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2021-07-27 01:10樊文強左什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 2021年3期
關鍵詞:博物館教育評估指標科學教育

樊文強 左什

摘 要 館校合作是促進科學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屬于跨界合作活動,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開展遇到諸多困境和挑戰(zhàn)。以“過程-結果”評估思想、科學教育目標、合作過程與機制等為基礎,從合作有效性角度構建包含活動結果、運行過程、協(xié)同機制、有效教學四大部分的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評估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為館校合作科學教育開展提供引導性建議,有助于推動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發(fā)展。

關鍵詞 館校合作 科學教育 評估指標 博物館教育 館校結合

0 引言

館校合作教育是指博物館與學校以合作方式共同開展的教育活動,在我國也常被稱為“館校結合教育”。館校合作教育并不局限于科學教育,但對科學教育來說尤為重要。為更好地開展科學教育,世界各地不斷探索,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基于探究開展科學教育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另一方面是在課堂學習之外,將課外場所的學習作為開展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館校合作科學教育即屬于校內課堂學習與校外場所學習相結合的科學教育,其中的“館”指博物館,取廣義理解,包括博物館、科技館、科學中心、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等各類科學普及和教育類場所。

館校合作教育對促進科學教育質量提升具有重要意義,關鍵就在于課堂學習經驗和博物館學習經驗具有很好的互補性。課堂環(huán)境下的學習屬于正式學習,學生主要獲取的是間接經驗;而博物館在空間、設施和資源上具有優(yōu)勢,可以提供更多實境學習(Authentic Learning)和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機會,支持學生進行更多觀察、參與、體驗和探究,幫助學生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促進學習,建立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使所學得到深化和強化[1]。一般認為,館校合作有助于學習者認知、情感、人格、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有助于激發(fā)學習者學習科學的動機,并對學習者未來科學職業(yè)選擇產生積極影響[2]。

我國十分重視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發(fā)展。在政策方面,《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等相關文件強調,應積極探索校內外科技教育的有效銜接,將各類科技教育渠道作為學生科學學習的場所。在實踐方面,各級科技類博物館設計開發(fā)了大量具有館校合作性質的科學教育項目,產生的效益逐步顯現(xiàn)。在研究方面,館校合作科學教育也一直是研究焦點之一,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涉及館校合作的本質和意義、發(fā)展現(xiàn)狀、存在問題、實踐經驗、對策建議等。然而有關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評估的文獻還比較少,落后于相關實踐探索,這不利于館校合作科學教育向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方向發(fā)展。

1 開展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困境和挑戰(zhàn)

盡管學校和博物館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方面具有共同的愿景,但兩者合作開展科學教育并不容易。

其一,學校和博物館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機構,存在很多異質性[3]。館校合作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跨界活動(Boundary Activity)[4]。學校和博物館是兩個相對獨立運作的活動系統(tǒng),兩個活動系統(tǒng)并行運作,具有各自的活動屬性、結構、功能和管理機制,兩者的發(fā)展歷史、組織文化也有很大差異。館校合作教育需要學校教育者和博物館教育者共同參與和推動,共同構建這種跨界活動,會受很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同時這種跨界活動建立在彼此溝通和融合的基礎上,對雙方來說都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

其二,館校合作科學教育具有很大的復雜性。館校合作教育并不是一線教育者可以完全掌控的事情,涉及到的相關者眾多,包括兩類機構中的各類角色,如主管人員、中層管理人員、一線教育者等,還包括學生、家長、參與專家、志愿者等,以及交通、餐飲等方面的相關人員。如此眾多的角色協(xié)調一致地推進館校合作教育,是一件具有復雜性的事情,合作成本高[5]。繁雜的手續(xù)、缺乏資金等往往是妨礙開展更多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重要因素,安全風險、時間成本等更降低了學校的參與積極性。

其三,難以實現(xiàn)自由與約束之間的平衡。很多館校合作教育往往缺乏充分的前期溝通和準備,學生們去博物館的參觀往往無目的性,和普通參觀沒有太多差別。一些館校合作教育不能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優(yōu)勢,往往講授太多,學生被動地進行學習,未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和知識提升。一方面,博物館是一個自由學習的地方,學生們大多渴望在博物館參觀時自由自在,不要有太多約束;另一方面,完全的自由參觀失去了組織館校合作教育活動的意義,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如何實現(xiàn)自由與約束之間的平衡是有效開展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一個難點。

