性T2D動物模型)施行RYGB,以評估RYGB對個體行為模式與能量代謝的影響。
1.1 實驗動物 本研究獲得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yī)院動物福利委員會的批準,共納入10只8周齡雄性非肥胖糖尿病GK大鼠、5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單籠飼養(yǎng),并對飼養(yǎng)環(huán)境進行環(huán)境控制,晝夜交替12 h,相對濕度為40%~70%,溫度為21~25℃,以適應實驗室環(huán)境。大鼠適應新環(huán)境2周后,按手術方式隨機分為兩組,RYGB組(行RYGB,n=5)與Sham組(行假手術,n=5),另外將年齡匹配的正常Wistar大鼠作為正常對照(對照組,n=5),不進行任何手術。
1.2 手術方法 動物禁食16 h后,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鈉,劑量為60 mg/kg,以誘導全身麻醉。腹部正中做5~6 cm垂直切口,辨識Treitz韌帶后,于遠端15 cm處橫斷空腸,近段為膽胰腸襻,斷端以遠空腸15 cm處做6 mm縱行切口,與膽胰腸襻進行端側吻合,并形成15 cm的Roux腸襻。于胃-食管交接處下方約3 mm處弧形切割胃小彎側,形成小胃囊,將曠置胃切緣進行連續(xù)縫合關閉,并將小胃囊切口與Roux腸襻近端以間斷縫合的方式進行吻合。給予Sham組動物相同的麻醉方式、腹部切口與小腸橫斷,然后重新原位對接縫合,不改變解剖結構。術后大鼠均在恒溫籠中取暖,術后第1天取出手術動物的食物。術后第2天,再次補充1 g正常配方飼料、5%葡萄糖溶液。從術后第3天開始,大鼠均喂食正常配方飼料。5只年齡匹配的Wistar大鼠作為正常的非糖尿病對照組,不接受任何手術治療,但飲食方式與手術動物一致。
1.3 體重與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xiàn)PG)的測定 動物的體重通常于禁食6 h后用電子秤測量,并于術前及術后2周、4周用手持式血糖儀測定尾靜脈血中的血糖。
1.4 活動行為與代謝參數(shù)的測量 術后3周,應用TSE PhenoMaster/LabMaster代謝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各組動物的活動行為與全身代謝。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記錄前,動物均被單獨放置在TSE系統(tǒng)的代謝籠中進行24 h的環(huán)境適應。動物適應測試環(huán)境后,系統(tǒng)開始記錄與計算參數(shù):(1)主動活動參數(shù),包括行走活動與精細活動量;(2)飲水與進食行為參數(shù),包括飲水量與攝食量;(3)機體代謝參數(shù),包括耗氧量、產熱量。行走活動指身體活動,如行走、跑步,通過在代謝籠內較低水平X-Y軸平面的任意兩個不同X或Y光束的間斷來計算;精細活動是指身體未移動情況下的活動,通過在代謝籠內X-Y軸平面一束光連續(xù)兩次中斷計算得出(圖1)。水與食物消耗量直接由TSE PhenoMaster/LabMaster監(jiān)控系統(tǒng)記錄。耗氧量不僅反映了對能量消耗的精確測定,而且反映了對運動所造成的整體生理應激的測量,身體產生的熱量與代謝率成正比。
圖1 通過代謝籠內的傳感器進行運動測量。在X-Y軸平面,傳感器的任何兩個不同X或Y光束的中斷被記錄為步行移動,而連續(xù)兩個單一光束的中斷被記錄為精細運動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連續(xù)數(shù)值以均值±標準誤表示。采用雙向方差分析與Bonferroni檢驗進行多重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體重與FPG RYGB組與Sham組術前大鼠體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第2周、第4周,RYGB組低于Sham組(P<0.0001),見圖2A。術前,RYGB組與Sham組FPG均高于對照組,RYGB組大鼠于術后2周、4周,血糖均顯著降低,恢復至正常對照組水平,并低于Sham組(P<0.001),見圖2B。
圖2 各組大鼠術前及術后2周、4周的體重與FPG。***P<0.001;***P<0.0001(與假手術組比較)
2.2 步行活動與精細活動 術后3周,應用TSE代謝監(jiān)測系統(tǒng)監(jiān)測各組動物的步行活動與精細活動。由于大鼠為夜間活動的動物,因此,RYGB組、Sham組與對照組動物夜間步行活動、精細活動均多于白天。在白天,RYGB組與Sham組的步行活動、精細活動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夜間,RYGB組動物的步行活動、精細活動均少于Sham組(P<0.05)。見圖3。
圖3 術后3周各組大鼠的步行活動(A)與精細活動(B)。*P<0.05 vs.Sham組
2.3 飲水量與攝食量 術后3周,3組動物日間的飲水量與攝食量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圖4A),但RYGB組動物夜間攝食量顯著少于Sham組(P<0.001),夜間飲水量亦少于Sham組(P<0.001),見圖4B。
圖4 術后3周各組大鼠的進食量與飲水量。***P<0.001 vs.Sham組
