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夢玥,趙慶建
(南京林業(yè)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南京 210037)
國內資本市場迅速發(fā)展,經濟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對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的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股票期權還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不夠成熟化,在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機制尚不健全的狀況下,股票期權激勵也可能導致代理問題的出現,成為管理層攫取個人私利的手段。
前人對股權激勵計劃已作出諸多研究,發(fā)現與股權激勵披露的配套制度尚不完善。郝兆平[1]認為由于我國對上市公司的披露準則與法規(guī)不完善、股權結構不合理、監(jiān)管機構職責缺乏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違規(guī)披露現象層出不窮。魏亞平[2]認為,欲使股票期權做到真正實現,必須將股票期權費用化處理。用公允價值法將因股權激勵導致的費用計入損益表較為合理,對股東以及管理者的影響也便于觀察與分析。
在上市公司實際實施過程中也存在的問題導致有關股票期權激勵的信息披露制度無法具有統一性和規(guī)范性。陳健[3]提出行權率(包括可行權率與實際行權率)和解鎖率的概念,對股票期權行權及限制性股票解鎖情況的現狀進行分析。索志林[4]研究發(fā)現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企業(yè)成本粘性就越高,兩者顯著正相關;管理層激勵能顯著抑制企業(yè)的成本粘性;管理層激勵顯著削弱盈余管理與成本粘性之間的相關性。王燁[5]的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層會利用自己對公司財務和經營決策的便利有針對性的選擇在公司股價較低時時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程果[6]發(fā)現,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草案公告前存在顯著機會主義擇時行為。Graham[7]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80%的管理人員會進行盈余管理,以減少宣傳研發(fā)和維修等費用,從而達到獲利的目的。張東旭[8]認為,激勵有效期越長,高管股權激勵更能促進對內部的有效控制。
前人對于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研究從三個角度出發(fā),一是減少企業(yè)代理成本。馬桂芬[9]認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有助于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王嘉琪[10]采用TOBIT方法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研究發(fā)現,股權激勵對降低高管離職率確有顯著效果。二是對股價的影響。鐘為亞[11]通過對融資融券標的物和股權激勵效果的理論分析,以及信息披露程度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對上述理論分析進行實證調查,結果表明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對于股價的穩(wěn)定起到促進作用,信息披露質量的提升將對降低股價波動有正向效果;劉偉[12]等實證檢驗出自愿性信息披露與公司價值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三是投資者管理。投資者管理理論中有提到鼓勵企業(yè)進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觀點,積極與投資者溝通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增大信息透明度。凌睿[13]認為信息披露作為銀行提升公司外在形象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理應受到高度重視。因此本文選取25 家中國上市公司,使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分析其2017—2019年所公開披露的信息,發(fā)現目前股票期權的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從而分析其機理提出改進的建議;俞斌[14]針對我國電子商務上市公司套期保值的披露問題,從準則制定部門、電子商務上市公司和市場監(jiān)管部門三個層面提出可行性建議
本文根據中國證券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CSRC 分類,選取標準為:①公司上市所在地為中國境內;②自上市之日起有連續(xù)的交易數據;③同時剔除數據不全以及ST 的公司,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與可靠性。本文數據搜集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以及巨潮資訊中我國上市公司公開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以及定期與非定期披露公告。從公司治理機構中股權激勵行權明細表出發(fā),結合各公司2017-2019 年所披露的年報,從中按其所占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公司比例選取市值規(guī)模較大的上市企業(yè)總25家,統計各公司股票期權激勵披露現狀,同時搜集該25家企業(yè)非定期披露中有關股票期權激勵的公告并進行相應統計分析,表1為本文所取樣本。
表1 開展股票期權激勵的樣本公司
按照我國會計準則與相關披露制度規(guī)定,需要披露以其行權日價格計算的加權平均價格、股票期權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當期因以權益計算的股份支付而確認的費用總額、當期以股份支付獲取的職工服務總額及其他服務總額等要素。披露要素包括以下9 個項目:①當期授予的股票期權總額②當期行權的股票期權總額③當期失效的股票期權總額④期末發(fā)行在外的行權價格的范圍⑤期末發(fā)行在外的股票合同剩余期限⑥當期行權的股票期權據其行權日價格加權計算的平均價格⑦股票期權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⑧當期因以權益計算的股份支付而確認的費用總額⑨當期以股份支付獲取的職工服務總額及其他服務總額。內容來源于CAS11對于股份支付的披露要求。