其四,學校和博物館之間的依賴性不強。館校合作中,博物館依賴于學校團體實現(xiàn)自己的組織使命,學校依賴于博物館的特有資源和才能促進學生學習,但兩者之間的依賴性并不是很強。沒有館校合作,學校的正常辦學并不會受到什么影響。相比而言,博物館對學校的依賴性更大。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推進特別需要外部的激勵和保障[6]。

最后,博物館教育者與學校教師之間的關系具有雙重性。在館校交互中,學校教師既是服務接受者(和學生一起),也是教育提供者(和博物館教育者一起)。作為服務接受者,學校教師作為學生的監(jiān)管人,和學生一起接受博物館提供的服務。如果學校教師僅將自己作為服務接受者,就會表現(xiàn)出更多被動的、不積極參與的一面;如果學校教師將自己也視為教育提供者時,就會表現(xiàn)出更多主動的、積極參與的一面,和博物館教育者合作共同提供教育服務。很多學校教師往往不清楚自己在館校合作教育活動中該扮演的角色,特別需要加以引導。

2 構建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目的和基礎

隨著博物館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相關評估標準和規(guī)范的建設愈加重要。已有研究對博物館線上學習項目[7]、科學教育項目[8]、數字科技館[9]、學術會議質量[10]等的評價評估問題進行了有益探討。本文則主要在中觀層面,即特定博物館與特定學校之間的合作層面上構建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評估指標。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評估指標構建的主要目的在于為館校雙方的合作提供指導和參考,促進館校合作關系的構建和發(fā)展,也可以用來對已有實踐進行評估。館校合作教育有多種實踐形態(tài),其中兩種最為典型:第一種是學校師生前往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簡稱學校參訪;第二種是博物館教育者前往學校舉辦活動,即博物館進校園活動。鑒于學校參訪這種形態(tài)更加常見,下文將以此作為討論的重點。

本文主要基于以下五項基礎進行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評估指標的構建。

2.1 “過程-結果”評估思想

針對合作有效性的評估,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僅從結果角度進行評估是不充分的,合作過程中的諸多要素對結果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對合作過程進行評估也十分必要[11]。這種從結果和過程兩個方面對合作有效性進行評估的觀點得到了很多應用。比如:針對自然資源管理方面的合作,已有研究多從過程和結果兩個方面進行評估,過程方面的相關指標包括:廣泛共識,清晰且具有可行性的目標,廣泛參與,公開透明的過程,清晰的書面計劃,基于共識的決策等;結果方面的指標包括:環(huán)境管理相關的結果,社會經濟相關結果等[12]。本文也將從“過程-結果”視角來構建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評估指標,不僅關注館校合作在各方面產生的結果,而且關注館校合作動態(tài)過程中的諸多要素和問題。這種評估更全面,而且更具有建設性,有助于發(fā)現(xiàn)合作中的問題,從而促進合作的進一步完善。

2.2 科學教育目標

科學教育目標反映學生在館校合作科學教育中的收獲,應是“結果”評估方面的重要內容。不同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科學教育目標維度。比如,有文獻將科學教育目標劃分為六個方面:對科學的興趣與學習科學的動機;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科學技能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對科學認知方式和本質的理解;參與科學協(xié)作學習和科學交流;學習、使用科學和為科學做貢獻的意識[13]。其中一些是比較具體和顯性的學習結果,比如對科學知識(概念、解釋、模型、事實等)的學習,對科學技能(觀察、操作、預測、測試等)的培養(yǎng),協(xié)作學習和交流的能力等。這些方面在單次的館校結合教育活動中都可以進行有意識的設計,也比較容易進行測評。另一些方面是比較抽象和隱性的學習結果,比如對科學認知方式和本質的理解、為科學做貢獻的意識,這些學習結果往往需要長期學習的熏陶,也難以進行測評。還有不少文獻將學生方面的結果劃分為認知、情感和社會三大方面[14][15]。其中,認知方面的結果主要包括科學知識、概念、流程、技能等;情感方面的結果主要反映學生的興趣、動機、觀念、價值、態(tài)度;社會方面的結果包括社會人格的發(fā)展、人際關系、人際交互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在我國,傾向于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大維度來進行科學教學目標的設計和教學效果的評價。這三方面的目標既各有內涵,又層層遞進、有機統(tǒng)一。前兩者屬于認知方面的目標,是對認知結果的細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既包括比較簡單的興趣和動機,也包括比較深層次的價值觀,如:促進學生樹立科學思想,形成科學態(tài)度,培育科學精神。2017年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tài)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四維教學目標,該目標體系進一步突出了科學教育應以“探究”為主線,以及注重與社會生活的關聯(lián)。

