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
中國古代詩歌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也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古代詩歌教學在學生文學素養(yǎng)、審美情趣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受諸多因素影響,如今中國古代詩歌教學步入了困境。在信息時代,使用大數據進行古代詩歌教學探索和創(chuàng)新,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歌教學中,我們要認清大數據的特征和影響,將其巧妙地運用于教學。
一、大數據對中國古代詩歌教學的影響
大數據指借助信息技術捕捉、管理和處理的,以數量龐大、種類眾多、時效性強為特征的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總稱?!按髷祿笔且粋€集群概念,也是在社交網絡、物聯(lián)網、云計算以及多種傳感器廣泛應用基礎上出現(xiàn)的信息形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數據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各種數據的數量也不斷增多。信息技術、網絡的興起,為信息分析、查詢、處理提供了便利,也促使結構化數據的產出速度不斷加快。大數據具有流程優(yōu)化、高增長率、多樣化等特點。大數據的主要作用是借助新的信息處理方式進行資料收集、信息分析,進而實現(xiàn)新數據的多樣化增長,為發(fā)掘、決策和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中國古代詩歌具有文字凝練、語言優(yōu)美、言簡意豐等特點。在大數據支持下,一些網站建立了古典詩詞數據庫,各種詩詞教學資源、交流平臺層出不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揮大數據優(yōu)勢,收集各種可用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依托網絡平臺開展自主學習,以此促進中國古代詩歌教學。
二、基于大數據的中國古代詩歌教學策略
(一)利用導學案,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導學案是一種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教案。教師在課前預習中利用導學案為學生指出讀、思、學、做的方向,使其明確學習的重點、難點,做好學習新課的心理準備,為提高聽課效率提供保障。大數據在數據采集、資料加工和整理方面有著顯著的優(yōu)勢。在設計古代詩歌導學案時,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采集各種數據、資料、信息,并對其進行全面分析、歸類整理,將可用的信息組合到一起,精心制作導學案,以備學生課前預習使用。如在教學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課件、名師教學視頻等素材,圍繞知識點的學習和問題探究設計導學案。在導學案中指出這首詩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掌握詠史詩的基本特征與鑒賞方法,體味詩中蘊含的深沉情感;誦讀、精讀詩歌,借助資料了解杜甫與王昭君的生平經歷;賞析杜甫詩歌名句,體會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和憂國憂民的情懷。之后安排相關的學習任務,設計問題,讓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學習。教師將大數據用于導學案制作和課前預習中,可以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整體感知,促使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
(二)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
古代詩歌是中華文化史上最燦爛的一頁,詩歌特點決定了詩歌教學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課程改革要求古代詩歌教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研讀、感悟和拓展能力,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超文本化、內容豐富是大數據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中國古代詩歌教學中,發(fā)揮大數據的優(yōu)勢,借助豐富的內容對課堂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拓展和補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達到培養(yǎng)學生詩詞鑒賞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學李商隱的《馬嵬》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政治諷喻詩的特點和詩的主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閱讀一些著名的政治諷喻詩,如《詩經·碩鼠》、劉禹錫的《金陵懷古》、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等,總結政治諷喻詩的特點(短小、犀利),看作者是如何借古諷今的。為了讓學生了解《馬嵬》的主旨,教師可以利用PPT講述李商隱的個人經歷和時代背景,分析晚唐風雨飄搖的政治局面、內憂外患的處境對詩歌發(fā)展的影響,讓學生了解作者對唐明皇這個荒淫亂國者持痛恨、嘲諷態(tài)度的原因,然后分析晚唐諷喻詩大量出現(xiàn)的原因。這樣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重新審視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佳話”,讓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問題。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彰顯詩歌魅力
中國古代詩歌在表情達意上非常含蓄,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進入詩歌營造的深邃悠遠的藝術意境。在“互聯(lián)網+”時代下,大數據的應用和發(fā)展是最顯著的時代特征,有內容豐富、超文本、網絡化、交互性、多樣性等特點。教師將大數據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借助豐富的圖文影像刺激學生的感官,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讓學生愛上學習。所以,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大數據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個體認知和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學生與作者、詩歌產生情感共鳴,促使學生真正體會詩歌的魅力。如在教學《短歌行》時,基于詩與歌的密切關聯(lián),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央視《經典詠流傳》(第二季)中的歌曲《短歌行》片段,讓學生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美、音樂美,引導學生順利進入詩歌意境。為了促使學生理解詩歌蘊藏的情感,讓學生把握詩歌的形象、意境、風格、節(jié)奏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一起誦讀詩歌。在誦讀詩歌時,可以選用舒緩沉郁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深切體會作者沉雄勃郁的心情。巧用數字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給學生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可以使課堂教學妙趣橫生,讓學生領會詩歌豐富的內涵和情感。
(四)借助學習平臺,開展課后自主練習
學習能力是個體成才必備的本領,學生只有掌握學習能力,才能將新舊知識融會貫通,獲得終身發(fā)展的本領,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此外,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教學要求從“過程和方法”的維度出發(fā),關注學習過程,增強教育的實踐性。中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教師僅依靠課堂開展詩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拓展教學空間,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學習,促使學生在反復誦讀、鑒賞中積累詩歌知識。所以,古代詩歌教學需要解決靜態(tài)課件設計與學生動態(tài)學習需求的矛盾,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平臺,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大數據的出現(xiàn)使得數據跨時空共享成為可能。如今,許多網站都有自己的資源庫,許多學校也在校園網、學習平臺建設上做出了積極貢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些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在做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以拓展學習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如關于《錦瑟》的主題,前人有諸多爭議。有人說它是一首愛情詩,是李商隱在令狐楚家時與其丫鬟產生私情,為懷念那段感情而作;有人說它是一首詠物詩,只是單純地為了錦瑟這種樂器而作;還有人說它是一首悼亡詩,錦瑟“一弦一柱”皆有斷弦的可能,而“斷弦”就是喪妻之意,所以這首詩是作者為了紀念亡妻所作。當然,也有人說它是政治詩?!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在網絡學習平臺、知識庫中搜集資料,針對詩的主題進行探究,并鼓勵學生之間加強交流互動,促使其產生新的發(fā)現(xiàn)。
大數據給中國古代詩歌教學帶來了機遇,大數據技術在古代詩歌教學中有著積極的應用價值和意義。所以,教師要積極利用大數據,探索中國古代詩歌教學的新路徑,借助大數據促使中國古代詩歌教學在課程開發(fā)、課堂教學、教學拓展上有新的突破。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福州市電化教育館信息技術研究立項課題“基于大數據的中國古代詩歌教學模式探索”(課題編號:FZDJ2019A21)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