對于某個披露要素,如果公司在其報告中披露,則記為1,如果公司在報告中未披露則記為0,最終合計得分越高,則表明該公司對于股票期權激勵的披露越完整。如果25個樣本公司全部披露到位,則該要素的合計得分即為25分;如果得分小于25分則表示樣本公司中存在該要素未達標的公司;披露率匯總越高,則表明有較多樣本公司滿足披露標準。按照上文所提及的9個披露要求要素,對選取的樣本公司股票期權激勵信息披露作出質量評價(見表2)。
表2 樣本公司2019年股票期權激勵信息披露質量評價匯總表
對于某個公司,如果公司在其報告中披露5 個及5 個以上的要素,則記為1,如果公司在報告中未披露如數則記為0,最終得出2017—2019 年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表(見表3)。
表3 2017—2019年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表
對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有多種方法,本文根據披露信息字段本身進行分析。從表2中可以直觀地看出,當期授予的股票期權總額、當期行權的股票期權總額、當期失效的股票期權總額以及當期行權的股票期權據其行權日價格加權計算的平均價格的披露率是相對較高的,屬于股票期權激勵的基本信息。其中要素7(股票期權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的披露率最低,為68%,與公允價值確定方法相對應,當期因以權益計算的股份支付而確認的費用總額的披露率與當期以股份支付獲取的職工服務總額及其他服務總額的披露率也較低,分別為76%與72%。其中廣汽集團在2019年年度報表中,對股票期權作出了詳盡的披露,以上披露要素全部披露到位。對于股票期權激勵計劃部分專門列出一部分作出公示,但由于合并財務報表所用參數的數項假設以及所用模型也存在限制,因此A股股票期權的估值價值可能存在主觀和不確定性。藍光發(fā)展和保利地產在股票期權激勵的確認與計量方面的披露做的較好,但可以再多加一些自愿性披露,來增大企業(yè)競爭力。
從表3 中可以看出,2017—2019 年中國上市公司對于股票期權激勵的信息披露程度正逐步上升,由此可見,我國對于股權激勵的信息披露愈加重視,股權激勵的披露逐漸走向制度化與規(guī)范化。
首先,按照CAS11 準則的規(guī)定,股份支付指企業(yè)為獲取高級管理人員或技術職工的服務而授予他們權益工具所確定負債的交易。對于企業(yè)而言,授予的股票期權應屬于股份支付準則規(guī)范的范疇,因此應按照該準則進行確認與計量。樣本公司中有部分公司沒有完整確認授予的權益工具以及計量所對應的費用成本。例如部分樣本公司授予多種權益工具,但只確認了限制性股票作為激勵性權益工具。
其次,諸多上市公司對確定期權期限的披露也并不一致,總體來看較為粗略。例如,勝利精密將“股票期權預計期限”統一認定為一個期限,假設的條件是“股票期權的預期期限是以未來股票價格預期波動所導致的員工行權時間變化為基礎確定的,其反映的行權模式并不一定是未來會出現的行權模式?!倍薪瓠h(huán)境則將期權有效期的參數設定為“最長為4年,各行權期的股票期權的有效期依次為2年、3年、4年”,最后使用B-S模型計算。公司之間披露內容和標準的不一致,給報表使用者帶來了不方便,報表預期使用者不能很好的做出比較以作出科學決策(見圖1)。
圖1 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有效期
諸多授予的權益工具包括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但是只披露了限制性股票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沒有披露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如果按照授予日的企業(yè)股份市場價格進行計量,其計量結果往往會高于這些公司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采用B-S模型的結果。使用何種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在表中沒有充分披露出來,給報表預期使用者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困惑。
一方面上市公司計量股票期權激勵公允價值一般依據市場價格。但是部分情況無法依據市場價格進行計量,需要借助模型,主要采用B-S模型。但是模型的計量參數帶有主觀成分,具有隨機性。使得各個公司的公允價值的計算無法有統一的確定方法。另一方面,依據上一點所述,公司對公允價值的計量方法眾多,企業(yè)之間的公允價值很難放一起相比較,投資者不能分辨其激勵機理是否合理。而部分上市公司為了維護企業(yè)形象,在同一會計期間采用不同會計政策,對此變更不附注說明,使得同類數據缺乏可比性。
部分公司管理者進行有選擇的披露或進行虛假披露來獲取自身利益,所披露的內容不充分、不真實,實行盈余管理,這種行為損害到投資者的利益,進而影響到資本市場的秩序和資源的有效配置。
除了在財務報表上實行盈余管理,股票期權激勵的發(fā)行數量也易造成盈余動機。據統計數據顯示,28.3%的公司發(fā)行的股票期權激勵股數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在0%~10%之間;20.1%的公司發(fā)行的股票期權激勵股數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在10%~20%之間。有關制度規(guī)定上市公司在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期內發(fā)行的股票期權總數不應超過公司流通總股數的20%,此股票期權計劃的期限之后,上市公司則可重新開始新一輪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因此48.4%的公司發(fā)行的股數在規(guī)定的范圍以內,而51.5%的公司發(fā)行的股票期權激勵股數占公司流通總股數的比例超過了20%。由此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公司所實行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數量過大,易造成管理層的盈余行為(見圖2)。
圖2 股票期權激勵數量占總股本之比
自愿信息披露基于投資者關系管理和改善企業(yè)形象而采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臨時報告或者網絡媒體等途徑來反映公司經營情況、長期戰(zhàn)略決策、未來盈利預期等因素。研究表明,企業(yè)所披露的內容只滿足相關準則所規(guī)定的強制性披露要求,其自愿性披露內容較少,公司實行股票期權的目的、意義以及對被授予者有怎樣的影響很少披露,報表預期使用者無法直觀看出公司對管理者以及專業(yè)技術員工的激勵情況和實施效果。