2.3 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運行過程

要進行“過程”評估,首先需要對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運行過程有清晰的認識。以學校參訪形式為例,館校合作科學教育運行的一般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館校合作科學教育運行流程]

首先是學校與博物館聯(lián)系階段。在這個階段,雙方開始溝通信息,學校說明自己的需求,博物館介紹自己的資源和服務,雙方就館校合作達成初步意向。接著,雙方進行持續(xù)的、更多的信息交換,對學生參訪進行計劃和設計,包括時間、地點、人數、交通問題、餐飲問題、資金問題等相關事項,以及具體的參訪內容和流程。此時,館校雙方應該就活動的主題選擇、目標設定、教學過程方案、教學評價方案等進行了充分的溝通[16]。然后,雙方進行訪前的各種準備,包括學校方面讓學生對參訪內容進行事先的學習和了解,博物館方面進行人員和資源的配備等。接下來,就是實際的參訪活動,包括到達與準備、實施系列活動(包括自由參觀)、就餐(如果需要的話)、離開與返校等環(huán)節(jié)。參訪結束后,還可能會有相關的訪后活動,包括學校方面圍繞參訪內容進行總結與回顧,博物館方面對參訪活動進行總結與評價。監(jiān)控與評價活動貫穿于館校合作活動的整個過程,但主要發(fā)生在參訪活動的后期和參訪結束之后。

2.4 協(xié)同機制

館校合作科學教育是一項合作活動,不僅需要關注其運行的整體流程,還需要關注合作各方在合作過程中的協(xié)同性,即協(xié)同機制。合作是參與各方互動的過程,各方互動的情況和質量對合作有效性具有重要影響。以兩者之間的合作為例,雙方各自的能力之和與兩者合作形成的能力是不同的。合作各方的能力都很強,但并不意味著兩者就能開展很好的合作,他們構成的合作體的能力可能是比較弱的。良好的協(xié)同機制,有助于增強合作體的能力。

愛默生等人將協(xié)同機制分為三個相互關聯(lián)的部分:其一是有原則的約定(Principled Engagement),指能夠通過協(xié)調各方的參與,確定共同目標、明晰規(guī)則和角色職責、制定行為方針等;其二是共享的動機(Shared Motivation),指合作雙方能夠相互信任、履行承諾、為事先設定的目標持續(xù)努力等;其三是共同行動的能力(Capacity for Joint Action),指通過機構層面的強化安排和有效激勵機制,增強合作體的能力,確保資源充分、促進生成新知、激發(fā)有效行動等[17]。協(xié)同機制是跨越合作過程不同階段的基本原則,比如相互信任,對于合作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參與各方的信任。

2.5 有效教學

館校合作科學教育歸根結底是一項教育活動,因此也需要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對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開展過程進行評估?!罢n程”是開展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載體,完善的課程教學方案至關重要,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盎趯嵨锏捏w驗式學習”“基于實踐的探究式學習”是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重要教學方式,有效的館校合作課程一般還應具有如下特征:能夠對接《課程標準》和學校的需求,能夠采用促進探究的教學策略,能夠發(fā)揮博物館的資源優(yōu)勢等[18][19]。

3 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框架和具體內容

基于上述五項基礎及對相關研究和實踐的總結,形成館校合作科學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的總體框架,如圖2所示。該框架包括四大部分:活動結果、運行管理、協(xié)同機制和有效教學。

“活動結果”對應“過程-結果”評估思想中的結果維度,具體又包括:學生方面的結果、學校角度的結果、博物館角度的結果,以及社會系統(tǒng)角度的結果。其中,學生方面的結果來源于對科學教育目標相關文獻的綜合,反映學生在知識、技能、態(tài)度及人格發(fā)展方面的收獲;學校、博物館及社會系統(tǒng)角度的結果通過總結相關研究得來。

