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內涵、構成及培養(yǎng)路徑

2021-07-28 09:08平曉敏林一鋼
中國德育 2021年2期
關鍵詞:學科德育素養(yǎng)

平曉敏 林一鋼

摘 要

基于推演式、深挖式和指導式研究,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內涵是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制定學科德育目標,挖掘并組織學科德育內容,將其有效融合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促進學生認知與道德全面和諧發(fā)展所需要的知識、情感和行為的綜合素養(yǎng),主要由學科德育認知、學科德育情感和學科德育行為三方面構成。營造學科德育良好氛圍,完善學科德育教培體系和鼓勵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是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路徑。

關鍵詞

教師;學科德育;學科德育素養(yǎng)

作者簡介

平曉敏,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林一鋼,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學的教育性決定了教學必然含有道德的目的,但當前學科德育功能日漸萎縮,如何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重點關注問題。對教師而言,有效進行學科德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素養(yǎng)。

一、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內涵

明確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內涵是學科德育素養(yǎng)研究的基礎。以往學科德育研究中關于教師的論述較為分散,首先進行歸納并參考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研究路向:推演式、深挖式和指導式[1],分析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內涵。

(一)基于推演式的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

中國式立論慣常使用同構推演法來論證,包括外推、內推和旁推。外推是由小類的任何性質為前提得出大類的相同性質;內推則與外推反向,由大類推至小類;旁推是指可從甲類的性質推至互相交融的乙類。[2]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推演式研究路向屬于內推式,即從教師的德育素養(yǎng)推演出教師的學科德育素養(yǎng)。因學科德育屬于德育的一部分,教師的學科德育素養(yǎng)是在具體學科教學情境中表現出來的德育素養(yǎng),重點關注教師在學科教學情境中的德育表現。教師的德育素養(yǎng)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fā)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3]以此為基準推出教師的學科德育素養(yǎng)是關于教師在具體學科教學中表現出的、決定其學科德育效果的、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產生直接且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

(二)基于深挖式的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

深挖式是指對事物的屬性和特點進行挖掘并將其映射到具體的分類類別。[4][5]“學科德育素養(yǎng)”是一個由“學科德育”和“素養(yǎng)”兩個子概念組成的組合概念,深挖式的學科德育素養(yǎng)研究路向是指通過深挖“學科德育”和“素養(yǎng)”的本質,探求“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概念。學科德育主要是指各科教師通過教學內容進行德育。[6]素養(yǎng)是一個發(fā)展性概念,是知識、能力、態(tài)度的統整。[7]基于此,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是使各科教師更好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的認知、能力和態(tài)度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基于指導式的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

指導式的研究路向是指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開展研究。[8]以心理學中的“知、情、意、行、信”為理論指導是目前素養(yǎng)研究中最常出現的理論依據,因此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也將從這五個方面展開討論。但在這五個要素中,知、情和行是最基本的因素,意志問題通??梢赃€原為情感和行為問題,信念問題也可以還原為認知和情感問題。[9]因此,教師對學科德育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構成了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核心要素。

綜上所述,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主要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滲透德育,制定學科德育目標,挖掘并組織學科德育內容,將其有效融合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促進學生認知與道德全面和諧發(fā)展所需要的知識、情感和行為的綜合素養(yǎng)。它是一個發(fā)展性概念,在學科德育實踐中生成,會隨著教師學科德育實踐的發(fā)展或情境的變化而發(fā)展,最終體現在教師的學科德育自覺上,以人為本位,指向立德樹人。

二、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構成

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構成已有較多的研究成果。Saarni提出教師作為道德品質的塑造者,需要認知、社交和情感技能。[10]Tuana指出道德敏感性、倫理推理技巧和道德想象是三個基本成分。[11]顧惠梁提出學科德育的德育意識、學科德育的教學藝術、學科德育的教學機智在教師進行學科德育時顯得重要。[12]石建明認為學科滲透德育意識、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的能力、教學預設能力和學科滲透的技能是教師進行學科德育滲透時需把握的幾個關鍵詞。[13]湯琪和劉智認為育人意識、育德能力和道德示范是教師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基點。[14]將研究成果進行歸類,其中認知、情感和行為因素占據較大比重。對于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來說,教師對學科德育的認知構成教師進行學科德育活動的基礎,對學科德育的情感影響其在學科德育活動中的表現,教師在學科德育中的影響力取決于其學科德育行為。因此,學科德育認知、學科德育情感和學科德育行為構成最基本的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