一方面,應提高準則規(guī)范化程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趨同性較低。在制度制定過程中,披露內容的制定不夠深入。準則修改沒有普遍性,難以協調到所有中國上市公司的實際狀況。財政部門應積極組織工作,制定出一套高標準的制度體系。各監(jiān)管機關要以準則為依據,參考我國基本國情制定出統一的披露格式,另外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以及激勵計劃的披露應受到足夠重視,我國應加強這部分內容的規(guī)范化處理。
另一方面,積極鼓勵自愿性披露。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基于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信息,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發(fā)展的不斷深入,投資者對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監(jiān)管部門應積極鼓勵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同時還應關注信息披露質量,使用信息披露質量評價模型,對披露的內容及有效性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切實提高準則執(zhí)行效率。引導投資者將信息披露的評級作為投資決策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促進信息披露機制功能的發(fā)揮。
3.2.1 完善公司內部結構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公司內部結構的不合理,內部人控制嚴重,激勵約束機制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對內部結構進行整改。首先,應該優(yōu)化股權結構。上市公司應努力改善股權高度集中的局面,避免一股獨大,吸引機構投資者或個人投資者入股,從而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水平,進而減少因治理問題導致代理費用上升這一現象的發(fā)生[15]。然后,賦予獨立董事更多的職權。
3.2.2 加強外部監(jiān)管力度
由于證券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信息虛報、隱瞞不報甚至重大違規(guī)事件,使得信息透明度下降,信息不對稱問題加重,影響投資者投資預期,也影響了整個金融市場的秩序,最終不利于證券市場的穩(wěn)定發(fā)展。所以應作出以下措施:1.加大證監(jiān)會對上市公司、會計師以及律師的監(jiān)管力度,對披露虛假信息的行為作出相應處罰,不能停留在公開批評的層面上,要做出實質性的懲罰,增加違規(guī)成本。2.借助行業(yè)協會的監(jiān)管力量,有效規(guī)范證券市場的行業(yè)秩序。
3.3.1 嚴格按照準則披露
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更多的放于表外披露,現在逐步演化到表內披露,企業(yè)應結合資產負債表列報的改進,按照相關準則將股票期權激勵信息更加規(guī)范與詳盡地披露,養(yǎng)成自覺遵守相關準則與制度的意愿,提高企業(yè)的信用等級,切實對所披露信息進行準確、標準、真實的闡述,維護資本市場的交易環(huán)境。
3.3.2 更多的披露公允價值
股票期權激勵一般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取得往往涉及大量市場信息和管理層對會計政策的判斷,因此更多的披露公允價值的信息將更有利于報表預期使用者關注金融工具信息。
3.3.3 報表附注內容更加具體
財務報表附注部分往往被公司財務人員以及預期報表使用者所忽視,其實附注應更具體地將股票期權激勵的實施情況披露出來,包括股票期權激勵的種類、有效期、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行權條件等內容。上市公司應更多地披露管理層對股票期權激勵采取的會計政策、風險的確認與應對措施。
其次,公司應積極在附注中進行具體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有效踐行投資者管理的理念。加深與潛在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交流,關注其信息需求,實現具體化、制度化操作。應該將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的主客體內容有機結合,真正為雙向有效地互動式溝通搭建平臺。
3.3.4 財務披露與列報應更及時
股票期權激勵的行權期一般在三到六年,對于價格、利率、匯率的波動很敏感,應當結合市場的變化及時在列報上做出調整和披露,會計信息披露有及時性的要求,尤其是股票期權激勵的信息,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披露,其信息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企業(yè)的信息披露如果足夠具有時效性,會增加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有效樹立公司形象。
本文深入了解了股票期權激勵機理和披露制度的理論框架,對近年來前人對股票期權激勵信息披露的研究做出對比分析。然后研究我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信息披露現狀,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方法,從披露的充分性、及時性、真實性、準確性的角度思考,提出我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信息披露中具體存在的問題。發(fā)現一是公司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中對權益工具的確認與計量往往較為粗略。二是公允價值確定方法披露不充分。三是部分公司實行盈余管理,將股票期權激勵變?yōu)槠渚鹑∷嚼墓ぞ?。四是自愿性披露內容較少或失真。
針對披露現狀的問題與原因所在,在監(jiān)管、制度、公司本身三個方面提出了建議:①財政部門應積極組織工作,制定出一套高標準的制度體系;②各監(jiān)管機關要以準則為依據,參考我國基本國情制定出統一的披露格式,同時需要完善內部治理體系和股權結構;③公司在財務報表列報和準則的執(zhí)行應做出進一步的規(guī)范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