“運行管理”“協(xié)同機制”和“有效教學”對應“過程-結果”評估思想中的過程維度。其中,“運行管理”部分從管理、計劃、執(zhí)行、監(jiān)控與評價、培訓和資源等方面進行評估,主要基于對館校合作科學教育開展流程和保障條件的分析而來。“協(xié)同機制”部分從共同使命、角色協(xié)同、有效溝通、持續(xù)投入、相互信任和信息分享等六個方面進行評估,借鑒的是比德爾對協(xié)同治理機制的研究[20]。“有效教學”部分包括:教案完善、對接需求、促進探究和依托資源四個方面,是對館校結合有效教學原則相關研究的總結。“協(xié)同機制”和“有效教學”是館校合作科學教育成功開展的重要保障,為運行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供指引和導向作用,從而促進多方面收益的實現(xiàn)。

總之,館校合作科學教育不僅要促進各類結果的達成,還要對合作過程進行科學管理;要構建高效的協(xié)同機制,還要遵循有效教學的相關原則。

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具體評估指標如下文。

3.1 一級評估指標:活動結果

3.1.1 學生結果

(1)科學知識。該指標考察學生科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情況,包括對具體的科學概念、解釋、觀點、模型、事實、現(xiàn)象等的獲取、理解和使用。

(2)科學技能。該指標考察學生的科學心智技能、科學操作技能和科學思維能力??茖W心智技能包括:問題提出或識別、做出假設或預測、制訂探究方案、收集和處理數據進行驗證、得出結論并進行評價等認知能力??茖W操作技能包括:對相關工具、儀器的操作,對相關實驗方法和流程的掌握等。科學思維能力包括: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對科學認知方式的吸化。

(3)情感態(tài)度。該指標考察學生對科學相關事物的情感和態(tài)度,包括對科學相關事物感興趣,喜歡學習科學,崇敬科學,具有使用科學的意識,具有為科學做貢獻的意識等。

(4)社交與人格。該指標考察學生在社會交際和人格發(fā)展方面的收獲,包括適應參與科學活動和協(xié)作學習,使用科學語言進行交流,構建或發(fā)展人際關系(包括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學生與博物館教育者之間),努力和堅毅品質提升等。

3.1.2 學校收益

(1)教學品質。該指標反映館校合作教育滿足了學校課程教學需求,提升了教學質量。

(2)師生關系。該指標反映師生關系在館校合作教育活動中得到促進,學生更加喜愛自己的老師,教師更加了解和喜愛自己的學生。

(3)人力資本。該指標反映學校教師的職業(yè)能力在館校合作教育活動中得到提升,包括學科知識,學科教學能力,對所從事事業(yè)的熱愛等。

(4)社會資本。該指標表示學校教師和博物館教育者之間建立人際關系,學校與博物館之間建立社會聯(lián)系,有助于學校獲取更多和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和機會。

(5)學校聲譽。該指標反映館校合作教育提升了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學校獲得社會認可,贏得口碑。

3.1.3 博物館收益

(1)使命實現(xiàn)。該指標表示博物館通過館校合作更好地實現(xiàn)了自己的社會職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2)訪客及經濟收益。該指標表示館校合作增加了博物館的訪客數量,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收益。關于參訪量,首先,館校合作帶來大量學生團體和陪同人員;其次,學生和家長可能進行后續(xù)訪問;此外,學生和家長可能推薦更多人訪問等。關于經濟收益,包括門票、館內消費、相關資助和捐贈等。

(3)人力資本。該指標表示博物館教育者的職業(yè)能力在館校合作教育活動中得到提升,包括博物館教育活動設計與執(zhí)行能力,對師生的了解,對職業(yè)身份的認識和熱愛等。

(4)社會資本。該指標表示博物館教育者與學校師生之間建立人際關系,博物館與學校之間建立社會聯(lián)系,有助于博物館更好地開展館校合作教育活動。

(5)社會影響。該指標表示博物館通過館校合作擴大社會影響,獲得社會認可和喜愛,增加美譽度。

3.1.4 社會收益

該指標表示社會系統(tǒng)從館校合作中獲得的收益,包括教育水平的提升,學生和民眾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等。