(一)學科德育認知

學科德育認知是學科德育的基礎,是教師對學科德育的理解程度,關系到教師能否意識到學科德育的問題。首先,應認識到什么是學科德育的問題。學科德育即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是在學科知識的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滲透于其中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一種方式。[15]教師對學科德育概念的認知是學科德育實踐的起始。其次,應認識到為什么要實施學科德育的問題。德育之于教學不是外生之物,而是從內而生的天然本質。促進學生智力、體力發(fā)展的活動只有服務于一定社會的道德目的才是一種“教育”,沒有道德的目的,就無所謂“教育”。[16]再次,應認識到誰來實施學科德育的問題。教師既是“經師”,又是“人師”,教書與育人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是教師的教育使命。最后,應認識到如何開展學科德育的問題。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對學科德育具體實施的清晰認知是有效開展學科德育的前提。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科、課程和學情等,制定相應的學科德育目標,組織學科德育資源,掌握學科德育的實施方法。

(二)學科德育情感

學科德育情感是學科德育的樞紐,是教師對學科德育的情感傾向,關系到教師是否愿意進行學科德育的問題。首先,教師要對學科德育懷有強烈的責任感。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品德的培養(yǎng)者。通過學科教學中的多種價值因素來實現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師的共同責任。[17]教師應有意識地超越單純的學科教學,發(fā)揮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將“教知識的人”變?yōu)椤敖虝说娜恕薄F浯?,對學科德育懷有熱情。教師在進行學科德育工作時往往感到枯燥乏力,甚至學生本身對德育的厭倦情緒都在蔓延。[18]原因在于教師以空洞的說服教育為主,對學科德育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19]對此,教師應具有學科德育感染力,以情育德,引導學生道德情操發(fā)展。再次,對學科德育懷有信心。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德育工作,積極支持各項德育活動的開展。學科德育具有地位優(yōu)勢、內容優(yōu)勢、隊伍優(yōu)勢和教研優(yōu)勢[20],教師更應具備學科德育自信,積極開展學科德育實踐,提高學科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最后,對學科德育具有價值追求。教師對學科德育內容所持的態(tài)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科德育內容的價值判斷。[21]因此,教師應對自己的學科德育工作表現出認同和自信,以此調動學生的情感認同,共同追求更高層次的學科德育目標。

(三)學科德育行為

學科德育行為是學科德育的關鍵,關系到教師能否有效進行學科德育實踐的問題。首先,能有效實施學科德育活動。根據學情和學科特點等制定具體、系統和可行的學科德育目標,指導學科德育工作的開展。統籌協調課內外教學資源、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科德育內容融入教學中,運用多種方法實施學科德育活動。將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多元化,根據已有的評價標準進行自評和他評,科學評價學科德育成果。其次,能有效反思學科德育活動。教師在學科德育中發(fā)現的問題要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及時歸納分析并系統化、理論化地轉化為自己的學科德育經驗,據此不斷調整自身的學科德育活動,增強自身的學科德育影響力。最后,能對學科德育活動進行研究。對自己的學科德育活動展開行動研究,發(fā)現學科德育問題并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收集分析研究資料,形成解決策略并加以實踐檢驗,總結上升至理論層面。對學科德育實踐中的新問題進行再研究,不斷完善自身的學科德育實踐。

三、教師學科德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路徑

教之本在師。教師不僅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還要在課程教學中切實承擔起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塑造靈魂和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因此,需大力培養(yǎng)教師的學科德育素養(yǎng),提升其學科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營造學科德育良好氛圍

學校應加大對各學科的德育宣傳,提高各學科教師的德育意識。組織學科德育報道和科普活動,建立相關學科德育網站,整理學科德育典型案例供教師了解學習。提供相應的學科德育條件,將德育經費放在學校學科德育人力、物力建設上,調動教師的學科德育積極性。設立專門開展德育活動的展覽室或活動室,師生可在其中閱讀相關書籍,分享德育故事。打造學科德育文化走廊、文化角,懸掛相關口號標語,放置相關書籍、宣傳冊和雜志等材料供師生和家長學習。引導家委會參與學校的學科德育建設,鼓勵家長提供相應支持,幫助教師解決學科德育問題,共同建設學科德育環(huán)境。教師在濃厚的學科德育氛圍和豐富的學科德育資源中進行育人活動,有助于增強教師的學科德育意識和情感,將逐漸養(yǎng)成學科德育自覺性。

