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香
摘 要:目前小學教育活動開展的目的不僅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還包括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yǎng),而紅色教育是其重要內容之一,同時紅色教育也是弘揚我國紅色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想要在小學教育中融合紅色教育,學校和教師都應認識到紅色教育的重要性,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組織開展相關紅色教育活動,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此,探討了在小學教學中滲透紅色教育的方式策略,為促進小學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參考方向。
關鍵詞:紅色教育;小學教學;融合方式
在小學時期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著重要意義,而紅色教育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小學教學中滲透紅色教育,不僅有利于弘揚我國的紅色精神,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產生民族自豪感。因此將紅色教育融入實際教學中是教師的重要工作內容。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對小學生而言,由于其年齡尚小很難集中注意力,同時缺乏較強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紅色教育活動時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引入先進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加強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以此提高學生對紅色精神的理解。另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紅色作品。例如,《王二小》《閃閃的紅星》等,這些紅色作品所描述的英雄人物都與學生的年齡相仿,更利于學生走進主人公,了解主人公的思想、精神、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實現(xiàn)紅色精神的傳承。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采用唱歌的教學方式,利用紅色歌曲如《我的祖國》《我愛北京天安門》等,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紅色教育。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等,感悟先輩的革命精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紅色文化、紅色精神,促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
二、重視家庭教育
我們常說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年紀較小,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孩子會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因此父母首先應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樹立正確的榜樣,提升在孩子心中的正面形象。家長可適當將紅色教育融入家庭中,在家中開展紅色教育。例如,全家一起觀看紅色作品,同時為孩子講解革命英雄與革命事跡。另外還可以利用周末或節(jié)假日時間帶孩子參觀紅色博物館或到紅色圣地旅游,如西柏坡、毛主席故鄉(xiāng)韶山、天安門廣場等,以此紀念先輩、了解先輩生活、體會革命精神,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還能使學生在游玩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潤入紅色教育
學習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內容。打造校園紅色文化,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紅色學習氛圍,發(fā)展特色校園文化對建設小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以及全面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梢岳糜行зY源大力宣傳紅色文化,在校園布局上增添紅色文化建設,打造文明、積極的紅色文化,將紅色文化融入教學環(huán)境中。
四、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
在如今互聯(lián)網技術的大力發(fā)展與推進下,互聯(lián)網技術已滲透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情況隨處可見,對學生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大部分學生都已熟悉互聯(lián)網的使用技巧,因此,在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可借助網絡技術實現(xiàn)紅色文化的傳播,這一方式有利于學生接受、了解紅色文化。另外教育部門應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降低不良文化對學生的影響,相關部門可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身心特點建立紅色教育平臺,借助圖片、視頻等使學生主動接受紅色教育。
五、家校合作,分享紅色故事
紅色教育的順利開展不僅需要學校、教師承擔起相應的教育工作,還需要家長的全力支持。學校應加強與家長間的聯(lián)系,利用家校合作促進紅色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有效融合,學校可定期開展紅色故事分享會,邀請具有紅色精神的學生家長來學校分享紅色故事,身邊的人以及真實的故事更有利于學生走進紅色故事、學習紅色精神,幫助學生消除距離感,產生情感共鳴。此外,在故事分享會中,學生可以聽到各種類型的紅色故事,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在家長的交流中也能挖掘更多紅色教育資源,為教師今后開展紅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開展紅色教育活動的重要方式之一。為了更有效地將紅色教育融合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學校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博物館,走進紅色教育景點,感悟革命精神,體會先輩思想情感。在開展實踐活動時,教師要提前選擇活動主題,制訂活動方案,在這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共同制訂主題方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紅色教育相關的知識內容,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促進紅色教育在小學教學中的融合。
參考文獻:
[1]肖其科.初中語文教學應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5):42-45.
[2]雷燕.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