3.2 一級評估指標:運行管理

(1)管理。該指標考察館校雙方對館校合作教育的管理情況。包括:學校一方具有清晰的管理結構和制度,能夠為教師開展館校合作教育提供充分支持;博物館一方具有清晰的管理結構和制度,能夠為學校教師提供清晰的引導,為博物館教育者提供充分保障;雙方管理層了解館校合作教育的特征,對合作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雙方能夠進行有效溝通;雙方管理人員能夠勝任相應的管理工作。

(2)計劃。該指標考察館校雙方形成參訪計劃的過程。包括:館校雙方均參與到計劃制定中,對參訪計劃都充分地表達了各自的意見;參訪計劃包括清晰的活動目標、活動流程,以及相關事項安排;參訪計劃的確定是一個合理的決策過程;館校雙方根據參訪計劃進行充分的訪前準備,確保參訪計劃的可行性。

(3)執(zhí)行。該指標考察參訪計劃的實施和執(zhí)行情況。包括:是否按照計劃進行了參訪;學校及學校教師履行了相應責任,確保參訪活動正常運行;博物館及博物館教育者履行了相應責任,確保參訪活動正常運行;參訪過程是否順暢、安全;到達和返校過程是否有序、安全;對于突發(fā)事件,館校雙方能夠合理應對、相互配合。

(4)監(jiān)控與評價。該指標考察對館校合作教育的過程監(jiān)控和結果評價。包括:對參訪前、中、后各環(huán)節(jié)的運行情況進行監(jiān)控,確保館校合作活動按照計劃順利完成;具有適當的、完備的測評工具,并進行相關數據收集;能夠根據監(jiān)控和評價結果進行相應調整和改進。

(5)培訓。該指標考察對館校合作參與者的培訓情況。包括:是否對館校雙方相關人員進行了必要的培訓;培訓內容恰當,為館校合作教育提供了支撐等。當館校雙方相關人員在館校合作教育方面的認知、知識、技能和經驗比較欠缺時,應該舉辦相應的教育和培訓活動,以保障合作活動的有效運行。培訓內容包括認識館校合作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學校教師與博物館教育者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館校合作教育活動的特征與設計等。

(6)資源。該指標考察是否具備必要的人力資源、技術資源和資金。包括:是否具備可以勝任館校合作活動的博物館教育者;學校教師是否能夠勝任館校合作活動;相應的工具、設施等軟硬件資源是否充分到位;所需資金是否充分到位。

3.3 一級評估指標:協(xié)同機制

(1)共同使命。該指標考察館校雙方在合作活動的目標上是否保持一致性。包括:對合作活動的目標設定是否達成共識;雙方在合作目標上達成的共識是否在活動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館校雙方一般都希望通過合作來提升學生的相關科學素養(yǎng),在比較宏觀的目標層面上兩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是,在更加具體的目標層面上,兩者可能會有一定分歧。比如,一些學校教師可能更加看重認知維度目標的實現(xiàn),而博物館教育者可能更加看重情感和動機維度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雙方在目標設定上需要進行一定的協(xié)商,以達成共識。

(2)角色協(xié)同。該指標考察館校合作中各方角色的協(xié)同情況。包括:合作中相關人員的角色設定是否清晰,責任是否明確定義;雙方就角色的設定是否達成共識;各角色是否能夠協(xié)同工作,一方的行為與另一方的期望是否一致等。館校合作教育中,學校教師和博物館教育者的角色如何定位,兩者如何分工,十分重要。如果角色定位模糊,比如學校教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往往會給合作雙方造成困惑,導致步調不協(xié)調。然而,并不存在統(tǒng)一的、固定不變的角色配置模式。就學校參訪活動而言,通常由博物館教師主導實施,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紀律管理、分發(fā)資料、補充講解、啟發(fā)和引導等[21][22]?!敖巧珔f(xié)同”這一指標重點評價兩者之間對角色的定位是否認同,或者認同的程度,而具體采用怎樣的角色配置模式則需要雙方根據具體的合作目標和具體情境進行協(xié)商確定。