(二)完善學科德育教培體系

教師在職培訓要和職前培養(yǎng)一體化,將學科德育內容融入入職培訓以及職后培訓等全過程。教師的職前培養(yǎng)相應地增加學科德育相關的教師教育課程,引導師范生對學科德育形成基本認知。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以優(yōu)秀傳統文化涵養(yǎng)師范生的學科德育情感,培養(yǎng)師范生言傳身教,以德立身、施教和育德的情感。創(chuàng)新學科德育培養(yǎng)內容、模式和方法,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將學科德育優(yōu)秀工作者請進課堂,與師范生一起討論學科德育工作的開展,培養(yǎng)師范生的對教師職業(yè)的認同感、責任感和價值追求,習得一定的學科德育行為。在師范生的實習階段加入學科德育相關工作,體會學科德育的實踐。新任教師崗前培訓開設學科德育專題,通過老帶新等機制,發(fā)揮經驗豐富教師的引領作用,幫助新教師盡快熟悉德育工作,掌握教學滲透德育的方法,在育人實踐中積累經驗。在職教師培訓要把學科德育作為重要內容,記入培訓學分。創(chuàng)新學科德育培訓方式方法,增強教師學科德育意識,發(fā)展學科德育情感和提高學科德育行為。

(三)鼓勵教師自主專業(yè)發(fā)展

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學科德育素養(yǎng),將學科德育納入專業(yè)發(fā)展過程。教育教學問題復雜多變,僅著眼于當前學科知識的教學,不去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技能,專業(yè)發(fā)展就會停滯不前。對此,教師應自覺拓展學科發(fā)展視野,打破專業(yè)局限,增強自身的學科融合和創(chuàng)新思維。主動參加各類進修、培訓和跨學科論壇,在更新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增強知識文化儲備,多方面、多途徑充實自己。與優(yōu)秀教師進行深入交流,觀摩其課堂教學,學習學科德育經驗,并學以致用,調整自己學科德育中的不適應環(huán)節(jié)。深入了解社會生活現狀,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和需求,將教學內容取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僅教導學生知識也讓學生習得生活經驗,將學科融入個人生活之中。有意識地反思總結自己的學科德育實踐,對自己的育人工作進行深入思考,自主管理自我發(fā)展方向和進程,將學科德育融入專業(yè)發(fā)展進程,保持終身學習之心,不斷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

參考文獻:

[1][5][8]衛(wèi)倩平.教師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路向分析:基于對概念和要素研究的文獻梳理[J].當代教育科學,2018(8):39-43.

[2]朱曉農.同構推演法:中國邏輯如何論證[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0(3):80-97+175.

[3]林崇德.教育與發(fā)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158.

[4]姜疆.深度學習:深度挖掘數據新經濟[J].新經濟導刊, 2018(Z1):99-102.

[6]彭壽清.學科德育:一種有效的德育模式[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134-137.

[7]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yǎng)”—關于“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5-11.

[9]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0:108.

[10]Saarni C.Emotional Competence: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R. Bar-On & J. Parker(Eds.), The Handbook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2000:68-91.

[11]Tuana N. Conceptualizing Moral Literac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2007,45(4):364-378.

[12]顧惠梁.學科德育再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0(3):56-57.

[13]石建明.學科滲透德育需要把握的幾個關鍵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8):40-41.

[14]湯琪,劉智.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36(2):71-74.

[15]朱小蔓.中國教師新百科(小學教育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425.

[16]黃向陽.德育原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3-34.

[17]葉飛.學科教師的困惑:在知識教學與品德教育之間[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16):39-41.

[18]周彬,高星原.學校德育變革30年:困境與突破[J].教育科學研究,2009(3):29-33+42.

[19]汪明.學科德育的喜與憂[J].教學與管理,2015(35):11-13.

[20]閆益佳.德育自信,源于優(yōu)勢[J].中國德育,2013(4):29-30.

[21]王婷婷.學科德育從關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開始[J]. 思想理論教育,2012(10):64-66.

責任編輯︱龐 雪

猜你喜歡
學科德育素養(yǎng)
科學構建超學科STEAM課程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yǎng)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yǎng)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深入學科本質的深度學習——以“表內除法”為例
一節(jié)踐行核心素養(yǎng)的數學拓展課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yǎng)
“超學科”來啦
學生獲獎及學科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