2.4 耗氧量與產熱量 3組動物在夜間的耗氧量與產熱量均高于白天,與Sham組相比,RYGB組日間耗氧量(P<0.05)、日間產熱量(P<0.01)、夜間耗氧量(P<0.001)、夜間產熱量(P<0.05)均增高,表明RYGB組的機體代謝率與應激水平均高于Sham組。見圖5。
圖5 術后3周各組大鼠的耗氧量(A)與產熱量(B)。*P<0.05,***P<0.001 vs.Sham組
本研究觀察了非肥胖T2D的GK大鼠模型在RYGB術后的生理行為(包括飲食行為、自主活動)與全身代謝(包括耗氧量、產熱)的變化,以假手術GK大鼠與正常對照Wistar大鼠為對照。結果表明,RYGB術后動物食物攝入量、活動量均減少,理論上,機體代謝率也應相應降低。然而,本研究發(fā)現(xiàn),RYGB術后動物耗氧量與產熱量增加,意味著實際的全身代謝率在RYGB術后升高,這可能與手術所引起的生理應激變化、代謝調節(jié)相關。
RYGB手術通過縮小胃容積及旁路曠置近端小腸導致熱量攝入、吸收減少,對T2D個體產生減輕體重與控制血糖的積極作用,其潛在機制除與熱量攝入限制有關外,手術所產生的有益的胃腸內分泌變化也是主要機制之一[21-25]。本研究中,RYGB術后體重與FPG均顯著降低,表明RYGB手術動物模型造模成功,這也是準確進行后續(xù)的行為與代謝研究的基礎。
研究顯示,增加中等程度以上的體育活動并減少久坐行為利于降低疾病發(fā)生率、延長壽命[26-27],RYGB術后的適度運動可提高心肺功能[28]。Woodlief等的一項隨機試驗也顯示,RYGB術后,適量的結構性運動可進一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29]。但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沒有任何運動與行為指導的情況下,T2D的GK大鼠于RYGB術后夜間主動運動包括步行活動量與精細活動量均會自然減少。嚙齒動物的晝夜節(jié)律與人類相反,通常在夜間保持清醒與運動,在白天休息。本研究結果與Berglind等的研究一致。Berglind等報道,兒童通常自律性較差,RYGB術后中至劇烈程度的體力活動顯著減少,久坐行為會增加[30]。他們還調查了接受RYGB的女性患者,自我報告的活動量與客觀評估的活動量之間存在差異[31],患者自我報告的RYGB術后的運動時間較術前增加75%,然而加速計客觀評估的運動時間顯示,術后僅比術前增加了0.9%[31]。這一有趣的發(fā)現(xiàn)表明,患者自我報告的運動量可能存在不可靠性,術后患者可能并未堅持所要求的運動。
RYGB所制造的小胃囊具有限制攝食量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RYGB術后大鼠夜間清醒狀態(tài)的進食量明顯減少,RYGB組與Sham組大鼠的晝夜節(jié)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Sham動物相比,RYGB動物在夜間的飲水量也減少。盡管Marshall等先前進行的動物研究表明,RYGB對每日耗水量無影響[32],但從結果來看,實際耗水量低于Sham動物,只是未達到統(tǒng)計顯著性。一個可能的原因是他用于測量飲食量的方法不如應用TSE代謝監(jiān)測系統(tǒng)精確。
健康人在耐力訓練后,最大耗氧量會持續(xù)增加[33-34]。然而,本研究結果顯示,RYGB術后動物白天與夜間的耗氧量、產熱量均增加,但活動量減少。有臨床研究也表明,接受RYGB的患者術后產熱量增高[35-36],其他應用試驗動物進行的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37-39],這表明RYGB術后機體代謝率增強。由于耗氧量也是生理應激的一個參數(shù),因此運動量與攝食量減少,耗氧量與體溫增加之間產生矛盾的合理解釋是動物于RYGB后處于生理應激狀態(tài)。換句話說,RYGB會導致動物的應激水平升高。潛在的機制可能是大腦中的某些神經遞質在術后增加代謝率中發(fā)揮了作用[40-41]。對于減重手術患者,術后是否應通過心理咨詢來減輕生理性應激仍存有爭議,因為生理性應激增加了機體代謝率,從而導致更好的臨床結果,然而,高應激水平可能會對其他器官系統(tǒng)造成不良影響。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生理應激在RYGB術中的作用,以驗證相關健身指導與心理咨詢對術后應激控制的必要性。
除RYGB術后生理應激水平升高外,其他因素也可能與術后整體代謝率升高的機制相關。如小胃囊在進食時能迅速產生飽腹感,這可能通過腸-腦軸向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出“飽腹”與“過度進食”的錯誤信號,從而通過神經遞質上調機體代謝率,抵消“過度進食”。
總之,本研究結果顯示,RYGB術后個體的自主活動與飲食量均減少,但能量消耗增加,這可能由于術后生理應激水平與全身代謝率升高所致。研究結果提示,減重手術后患者予以體育鍛煉指導,是術后康復的一個重要補充,利于改善與保證手術治療效果。此外,盡管生理性應激客觀上增加了能量消耗,這可能導致更好的代謝調節(jié)作用,但為了RYGB術后患者的全身生理、心理健康,建議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干預,以減少生理與心理應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