(3)有效溝通。該指標考察館校雙方之間的溝通情況。包括:溝通方式(面對面、Email、電話或混合方式)是否適當;溝通頻率、時間點是否符合需求;溝通過程是否順暢,一方對另一方的回應是否及時;溝通是否有效,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雙方只有通過和諧、有效的溝通,才能在合作目標、合作計劃、角色定位等方面達成共識,進行信息分享,解決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以及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4)持續(xù)投入。該指標考察館校雙方在合作過程中的持續(xù)投入和努力情況。有效的合作需要雙方能夠自始至終堅守自己的承諾,為實現(xiàn)事先設定的目標而持續(xù)努力。雙方要在時間、精力、資源等方面進行充分投入,包括參訪之前雙方的聯(lián)系和協(xié)商,活動中雙方相互配合和支持,參訪之后的總結和反饋。只有持續(xù)的、全程的投入,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目標。

(5)相互信任。該指標考察館校雙方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館校合作是一種跨邊界活動,學校和博物館在機構屬性、運行模式、組織文化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首先,雙方應該對對方的興趣、需求、價值等有足夠的了解。同時,應該信任對方的動機、投入和能力。如果雙方不能夠彼此信任,溝通起來就比較困難,很難達成目標、流程等方面的一致。

(6)信息分享。該指標考察館校雙方是否進行適當的信息和知識分享。合作中,雙方就自己擅長和擁有的知識和信息進行分享,有助于提升合作的有效性。這種分享應該是雙向的、均衡的。在館校合作教育中,適當的分享有助于學校教師更好地了解博物館的教育環(huán)境和特點,從而進行高效的配合;有助于博物館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學校教學情況,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學習情況等,從而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配合。

3.4 一級評估指標:有效教學

(1)教案完善。該指標考察館校合作課程的教學方案是否完整和質優(yōu)。教學方案是課程實施的依據,高質量的教學方案應包含合理的教學目標、有效的教學策略、清晰的教學過程、恰當的教學材料和資源,以及可靠的教育評價方案等。

(2)對接需求。該指標考察館校合作教育與《課程標準》、學校需求的對接情況。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教學設計應充分反映學校方對于館校合作教育活動的需求,應注重與課標要求相對接?!墩n程標準》是開展科學教育的基本依據,學校教學以課標為基礎,與“課程標準”的對接情況是評估時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點,對接課標可以很好地提升學校和博物館雙方的需求契合度[23]。

(3)促進探究。該指標考察館校合作教育是否針對性地采用了促進科學探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教學策略和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措施和行動,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內容、教育環(huán)境、資源和時間等方面的條件、學生的特點和條件等,選擇相匹配的教學策略。《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鼓勵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和“科學探究”,館校合作科學教育應以此作為重要指導思想,充分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任務驅動、實地探究、跨學科學習等手段促進探究[24],選用科學實驗演示、表演、角色扮演、游戲或游戲化、魔術、學習單等有效教學策略。采用既區(qū)別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又凸顯博物館特色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自主體驗、實踐和探究,是評估時應當考慮的關鍵。

(4)依托資源。該指標考察館校合作教育是否充分發(fā)揮了博物館的資源優(yōu)勢。豐富的展品、藏品、設施等是博物館的資源優(yōu)勢,也是開展館校合作教育的重要依托。館校合作科學教育應具有鮮明特色,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資源優(yōu)勢開展“探究式”學習,如果仍然拘泥于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只是切換了教學場地,這種形式的館校合作教育意義不大。

4 結語

近年來,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設計與開發(fā)實踐發(fā)展迅速,其評估問題隨之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基于“過程-結果”評估思想構建了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評估指標體系。在結果維度上,不僅關注學生各個方面的收獲,還關注博物館和學校層面上的各項收益,以及館校合作教育所產生的社會效益。在過程維度上,認為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成功開展離不開充分的準備和對運行過程的有效監(jiān)管,也需要館校雙方能夠形成高效的協(xié)同機制,并遵循有效的館校合作課程教學原則。

雖然從結果和過程兩個維度構建了比較全面的評估指標體系,但需要指出的是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有效開展還依賴于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及其提供的條件,環(huán)境和條件決定了好的過程機制是否能夠形成并有效運作。鑒于館校合作科學教育的推進特別依賴于外部的激勵和保障,因此宏觀層面上的環(huán)境建設和條件培育仍然十分重要。

致謝 感謝英國埃克塞特大學Justin Dillon教授給予本研究的啟發(fā)和指導。

參考文獻

[1]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 MANIFESTO[EB/OL]. [2020-12-01]https://www.lotc.org.uk/wp-content/uploads/2011/03/G1.-LOtC-Manifesto.pdf.

[2]Behrendt, M. & Franklin, T.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chool Field Trips and Their Value in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Science Education, 2014, 9(3): 235-245.

[3][5][6]宋嫻.博物館與學校的合作機制研究 [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

[4][21] Kisiel, J. F. Clarifying the Complexities of School-Museum Interactions: Perspectives From Two Communitie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14, 51(3): 342-367.

[7]朱嶠.基于“環(huán)境—過程—結果”框架下的博物館線上學習項目評估策略研究[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21,(2):97-102.

[8][19][24]朱幼文.館校結合項目評價標準與設計思路分析[A].面向新時代的館校結合·科學教育——第十屆館校結合科學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國科普研究所,2018:322- 326.

[9]唐中河,張屹,聶海林等.數字科技館及相關領域服務質量評價研究綜述[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19,(2):110-117.

[10]王開,高霄旭.博物館學術會議質量管理與評估初步研究——以2019年全國博物館學術會議數據為例[J].科學教育與博物館,2020,(Z1):22-37.

[11]Sullivan, H. & Skelcher C. 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s[M].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2: 192-196.

[12]Conley, A. & Moote, M. A. Evaluating Collaborativ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J]. 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2003, 16(5): 371-386.

[13]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Learning Science in Informal Environments: People, Places, and Pursuits[M].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 43-47.

[14][22]Alon, N. L. & Tal, T. Teachers as Secondary Players: Involvement in Field Trips to Natural Environments[J].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2017, 47(4): 869-887.

[15]Weiler, B. & Ham, S. H. Development of a research instrument for evaluating the visitor outcomes of face-to-face interpretation[J]. Visitor Studies, 2010, 13(2):187-205.

[16]曹金.館校結合教育中館校雙方互動問題調查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9.

[17]Emerson, K., Nabatchi, T. & Balogh, S.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2012, 22(1): 1-29.

[18][23]朱幼文.“館校結合”中的兩個“三位一體”——科技博物館“館校結合”基本策略與項目設計思路分析[J].中國博物館,2018,(4):91-98.

[20]Biddle, J. C.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Regimes: Lessons from Watershed Partnerships[J].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17, 143(9): 1-12.

作者簡介:樊文強(1979--),男,副研究員,博士,研究方向科學教育、教育技術,Email: fwq@buaa.edu.cn。

Research on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useum-School Cooperative Science Education// FAN Wenqiang, ZUO Shi

First-Author's Address No.37,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Email: fwq@buaa.edu.cn

Abstract Museum-school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However, as a cross-boundary cooperative activity,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school coopera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 has encountered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Process-Result" evaluation idea, science education objectives, cooper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useum-school cooperative science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four parts: program outcomes, operation process, cooperative mechanism and effective teaching. The index system provides guiding suggestions for the museum-school cooperative science educa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school cooperative science education.

Keywords museum-school cooperation, science education, evaluation index, museum education, museum-school collaboration

猜你喜歡
博物館教育評估指標科學教育
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文物遺產保護和博物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中美博物館與學校合作的比較研究
寓教于樂 開創(chuàng)博物館教育新形式
我國職業(yè)足球俱樂部商譽價值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探析檔案安全風險評估中的元評估
以評估指標為依據,構建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STEM對我國科學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
行業(yè)型高校就業(yè)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初探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青少年教育活動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寿阳县| 金湖县| 香格里拉县| 阿城市| 灵丘县| 蓬溪县| 赣州市| 建水县| 浑源县| 宜城市| 镇康县| 彰化县| 宣城市| 资溪县| 香格里拉县| 文登市| 五指山市| 赤水市| 邵东县| 新干县| 南通市| 怀宁县| 库尔勒市| 安塞县| 京山县| 南京市| 吴堡县| 江源县| 龙门县| 宜兰县| 泸州市| 印江| 瓦房店市| 巴青县| 通辽市| 罗源县| 东明县| 湖州市| 永清县| 岳普湖县| 红桥区|